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f0612).zip
1 潼关潼关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资料助读资料助读】 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 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 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 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七言绝句,由 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 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 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 样式之一。 2、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 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 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3、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公元 1878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 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笔,故作此诗。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1、观标题作者注解,知人论世助理解; 2、逐字逐句作翻译,理解字面与字后; 3、多问怎么为什么,技巧手法细思量; 4、化身入境析意象,体悟意境明特点; 5、抓住诗眼之词句,以意逆志悟情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一、一、文学常识填空:文学常识填空: 1、谭嗣同(18651898),字 ,号壮飞,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 、 , 。为“ ”之一。代表作品 是维新派 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战役: 3、描写潼关的诗句积累: 2 2、初读诗文,读准字音: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潼关( ) 簇( ) 嫌( ) 束( ) 解( ) 三、再读诗文:读出节奏:三、再读诗文:读出节奏: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4 4、三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品味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将自己的疑惑或感悟写在下面:三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品味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将自己的疑惑或感悟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为何在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 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对比赏析:对比赏析: 谭嗣同诗句 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先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而与日本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谭嗣同刺激极大。他在兴算学议中说:“经此创巨痛深,乃始屏弃一 切当馈而忘食,既寝而屡兴,绕屋傍徨,未知所出。”因此,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他又激起了万 斛“春愁”,作了这首诗。 4 注注 释:释: 抵:抵得过。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 合:应该。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 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3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 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 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 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 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1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 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 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 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 月 21 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 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3 (一)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一)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 1、有感一章有感一章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哭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狱中题壁狱中题壁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笑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从、从潼关潼关、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到到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 (二)、(二)、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小组任选一首进行赏析) 【盘点收获盘点收获】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 感知诗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 诗歌的意境; 3、感受少年谭嗣同凌云豪情,树立“志 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知人论世 : 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分享展示。 课前解疑-背景资料: 公元1878年秋,十 四岁的谭嗣同(1865 1898),随父亲从湖南 故乡赴甘肃兰州上任途 中,经过陕西潼关,在 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 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 笔,故作此诗。 课前解疑-潼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 路。 潼关 明代 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 中条华岳拱西京。 地 势 险 要 , 兵 家 必 争 之 地。 初读-体味诗韵: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字字落实;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韵味、有滋有味。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诵读 : 诗 贵 以 情 动 人 tng c xin sh 细读-感知诗意: 1、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2、结合诗文内容,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 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 你都看到了 ; 听到了 ; 感受到了一个 少年。 精读-品味诗境: 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 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 下看到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 的一句进行赏析: (可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 悟读小结主旨 这首绝句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 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 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充满少年豪情,给人豪迈之感。 