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ppt课件-(含教案+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804).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赠刘景文》吟诵录音.mp3
    • 《赠刘景文》教学建议.docx--点击预览
    • 《赠刘景文》教学课件.ppt--点击预览
    • 《赠刘景文》教材分析.docx--点击预览
    • 《赠刘景文》随堂练习.jpg--点击预览
    • 教案d0804.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_4古诗三首_赠刘景文_ppt课件_含教案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编号d0804.zip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_4古诗三首_赠刘景文_ppt课件_含教案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编号d0804.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7852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7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13
5
文币
资源描述:
4 4、古诗三首教学建议、古诗三首教学建议 一、教学安排一、教学安排 1.本文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说说 这 3 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大致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接着引 导学生细读古诗,分别说说古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通过借助注释、借助 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最后进行背诵积累,默写山行 。 2.3 首古诗中,赠刘景文生字更多,诗意理解也相对难一些。教学时, 既可以按照课文顺序教,也可以稍做调整,先教学赠刘景文,引导学生学 习理解诗意的方法后,再迁移运用,学习山行和夜书所见 。 3课外,可以让学生搜集、诵读、积累有关写秋天的诗词,有条件的 可以组织一次主题语文活动,把学生搜集和积累的古诗进行交流,激发学生 读背、积累古诗的兴趣。 二、识字写字二、识字写字 1.识字。 可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后,标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再用自己喜欢 的方式识记。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比如,“斜”读 xi, “径、赠、橙”是 后鼻音,也均为形声字,可以借助声旁表音的规律认读;“挑”是多音字,在 文中读 tido,可以结合注释了解意思“用细长的物件逗引”,顺势理解“挑促 织”就是“逗蟋蟀”,而“挑选”等词语中的“挑”读 tiao 部分生字的字形可以采用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经一径” “冒一赠” “浅一残” “登一橙” 。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 13 个字中,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 左右结构的字中, “径、赠、橙、挑”等左窄右宽,“斜、残”等左右等宽。 “橙”右边“登” 的上半部分在要写的字中是第一次出现,左上角不能多点,右上角不能少撇, 教学时可以出示该部件,引导学生书空,并注意观察,强化认识,提高书写正确 率。 “刘” “斜”的左边部分最后的捺都要变成点,右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 些。上下结构的字中,“寒、盖,菊”要写得紧凑。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盖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几个横长短相似,距离匀称,第三横在横中线上。 下边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 菊下边部分的“米”,左边有一部分写在“勺”的外面,使整个字重心更 稳。 残左边的“歹”不要多一点,起笔横的长度不要超过竖中线。右边部分的 斜钩要写得舒展,注意与“歹”笔画的穿插,不要忘写右上角的点。 三、理解运用三、理解运用 1.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古诗。课后第 三题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比如,可以让学生借助“坐”的注 释“因为”,大致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教师可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既要借助注释,也要防止生搬硬套,应根据 语境对注释中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变通。比如,借助赠刘景文中“擎” 的注释,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知道“擎雨盖”指的是荷叶。又如,夜书所 见中“挑”和“促织”均有注释,在理解“挑促织”时不能生硬地将两者 叠加,可以理解为“逗蟋蟀” 。 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插图等方式理解 诗句意思。比如,山行中的“斜”字,字面意思为“歪斜,不正”,借助插 图,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知道,这里是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生”字,这里 是“产生、生出”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的种种动态。 赠刘 景文中的“橙黄橘绿”一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诗句判断诗歌所描写的季节。可在学生自 主阅读、交流发现的基础上,引导其通过“寒山” “霜叶” “荷尽” “菊残” “萧萧梧叶”等符合时令的典型景物,发现 3 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2.通过朗读体会诗意。 课后第一题提出了有感情朗读诗歌的要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 的朗读,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读流利,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古诗的大致意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范读古 诗,也可播放录音,或者请读得比较好的学生来展示,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做到 朗读停顿正确。 3 首诗感情真挚,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想象画面,初步体会诗中的 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山行朗读的总体基调应是明快的,诗的前两 句,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对诗中美景的想象,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 后 两句语调应高昂上扬,读出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赠刘景 文前两句的朗读语调宜平直舒缓,声产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 “傲霜枝”,表 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殷切嘱咐的感 觉,其中“橙黄橘绿”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夜书所见前两句写 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可提示学生结合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把握朗读时 舒缓的基调;后两句可以让学生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语气较前两 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做上扬的处理。 