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76699
  • 上传时间:2021-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上册 第九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5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第九九单元单元测试测试卷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50 年 10 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 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 是指()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开幕式上致词:“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 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2、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 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 争政策。”材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一边倒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不结盟 4“这一运动,首先从农村开始,小社并大社,自留地归集体,大搞公共食 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大协作。”“这一运动”是() A土地革命B包产到户 C人民公社化运动D

    3、社会主义改造 5观察下图,图中的对应的行业应该是() 第 2 页 共 15 页 A工业B农业 C交通D教育 6“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 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 A促进朝鲜统一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为了保家卫国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7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奠定 了新中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81957 年 2 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规

    4、定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主题确立 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阶级矛盾已经彻底解决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9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 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 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 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共同纲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 民主集中制 ABCD 第 3 页 共 15 页 10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 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

    5、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11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 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 12下图为 19611971 年联合国大会上关于恢复新中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情况。 总体来看,此种变化反映出() A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B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变化 C第三世界主导了联合国 D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132020 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70 周年,9 月 27

    6、 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 机场共同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双方交接 117 位在韩中 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关于这场战争正确的历史认识是() A是一场维护世界正义和捍卫世界和平的战争 B推动了新中国开始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D涌现出诸如黄继光、左权等众多英雄人物 14据统计,我国 1950 年农业税实征税额折合细粮 269.7 万斤,占农业实际产 量的 12.3%;1951 年,增长到 361. 5 万斤,占农业实际产量的 14.5%。这一变 第 4 页 共 15 页 化是为了() A支援抗美援朝战争B推进土地改革运动 C服

    7、务于工业化建设D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15以下成就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尼克松总统访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B CD 16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1720 世纪 70 年代,它的成功发射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开端,使我国跻身 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它”指的我国第一颗() A原子

    8、弹B导弹 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 181955 年 7 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提出,“我们现在不但 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 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机器生产的革命”。这说明当时() A国家工作重心是社会主义革命 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是首要任务 C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D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经济战略 19下图为中国 19521960 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第 5 页 共 15 页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9、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019561966 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 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史料中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 题题 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 6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 1952 年至 1978 年间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表 1952 年1978年 原煤产量0.66 亿吨6.2 亿吨 钢产量135 万吨3

    10、178 万吨 粮食产量16 392 万吨30 477 万吨 在校学生数5 444 万人21 351 万人 医院、卫生院 数 3 540 个64 421 个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建国以来 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整理 (1)结合材料一,用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是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2)分析上表中 1952 年至 1978 年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2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 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80 年 9 月 16 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 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

    11、设备 1200 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 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 年初织呢局因锅炉 破裂从此停工。 整理自科普中国 第 7 页 共 15 页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 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 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 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 于,1959 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 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摘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

    12、下图),总规模已 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 问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 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 具备的条件。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第 8 页 共 15

    13、页 “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三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 态?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

    14、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2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 我们在 1958 年和 1959 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 46%,棉花两年增长 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 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 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 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麗林) 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首先证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

    15、相同的权利。1953 年 2 月 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 22 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 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 选举权。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 第 9 页 共 15 页 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三“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 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 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 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所制定的目标未能达到的原因何

    16、在? (2)概括材料二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第 10 页 共 15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50年 10月”“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可知为 抗美援朝。 2B 解析:根据题干中“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 的成立作筹备,通过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 用,故选 B 项;中

    17、共七大召开于 1945 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与 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A 项;题干述及的是“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 的会议”,不是“政府委员会会议”,排除 C 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召开于 1954年,此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排除 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故选 C 项; A、B、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4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小社并大社大搞公共食堂”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故选 C 项。 5A 解析:“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柱状图中的行业应该是工业,故 A 项正 确;农业不是优先发展对象,故

    18、 B 项错误;交通不是“一五”计划发展重点,故 C 项错误;教育也不是“一五”计划重点,故 D项错误。 6C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不出兵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 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为了保家 卫国。故答案为 C 项。 第 11 页 共 15 页 7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 主义工业化迈进,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A项。 8D 9C 解析:毛泽东讲话的核心是要团结党外民主人士,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 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为筹建新中国颁布的文件,体现了他们之间 的合作。政治

    19、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合作的具体形式,所以符 合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当家作主,并未体现材料中的思想,民主 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均不符合要求。故选 C 项。 10B 解析:中国政府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 关系,以打破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B 项正确。A、D 两项是为废除 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故排除;新中国初期坚 持“一边倒”政策,故 C项错误。 11D 解析:1950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A 项是抗 日战争时期,B、C两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故选 D项。 12

