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阅读-16 诫子书-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90957).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四单元_阅读_16 诫子书_ppt课件_(含教案+素材)_部级优课_(编号:90957)
      • 教案90957.docx--点击预览
      • 正己教人《诫子书》.ppt--点击预览
      • 跟上时代,守住精神.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_第四单元_阅读_16诫子书_ppt课件_含教案素材_部级公开课_编号90957.zip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_第四单元_阅读_16诫子书_ppt课件_含教案素材_部级公开课_编号90957.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7775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96.18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10
5
文币
资源描述:
诫子书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 1. 自主校对字音并熟读; 2. 借助工具书,翻译诫子书 ; 3. 简要了解诸葛亮及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生平。 教学目标: 1.朗读:音正声响 2.解读:入文入理,结合诸葛亮生平,体会诫子书传达的智慧 3.诵读:入情入境,掌握诵读国学经典的基本要领 4.悟读(一脉相承) ,了解传承家风的重要性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欢迎同学们走进卢老师的德育课堂,正己教人诫 子书 。 诫子书是家书中的名篇,也是国学中的经典,饱含一代贤相诸葛亮对儿子的殷 殷教诲。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诫子书 ,看一看诸葛家风。 一、明确学习目标 1.朗读(音正声响) 2.解读(入文入理) 3.诵读(入情入境) 4.悟读(一脉相承) 二、朗读(音正声响) 1.明确要求: (1)读音正确 (2)声音响亮 (3)吐字清晰 (4)语句流畅 (5)语速适中 2.学生范读,检验预习成果,完成朗读要求 三、解读:入文入理 1.结构探究:根据你的预习成果,找到诫子书 “起承转合” ,并说说理由。 明确:起,是开头,要平直 承,是过程,要舂容(从容舒缓) 转,是转折,要变化 合,是结尾,要渊水(深沉) (尊重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 预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内容探究:小练笔 句式要求:诸葛亮给儿子上了一堂( )之课,他告诫儿子( ) ,我从(原文 某句)看出。 (填空,2 分钟思考时间,写在预学案空白处) 3.深入思考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最终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词来回答) 预设:君子;接世。 四、诵读:入情入境 诵读要求: 1.入情入境:“君子之行” :身正,书正;文乐合一。 2 表达感情的方法: 节奏 :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语气:语重心长 重音:重读和轻读 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但要连。声音停止,但气息未停止。 五、悟读:一脉相承 1.思考与交流(1)父亲为何从立功立德两个方面劝诫儿子? (2)他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两分钟交流时间,交流材料和想法) 2.资源分享: PPT:魏将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若降者必为琅琊王” ,诸葛瞻怒斩来使,其子诸葛尚和他一 同为国捐躯,战死在绵竹战场。 一家三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思考:是什么让这一家三代都能够鞠躬尽瘁呢? 明确:家 风 3.思考探究:诸葛家风是如何形成的? 明确:诸葛亮的言传与身教,身教在先,言传在后。 六、小结 立功立德为接世立功立德为接世 言传身教续家风言传身教续家风 身教在先言在后身教在先言在后 君子之行济苍生君子之行济苍生 读读诫子书诫子书有感有感 雅言传承文明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人生经典浸润人生 正己教人诫子书 天津开发区第二中学 卢雪 诸葛亮 朗读(音正声响 ) 解读(入文入理 ) 诵读(入情入境 ) 悟读(一脉相承 ) 学习目标 要求: 1. 读音正确 2.声音响亮 3.吐字清晰 4.语句流畅 5.语速适中 探究1(结构上):根据你的 预习成果,找到诫子书“起 承转合”,并说说理由。 起,是开头,要平直 承,是过程,要舂容(从容舒缓) 转,是转折,要变化 合,是结尾,要渊水(深沉) 尊重你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探究2(内容上): 句式要求:诸葛亮给儿子上了 一堂( )之课,他告诫儿子( ),我从(原文某句)看出。 (填空,2分钟思考时间,写在预学案空白处 ) 诸葛亮希望儿子诸葛瞻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最 终目的是什么? (用原文中的词来回答) 入情入境:“君子之行 ” 礼仪修养:身正,书正 艺术修养:文乐合一 表达感情的方法: 节奏 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语气 重音 停连 重音:特别需要强调的字、词、短语 (可重声音读也可轻音读)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认为 哪些字或词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为什么呢?你能给大家读一 读吗? 停连停连 停连,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但要连 。 声音停止,但气息未停止 (停连常用在句首语气词、关联词等) 表达感情的方法: 节奏 按文意,合文气,顺文势 语气 语重心长 重音 停连 1.父亲为何从立功立德两个方面劝 诫儿子? 2.他的儿子诸葛瞻最终成为一个 什么样的人呢? 两分钟交流时间,交流材料和想法 魏将邓艾写信给诸葛瞻“若降者必 为琅琊王”,诸葛瞻怒斩来使,其子 诸葛尚和他一同为国捐躯,战死在绵 竹战场。 