束 拓展延伸:1、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 忍死须臾待杜 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 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 -谭嗣同 谭嗣同-舍生取义 潼 关 束 有感一章哭 狱中题壁笑 冲决罗网 追求解放 国土沦丧、忧国悲愤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少年立志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苏 轼 2、积累立志爱国的诗(交流赏读): 2015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 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 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 脊梁。 少 年 中 国 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 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 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 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布 置 作 业: 1、积累关于“立志”诗句,作为自 己人生的座右铭; 2、搜集谭嗣同的其他诗句,整理成 札记。 课前解疑-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 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 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 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 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 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维新变 法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 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 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 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简介: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 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 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 潼关潼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 冲,历来为军事重点。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 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 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 的名篇之一。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 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 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 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积累了一些阅读鉴赏古诗文的基础方法,经 过七年级一学期的诗词学习和熏陶,积累了的朗读诗歌的技巧和理解诗歌的基本方法,但 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2、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 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象法。联想、想象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 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4、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法。以潼关为引子,积累更多“志存高远”的诗人诗句,激发学生 的的立志爱国的情怀。 2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图:图: 视频视频 导入导入 出示出示学学 习目习目 标标 课前解课前解 疑疑- 知人论知人论 世世 1、学生介绍作、学生介绍作 者者 2、教师补充、教师补充 展示古往今来立志爱国的诗句引入展示古往今来立志爱国的诗句引入 3、介绍背景资、介绍背景资 料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 2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3 3、树立、树立“志存高远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的爱国情怀。 4、介绍潼关地理位置、介绍潼关地理位置 5、交流潼关历史发生的战、交流潼关历史发生的战 争争 6、交流描写潼关的诗句、交流描写潼关的诗句 初读初读- 体味体味 诗诗 韵韵 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试读、点评、学生试读、点评 3、教师配乐范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展示朗读(配乐)、学生展示朗读(配乐) 5、男女生层进式齐读、男女生层进式齐读 细读细读- 感知感知 诗意诗意 串讲串讲 诗意诗意 概括概括 内容内容 提出提出 疑惑疑惑 想象画想象画 面内容面内容 精读精读- 品味诗品味诗 境境 悟读悟读-小结主旨小结主旨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哭哭 狱中题壁狱中题壁-笑笑 1、对比、对比赏读:赏读: 2、积累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立志爱国的诗句; 3、说明喜欢诗句的说明喜欢诗句的理由理由。 总结:齐诵总结:齐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环节环节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 的任务。的任务。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潼 关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价值,关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价值, 为后文学习诗句做铺垫。为后文学习诗句做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 技巧,感知诗歌的蕴涵技巧,感知诗歌的蕴涵 的气势。的气势。 了解诗歌大意,提出疑惑、了解诗歌大意,提出疑惑、 进一步为赏析诗歌做铺垫进一步为赏析诗歌做铺垫。 多角度赏析诗歌语句,培养诗歌多角度赏析诗歌语句,培养诗歌 的鉴赏能力。的鉴赏能力。 结合结合潼关潼关对比赏析两首诗,对比赏析两首诗, 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少年立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少年立志、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的人生追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的人生追 求。求。 激发学生少年立志、志存高远、激发学生少年立志、志存高远、 热爱祖国的情怀。热爱祖国的情怀。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1、视频导入:视频导入: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 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 他是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真理的屈原;寻求真理的屈原; 他是他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誓死杀敌的王昌龄;誓死杀敌的王昌龄; 他是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他是他是“苟利国家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敢无畏的林则徐;勇敢无畏的林则徐; 他更是他更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谭嗣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谭嗣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七言绝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七言绝句潼关潼关,一同感受作者的少年时的英雄豪情和,一同感受作者的少年时的英雄豪情和 凌云壮志。凌云壮志。(板书课题:潼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图文并茂、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的展示古今立志爱国的诗导入环节,通过图文并茂、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的展示古今立志爱国的诗 句,激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句,激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带着目标意识进行学习。)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带着目标意识进行学习。) 三、课前解疑三、课前解疑-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 1、学生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小组代表分享展示。、学生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小组代表分享展示。