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上册 第三 单元测试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8 页 【新教材】统编版(【新教材】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第三三单元测单元测试卷试卷 1 1 (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 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 2判断下图中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 A辽、西夏、金B西夏、北宋、辽 C金、辽、北宋D金、西夏、南宋 3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
2、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 是指() A西夏、辽B吐蕃、唐 C金、南宋D辽、北宋 4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这一做法的 出发点在于() 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 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5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这两种局面被打破, 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 第 2 页 共 18 页 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 6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
3、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 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反映出宋儒() A否定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 C强调主体意识D批判周孔之道 7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 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8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思想() 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D明
4、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 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10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 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 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11高一(2)班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不符合史实的是() A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B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
5、瓷都 C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 D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第 3 页 共 18 页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13宋代图画见闻志载:“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 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6、。所谓神之又神, 而能精焉。”“精”的要义在于() A绘画技法高雅传神B生动体现事物特质 C忠实再现事物全貌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1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为了有效地 统治全国() 始设中书省实行民族分化政策设宣政院辖地修驿道、设驿站 AB CD 15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特征的是() 蒙古政权建立回族的前身回回形成忽必烈建立元朝四等人制 AB CD 16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始建于东汉,后历经唐、元、明三代扩建重建。如图是寺中的一幅壁画,图中横 幅文字为“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此图可以用来研究() A汉代的丝绸之路 B唐代
7、的绘画水平 C宋代的服饰文化 D元代的杂剧表演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 4 页 共 18 页 材料一大概从公元 200 年到 500 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 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 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 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
8、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 口结构。 材料二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 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 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 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 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
9、取和平”的一个事例, 并分析宋代之所以能这样做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以南宋农民阶层为例,说明材料二中“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的结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当时记事、传令以刻木为契,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金太祖 起兵反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口头传达命令的使者,女真语作“闸剌”。由于“闸剌”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 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依仿汉字楷书、参照契丹文,创造女真字,在 1119 年(金天辅三 年)正式颁行,史称女真大字。1138 年(金天眷元年),又颁行一种女真小字,是依照契丹字和汉字的偏旁创 制的。金太祖为推广女真字,在京师设
10、有专人传授的学校,又设立译经所,用女真字翻译汉文经史。女真 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 摘编自王钟翰主编中国民族史概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太祖创制女真文字的历史意义。 第 5 页 共 18 页 19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中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定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 达到
11、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 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宋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活力,熠熠生辉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生 存的宋文化,明显地具有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兼容性和整合性等特点。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2)试从科技、文学、艺术、思想等角度,指出材料二中宋文化具有的“过渡性、义理性、务实性、普及性” 特点的主要表现。 20宋元时期,科技获得重大进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板印书籍,唐人尚
12、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 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 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 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摘编自沈括梦溪笔谈 第 6 页 共 18 页 材料二至元十六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全国 各地设立了 27 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
13、滇和河西走廊,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 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 量早了 620 年。至元十七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 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 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的主要步骤。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优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
14、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2B 第 7 页 共 18 页 3D 【解析】由苏辙生卒时间可知其为北宋人。故这里的“汉”指北宋,“蕃”是少数民族政权,与北宋和好年深 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西夏和辽,故选 D 项。 4A 【解析】“胡汉分治”的出发点是适应汉族区域与契丹族区域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的生产方式,减少矛 盾,巩固统治,故选 A 项。B 项表述片面,排除;C 项是巩固统治的一种做法,不是“胡汉分治”的出发点, 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打破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蒙
15、 古族崛起于蒙古高原,打破南宋与金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最后灭掉南宋,建立元朝,D 项正确。A、B、 C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C 【解析】由“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可知,强调主体意识,C 项正确。根据材料“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 经”“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可知,宋儒并非否定传统经学,排除 A项;B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宋儒探求圣人“本意”和经典“本义”,可见并非批判周孔之道,排除 D项。 7A 【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宋时期,出于和佛教斗争的需要孟子的地位有所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孟子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适应了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的需求,A 项正确。B 项说法本身不正确,排除;C 项 不
16、能作为其地位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与其地位的提升无关,排除。 8A 9C 10C 【解析】材料是对东京等城市中商人经营地点的描述,未反映城市规模的大小,故 A 项错误;材料无关城 第 8 页 共 18 页 市治安问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宋太宗时开始临街开店,宋仁宗时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店,说明 “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故 C 项正确;材料无关商业税的征收问题,故 D项错误。 11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 语,A 项符合史实;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17、B 项符合史实;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D 项符合史实;从唐朝中后期开始 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最后完成,不符合史实,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是在南宋,故选 C项。 12D 【解析】“宋代”“泉州客商”“运输大批商品往日本贸易”是史料主旨大意,这体现不出商贸不受官府监 管,也不是官民互惠贸易,更与朝贡贸易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由此可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13D 【解析】材料认为绘画“精”在传达作者情操,故 A 项错误;生动体现事物特质是作画品质的重要前提,并 非“精”的要义,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绘画强调意境而非写实,故 C 项错误;材料认为“精”的要义在于
18、画作 能够体现人品和气韵,故 D 项正确。 14C 【解析】中书省并非元朝始设,行省制始于元朝,故错误;都是巩固统治的措施。故选 C项。 15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蒙古政权建立是在元朝以前,故错误;反映了元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反 映了民族分化政策,能够反映元朝民族关系的特征。故选 C项。 16D 【解析】从图中文字“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可知,这反映的是元代的杂剧表演,故选 D 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两种情形:北方少数民族移迁
19、到中原地区。中原汉族南迁到南方地区。原因:北方地区 第 9 页 共 18 页 寒冷出现得更早。北方汉人人口增加、南方土地肥沃。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或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 构)。 (2)事例: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宋夏议和。(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原因:宋代经 济发达(海外贸易兴盛)。 (3)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问题;农民的文化生活也 在不断丰富和改善。(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18(1)女真文化的相对落后;女真政权的建立;政治、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与周边民族交融的加 强。 (2)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女
20、真族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 了民族交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女真原只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与邻部交往,借用契丹字”“无法适应战争中 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金太祖命完颜希尹在 1119年(金天辅三年)正式颁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由于闸剌无法适应战争中传递信息和颁布政令的需要”可知,金太祖创制了女 真文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可知,金太祖推广了文字,促进了女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根 据材料“女真字的创制,是汉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可知,女真文字的创制,有利于女真族 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19(1)生产率的提高(
21、或: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农业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 (2)科技: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文学: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词 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亮点; 思想:出现了儒学的新发展程朱理学。 20(1)步骤:制造活字排字印刷。 优点: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2)成就:领导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主持编订授时历;领导修建通惠河等水利工程。 意义:继承和发展天文学研究成果;在我国以及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编订精确的历法; 有助于后人了解元朝的管辖范围。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分析材料一
22、制造顺序即可得出“制造活字排字印刷”。第二小问,根据材 料一“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瞬息可就”可知有利于节约印刷成本,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第(2)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授时历告成”“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 大运河最北的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分别从对天文学的发展、对历法的编订 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 第 10 页 共 18 页 (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82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