带看自己的理解 和体会到的情感朗读,诗的味道也就能读出来了。 3.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 课后第一题还提出了背诵和默写的要求。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文 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更好地背诵古诗。 如赠刘景文,借助 “荷尽” “擎雨盖” “菊残” “傲霜枝” “橙黄橘绿”这几个词语,结合插图想 象画面,背诵起来就会顺利一些。指导默写山行时要提醒格式:每句居中 写,标点不要遗漏。 四、问题提示四、问题提示 “白云生处”还是“白云深处”? 一首诗词流传至今,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图书在不同时代反复刊印,后 来的人对诗句多次引用,甚至作者写完后对自己的作品修改完善,这些都可能 使得同一首诗词产生几个不同的文字版本。 比如,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有两个常见版本,一个用“生 处”,一个用“深处” 。 “生处”可理解为白云形成的地方,而“深处”可理解 为云雾缭绕的深处。两个版本都有依据,意思也都能讲通。 教材根据杜牧 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用了“生处” 。 又如,赠刘景文中的“最是橙黄橘绿时”一句,也有两个常见版本, 一个用“最是”,一个用“正是” 。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 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这里用“最是”或“正是”,意思都能讲通。教材根据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 1982 年版),用了“最是” 。 4、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赠刘景文赠刘景文 北宋文学家、北宋文学家、骄 画家,号画家,号骄 坡居士坡居士 ,与父,与父骄骄 洵,弟洵,弟 弟弟骄 骄 同同骄 “唐宋唐宋 八大家八大家”之一。之一。 骄骄 初初资古古资: : 自由自由骄骄 , ,借助拼音借助拼音骄 准字音,准字音,骄骄 的地方多的地方多骄 几遍。几遍。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一年好景君骄骄 , , 最是橙黄橘最是橙黄橘骄骄 。 。 zngzng lili 骄 刘景文刘景文 【 【宋宋】 】骄骄 qng gi chng j jcnyu oo jn zngli qng gi 骄 送送 姓姓刘刘擎擎雨雨盖盖 j cn yu oo 菊菊花花残残枝枝犹犹有有骄 傲傲 jn chng j 君君子子橙橙色色 橘橘子子 荷尽已无擎雨盖,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一年好景君骄骄 , , 最是橙黄橘最是橙黄橘骄骄 。 。 zngzng lili 骄 刘景文刘景文 【 【宋宋】 】骄骄 qng gi chng j jcnyu jn 荷尽荷尽/已无已无/擎雨盖,擎雨盖, 菊残菊残/犹有犹有/傲霜枝。傲霜枝。 一年一年/好景好景/君君骄骄 , , 最是最是/橙黄橙黄/橘橘骄骄 。 。 骄 刘景文刘景文 【 【宋宋】 】骄骄 秋夕 再再资古古资: : (1) )骄骄骄想,想,骄 照插照插骄 ,看看,看看骄 中描中描骄 了了 哪些景物?圈一圈。哪些景物?圈一圈。 ( (2) )和同桌和同桌骄骄 你想到了怎你想到了怎骄 的画面?的画面? 荷荷尽尽已无已无擎擎雨盖,雨盖, ?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借助图片借助图片 借助注释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想象画面 残菊残菊犹有犹有傲霜枝傲霜枝 一年好景一年好景君君骄骄 ,正是,正是橙黄橘橙黄橘骄 骄 。 。 一年好景君一年好景君骄骄 ,最是橙黄橘,最是橙黄橘骄骄 。 。 秋天真是一个(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的季骄 ! 资料料资充:充: 骄骄 写写骄 首首骄骄 刘刘 景文景文的的骄 候,刘景文候,刘景文已已 骄 50多多骄 了,可是了,可是骄 是是 没有受到朝廷重用,他没有受到朝廷重用,他 的才的才骄 没有地方施展没有地方施展, , 整天整天骄骄 不不骄 。 。 刘景文受到了鼓励,刘景文受到了鼓励,骄 于于骄 露露骄 角,后来他角,后来他骄 受到了受到了 宰相王安石的宰相王安石的骄骄 ,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做了官,有了施展才骄 的舞台。的舞台。 资资背背背背: 骄 刘景文刘景文 我来我来资个故事:个故事: 作作资 : 把把 骄 刘景文刘景文 骄 写成一个小故事。写成一个小故事。 4 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析一、教材解析 本课 3 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住作。诗的大 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环绕的山中,有 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 艳丽。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 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专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 “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陡。 “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 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 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枫林晚景使他 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 句。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 励诗。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 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 “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 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 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 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 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 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 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萧萧” 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引出“寒声” 。梧叶摇落、江上秋 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 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 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3 首古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图中,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 下车来,站在山路上,抬头欣赏着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第二幅图中,诗人在 池中的亭内,望着满池的枯荷及池边的残菊若有所思。第三幅图中,梧桐树下,篱 笆旁边,两小儿在夜捉蟋蟀。