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 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 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 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 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整理作者个人简介进行分享展示,既了解作者更锻炼学生的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整理作者个人简介进行分享展示,既了解作者更锻炼学生的表 达能力。)达能力。) 2 2、教师补充:(少年谭嗣同)、教师补充:(少年谭嗣同) 光绪六年,谭嗣同在十岁时拜浏阳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 4 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对传统的诗文八股非 常反感,曾写下了“岂有此理”。他仰慕那些除强疾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北京的一位大刀 王五结交成为挚友。可以说他少年时期就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设 计意图:补充少年谭嗣同的爱国主义启蒙思想,为后面赏析诗歌的语言和理解诗歌的主旨 做铺垫。) 3 3、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公元 1878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 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笔,故作此诗。 4 4、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地图)、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地图)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 为军事重点。 5 5、潼关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战争?、潼关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战争? 学生分享交流在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战争。 6 6、正是因为其险要的地势、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诗词文豪们曾在这里写下许多怀古伤今的、正是因为其险要的地势、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诗词文豪们曾在这里写下许多怀古伤今的 诗句诗句, ,同学们能吟诵几句吗?你都知道关于描写潼关的哪些诗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能吟诵几句吗?你都知道关于描写潼关的哪些诗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积累的关于“潼关”诗句分享交流。 教师补充:教师补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 明代 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 (设计意图:通过对潼关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感受潼关险要的地势下,作(设计意图:通过对潼关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感受潼关险要的地势下,作 者借潼关所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者借潼关所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 四、初读四、初读-体味诗韵:体味诗韵: 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对潼关历史、文化及背景的了解走进这首绝句。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对潼关历史、文化及背景的了解走进这首绝句。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诗歌的朗读方法,哪位同学告诉我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诗歌的朗读方法,哪位同学告诉我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 明确朗读诗歌的要领:明确朗读诗歌的要领: 掌握节奏;掌握节奏; 控制语调;控制语调; 把握重音;把握重音; 注意感情。注意感情。 5 1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字字落实;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韵味、有滋有味。 2、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导学案中强调哪几个字的读音)(用擦除功能)。 (白板操作:标注生字词的音:潼 tng 簇 c 嫌 xin 束 sh) 3 3、教师范读(配视频背景音乐)教师范读(配视频背景音乐)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 才能更好的理解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 请学生画停顿、重音,教师点评。 (白板操作:、出示课文;、学生划分停顿、重音。)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诗贵以情动人诗贵以情动人”,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4 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点评。、再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点评。 5 5、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最后两句两遍。、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最后两句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确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确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朗读 的兴趣,为下文理解诗意做铺垫。)的兴趣,为下文理解诗意做铺垫。) 五、细读五、细读-感知诗意:感知诗意: 1 1、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来疏通诗意。、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来疏通诗意。 终古高云簇此城。潼是高的意思 ;终古是久远的意思。“终古高云簇此城”,翻译为自 古以来,高天上的白云,就簇拥着这座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秋风吹散马蹄声,萧瑟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奔腾的河流和广阔的原野都感到约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秦岭山脉自潼关起就峰峦起伏,不知何为平坦。 2 2、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内容:诗人游历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内容:诗人游历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 6 3 3、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存在的疑惑:、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存在的疑惑: 学生交流总结存在的疑惑。学生交流总结存在的疑惑。 4 4、结合诗文内容,默读这首绝句,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结合诗文内容,默读这首绝句,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 我们借助一幅图片,来感受诗词的画面美。(出示板中板:图片)我们借助一幅图片,来感受诗词的画面美。(出示板中板:图片) 你都看到了 : 听到了 : 感受到了一个 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的展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借助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的(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的展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借助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的 意境和作者传达的情感。)意境和作者传达的情感。) 六、精读六、精读-品味诗境:品味诗境: 诗经诗经有云: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诗如玉,好诗如茶,不仅要读,更要细细的。好诗如玉,好诗如茶,不仅要读,更要细细的 品、慢慢的磨,方能品出诗背后的韵味、情感及意境。品、慢慢的磨,方能品出诗背后的韵味、情感及意境。 “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下看到。