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检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新教材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期 复习 检测 试卷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8 页 统编版(统编版(20192019)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检测试卷)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复习检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3 分,共分,共 9090 分)分) 1.刘斌在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城考古的意义中说: “对良渚古城遗址和良渚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力地改变 了中华文明起源于晚商时期这一传统观念。良渚文化已进入成熟文明和早期国家阶段,良渚是实证中华 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在中国都邑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 是() 良渚文化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良渚文化有力证明中华文明具有五
2、千年历史 史料实证是历史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良渚文化在中国都邑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A. B. C. D. 2.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 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A. 城中发现 20 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B.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D. 碳 14 测定年代为公元前 3000 年左右 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 三面”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
3、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猎捕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4西周册命时,周王有时赏赐给受赐者圭瓒(用以挹酒祭祖的“宗庙彝器” )这是非常严肃重大的行为。 周王赐予圭瓒是() A.赋予受赐者宗法政治地位B.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的正式仪式 C.用高水平的器物彰显恩宠D.对受赐者孝顺有礼的表彰嘉奖 第 2 页 共 8 页 5.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 “夷”之称。 “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 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 “夷” 。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 农
4、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6.战国时期,转运贸易已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在湖南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 珠, 与古代西亚同类产品如出一辙。 在公元前 4 世纪古希腊人称我国为 “塞勒斯” (丝)。 由此可知当时() A. 转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B. 中西贸易已经开始 C. 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D.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7.战国时,孟子主张“ (天下)定于一” ,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提出“事在 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 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 8.有人把春秋
5、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中央集权的法制派” “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 的反战派”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C. 法儒道墨D. 道法墨儒 9.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 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0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文中指出: “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 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
6、 ”这里的“转折”是指() A.重武轻文,内外相制B.增设机构,重用近臣 C.重儒轻道,学术争鸣D.设立刺史,加强监管 第 3 页 共 8 页 11.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 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 ”这种观点主要忽视了该时期() A.民族交融的作用B.察举制的积极作用 C.江南经济发展超过北方D.有效打击士族势力 12.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 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 代
7、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13.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 5 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 10 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 “一亩二十斛”(1 斛即 1 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D.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14.公元 496 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 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B.
8、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缓和鲜卑族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1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局面,表现在() A.汉族完全取代少数民族B.少数民族完全取代汉族 C.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D.汉族文化完全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16.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淮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逐渐繁荣起来,其主要 原因是() 第 4 页 共 8 页 A.运河航运的兴盛B.长江航运的发达 C.江南经济的发展D.对外贸易的兴盛 17.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为此,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