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11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d0a6b).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阅读-11 窃读记-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d0a6b).doc》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三单元_阅读_11 窃读记_教案、教学设计_省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d0a6b 人教 2011 课标版 年级 上册 2016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第四学 段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 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标中还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 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500 字”。因此,老师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要 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 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 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散文阅读教
2、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 链接。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 ,感受、体验“这一篇”散文之语句章法 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在初一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本节课就是基于以上设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查字典、默读、朗读、勾 画阅读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深入文本,借助体 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心理活动,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窃读滋味。 并以此为立足
3、点,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随教师的精心指导能够深入领会、 拓展迁移。阅读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要通过阅读教给学生欣赏、阅读散文的 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窃读记是教育部审定 2016 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这个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 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 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感悟。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作者窃读时的心理和乐 趣,表达了
4、她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窃读记的题眼为“窃” ,围绕“窃” ,作者细腻生动 地描绘了她读书时的情态。一个看似贬义的“窃”字,饱含了作者“窃读”的独特感受和复 杂滋味。 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口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 读感知的完整性和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 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存在着困 难: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 解文本的关键。 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
5、, 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 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 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但是围绕着“窃读”这一线索,作者的窃 2 读滋味复杂而又矛盾。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情感的复杂细腻,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很 大差距。 因此,确定好课堂教学的着眼点,以此来进行深入阅读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 课堂上学生自由读、 默读、 勾画阅读,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不断质疑然后在交流的过程中解疑, 从而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作者的独特经验” ,感受、体验“这一篇” 散文之语句章法所表达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品析词句, 学生和老师共同深入文本,学习品读
6、文章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还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不注意动笔、思 考;关注不到文章所表达出的丰富甚至复杂、细腻甚至细微之处;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时容易脱离文本,抓不住要点,凭空感觉。因此在突破重点,攻克难点的过程中,还需要老 师的点拨与指导。 我校学生的语文综合分析能力较弱,探究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学生 可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这也是本节课学生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对于刚入学的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在养成,在课堂上还需要老师的 指导与强化。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体现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和关
7、键词语。 2通过推敲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的执着,学习作者乐于读书的精神。感受 人与人之间在关爱中传递的博爱真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体味推敲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学会品读文章的一种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借助体味文中准确生动的词句,感受作者窃读时丰富的内心活动,深入理解作者“快乐” 而又“惧怕”的窃读滋味。 教学流程示意 开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回顾所学 归纳概括 默读课文,勾画词 句 总结方法,品析词 回顾情节 激发兴趣 3 4.教学过程 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8、课堂 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林 海音的窃读记 ,感受到了孩提时代的 她为了读书所付出的种种努力。 “窃”的 本意是虫子在洞穴中偷米吃,文中的含 义是什么呢?“偷偷地”表示读书的一 种方式、状态。林海音为什么要偷偷地 读书呢?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读书是有钱人 的享受,穷苦人民根本读不起书,书店也 回顾所学。 归纳概括。 预设:偷偷地 酷爱读书 家境贫寒 倾听 培养学生对 祖国语言文字的 关注和兴趣,使学 生明白要在不同 的语境中把握词 语的意思。 简要回顾课 文, 引领学生回到 作者窃读时的场 景。 紧紧抓住学生 品析词句 感悟滋味 方法引领,体 味推敲词句
9、, 感 受 内 心 活 动。 情感升华 深悟滋味 课堂小结 回味滋味 倾听回顾 总结收获 出示链接材 料 结束 出示作业及 要求 指导评价 归纳方法 深入理解 领悟情感 出示要求 课后作业 抒写滋味 明确要求 4 品析 词句 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的。林海音虽然酷 爱读书,但是家境贫寒,没钱买书,所 以只好“窃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滋味 现在,我们了解了林海音的窃读原 因,我们如何走进她窃读时的内心世界 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个阅读提示:阅读 文学作品,我们要融进作品中去,与主 人公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深入理 解作品。 第一次窃读,林海音乘兴而来,结 果带着屈辱而去,使她的小心灵受到了 创伤。
10、第二次窃读,她的心理又有怎样 的起伏呢?此时此刻,就让我们带着疑 问,跟随着林海音,回到她的孩童时代, 回到她第二次窃读的书店 ,一起来感受 一下这次的窃读滋味。 任务: 默读课文 1629 自然段; 勾画出体现作者窃读滋味 的语句。 我们怎样来揣摩作者的窃读滋味 呢?老师先给大家一个范例: 举例分析: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 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 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 见!”(第 18 段) 我们一起来品析下这一段内容。请 大家出声地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找一 找从哪些词句能感受到当时作者怎样的 心理。 通过刚才的品析, 我们感受到了作 者内心的起伏。让我们再来朗读一下
11、这 一段内容吧, 把作者的内心感受读出来。 由此我们来总结一下品析词句的方 了解时代背景。 阅读方法感悟。 思考 默读文中第二次 次窃读经历。 勾画相关 语句。 关注默读要求: 不出声、不动唇、 不指读、不回看。 自由朗读 寻找关键词。 预设: “藏” 和 “轻 轻” 让我们感受到了作 者再来窃读时的那份 惧怕和小心翼翼。从 “不禁” 、 “呼” 、 “啊! ” 和“终于”可以感受到 作者终于发现书的惊 喜。 再次朗读, 读出感 情。 的注意力, 使他们 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建 立与文本的链接。 培养深入阅读的 良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 边读边思考的好 习惯。 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8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