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下看到 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 度赏析)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运用希沃传屏分享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赏析,适时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借助导学案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借助导学案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 实践赏析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提升赏析诗歌的分析能力。)实践赏析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提升赏析诗歌的分析能力。) 7 7、悟读悟读小结主旨:小结主旨: 我们通过细读诗歌明确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下面请同学总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我们通过细读诗歌明确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下面请同学总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 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充满少年豪情,给人豪迈之感。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诗意和赏析诗歌语言,总结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归纳总(设计意图:通过疏通诗意和赏析诗歌语言,总结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归纳总 结、概括表达的能力)结、概括表达的能力) 8 8、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 1)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 7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 1 1、有感一章有感一章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哭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 2、狱中题壁狱中题壁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笑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 3、从、从潼关潼关、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到到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 潼潼 关关 束束 冲决罗网冲决罗网 追求解放追求解放 少年立志少年立志 有感一章有感一章 哭哭 国土沦丧、忧国悲愤国土沦丧、忧国悲愤 志存高远志存高远 狱中题壁狱中题壁 笑笑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 谭嗣同谭嗣同-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他曾说他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从少年谭嗣同笔下追求个性解放的从少年谭嗣同笔下追求个性解放的潼关潼关,到他在狱中慷慨赴死,大义凛然写下,到他在狱中慷慨赴死,大义凛然写下 的的狱中题壁狱中题壁,纵观谭嗣同的一生,立志爱国,维新变法成为谭嗣同人生的目标,他是,纵观谭嗣同的一生,立志爱国,维新变法成为谭嗣同人生的目标,他是 一百二十年前用生命献祭中华的第一勇士;他的牺牲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最强号角。从他的一百二十年前用生命献祭中华的第一勇士;他的牺牲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最强号角。从他的 诗句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少年立志、志存高远、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诗句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少年立志、志存高远、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三首诗的前后对比赏析,使谭嗣同的人生追求呈现一条清晰的成(设计意图:通过三首诗的前后对比赏析,使谭嗣同的人生追求呈现一条清晰的成 才脉络,更从中认识谭嗣同的人生追求,进而激发立志爱国的情怀。)才脉络,更从中认识谭嗣同的人生追求,进而激发立志爱国的情怀。) (二)学生(二)学生积累并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积累并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苏 轼轼 (三)说说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三)说说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让学生学有所悟,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是作者的远(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让学生学有所悟,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是作者的远 大志向和人生追求从树立爱国的宏志。)大志向和人生追求从树立爱国的宏志。) 八、总结:八、总结: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8 一个重视青年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一个重视青年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接续奋斗的民族,前途无限光明。一个接续奋斗的民族,前途无限光明。 20152015 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 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 盘,也是人生的脊梁。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要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要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全体起立:配乐齐诵全体起立:配乐齐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 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希望同学们从今日起,做一名少年有志的中学生,立长志!做新时代志存高远的少年!希望同学们从今日起,做一名少年有志的中学生,立长志!做新时代志存高远的少年! 为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为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时代的感召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大志,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时代的感召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大志,立 长志,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长志,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 9 9、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1、积累关于“立志”诗句。 2、搜集谭嗣同的其他诗句,整理成札记。 板书设计: 云云 风风 形象鲜明形象鲜明 河河 意境开阔意境开阔 野野 山山 视视 听听 动动 静静 冲冲 追追 决决 志志 求求 9 落落 自自 网网 由由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呈现了一个(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呈现了一个“志志”字,从诗歌内容学习到语言特点的总字,从诗歌内容学习到语言特点的总 结,进而点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上结,进而点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上“士士”下下“心心”告诉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告诉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更要有一个拳拳爱国之心,从小立大志,。更要有一个拳拳爱国之心,从小立大志,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
收藏