    20、B 解析:题干图示显示 19611971 年支持中国的国家数量总体上在不断上升,说 明了在两极格局之下更多的国家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冲击着两极格局,故选 B 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中国经济状况,排除 A 项;此时联合国主导者仍以美 苏为主,排除 C 项;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 1979年中美建交,排除 D项。 13A 解析:根据所学,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政府应朝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志愿军赴朝进行的战争,是一 第 12 页 共 15 页 场维护世界正义和捍卫世界和平的战争,故选 A 项;根据所学,抗美援朝战争 胜利之前,就已经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21、,排除 B 项;根据所学,抗美援朝 战争胜利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 C 项;根据所学,左权于 1942 年牺牲在抗日战争中,并未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排除 D项。 1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时间是 19501953年,因此这一时期政 府提高农业税主要是为了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故 A 项正确;土地改革与农业税 增加没有必然关系,排除 B 项;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1953 年,排除 C 项; 征收粮食税与全面恢复国民经济无关,排除 D项。 1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本题四个

    22、项中,“神舟五号”成 功发射于 2003 年 10 月 15 日,符合题意;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间为 1972 年 2 月,不符合题意;中国于 2001 年 12 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我国对外开 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 1964 年 10 月 16 日爆炸成 功。因此,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16B 解析:在冷战背景下,虽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封锁新中国,但中英 两国出于自身现实利益的需要,仍不断改善两国关系,故 B 项符合题意。中英 关系取决于两国的利益需要,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不起决定作用,A 项错误; 1972 年时,英国并未加入欧共体,中英关系的改善与

    23、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无 关,C 项错误;中英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仍存在意识形态的对抗,D 项错 误。 1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 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 A 项不符合题干的“20 世纪 70 年代”,不符合题意;1967 年 6 月,我国成功爆炸 了第一颗氢弹,故 C 项不符合题干的“20 世纪 70 年代”,不符合题意;1960 年 第 13 页 共 15 页 11月 5 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故 B 项与题干的“20 世纪 70 年代”不符,不符合题意;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

    24、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的国家,使我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的大国之列。故 D项符合题意。 18C 解析:材料强调所有制变革的同时要加强技术革新,即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 产力并举,故选 C 项。 19D 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1956 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此时中国 还处于过渡时期,故 A项错误;“三大改造”时期是指 19531956 年,图片显示 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高于工业总产值,B 项错误;1957 年,“一五”计划完成, 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农业总产值逐渐下降,C 项错误;1958 年,“大跃进”运动开 始兴起,图片显示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迅速上升、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态势,

    25、 即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D项正确。 20D 解析:故事片雷锋宣传雷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为名利、不计个人得 失,把一切出发点都围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上的精神,这代表了十年探 索时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故 D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颁布于 1950 年,故 A 项错误;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于 1953 年,故 B 项错误;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年,故 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 题题 16 分,

    26、共分,共 60 分。分。) 21(1)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 1954 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 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实施“一五”计划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 (2)原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经济建设经验的积累;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外交环境的改善。(写出中共八 第 14 页 共 15 页 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思想、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文化大革命”中人 民群众的抵制和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也可)

    27、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程,改善了民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 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解析:第(1)问,据所学并结合图片信息不难看出新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两个方面 向社会主义过渡。政治上,颁布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建立一系列社会主义政 治制度,如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实施“一五”计划。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从社会主义制度、政府政 策、科学理论、外交环境等几个角度来答,如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和 政府的

    28、重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热情,外交环境的改 善。亦可回答其他内容,如八字方针等等,符合史实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 对当时与对后世两个方面回答,一是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改善了民 生,二是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 备。 22(1)洋务运动。困境:缺乏技术;缺乏人才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 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 (3)条件:国家独立;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制度保障)(制度创新);人才(教 育发展);技术(先进科技);政策支持(政府重视)(加大科技投入);经济发展;爱

    29、 国主义;奋斗精神等。 23(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2)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 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3)内涵:民族复兴、人民安居乐业、世界和平与发展。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 第 15 页 共 15 页 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从俗语的内容和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中概括归纳即可。 (2)根据材料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关键信息,可

    30、以归纳为“大跃 进”时期人们迫切改变落后现状的心情;其“梦想的问题”可以从夸大主观能 动性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方面归纳。 (3)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三“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 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是人民的梦”“和平、发展、合 作、共赢的梦”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民众是主 体等角度归纳。 24(1)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上“左”倾错误的扩 大;农业生产并没有得到实际重视;自然灾害严重;中苏关系恶化。(任答三点) (2)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女的地位(或从制度上保障妇女地位)。 (3)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 答三点)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自然灾害以及中苏关系等方面 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 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知,通过立法的形式提高了妇 女的地位。第(3)问,结合建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进行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6699.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