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 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 从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 10 个教学目标来看,中 年级阅读的要求着重在五个方面:一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二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三是能联系 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四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 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 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教材阅读教学的总目标 是: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诵读优秀诗 文,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积累语言,向课外拓展延伸。 古诗三首是第二单元的开篇课文,是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 牧的山行 ,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三首诗在内容上都是写秋天景色的。学习这三首诗,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 过对古诗的诵读和欣赏,感受秋天之美,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积累古 诗词名句,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课 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 。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主要意图和学 生的实际,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1)认识“径” “斜”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径” “寒”等 13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 季节。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 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象画面、讨 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 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3.3.情感与价值观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激发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诵读感悟,利用画面再现,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以上目标,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三、教学策略三、教学策略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 的季节以及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 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教给方法,学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本课教学中,结合古诗的理解 过程,把应用学法和总结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时相机引导学生明白借助 图片、参考注释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词的好办法。例如教赠刘景文品读 一、二句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感受景色优美,并在学完一二句后总结 出借助图片、参考注释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 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 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 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 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4.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古诗词的诵读、吟诵,有别于一般课文的朗读。一些古诗词教学读的量 也很多,但就是读不出味道来。关键在于对诗句的诵读缺乏必要的引导,把 诵读和语言的品味、情感的熏陶割裂开来。读诗先读题,品诗先品题。一些 成功的课例都是伴随着大量的诵读,学生加深了对诗的语言、意境、情感的 感悟。因此,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师生合 作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例如在教学赠刘景文时, 我通过“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诗味”最后到“品读诗情” , 阶梯式,循序渐进地层层推进,让学生一步步感受诗歌中的生活气息,唤起 他们的情感体验。 5.创编故事,发展想象力。 每首诗都有一幅画面,根据自己的理解,都可以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编故事不仅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形象思维、逻辑 思维,还能让孩子体验到一种积极的情感。在学完古诗后,让学生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来编一个 “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节,有情趣”的故事, 并作为小练笔。由于在教学中补充了补充背景材料,在编写古诗时,学生可 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人物身份、 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充分调动已有的经验积累,鼓励他们大想象, 揣摩人物心理,恰当的描写人物的语言,把自己喜欢的诗句用自己的语言表 达出来,就像是电影里的人物让他动起来,配上声音,有了色彩,那就是充 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 4 4、古诗三首、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 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 受全文。 3、 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4、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 领悟、感受全文。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 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课前准备:夏季荷花盛开、深秋荷叶衰败干枯、残菊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一、简介诗人,理解诗题简介诗人,理解诗题 1、同学们,我们来一个实话实说好吗?一年四个季节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 4 课古诗三首 ,这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我们先来学 习赠刘景文 (指导书写“赠” “刘” , “赠”字左窄右宽, “曾”上大下小。 “刘”字左 边的“文” ,捺变成点。 ) 3、介绍诗人: (1)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 (2)补充资料: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澈 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有个好朋友叫刘景文,有一次,苏轼特地写了一首诗送给他,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刘景文。赠的意思是送给。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出示自学导航: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诗,正音,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注意强调菊残君橙橘 )再次指名读。 3、读得不错,如果再注意读出停顿就更好了。 