编号:17770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35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10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1 潼关潼关导学案导学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资料助读资料助读】 1、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 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 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龄的芙 蓉楼送辛渐二首、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七言绝句,由 于可以不拘对偶,故构写自由;由于篇幅短小,故语句精炼含蓄,多言外之音;由于讲究 声律,故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宜于低吟高诵。自唐代以来,名篇佳句甚多,咏史、怀古、 议政事、抒抱负、诉幽怨、说友情,题材多样,精彩纷呈,是诗歌各种体式中最受欢迎的 样式之一。 2、走进作者:、走进作者: 谭嗣同: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 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 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3、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公元 1878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 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笔,故作此诗。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1、观标题作者注解,知人论世助理解; 2、逐字逐句作翻译,理解字面与字后; 3、多问怎么为什么,技巧手法细思量; 4、化身入境析意象,体悟意境明特点; 5、抓住诗眼之词句,以意逆志悟情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一、一、文学常识填空:文学常识填空: 1、谭嗣同(18651898),字 ,号壮飞,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 、 , 。为“ ”之一。代表作品 是维新派 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战役: 3、描写潼关的诗句积累: 2 2、初读诗文,读准字音: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潼关( ) 簇( ) 嫌( ) 束( ) 解( ) 三、再读诗文:读出节奏:三、再读诗文:读出节奏: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4 4、三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品味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将自己的疑惑或感悟写在下面:三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品味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将自己的疑惑或感悟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 一、为何在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 (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 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对比赏析:对比赏析: 谭嗣同诗句 有感一章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春。先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而与日本签订了丧 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对谭嗣同刺激极大。他在兴算学议中说:“经此创巨痛深,乃始屏弃一 切当馈而忘食,既寝而屡兴,绕屋傍徨,未知所出。”因此,当又一个春天来临之际,他又激起了万 斛“春愁”,作了这首诗。 4 注注 释:释: 抵:抵得过。春愁:对于春天消逝的忧愁。这里指对于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忧愁。 合:应该。苍冥:苍天。一哭休:痛哭一场才罢休。 四万万人:当时中国人口有四万万。四万万,四亿。 神州:战国时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世用它作为中国的代称。 3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注释: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 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 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 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 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1 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光绪二十四年(1898)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 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康有为、梁启超避往海 外。许多人劝谭尽快离开,但他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决心留下来营 救光绪帝。几位日本友人力请他东渡日本,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 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乏,请自嗣同始。”9 月 21 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 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3 (一)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一)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 1、有感一章有感一章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哭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狱中题壁狱中题壁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笑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从、从潼关潼关、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到到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 (二)、(二)、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小组任选一首进行赏析) 【盘点收获盘点收获】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 感知诗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 诗歌的意境; 3、感受少年谭嗣同凌云豪情,树立“志 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课前解疑-知人论世 : 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分享展示。 课前解疑-背景资料: 公元1878年秋,十 四岁的谭嗣同(1865 1898),随父亲从湖南 故乡赴甘肃兰州上任途 中,经过陕西潼关,在 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 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 笔,故作此诗。 课前解疑-潼关: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 路。 潼关 明代 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 中条华岳拱西京。 地 势 险 要 , 兵 家 必 争 之 地。 初读-体味诗韵: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字字落实;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韵味、有滋有味。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诵读 : 诗 贵 以 情 动 人 tng c xin sh 细读-感知诗意: 1、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2、结合诗文内容,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 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 你都看到了 ; 听到了 ; 感受到了一个 少年。 精读-品味诗境: 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 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 下看到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 的一句进行赏析: (可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 悟读小结主旨 这首绝句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 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 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充满少年豪情,给人豪迈之感。 束 拓展延伸:1、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 忍死须臾待杜 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 去留肝胆两昆 仑。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 同始。” - -谭嗣同 谭嗣同-舍生取义 潼 关 束 有感一章哭 狱中题壁笑 冲决罗网 追求解放 国土沦丧、忧国悲愤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少年立志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 -苏 轼 2、积累立志爱国的诗(交流赏读): 2015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 ” 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 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 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 脊梁。 