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2019 历史 必修 中外 纲要 上册 第七 单元 综合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4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第七、八七、八单元单元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卷卷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 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2“大渡河水在陡峭狭窄的缝隙中奔腾。红军赶到时,桥上只剩下几根光溜溜 的铁索22 位勇士组织成突击梯
2、队,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突击 队员刚冲到东桥头,敌人就放起火来,东桥头顿时被熊熊大火包围。红军勇士 奋不顾身冲进大火,穿过滚滚浓烟敌人最终丢桥溃逃。”材料所描述的战斗 发生于() A北伐战争期间B秋收起义过程中 C井冈山会师前夕D红军长征期间 3南京国民政府在告全国国民书中称:“国际联合会之设立,本为防止战 争,且谋合各国群力,以防止侵略。今兹事变起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 行,报告于国联,并要求第一步先使日军立刻撤退。”这里的“事变”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 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 4华北平原上的一个庄户人家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 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
3、”其横批最有可能是() A驱除鞑虏B打倒军阀 C抗战到底D解放全中国 520 世纪初期,中国有一人满怀信心地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 世界!”五四运动时期,他写了() A文学改良刍议B吾人最后之觉悟 C狂人日记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 2 页 共 14 页 6有观点认为,“淞沪之攻防战损害过重,非中国可能负担,南京应早放弃, 而不应该作装饰门面之防守,此等错误日后为政敌用以攻击蒋介石之口实”。比 如史迪威及李宗仁均以此为过失,作为蒋介石不知兵之明证。这段材料说明 () A根据当时形式,国民政府不应进行淞沪防守B国民政府淞沪防守 是为了“装点门面” C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在于蒋介石不会用兵
4、D一些人没能从抗战全局认 识淞沪会战的意义 7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 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 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国共产党一大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中国国民党一大 8济南惨案的制造者是() A日本B美国C俄国D英国 91949 年 4 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0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发动了 一系
5、列武装起义,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对这一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秋收起义 B八七会议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C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南昌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秋收起义 11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前线出现大量的牺牲,而后方可补给人员越来越 少,红军动员工作开展艰难。“上杭县才溪乡只有二千余人口,在多次扩军突击 后,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进行突击,这当然不现实。”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第 3 页 共 14 页 () A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工农红军 B苏区人力资源的枯竭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原因 C日伪军的扫荡导致农村革命根据地发
6、展受限 D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存在局限性 12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 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 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这一社会群体 () A成为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B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 C带领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 D唤起了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3至 1925 年 5 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达 160 多个,其影响的 工人群众大约有 54 万人;在广东省内的 20 余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到 20 多万人,并成立了广东省农民协会。这一形势形成的历史背景是() A
7、国共合作的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五四运动的开展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41948 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 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 寥。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B辽沈及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D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 性 15史载,毛泽东听闻前线消息后,曾欢欣鼓舞地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 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个令他高兴的消息是 () A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 第 4 页 共 14 页 B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 C辽沈战役取得最终胜利 D人民解放军攻
8、占南京 16中国的近代化:“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 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 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17如图为 1947 年某次运动的宣传单“钞票满天飞,人人活不了”和“向炮口要 饭吃”。据此推测,其主要反对的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经济掠夺 B国民党反动派大肆迫害民主人士 C国民政府为了维持战争滥发纸币 D官僚资本巧取豪夺造成民不聊生 181948 年 10 月底
9、,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 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 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1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 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 第 5 页 共 14 页 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 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
10、“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201924 年黄埔军校成立时,报考人数达 1200 余人,超过计划人数三倍多。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广州国民政府的积极努力 B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鼓舞 C“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号召 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第小题,第 21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2 题题 16 分,第分,第 23 题题 14 分,第分,第 24 题题 16 分,共分,共 60 分。分。) 21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过程简表 时间事件 5 月 4 日 北京学
11、生 3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合,高呼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北京 政府派军警镇压,捕去学生 32 人 5 月 7 日 天津、济南等城市群众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北京政府释放全部被 捕学生 5 月 8 日北京政府再次颁布镇压学生运动的命令 5 月 9 日 南京、无锡等地及巴黎华人开国耻纪念大会。苏州、嘉兴等地发生学 生游行。武汉学商两界集会,商议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的办法 5月 23 日 北京警察厅查封学生联合会刊物五七日刊 5月 25 日 北京政府严令制止散发传单、集众游行、演讲 6 月 3 日北京学生在街头讲演,被捕 170余人;4日,又被捕 700余人 第 6 页 共 14 页 6 月 4 日上海、天
12、津学生联合会分别急电全国,援救北京被捕学生 6 月 5 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 响应 6月 10 日 天津工人酝酿大罢工。徐世昌被迫下令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3 人辞职 6月 28 日 在海内外各界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五四运动纪念馆”之“五四运动前后大事记” 材料二“五四”的价值取向没有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回顾中国这 90 年 的历史,我们找不到任何时段和时刻,标志着“五四”提出的任务已经完成或大 致完成。相反,除了外敌入侵,我们这个民族的大不幸和大悲哀,几乎多多少 少与“五四”精神失落、启蒙规划受阻有关。我们今天
13、纪念“五四”,不仅仅是怀 念历史,而是着眼于现在和将来。 摘编自徐友渔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五四” (1)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所取得的成果及取得成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 列举该运动的一则口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全国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的施政,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实行 了一整套有别于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政策,并且明确这是 “根据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总理遗嘱及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 而提出的,尤其是 1941 年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三三制”、保 障抗日人民的人权、改进司法制度
14、、厉行廉洁政治、保证土地所有权和减租减 息、发展农工商业、调节劳资关系、实行合理税收、尊重知识分子等各项政 策。如胡乔木所言,这个纲领的制定和发布,“不论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史上, 第 7 页 共 14 页 还是在整个中国革命史和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更 加全面也更加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边区建设新民主 主义社会的基本方针”。 摘编自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施政举措。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
15、力量的较量,也是经济力量的较量。日本当时 是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军国主义国家,因此在军事装备及军队训练素质上都占 据着优势;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军事装备与部队的训练、编制都过 于陈旧落后,无法适应陆海空联合作战之需要。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战时 兵力约有 2.2 万人,马 5 800 匹,步骑枪 9 500 枝,轻重机枪 600 余挺,各式火 炮 108 门,战车 24 辆。而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制为官兵约 1.1 万人,步骑枪 3 800 余支,轻重机枪 328 挺,各式炮 46 门,掷弹筒 243 枚。尽管战争初期中国 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但以血肉之躯与优势装备的敌军相战,这种抵抗是难
16、以 持久的。 摘编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 正面战场重要战役介绍 材料二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 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 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 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 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 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 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 第 8 页 共 14 页 中国共产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