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万花筒-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市级公开课-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编号:20426).zip
万 花 筒 大家有没有见过和玩过万花筒呀? 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万花筒制作材料 “咔嚓” “咔擦” 绘绘 画画 剪剪 纸纸 拼拼 贴贴 染染 纸纸 染染 纸纸 创意绘画创意绘画 地地毯毯 建建筑筑 小挂饰小挂饰 棒棒糖棒棒糖 谢 谢!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成像原理镜面反射(三棱镜的反射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3.用绘画、剪纸、拼贴和染纸等方法设计出万花筒的图案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 学生充分理解并体会三棱镜反射产生的奇妙现象 学生自主变换、创新多种方法绘制万花筒图案 教学准备 1.课本、课件、视频(手指舞、万花筒图案动图、万花筒制作过程) 2.工具:剪刀、画纸、油画棒、固体胶、彩色卡纸 (绘画、剪贴) 颜料、颜料笔、水桶、纸巾 (染纸) 报纸、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很奇妙的舞蹈(手指灵动起来),想 要看吗?”(“想”) 播放手指舞视频 “哇,原来这是一段用(稍微停顿)手指来舞蹈的视频,他们的手指真灵活。 那谁能来猜一猜,他们所模仿的是什么现象呢?(对称、反射) (做出举手 的动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呢?”(提问 2 个同学) “你说” “你也来说说” “他们都猜对了吗?” “哎,你们真棒!都猜的很接近了。我们再一起去深入地观察一下它究 竟是什么?” 播放万花筒图案变换的视频 “好,谁来说说你们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哎,是的。有许多漂亮的图案聚集在一起,而且在不停地变换着。这么 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它是谁呢?” (“万花筒” ) 讲授新课 出示万花筒的图片 (万花筒的外观 孩子看万花筒的情形) 拿出万花筒实物 “大家有没有见过和玩过万花筒呀?” 边说边出示“手指舞截图”与“对称图案截图” ,两者对比讲解 “好,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片都是从刚才的视频中截取出来的。起来观 察和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吧?”(讨论 30 秒) 拍手示意讨论结束 “一、二、三”(“坐端正”) (做出举手的姿势) “好,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发现了哪些 相似之处呢?”(“围绕一个中心点形成的”) “还有谁来说说”(“各个相对的部分都是一样的”) “看来大家都发现了,这两张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相对的两部分在大 小、形状和排列上都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就叫做对称图形。 ” (围绕一个中 心点相对称的) (围绕一个中心点一一对称的) 出示单张手指舞截图 “我们继续来看看,视频中这 6 只手配合得这么默契,真的很不简单。 它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呀,在万花筒中,只需要一只手来表演,就能呈现出这种效果。另 外 5 只手都不是真实的,他们是通过镜像原理反射出来的” (惊讶.) (你 知道什么是镜像原理) “万花筒的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镜子组成个三棱 镜(举起镜面纸,边说边做成三棱镜)万花筒的神奇就在这。接下来,我 们通过段小视频来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吧。 ” 播放万花筒制作过程的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我们大概知道万花筒是怎么制作的了?” “为了使同学们对万花筒有更深刻的印象,老师特意带来了一部神奇的 万花筒相机,给大家体验一下,谁想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在万花筒里呀? ”(2-3 人) “课下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来体验哦。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万花筒的图案,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些图案都是围绕着中心点(上下、左右)对称的(三 张图,大块面颜色一线条一拼贴) (欣赏的图片至少有 10 张左右) 。 ” “现在,老师也想制作一个漂亮的万花筒图案,请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 ” 教师示范 “我用染纸的方法来制作。我先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三次,然后拿 出剪刀,剪出图案的外形。 大家可以用浸染或点染的方法来表现。浸染是将纸沾在颜色里面,让颜 色自然的渗透。还可以用点染的方法,让颜色直接点在纸面上。注意,要把 它完全渗透。 打开图案看一看,唔!一张漂亮的染纸,万花筒的图案就做成了。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一张万花筒中漂亮的图案呢?请同学们 相互讨论一下!” “好,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看来大家都蠢蠢欲动了,拿出你身边的材料,也来做一张吧。开始动 手吧。注意要对称哦!” 学生制作 师巡堂 见到好的作品、新奇的方法就举起来和大家分享 有做好的、漂亮的就让学生自行粘到黑板上 评价与赏析 拍手示意动手制作时间结束 “好,请同学们都停下来了。 ” “我们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同学们做的漂亮的万花筒图案。谁来介绍下自 己的作品,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你也来说说。 ”(2 个生自评) “那还有哪个是你喜欢的,为什么?” (2 个生互评) “同学们的作品都让老师眼前一亮,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有的.。 