少 年 中 国 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 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 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 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 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 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 ,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 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 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 布 置 作 业: 1、积累关于“立志”诗句,作为自 己人生的座右铭; 2、搜集谭嗣同的其他诗句,整理成 札记。 课前解疑-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 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 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 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 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 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 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维新变 法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 国投降政策。 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 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 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简介: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 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 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 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1 潼关潼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 冲,历来为军事重点。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 被北方特有的壮阔的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这首七绝从高城、秋风、黄河,群山四个方 面展示了潼关独特的景象。诗歌形象鲜明,意境开阔,言辞激越,笔力遒劲,是歌咏潼关 的名篇之一。诗中写山水,却是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诗人把山水写活了,读来能让 人感受到一股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首诗堪称诗人的个 性象征,形象地再现了一位慷慨任侠、不囿于世俗观念的放达之士和一个决心与传统势力 较量到底的改革者的形象。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小学阶段积累了一些阅读鉴赏古诗文的基础方法,经 过七年级一学期的诗词学习和熏陶,积累了的朗读诗歌的技巧和理解诗歌的基本方法,但 对于诗歌鉴赏的方法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引导和提升。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2、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 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象法。联想、想象法。这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 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4、发散思维法。发散思维法。以潼关为引子,积累更多“志存高远”的诗人诗句,激发学生 的的立志爱国的情怀。 2 教教 学学 流流 程程 图:图: 视频视频 导入导入 出示出示学学 习目习目 标标 课前解课前解 疑疑- 知人论知人论 世世 1、学生介绍作、学生介绍作 者者 2、教师补充、教师补充 展示古往今来立志爱国的诗句引入展示古往今来立志爱国的诗句引入 3、介绍背景资、介绍背景资 料料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 2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3 3、树立、树立“志存高远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的爱国情怀。 4、介绍潼关地理位置、介绍潼关地理位置 5、交流潼关历史发生的战、交流潼关历史发生的战 争争 6、交流描写潼关的诗句、交流描写潼关的诗句 初读初读- 体味体味 诗诗 韵韵 1、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试读、点评、学生试读、点评 3、教师配乐范读、教师配乐范读 4、学生展示朗读(配乐)、学生展示朗读(配乐) 5、男女生层进式齐读、男女生层进式齐读 细读细读- 感知感知 诗意诗意 串讲串讲 诗意诗意 概括概括 内容内容 提出提出 疑惑疑惑 想象画想象画 面内容面内容 精读精读- 品味诗品味诗 境境 悟读悟读-小结主旨小结主旨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哭哭 狱中题壁狱中题壁-笑笑 1、对比、对比赏读:赏读: 2、积累积累立志爱国的诗句;立志爱国的诗句; 3、说明喜欢诗句的说明喜欢诗句的理由理由。 总结:齐诵总结:齐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度赏析。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环节环节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学习 的任务。的任务。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潼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潼 关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价值,关地理位置及历史文化的价值, 为后文学习诗句做铺垫。为后文学习诗句做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和 技巧,感知诗歌的蕴涵技巧,感知诗歌的蕴涵 的气势。的气势。 了解诗歌大意,提出疑惑、了解诗歌大意,提出疑惑、 进一步为赏析诗歌做铺垫进一步为赏析诗歌做铺垫。 多角度赏析诗歌语句,培养诗歌多角度赏析诗歌语句,培养诗歌 的鉴赏能力。的鉴赏能力。 结合结合潼关潼关对比赏析两首诗,对比赏析两首诗, 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少年立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少年立志、 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的人生追志存高远、精忠报国的人生追 求。求。 激发学生少年立志、志存高远、激发学生少年立志、志存高远、 热爱祖国的情怀。热爱祖国的情怀。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1 1、视频导入:视频导入: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历史上立志爱国的诗句 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翻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画卷,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可歌可泣的文 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豪英雄们,他们的诗句如璀璨的星空中一个个耀眼的明珠,折射出时代的风骨和豪情。 他是他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求真理的屈原;寻求真理的屈原; 他是他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誓死杀敌的王昌龄;誓死杀敌的王昌龄; 他是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 他是他是“苟利国家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勇敢无畏的林则徐;勇敢无畏的林则徐; 他更是他更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谭嗣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谭嗣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七言绝句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谭嗣同的七言绝句潼关潼关,一同感受作者的少年时的英雄豪情和,一同感受作者的少年时的英雄豪情和 凌云壮志。凌云壮志。