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50020).doc

  • 上传人(卖家):小黑
  • 文档编号:1778054
  • 上传时间:2021-10-11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7.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50020).doc》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 2011 课标版 年级 上册 2016 初中语文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潼关 教案 教学 设计 市级优课 配套 课件 编号 50020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潼关潼关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谭嗣同及诗歌背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本诗。 2、把握“终古”“簇”“束”“不解平”四处意义,理解全诗大意;把握诗中 “簇”“嫌束”“不解平”拟人修辞的妙处,能够想象全诗描绘的情景。 3、感知谭嗣同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课型与课时二、课型与课时 1.课型:古诗词诵读课 2.课时:一课时 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初一学生并不陌生。但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由于语言 表达上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情感上的距离,诗歌创作时的社会 背景等都造成了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或是理解上的困难

    2、。具体来看,一部分 学生对诗歌这一体裁比较喜欢,具有一定的感受力,但是很多同学积累较少,理 解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朗读,结合注释理解含义,感悟情感。 四、教材分析四、教材分析 潼关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的最后一首古诗,体 裁是七言绝句, 作者谭嗣同。 潼关 运用拟人的修辞, 赋予云以认得动作 “簇” , 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束”,赋予山以人的心理“不解平”,生动形象地表现 了北方山水的壮阔。 表现了诗人冲决罗网、 勇往直前、 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五、教学创意五、教学创意 录制微课,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改写散文练习。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 (一)导(一)导

    3、 语语 PPT 展示潼关地区图片,请学生观察 PPT 展示的四幅图片。同学们,我们来 看这张图片,看到这四张图片,你能想到哪句古诗呢?可以是我们学过的,也可 以是你课外积累的。 学生回答。 曾经有一位和大家年纪差不多的 14 岁少年来到图片上的这个地方,看到这 些情景,创作了一首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潼 关,作者谭嗣同。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诗人和学生年龄相仿, 能够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二)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导学案,根据书下的注释,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三道小题。 1、本诗作者_,字_,号_,湖南浏阳人,清末

    4、_ 政治家、思想家,_变法“_”之一。 2、潼关,在今_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 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3、潼关是谭嗣同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 风景所震撼, 欣然写下。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谭嗣同及诗歌背景,初步了解本诗 (三)读(三)读 诗诗 文文 1.首先我们听一段潼关的朗读音频,注意听清其中的字音和节奏。 2.提问:你觉得这首诗中有哪些字音需要我们注意? 总结:我们要特别注意两个字音:簇 c束 sh 3.接下来同学们自己出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尤其是簇(c )和 束(sh);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用“/”把需要停顿的地方断开。

    5、提问:你觉得这首诗的停顿如何划分? 总结:整首诗都是二二三的节奏。 学生朗读、互评。齐读。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为理解诗意和把握主旨 打基础 ( (四四) )理解诗意理解诗意 1.接下来呢, 大家自由朗读, 结合诗侧的注释和诗下的鉴赏文字, 以小组为单位, 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2.你最喜欢的是哪句?并且要说明理由。 提示:分析传神的词语;分析贴切的修辞; 想象描述画面;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结合注释理解全诗大意;把握诗中“簇”“嫌束”“不解平”拟人 修辞的妙处,

    6、能够想象全诗描绘的情景 (五(五) )把握主旨把握主旨 1.结合课上讲解内容和书上注释,用“这首诗歌通过描写_,表达了诗 人_的情感。”这样的句式回答。 总结:这首诗歌通过描写北方壮阔的风景,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 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情感。 2.为了加深我们对诗歌意义和主旨的理解,我们来试一个小练笔,将潼关这 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小散文。我们先来看看将古诗词进行改写的小方法。 播放微课改写诗词三部曲,学生根据微课讲解的方法和示例改写本诗。 设计意图:把握本诗主旨,学习古诗文改写成散文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古诗文 打下基础 (六)评测练习(六)评测练习 将潼关背下来,并用正楷字规范、端正、整洁地

    7、书写在田字格里。 设计意图:检查本节课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 (七)拓展延伸(七)拓展延伸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诗人谭嗣同,并体会我国伟人高尚节操。 (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 收集谭嗣同其他诗歌三首,查阅资料,理解体会其意义。 设计意图:深入了解诗人谭嗣同,深入感知其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 性解放的英雄意气。 七、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把握诗中“簇”“嫌束”“不解平”拟人修辞和作者情感是本课的 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直观简洁地展示在板书上,有利于学生更好认知和把握学 习重难点。 潼关潼关 谭嗣同 簇 嫌束拟人追求个性解放 不解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案、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d0150).zip(配套课件编号:50020).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8054.html
    小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