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图案的对称性。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你们觉得它 可以装饰到什么样的地方呢?”(出示所装饰到的地方的图片) (可示范装饰到衣服上。 “怎么样,是不是漂亮许多?”) (也可提问同学) “看来万花筒的图案,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运用到生活 中的各个领域。 ” “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装饰我们的家吧。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请同学们收拾好工具。下课!” 板书设计 万花筒 绘画 剪纸 拼贴 染纸 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万花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成像原理和描述万花 筒的图案是对称的。用绘画、剪纸、拼贴和染纸等方法设计出万花筒的图 案,1 个课时完成。 万花筒是一种很奇妙的小玩具。而以它为主题进行创作更是很有意思 的一节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我让他们家里有万花筒 的可以带到课堂上来,因为凭空地回忆和想象远不如在课堂上亲自去观察 和体验来得直接。而且让他们课前先仔细观察,并熟悉万花筒,不至于老 师在讲的时候,同学们会不清楚。 课堂上先让孩子们欣赏两段循序渐进的小视频,一步步的引进课题。 先是一段手指在表演的舞蹈,与万花筒的现象相同。第二段是万花筒图案 变幻的视频,一个动态的万花筒。 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然后就可以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后的结果: 你看到的万花筒里的图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 中组合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 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大多 数学生都见过和玩过万花筒,但对于它的原理认识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 也让孩子们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不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万花筒和观看视频,还引入了新的元素 “神奇的万花筒相机” 。是一个与万花筒的原理相似的手机软件,可以把 身边喜欢的事物与同学们装进镜头里,变成万花筒的形象。学生们都很喜 欢这个环节,感到很新颖。 在设计万花筒图案时,学生表现的好棒。我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以用折剪的方式剪出图案的外形,这样既锻炼 了剪纸的能力,也相对降低了绘制外形的难度。大部分学生设计的花纹很 新颖,但有些作品的图案还是不够饱满,有待提高。 当然,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很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来说,只要能有意识地利用对称原理去尽力地表现出万花筒里的图案就可 以了。
收藏
- 资源描述:
-
万 花 筒 大家有没有见过和玩过万花筒呀? 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万花筒制作材料 “咔嚓” “咔擦” 绘绘 画画 剪剪 纸纸 拼拼 贴贴 染染 纸纸 染染 纸纸 创意绘画创意绘画 地地毯毯 建建筑筑 小挂饰小挂饰 棒棒糖棒棒糖 谢 谢!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成像原理镜面反射(三棱镜的反射现象) 2.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 3.用绘画、剪纸、拼贴和染纸等方法设计出万花筒的图案 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难点 学生充分理解并体会三棱镜反射产生的奇妙现象 学生自主变换、创新多种方法绘制万花筒图案 教学准备 1.课本、课件、视频(手指舞、万花筒图案动图、万花筒制作过程) 2.工具:剪刀、画纸、油画棒、固体胶、彩色卡纸 (绘画、剪贴) 颜料、颜料笔、水桶、纸巾 (染纸) 报纸、一次性杯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段很奇妙的舞蹈(手指灵动起来),想 要看吗?”(“想”) 播放手指舞视频 “哇,原来这是一段用(稍微停顿)手指来舞蹈的视频,他们的手指真灵活。 那谁能来猜一猜,他们所模仿的是什么现象呢?(对称、反射) (做出举手 的动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呢?”(提问 2 个同学) “你说” “你也来说说” “他们都猜对了吗?” “哎,你们真棒!都猜的很接近了。我们再一起去深入地观察一下它究 竟是什么?” 播放万花筒图案变换的视频 “好,谁来说说你们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哎,是的。有许多漂亮的图案聚集在一起,而且在不停地变换着。这么 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它是谁呢?” (“万花筒” ) 讲授新课 出示万花筒的图片 (万花筒的外观 孩子看万花筒的情形) 拿出万花筒实物 “大家有没有见过和玩过万花筒呀?” 边说边出示“手指舞截图”与“对称图案截图” ,两者对比讲解 “好,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片都是从刚才的视频中截取出来的。起来观 察和讨论一下,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吧?”(讨论 30 秒) 拍手示意讨论结束 “一、二、三”(“坐端正”) (做出举手的姿势) “好,哪位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都发现了哪些 相似之处呢?”(“围绕一个中心点形成的”) “还有谁来说说”(“各个相对的部分都是一样的”) “看来大家都发现了,这两张图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相对的两部分在大 小、形状和排列上都是一一对应的。这种就叫做对称图形。 ” (围绕一个中 心点相对称的) (围绕一个中心点一一对称的) 出示单张手指舞截图 “我们继续来看看,视频中这 6 只手配合得这么默契,真的很不简单。 