(板书课题:潼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导入环节,通过图文并茂、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的展示古今立志爱国的诗导入环节,通过图文并茂、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的展示古今立志爱国的诗 句,激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句,激起学生内心的震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尝试背诵; 2、品析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提升诗歌的鉴赏的方法及能力; 3、感受少年谭嗣同的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带着目标意识进行学习。)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带着目标意识进行学习。) 三、课前解疑三、课前解疑-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 1、学生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小组代表分享展示。、学生搜集作者相关简介,小组代表分享展示。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 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 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 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 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 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整理作者个人简介进行分享展示,既了解作者更锻炼学生的表(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整理作者个人简介进行分享展示,既了解作者更锻炼学生的表 达能力。)达能力。) 2 2、教师补充:(少年谭嗣同)、教师补充:(少年谭嗣同) 光绪六年,谭嗣同在十岁时拜浏阳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 4 夫之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对传统的诗文八股非 常反感,曾写下了“岂有此理”。他仰慕那些除强疾弱的草莽英雄。曾和北京的一位大刀 王五结交成为挚友。可以说他少年时期就挣脱传统思想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设 计意图:补充少年谭嗣同的爱国主义启蒙思想,为后面赏析诗歌的语言和理解诗歌的主旨 做铺垫。) 3 3、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公元 1878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1865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 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欣然命笔,故作此诗。 4 4、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地图)、介绍潼关地理位置(地图)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你,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 为军事重点。 5 5、潼关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战争?、潼关历史上发生了哪些战争? 学生分享交流在潼关历史上发生的战争。 6 6、正是因为其险要的地势、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诗词文豪们曾在这里写下许多怀古伤今的、正是因为其险要的地势、兵家必争之地,历代诗词文豪们曾在这里写下许多怀古伤今的 诗句诗句, ,同学们能吟诵几句吗?你都知道关于描写潼关的哪些诗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同学们能吟诵几句吗?你都知道关于描写潼关的哪些诗句,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积累的关于“潼关”诗句分享交流。 教师补充:教师补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代: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潼关 明代 王廷相 天设潼关金陡城,中条华岳拱西京。 (设计意图:通过对潼关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感受潼关险要的地势下,作(设计意图:通过对潼关地理、历史、文化的了解,便于学生感受潼关险要的地势下,作 者借潼关所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者借潼关所表达了怎样的写作意图。) 四、初读四、初读-体味诗韵:体味诗韵: 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对潼关历史、文化及背景的了解走进这首绝句。下面我们就一起带着对潼关历史、文化及背景的了解走进这首绝句。 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诗歌的朗读方法,哪位同学告诉我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诗歌的朗读方法,哪位同学告诉我朗读诗歌要注意什么? 明确朗读诗歌的要领:明确朗读诗歌的要领: 掌握节奏;掌握节奏; 控制语调;控制语调; 把握重音;把握重音; 注意感情。注意感情。 5 1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字字落实; 读出节奏、有板有眼; 读出韵味、有滋有味。 2、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学生试读、学生点评,教师点拨。(导学案中强调哪几个字的读音)(用擦除功能)。 (白板操作:标注生字词的音:潼 tng 簇 c 嫌 xin 束 sh) 3 3、教师范读(配视频背景音乐)教师范读(配视频背景音乐) 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学习古文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 才能更好的理解句意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能力。 请学生画停顿、重音,教师点评。 (白板操作:、出示课文;、学生划分停顿、重音。) 潼 关 谭 嗣 同 终 古 /高 云 /簇 此 城, 秋 风 /吹 散 /马 蹄 声。 河 流 /大 野 /犹 嫌 束, 山 /入 潼 关 /不 解 平。 “诗贵以情动人诗贵以情动人”,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情感是诗歌的灵魂。 4 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点评。、再请学生配乐朗读,学生点评。 5 5、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最后两句两遍。、学生分角色朗读: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齐读最后两句两遍。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确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明确诗歌朗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朗读 的兴趣,为下文理解诗意做铺垫。)的兴趣,为下文理解诗意做铺垫。) 五、细读五、细读-感知诗意:感知诗意: 1 1、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来疏通诗意。、请学生借助课下注释来疏通诗意。 终古高云簇此城。潼是高的意思 ;终古是久远的意思。“终古高云簇此城”,翻译为自 古以来,高天上的白云,就簇拥着这座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秋风吹散马蹄声,萧瑟的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奔腾的河流和广阔的原野都感到约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秦岭山脉自潼关起就峰峦起伏,不知何为平坦。 2 2、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内容:诗人游历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一句话概括诗的内容:诗人游历潼关的所见所闻所感。 6 3 3、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存在的疑惑:、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交流存在的疑惑: 学生交流总结存在的疑惑。学生交流总结存在的疑惑。 4 4、结合诗文内容,默读这首绝句,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结合诗文内容,默读这首绝句,想象此刻你就是谭嗣同,经过潼关险要的地势: 我们借助一幅图片,来感受诗词的画面美。(出示板中板:图片)我们借助一幅图片,来感受诗词的画面美。(出示板中板:图片) 你都看到了 : 听到了 : 感受到了一个 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的展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借助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的(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的展示和引导,帮助学生借助想象的方法,理解诗歌的 意境和作者传达的情感。)意境和作者传达的情感。) 六、精读六、精读-品味诗境:品味诗境: 诗经诗经有云: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诗如玉,好诗如茶,不仅要读,更要细细的。