一家三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 是什么让这一家三代都能够 鞠躬尽瘁呢? 家 风 诸葛亮,父母早逝。十四岁,分别母兄, 离开家乡琅琊,随叔父避难荆州,投奔刘表。 十七岁,叔父去世,孤苦伶仃。 定居隆中十年,半耕半读,自立谋生,同 时研读古籍,留心时政。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帮助其奠定三国 鼎立的基础。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 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终因积 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 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 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立功立德为接世 言传身教续家风 身教在先言在后 君子之行济苍生 读诫子书有感 作业:作业: 写诫子书读后感 要求: 1.体裁,古体诗 2.提及家风 3.40字以内 1 跟上时代跟上时代 守住精神守住精神 谈诫子书与家风教育 【提 要】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把生平智慧化为谆谆教诲写给 自己的儿子诸葛瞻。短短 86 字,既是“言传” ,也是自己用一生的 鞠躬尽瘁留给子孙的“身教” 。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为蜀汉 捐躯。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篇论文就要从诫子 书中窥探诸葛家风,浅谈其成因,指导教育教学,倡导良好家风。 【关键词】家风;古为今用;传承;智慧; 语文教学,要跟得上时代,也要守得住精神。教育的本质在于 “传道授业解惑” ,无论在任何时代,为人师者都应务本,本立才 能道生。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的确不 能泥古不化,但,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不能丢,我们的创新应在传 承的基础上“古为今用” 。 文本,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阵地” 。 诫子书中,既是教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凝结的智慧。 这样宝贵的文本,肩负着特别重要的使命,既要向学生传递文中智 慧,更要传承传统文化中宝贵的财富诸葛家风。 2 那么,采用何种手段完成教学目标,便成了教师需要面对的首 要问题。读,乃学习文章之首,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讲,为人 师者之要务,表达的基本方式;思,是自我升华所必须条件。这读、 讲、思固然简单,却包含了大学问。 一、以读,养君子之行 1.入情入境。诸葛亮在文章开篇便对儿子提出很高的道德要求。 希望儿子成为“君子” 。所以,阅读诫子书首先要读出“君子 之行” 。学生应正襟、危坐、昂首、立书,这样“浩然之气”才能 够从胸腔中走出来。 2.表达技巧。仅仅有外在的“君子之行”是不够的,还要注意 诵读中的表达技巧,重音、语气、节奏、停连这四点。 (1)重读。就是朗读时对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 一个音节读重音。 “语句中的中心意思是靠重点词或词组来体现的, 一般地说,语句重读有这样几种:强调性、情感性、并列性、语气性、 递进性重读等” 1。本文中,强调性重读可有“静” “俭” ,情感 性重读可有“悲” ,并列性重读可有四个“非”字,语气性重读可 有“夫”这个句首发语词,递进性重读可有四个“无以” 。 (2)语气。诵读的语气是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语意及情感来 决定的。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信,首先应读出一位父 亲的语重心长。当然,不同语句之下,还要根据其独特意义,读出 其自身的味道。从“夫君子之行”到“非志无以成学”突出的是一 个“静”字,要读出“静气” 。从“淫慢则不能励精”到“将复何 3 及”则从反面说明不修身养德之后果,诵读要突出“悲气” 。 (3)节奏。朗诵者在了解语意把握情感的基础上, “积极主动 地驾驭有声语言,才会使有声语言产生抑扬顿挫、轻重缓疾的变化。 可以说,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便是内心节奏 ” 2。本文的节奏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非志无以成学”为节点,前部分宜沉 静舒缓,读出“静气”以及人生之智;后半部分,宜略微悲亢,既 有一个父亲不希望儿子堕入此道的深切担忧,也要有“悲守穷庐” 的悲气。 (4)停连。它分为两个部分,有停顿,但要连接。内容停, 声未止,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停连,不 同于孩子们诵读时经常出现的“拉长声” ,两者在气息的运用上有 明显的区别。 “拉长声” ,气息是从嗓子发出,直接送出去。而有味 道的停连,则是声音在口腔里立体环绕缓缓送出来的。停连的处理 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诫子书中, “夫” “非” “则” “守” “何” 这几个字可在停连时适当延长语气,使文章读起来别有一番滋味。 当然,诵读是带有个性化色彩的课堂活动,也更加鼓励孩子们 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适当运用诵读技巧来读出自己的风格。 二、以讲,悟接世之道 讲,是师者传道受业的重要方式。讲,也要伴随着孩子们自主 的思考与探究。讲,与上文所谈的读更是分不开的。 1.解题诫子书 。 诫,告诫、劝勉。 4 子,一般认为是诸葛瞻。 “诸葛瞻,字思远,名字中就有高 瞻远瞩 志当存高远之意。 ” 3 书,书信。 4 诫子书,便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2.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是尚友也。 5读透本文,必要读透其人,不仅要读诸葛亮的作 品,还要读写诸葛亮的作品,了解其个人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 末为太山都丞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 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6 从三国志中诸葛亮传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生于奉儒守 官之家,其家风受此影响颇多。且生于琅琊,接近儒家思想的发源 地,他在那里接受了六七年的启蒙教育。而琅琊学风的特点就是经 世致用。