它们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其实呀,在万花筒中,只需要一只手来表演,就能呈现出这种效果。另 外 5 只手都不是真实的,他们是通过镜像原理反射出来的” (惊讶.) (你 知道什么是镜像原理) “万花筒的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而成的,它是由三面镜子组成个三棱 镜(举起镜面纸,边说边做成三棱镜)万花筒的神奇就在这。接下来,我 们通过段小视频来理解万花筒的制作过程吧。 ” 播放万花筒制作过程的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我们大概知道万花筒是怎么制作的了?” “为了使同学们对万花筒有更深刻的印象,老师特意带来了一部神奇的 万花筒相机,给大家体验一下,谁想要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藏在万花筒里呀? ”(2-3 人) “课下同学们还可以继续来体验哦。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万花筒的图案,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这些图案都是围绕着中心点(上下、左右)对称的(三 张图,大块面颜色一线条一拼贴) (欣赏的图片至少有 10 张左右) 。 ” “现在,老师也想制作一个漂亮的万花筒图案,请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 ” 教师示范 “我用染纸的方法来制作。我先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角折三次,然后拿 出剪刀,剪出图案的外形。 大家可以用浸染或点染的方法来表现。浸染是将纸沾在颜色里面,让颜 色自然的渗透。还可以用点染的方法,让颜色直接点在纸面上。注意,要把 它完全渗透。 打开图案看一看,唔!一张漂亮的染纸,万花筒的图案就做成了。 同学们,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制作一张万花筒中漂亮的图案呢?请同学们 相互讨论一下!” “好,谁来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制作?” “看来大家都蠢蠢欲动了,拿出你身边的材料,也来做一张吧。开始动 手吧。注意要对称哦!” 学生制作 师巡堂 见到好的作品、新奇的方法就举起来和大家分享 有做好的、漂亮的就让学生自行粘到黑板上 评价与赏析 拍手示意动手制作时间结束 “好,请同学们都停下来了。 ” “我们一起来欣赏黑板上同学们做的漂亮的万花筒图案。谁来介绍下自 己的作品,你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你也来说说。 ”(2 个生自评) “那还有哪个是你喜欢的,为什么?” (2 个生互评) “同学们的作品都让老师眼前一亮,各有各的特色,有的.有的.。 而且大家都注意到了图案的对称性。看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你们觉得它 可以装饰到什么样的地方呢?”(出示所装饰到的地方的图片) (可示范装饰到衣服上。 “怎么样,是不是漂亮许多?”) (也可提问同学) “看来万花筒的图案,不仅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运用到生活 中的各个领域。 ” “课后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运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装饰我们的家吧。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请同学们收拾好工具。下课!” 板书设计 万花筒 绘画 剪纸 拼贴 染纸 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万花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万花筒成像原理和描述万花 筒的图案是对称的。用绘画、剪纸、拼贴和染纸等方法设计出万花筒的图 案,1 个课时完成。 万花筒是一种很奇妙的小玩具。而以它为主题进行创作更是很有意思 的一节课。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我让他们家里有万花筒 的可以带到课堂上来,因为凭空地回忆和想象远不如在课堂上亲自去观察 和体验来得直接。而且让他们课前先仔细观察,并熟悉万花筒,不至于老 师在讲的时候,同学们会不清楚。 课堂上先让孩子们欣赏两段循序渐进的小视频,一步步的引进课题。 先是一段手指在表演的舞蹈,与万花筒的现象相同。第二段是万花筒图案 变幻的视频,一个动态的万花筒。 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然后就可以请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后的结果: 你看到的万花筒里的图案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 中组合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 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大多 数学生都见过和玩过万花筒,但对于它的原理认识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 也让孩子们对万花筒的制作原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不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万花筒和观看视频,还引入了新的元素 “神奇的万花筒相机” 。是一个与万花筒的原理相似的手机软件,可以把 身边喜欢的事物与同学们装进镜头里,变成万花筒的形象。学生们都很喜 欢这个环节,感到很新颖。 在设计万花筒图案时,学生表现的好棒。我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来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可以用折剪的方式剪出图案的外形,这样既锻炼 了剪纸的能力,也相对降低了绘制外形的难度。大部分学生设计的花纹很 新颖,但有些作品的图案还是不够饱满,有待提高。 当然,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很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 来说,只要能有意识地利用对称原理去尽力地表现出万花筒里的图案就可 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