好诗如玉,好诗如茶,不仅要读,更要细细的 品、慢慢的磨,方能品出诗背后的韵味、情感及意境。品、慢慢的磨,方能品出诗背后的韵味、情感及意境。 “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天赋诗歌在山水,山水有情诗句中”。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下看到。山水本无情,为什么我们却从谭嗣同的笔下看到 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了潼关壮怀和激烈的举动?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进行赏析:(从用词、内容、修辞、情感角 度赏析)度赏析) 要求:小组讨论,进行交流比赛。(运用希沃传屏分享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赏析,适时点拨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借助导学案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借助导学案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一步 实践赏析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提升赏析诗歌的分析能力。)实践赏析诗歌的角度和方法,提升赏析诗歌的分析能力。) 7 7、悟读悟读小结主旨:小结主旨: 我们通过细读诗歌明确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下面请同学总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我们通过细读诗歌明确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下面请同学总结作者为什么写?这首 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 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充满少年豪情,给人豪迈之感。 (设计意图:通过疏通诗意和赏析诗歌语言,总结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归纳总(设计意图:通过疏通诗意和赏析诗歌语言,总结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锻炼学生归纳总 结、概括表达的能力)结、概括表达的能力) 8 8、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1 1)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对比赏读谭嗣同诗词两首: 7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结合相关背景及注释思考并交流: 1 1、有感一章有感一章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哭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 2、狱中题壁狱中题壁中作者因什么而中作者因什么而“笑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 3、从、从潼关潼关、有感一章有感一章到到狱中题壁狱中题壁,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谭嗣同? 潼潼 关关 束束 冲决罗网冲决罗网 追求解放追求解放 少年立志少年立志 有感一章有感一章 哭哭 国土沦丧、忧国悲愤国土沦丧、忧国悲愤 志存高远志存高远 狱中题壁狱中题壁 笑笑 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 谭嗣同谭嗣同-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他曾说他曾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 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从少年谭嗣同笔下追求个性解放的从少年谭嗣同笔下追求个性解放的潼关潼关,到他在狱中慷慨赴死,大义凛然写下,到他在狱中慷慨赴死,大义凛然写下 的的狱中题壁狱中题壁,纵观谭嗣同的一生,立志爱国,维新变法成为谭嗣同人生的目标,他是,纵观谭嗣同的一生,立志爱国,维新变法成为谭嗣同人生的目标,他是 一百二十年前用生命献祭中华的第一勇士;他的牺牲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最强号角。从他的一百二十年前用生命献祭中华的第一勇士;他的牺牲吹响了民族复兴的最强号角。从他的 诗句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少年立志、志存高远、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诗句中,我们看到了谭嗣同少年立志、志存高远、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 (设计意图:通过三首诗的前后对比赏析,使谭嗣同的人生追求呈现一条清晰的成(设计意图:通过三首诗的前后对比赏析,使谭嗣同的人生追求呈现一条清晰的成 才脉络,更从中认识谭嗣同的人生追求,进而激发立志爱国的情怀。)才脉络,更从中认识谭嗣同的人生追求,进而激发立志爱国的情怀。) (二)学生(二)学生积累并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积累并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苏苏 轼轼 (三)说说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三)说说喜欢这些诗句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让学生学有所悟,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是作者的远(设计意图:通过交流立志爱国的诗句,让学生学有所悟,明白这些诗句背后是作者的远 大志向和人生追求从树立爱国的宏志。)大志向和人生追求从树立爱国的宏志。) 八、总结:八、总结: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8 一个重视青年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一个重视青年的国家,未来充满希望。 一个接续奋斗的民族,前途无限光明。一个接续奋斗的民族,前途无限光明。 20152015 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年习近平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 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 盘,也是人生的脊梁。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要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作为新时代少年的我们,要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全体起立:配乐齐诵全体起立:配乐齐诵少年中国说少年中国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 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希望同学们从今日起,做一名少年有志的中学生,立长志!做新时代志存高远的少年!希望同学们从今日起,做一名少年有志的中学生,立长志!做新时代志存高远的少年! 为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为实现新时代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时代的感召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大志,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时代的感召下,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立大志,立 长志,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长志,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 9 9、作业布置:作业布置: 1、积累关于“立志”诗句。 2、搜集谭嗣同的其他诗句,整理成札记。 板书设计: 云云 风风 形象鲜明形象鲜明 河河 意境开阔意境开阔 野野 山山 视视 听听 动动 静静 冲冲 追追 决决 志志 求求 9 落落 自自 网网 由由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呈现了一个(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呈现了一个“志志”字,从诗歌内容学习到语言特点的总字,从诗歌内容学习到语言特点的总 结,进而点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上结,进而点出作者的情感。同时上“士士”下下“心心”告诉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告诉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少年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更要有一个拳拳爱国之心,从小立大志,。更要有一个拳拳爱国之心,从小立大志,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懈努力!做新时代奋进的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ppt课件-(含教案+视频+音频+素材)-部级公开课-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编号:f0612).zip》由用户(小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语文
第六
单元
课外
古诗词
诵读
朗读
潼关
_ppt
课件
教案
视频
音频
素材
部级
公开
公然
编号
f0612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