指导读: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三分文章七分读三分文章七分读” ,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诗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读,是诗歌教学之魂。初读诗文时,给学生设置一个 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训练坡度:读准,字正腔圆;读流畅,表现韵律。 三、品读诗句,领悟诗情三、品读诗句,领悟诗情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会读诗的同学能把诗读出一幅画来。请同学们边读边想,对照 插图,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请拿起笔来圈一圈。圈完后和同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 怎样的画面? 2、交流圈画的词语,结合词语理解诗意。 (1)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荷尽无叶 残菊傲霜 橙 黄橘绿 (2)荷尽已无擎雨盖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荷尽荷尽 出示:“夏季荷花盛开”图, “深秋荷叶衰败干枯”图,这两幅图哪一幅跟“荷尽已无 擎雨盖”相吻合?(理解“尽、擎雨盖” ) “荷尽”是什么意思?就是荷花谢了。引导 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比划比划。 你能说说“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吗? 小结:我们可以借助图片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来的理解诗意。 荷花凋谢了,连那荷叶也枯萎了,再也不能擎雨了,你能读出这种可惜吗?(个别读 女生读齐读。 ) 菊残、傲霜枝菊残、傲霜枝 刚才我们通过借助图片 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来的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那“残菊 犹有傲霜枝”又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出示“残菊”图片,学生说图意,理解“菊残” “傲霜枝。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吗? 冷的时候我们都会缩成一团,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让我们来赞美这傲霜枝的菊花吧!指名读,齐读。 橙黄橘绿橙黄橘绿 秋风中菊花的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多么顽强!我们跟着诗人一路走一路看,你会 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呢。你们看,出示“橙黄橘绿”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 橙黄橘绿时。你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吗?运用前面所学到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 读诗句,想画面。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发挥你的想象, 说说诗人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出示图片: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 节! 小结:看来秋天的景色真美啊!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 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设计意图: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同时教给学生借助图片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同时教给学生借助图片 借助注释借助注释 想象画面来理想象画面来理 解诗句的方法。解诗句的方法。 3、诗题是“赠刘景文” ,读到这里,你觉得苏轼是想送给好友刘景文什么呢? (1)补充资料: 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 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已经 50 多岁 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朝廷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所以整天闷闷不乐。 (2)交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3)孩子们,学到这里,我们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诗送给一个朋友,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赞 美秋天的景色。在欣赏秋天的橙黄橘绿,体会收获喜悦的同时,更通过菊花的傲霜,揭 示做人要乐观向上。 (板书:乐观向上) 四、吟诵古诗,背诵积累四、吟诵古诗,背诵积累 1、刘景文受到了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 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我们自己吧。我们可以 先听听别人是怎么读的?听录音读,练习,齐读。 2、熟读古诗,尝试背诵。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诵读,通过学生诵读,再现画面,既深化了主题,又再现画面,既深化了主题,又领略诗词的音律领略诗词的音律 美、意境美、情感美。美、意境美、情感美。 五、拓展延伸,编写故事五、拓展延伸,编写故事 1、编写故事。 (1)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读了诗,还背诵了下来。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 意思吗?指名说。 (2)指导编写。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变成一个故事。可以加上时间,地点,人物,把细节 描述得更具体一些就是一个故事了。在小组说,指名说。 2、布置作业:编写故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辅相成的。合理地古诗故事编写读和写是一对孪生兄弟,是相辅相成的。合理地古诗故事编写 进行可以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同时提高学生的进行可以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表达能 力。力。同时同时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于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4、古诗三首 荷尽无叶 想象画面 赠刘景文 残菊傲霜 乐观向上 借助图片 橙黄橘绿 借助注释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抓住了文章主旨,重点突出。副板书揭示了学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抓住了文章主旨,重点突出。副板书揭示了学 习方法。习方法。 】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ppt课件-(含教案+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804).zip》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第二单元_4 古诗三首_赠刘景文_ppt课件_(含教案+音频+素材)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804)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_4 古诗 刘景文 _ppt 课件 教案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ppt课件-(含教案+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804).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8527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