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阅读-24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a5844).zip

收藏

压缩包目录 预览区
  • 全部
    •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2016年7月第1版)_初中语文_第六单元_阅读_24 寓言四则_穿井得一人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优课_(编号:a5844)
      • 《穿井得一人》.ppt--点击预览
      • 教案a5844.docx--点击预览
跳过导航链接。
展开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_第六单元_阅读_24寓言四则_穿井得一人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编号a5844.zip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_第六单元_阅读_24寓言四则_穿井得一人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编号a5844.zip
请点击导航文件预览
编号:17774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62.06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10
5
文币
资源描述: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 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 一部名著,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吕不韦认为这部书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 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传说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 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 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 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 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吕吕氏春 秋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 gij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 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 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 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对照注释,先自己试着 翻译,然后解决重点词 义,不懂的词句,小组 讨论分析,疏通文意。 (二)翻译全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 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的顺接连词 溉,浇灌。 汲水,从井里取水 。 打水浇田 住 待, 等到 代词, 他的 告诉 得到、获得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井, 要到外面去浇田、打水,(他家)经常有一个 人住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 了一口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 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听说 传播 代词,指丁家 人说的那句话。 得到,挖到,挖 得 讲 述 这 件 事 这件事 被 。 派 遣 向 这件事知道, 听说,“ 使知道” 译文: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 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 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宋国国君 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国都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应答,回答 得到 的 得到 ,挖 到, 挖得 在 寻到的消息 知道 使唤, 指劳力 比得上 像这样,如此 译文:丁家的人回答说:“(家里打了井,不 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 此,还不如不知道。 一词多义: 有闻而传之者 求闻之若此 闻之于宋君 整理词语,积累知识 听说 传闻,消息 知道,听说, “使知道” 闻 若 求闻之若此像 不若无闻也 比得上 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国都 整理词语,积累知识 代词,这句话 助词,的 在 之 于 被 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宋之丁氏 有闻而传之者 国人道之 得一人之使 求闻之若此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代词,这件事 助词,的 助词,无义 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 这起谣言的责任人。 你是断案大臣,你觉 得:谁应该为这起谣 言负责? (三)小组合作探究 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 劳力,表述不清。 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 才越传越广。 宋君:智者。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 ,获得真相。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 么道理?请同学们从不 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 故事的寓意? 思考探究,得出寓意 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 (1)(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2)(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3) (从国人的角度来看) (4)(从宋君的角度来看)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 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 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 1、有人说: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 谎言已经走遍世界了。现代环境下,利 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 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说说你听的传 闻,最后证实是谣言。 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 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 联系生活,防微杜渐 A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 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B不传播未经自己 考证的话。C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 慧眼。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 课外拓展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 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 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 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 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 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做人质。市:墟集。去:距离。 察:辨别是非,明察。自为知:自己会了解,不会轻信人言。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罢质:罢是停止,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2、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哪个成语?比喻义是什么? 1、寓意: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进 行考察、思考,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好像是真的了。有时谣言可 以掩盖真相。 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 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 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 人说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 说:“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魏 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 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 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 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 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 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 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 不能再见魏王了。 五、布置作业 每人搜集5个文言文 寓言故事,说给同学 们听听,并说说每个 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穿井得一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 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利用关键词语去带动阅 读的方法。 3.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生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学会结合上下语言环境准确理解一个词的词义的 方法。 2.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理解寓言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点引入,激发兴趣 由社会当今热点网络谣言泛滥成灾引出我国古代吕氏春秋这部作品中 也记载到这样的造谣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理解题意,引发思考 将这则寓言故事设定成一起古代案例,解释题目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得” 字的思考。 三、朗读课文,了解案件 要求学生边朗读边思考:案件的内容大概是怎样的?你能找出有哪些涉案 人物吗? 四、案件重播,抓住关键 (1)学生分角色朗读:叙述、丁氏、闻而传之者、国人。 (2)请学生说说以下画线的三句话的意思,再次引起学生思考: “得”字在不同句子的意思是否相同? 丁氏:吾穿井得一人。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五、翻译课文,理解案情 1学生对照注释,抓住重点词语,自主串译。 2小组讨论释疑,解决不懂词句。 六、整理词语,积累知识 七、依文解言,判断案情 小组合作探究:宋国的国君决定追究这起谣言的责任人。如果你是断案大 臣,你觉得:谁应该为这起谣言负责? 1.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总结 八、思考探究,得出寓意 1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2从不同角度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什么启示? (1)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 清楚,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2) (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传闻就往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 否合乎情理。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 (3) (从国人的角度来看)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 讹。 (4) (从宋君的角度来看)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 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九、课外拓展 三人成虎 十、总结收获 十一、布置作业 十二、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丁氏:表述不清 闻而传之者:盲目传播 国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君:调查源头,获得真相 谣言止于智者
展开阅读全文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单元-阅读-24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a5844).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关 键 词:
第六单元_阅读_24 寓言四则_穿井得一人_ppt课件_(含教案)_市级公开课_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a5844) 人教部编版 语文 第六 单元 阅读 浏览 _24 寓言 四则 患上 _ppt 课件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六单元-阅读-24 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ppt课件-(含教案)-市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a5844).zip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7479.html
小黑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