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doc

  • 上传人(卖家):alice
  • 文档编号:1793510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9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doc》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新版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考点 复习 第一章 行星 地球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在火星、木星之间夹有小行星带。 2.八大行星分类 分类运动特点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

    2、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原因) 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原因) 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 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 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3.世界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就全年总量看

    3、,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4.太阳辐射强弱及日照时数的影响因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长、晴天多、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 射强;反之。 我国太阳辐射最强地区:青藏高原(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成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势 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多;晴天多,阴天少,日照时间长。 我国太阳辐射最少地区:四川盆地(重庆市有“雾都”之称) 、其次是云贵高原。 2 成因:盆地地形,周围高山环绕、地形封闭,阴天雾日多,晴天少,照时间短,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

    4、激烈的显示 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特点:周期性(约 11 年) 、整体性。 影响: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 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在椭圆轨道上逆时针运动 运动速度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 (约 15h)。 近日点(每年 1 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

    5、 7 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 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一个回归年内,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各一次,回归线之间任 一纬线各两次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 2326N

    6、, 则地球处于公转 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 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 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 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

    7、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夜半球上 ,晨昏线上 ,直射点上=9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小时 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 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既 1=4 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的时间差 说明: 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 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计算步骤: 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夜弧:

    8、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计算: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 区时的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 说明: 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余数小于 7.5 时,商为时区;余数大于 7.5 时,商加一为所求时区。 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 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4 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标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 2定日期: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为 6 月 22 日; 北极圈出现极夜(或南极

    9、圈出现极昼)为 12 月 22 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为春秋分 (3 月 21 日或 9 月 23 日) 。 3时间计算: 找特殊时刻点: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8 点;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1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 24 点或 0 点。 依据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由日期定直射点的纬度:春秋分日0;夏至日2326N;冬至日2326S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是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移规律:北半球

    10、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 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3.应用:炮弹发射,河流侵蚀和堆积岸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如右图: 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另一半球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另一半球相 反。 (3)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为 0 小时) ;纬度越高,昼夜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到极点昼 夜长短变化最大,为 24 小时; (4)二分日各地昼夜平分,二至日昼除赤道

    11、外昼夜长短差值最大,在一年中,越接近二分日,昼夜长短的 变化幅度越小;越接近二至日,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5)直射点所在半球有极昼,另一半球有极夜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 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 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 ;反之越小。 5 4.和影子的关系

    12、:太阳的方向和影子的方向相反,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则越长。 A、北温带一年四季正午物体的影子总是朝北; B、南温带一年四季正午物体的影子总是朝南; C、热带一年中有时影子朝南,有时朝北,直射时没有影子(影长为零,一年有两次)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2.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 月为春季,6、7、8 月为夏季,9、10、11 月为秋季,12、1、2 月为冬季。 (2)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3.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4.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

    13、圈之间的关系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 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无四季的变化。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 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 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 2.

    14、地球内部圈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 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 17 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 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 间 2800 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 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 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 3.地壳和岩石圈范围的差别:地壳:从地表至莫霍界面。 岩石圈:从地表至软流层,岩石圈不仅 包含地壳,还包括上地幔顶部。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6 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 水圈地球表层各种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 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新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考点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93510.html
    alice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