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阅读-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9764d).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单元-阅读-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9764d).docx》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三单元_阅读_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教案、教学设计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9764d 人教 2011 课标版 年级 上册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 种修辞方法; 2、理解并学习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 3、理解课文主题思想: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 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 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 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掌握难解的词语。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
2、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 19071936 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 翻译、日记、书信等共 800 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 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 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 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 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 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提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3、。引 导学生注字音,解释课本未注释的词) 缠络 chn 相互缠绕在一起豁 hu 此处状声觅食 m 找 食 渊博 yun 学识深广 确凿 zo菜畦 q桑椹 shn油蛉 lng攒 cun斑蝥 mo 珊瑚 shn蟋蟀 shui敛 lin 脑髓 su陌 m人迹罕至 hn竹筛 Shi秕谷 b 系 j传授 shu书塾 sh宿儒 r蝉蜕 tu人声 鼎沸 dng窦 du厥士 ju拗o倜傥 t tng金 叵罗 p盔甲 ku绣像 xi锡箔 x b 3学生朗读全文。 4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 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 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
4、的生活? 小结:课文第 1 至第 9 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 生活;第 10 至第 22 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 活。 5布置作业 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分析课文 1由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 不同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昧书屋的生 活则是相对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 第一部分(1 至 9 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10 至 24 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的读书 生
5、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 1 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课文的第 1 段写出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 起着什么作用? 明确:写出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 园的缘由。 理解:“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 “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 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这一方面表明由于 “时间的流驶”,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 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甩出一个“线头”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 1 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 “我
6、”儿时的乐园,引起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请学生朗读第 2 段,引导学生迸行分析。 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 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 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 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 时的乐园”? 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 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
7、 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 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 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 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 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 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 百草园的可人。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棋,写的是春季; 鸣蝉,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 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冬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 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 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提问:本
8、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 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 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 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 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祥精彩? 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 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 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 写得这样精彩。 小结:第 2 段是文章第一部分
9、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 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 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 2 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 3 至 6 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文章的第 3 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 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提问:这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带 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 这也是儿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8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