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402ec).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案、教学设计-省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402ec).doc》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 2011 课标版 年级 上册 2016 初中语文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夜雨 教案 教学 设计 省级 配套 课件 编号 402 ec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领会诗意,学习诗中“时空转换法”的运用。 2 能力目标:学以致用,运用“时空转换法”写成一段文字。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欣赏诗歌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 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夜雨寄北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可能多 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尤其是其中“时空转换”的运用,很多学 生未必领会得透。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 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学以致用,以读促写。 【教学重点】设身当时的情境,感悟作者的情感,体会“时空转换
2、法”的运 用。 【教学难点】体会“时空转换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知作者,导新课知作者,导新课 1.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 人。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他擅长律诗, 绝句。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的爱情 诗,最为人传诵,他对后代诗人及词人的影响很大。主要名篇有:登乐游 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2.今天让我们走进李商隐,走进他的夜雨寄北,去感悟他独有的情怀 吧。 讲授讲授: :解诗题,明背景。解诗题,明背景。 这
3、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有人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 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 王氏已亡。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 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活动活动: :重吟诵,悟诗意重吟诵,悟诗意 1.师: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吟诵了。请大家自 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停顿来。明白吗?好,开始。 2.请某某同学读一遍这首诗。 3.师:谁能再来读读,注意停顿。 4.现在看视频,我们听听专家的诵读。 5.你们从刚才的朗读中发现了什么?有一种味道和感觉在里面。是一种思 念。对,读诗
4、呀,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你 们也试着读读,读出自己的味道。 6.再请同学读这首诗,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感。 7.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要把你的情,你的思,你的想读到诗的字里 行间里去。 活动活动: :解诗意,悟诗境解诗意,悟诗境 1.同学们,要想真正走进李商隐,走进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还得知晓 这首诗的意思呢,大家说说了解诗意的方法是什么? 2.老师也总结了一下,大家请看:(出示课件)了解诗意的方法:看注 释;想画面(注意不同时空);利用插图;反复读;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3.现在用这些方法大家分组学习,等会儿全班交流。 4.学生阐述诗意。(分组阐述) 第一句:“君
5、问归期未有期”。“君”是诗人对对方的称呼,可指朋友或 爱人。诗前隐去了大部分内容,可以猜测是此前诗人收到了来自对方的讯息。 此处写过去过去。 第二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此处写眼前眼前,写当时自己所处的环境。一 个“涨”字写出了雨势之大,也暗示着无限的怀人之情。 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此处写未来未来。这是对重逢后温馨场面的幻 想,此句贵在能够宕开一笔,从眼前跳到将来。 第四句:“却话巴山夜雨时”。与相对之人久别重逢,谈些什么呢?谈的 就是此时经历的巴山夜雨。烛影温存,亲人得遇,劫难之后谈劫难,在强大的 对比与反差中,诗人孤寂敏感的内心该是何等宽慰。如果说第二句里的“巴山 夜雨”是实写,此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8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