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以礼待人》课件 (4).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以礼待人》课件 (4).ppt》由用户(tdj2000)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生活讲道德 以礼待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以礼待人课件 4 部编版八 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第四 社会生活 待人 课件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 资源描述:
-
1、2.4.2 以礼待人 思考:你认为杨时的做法正确吗? 案 例 分 析 由此可知:以礼待人,做人要有礼貌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非常好学的青年,他的名字叫杨时。 杨时从小就很聪明,读书很用功,他常对别人说:“学习对我来说像吃饭一样,是 我内心的需要所以不能放松。” 一天,杨时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就与好友游酢相约去请教老师程颐。当他们赶到 老师家时,正好赶上老师午睡。为了不打扰老师休息,他们就站在院子里静静等候。 不巧,那天下起鹅毛大雪。他们站在外面,身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花。当老师一觉醒来, 推门看见他们时,地面的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了两双深 深的雪坑。 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
2、1、懂得以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3、培养在众人面前发言的胆量,注意发言时要做到举止 大方,态度诚恳,语言流畅。 4、学会向同学和社会提出以诚待人的合理倡议。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P37-40页课本,并解决以下问题: 1.礼貌的主要表现; 2.文明是什么? 3.文明的作用。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自主学习反馈 1.礼体现一个人的( )、( )、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礼主要体现在( )、( )、( )等方面。 3.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 )。 4.文明有礼促进社会的( )。 5.文明有礼体现国家( )。 6.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
3、)、( )。 新知探究 有一次,一位小伙子向老人问路:“喂,老头!去王家庄还有多远?”老人抬头 看了他一眼,对小伙子很不满意,随口应道:五里(无礼)。小伙子走了很远 也没看到王家庄,觉得被老人给骗了,忽而又想到是知道自己失礼了,于是 回来连忙给老人赔礼道歉。 老人笑着对他说:“天已经黑了,就在我这住下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新知探究 礼貌,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交往的条件之一。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新知探究 1.你生活的小区存在 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2.你对文明的小区有 哪些期望? 合作探究 通过上面图片和材料的分析,
4、我们来分组探讨以下两个问题: 探究问题一、小区的文明是 个人的私事,每个人我行我 素是正常的。 探究问题二、小区的文明需 要大家的努力,小区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 1、2组3、4组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新知探究 小组活动:寻找我们生活中的文明 新知探究 要求: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文明,并想象没有了 这些文明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新知探究 北京时间7月26日中国游泳队队长孙杨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1 分44秒39的成绩拿下冠军,同时也孙杨首次拿到了这个项目冠 军金牌。当国旗在国际舞台上的升起,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全场 起立,目视国旗,行注目礼。 这种情境体现了什么? 文明有礼
5、体现国家形象,各种仪式体现了名族的尊 严和国家的形象。 新知探究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两 个人会有不同的结果?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举止文明、端庄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新知探究 典例讲解 在与人交往中,人们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是( ) A法律 B学习 C礼貌 D友情 C 针对训练 1、礼貌包含下列良好品质 ( ) 尊重 宽容 谦让 与人为善 A 、 B 、 C、 D、 2、以下属于礼貌的表现有 ( ) A、上课时偷偷地看小说 B、与别人侃侃而谈,不时的打断别人的谈话 C、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D、今早看见
6、老师没有主动打招呼 D C 课堂小结 礼貌待人 1.礼貌的主要表现 2.文明是什么 3.文明的作用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课后作业 1、完成检测题 2、预习下节内容诚实守信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课后训练课后训练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以礼待人以礼待人 1.礼体现一个人的 、 、 等良好品质。社会生活中, 礼主要表现 在 、 、 等方面。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尊重尊重谦让谦让 与人为善与人为善 语言文明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仪表端庄 举止文明举止文明 2.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 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7、化素质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 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 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 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 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 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
8、 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 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礼 仪之邦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 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 形象。形象。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 。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 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 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
9、用商 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4.做文明有礼的人, 要 、 。良好的举止, 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 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 方。 态度谦和态度谦和 用语文明用语文明 仪表整洁仪表整洁 举止端庄举止端庄 5.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 断 、 、 和 。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 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 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 的社会 风尚。 学习学习观察观察 思考思考践行践行 文明有礼文明有礼 1.近日,北京八达岭长城上一对年轻情侣掏 出钥匙在墙砖上刻名字,身后不远处就是 “禁止刻画”的指示牌。这对情
10、侣的行为( ) A.是文明快乐旅游,属于正常现象 B.展现自我风采,无可非议 C.缺乏社会公德,影响恶劣 D.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C 2.文明交往离不开基本的交往礼仪。下列做 法符合文明交往要求的是( ) A.遇见他人时微笑点头打招呼 B.与人交谈时随意打断别人 C.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D.听他人讲话时心不在焉 A 3.“有话好好说”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修养, 有时候我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伤父母心。 以下是一些同学经常对父母说的话,能体现 “有话好好说”的是( ) A.有事吗,没事?以后没事就别打电话 B.让你别收拾我房间,东西都找不到了 C.吃
11、什么我知道,别给我夹!烦死了 D.我保留意见,有时间我们再交流,可以吗 D 4.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 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 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 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 降低自身吸引力。可见( ) A.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B.讲礼貌是现代文明社会特有的要求 C.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D.不拘小节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 A 5.“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 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悦的 礼貌。”对歌德的这句名言理解正确的有( ) 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 礼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在表现 礼貌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