可见,儒家济世思想已经深深刻进诸葛亮的骨子里。我们 就能够理解,他在诫子书中,所提的让孩子成为君子的终极目 的,就是“接世” 。 诸葛亮“躬耕陇亩”于南阳十余年,正是东汉政治最黑暗的时 期,社会矛盾复杂,社会出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他的半耕半读,正 为他躲避了战祸。在袁绍、曹操北方争雄之时,刘表采取观望的态 度,保境安民。安静的社会环境,学者士人的到来,文化教育的发 展也都为诸葛亮的成长提供了条件。隆中十年,给了他俭德,给了 他内心平静的一段时光,更给了他一个能够看清世事以便运筹帷幄 5 的一个机会。 在那,他熟读儒家经典以及其他多方面的书籍,也将道家思想 兼收并蓄。他在诫子书中所写“修身” “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均和道家的清心寡欲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可以说诫子书是诸葛亮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体的文学作品。 3.文本细读,咬文嚼字。 (1)修身是手段。开篇提出育人标准“君子” , “修身”与 “养德”是成为君子的途径。修身,强调一个“静”字。这里的 “静” ,不是单纯的外部环境的安静,也是内心的宁静专一,更是 文中所说的“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有了“静” ,才能够明 确志向,并达到远大目标;有了“静” ,才能安心学习,增长才干。 最终,接世。如果内心不“静” ,则就会“淫慢” “险躁” ,蹉跎岁 月,最终无法接世。静,是修身之手段。接世,是修身之目的。 (2)接世是目的。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从反面论证,不 “静”的后果,是无法接世。作者生于奉儒守官之家,家风也深受 儒家思想影响,心怀济世之志向,对自己的子孙,也同样抱有这样 的期待。 (3)养德是根本。文中一直以“静”为核心在论述,对于养 德只有一句论述。但,诸葛亮却把这句话放到了开篇的中心句里提 出,可见其重要意义,这是最不容忽略的一个地方。 周易中提 到“厚德载物” ,德行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根本,当“德不配位” 之时,也必然会对其子孙造成不良的后果。诸葛亮是为了子孙的周 6 全才出此言。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个能做到俭德之人。他的与李严书云: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短短几句,我们便 看到了诸葛之家风的勤俭。 他给后主上表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 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 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 下。 ”临终又有“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 不须器物”的遗言。 他给子孙言“俭德” ,自己已身教在先。 三、以思,明家风之重 1.一家三代,死而后已 诫子书为教子篇章,不能忽略诸葛亮所教之子诸葛瞻。 诸葛亮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 可见,他写下诫子书也是充满担忧的。不过他对儿子的教育还 是卓有成效的。 很多人在此时都会产生疑问,诸葛瞻最后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诸 葛瞻擅长书法绘画,官至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克己奉公,清正 廉洁。在魏国大将邓艾领兵攻打蜀国时,诸葛瞻奋力抵抗,邓艾给 诸葛瞻写信中说:“若降者,必为琅琊王。 ”诸葛瞻怒斩来使,最 后战死在绵竹。诸葛瞻之子诸葛尚,也冲入敌阵,战死疆场。司马 炎评论:“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 7 一也!”一家三代,均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诸葛家风,正己教人。 诸葛瞻,最终成为了父亲所期望的“君子” 。这是仅仅一篇 诫子书能起到的教育作用吗? 看天下父母,哪个不是给儿女说尽了道理,最终被儿女铭记于 心的又有多少呢!为何诸葛亮就能将子孙教育成他所期望的君子呢? 原因就在于,诸葛亮不仅言传,更重在身教,且身教先于言传。先 正己,再教人,这才是诸葛家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诸葛家风,崇俭尚德,身教在先;奉儒尊道,兼收并蓄。有此 家风,才有三代忠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去感受诸葛三代的人生。也要从 他们的人生中看到家风之重要,良好的家风是从何而来的。以另一 个人生关照孩子们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孙崇来.朗读中的重读和停顿M.四川:教师之友杂志社,1994. 2虞霞.浅谈如何把握朗诵艺术中的节奏:中国校外教育出版社,2011. 3柳春藩.正说诸葛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314. 4 语文七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85. 5 四书五经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6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8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单元-阅读-16 诫子书-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90957).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第四单元_阅读_16 诫子书_ppt课件_(含教案+素材)_部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90957) 人教部编版 语文 第四 单元 阅读 浏览 _16 子书 _ppt 课件 教案 素材 部级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阅读-16 诫子书-ppt课件-(含教案+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90957).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7524.html
小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