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第一 单元 综合 检测 试卷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6 页 统编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第一、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二单元综合检测试卷 卷 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5 小题,每题 2 分 ,共计 50 分 。 ) 1.2012 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 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丞相制度D.世官制度 2.北宋前期,皇室成员的宗子们,从童稚即可享受赐名授官特权。到了南宋,宗室子弟则要参加科举考试 以获得官职。这说明宗
2、室科举() A.利于政治机构的完善B.体现宗室平民化的倾向 C.导致宗室特权被取消D.是科举制由盛转衰的标志 3.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 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来自贫寒之家,但才德兼备的, 则很少,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东汉B.东晋C.北周 D.北宋 4.隋唐以后,御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除御史之外,皇 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3、激化 5.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 于 1853 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6.1883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 ,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 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 果是() 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则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 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 7.北京临时
4、政府在文官制度建设方面,将西方、日本等国家的经验,与清末预备立宪时期、南京临时政府 时期建立的制度加以磨合的同时,又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做法() 第 2 页 共 16 页 A.体现了借鉴与创新相结合B.杜绝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C.促进了政治制度臻于完善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8.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 数;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 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9.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巨谓妻曰:“
5、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 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 10.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阅品评的传统;曹魏时由政府委任中正,把私人品评 变作官家品评。此变化() A.受佛教不断传播的影响B.反映世家大族不断衰落 C.是推行科举考试的结果D.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1.如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 在位皇帝州刺史的权力 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 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中央决策” A.刺史丧
6、失地方监察职能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 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减弱D.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12.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 100 人,其中蒙古 31 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 的统称)32 人,汉人及其他民族 37 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共有 79 传、100 人之多,占元史 列传的七分之一。 这表明元朝时() A.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民族交融程度加深 C.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 13.19 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 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 按照勤惰、 政绩大小予以升降、 奖惩; 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 文官
7、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这种制度改革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14.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猛烈批判科举制;19 世纪末,维新派称科举制“箍人心”, 第 3 页 共 16 页 “坏人才”,“毁实业”;1905 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这说明在当时科举制() A.无法选拔优秀的人才B.遭到民众的普遍反对 C.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15.南京国民政府 1935 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 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
8、的实质是( ) A.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B.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 C.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D.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 16.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托,残吏放手,百姓愁怨,情无告诉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后汉书樊宏阴识列传 今当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 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 17.如图所示是
9、汉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情况。这表明汉代( ) A.仅以考试形式选拔官吏B.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C.人才选拔标准更趋严格D.使人才选拔走向了公正 18.汉武帝命地方长官每年选举孝子廉吏,以为进仕之路,后来改为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举一个,孝廉 不分;由于出现请托舞弊的情况,之后朝廷于察举外再加上一番考试,同样分区定额。这些做法() A.有利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B.保障了君主集权高效运转 C.充分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D.标志科举选官雏形的出现 19.致仕,即“交还官职、退休”之意。唐代对于官员致仕的条件,除了依据“七十致仕”的传统外,还加入 了官员身体状况因素,将年龄和健康二者有机结合;在执行方面,有不少
10、不及七十主动请退,也有年高体 健依然在任的例子,甚至还有致仕后又予以起复的事例。这表明唐代() A.统治者开明,重视人才B.对官员管理灵活务实 C.为官者身体普遍较好D.人口老龄化问题初现 20.明朝有都察院和六科两个专门的监察机构,前者负责对全国官吏和一般政府部门进行监察,后者负责 对六部进行对口监察。此外,都察院和六科又可互相纠举、互相监察。这反映了明代的监察制度() 第 4 页 共 16 页 A.机构完备,制度严密B.监察范围扩大 C.以内制外,以小制大D.重视法外监视 21.18 世纪末以来,“东学西进”使得西欧各国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但是科举制在中
11、国却严重阻碍社会的进步,并最终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已实行 1000 多年 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性知识,中国科举制八股取士很僵化 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主义走向衰落时期 22.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 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这样做法表明当时() 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 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 C.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 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
12、分严重 23.据调查,解放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 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 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 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4.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 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25.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
13、。而是各郡国各 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据此可知( ) 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 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第 5 页 共 16 页 卷 II(非选择题) 二、 材料分析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26 题 21 分 ,27 题 13 分,28 题 16 分,共计 50 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选官制度一直在发展创新。在察举制下州郡长官获得重大的选官权力,举主与被举者之 间往往结成密切的依附关系,后者成了前者的“故吏”,还承担着一些封建义务。但随着考试之法的建立以及 这一环节的日益重要,情况就
14、在逐渐变化。地方长官提供给被举者的,已不是举后即可得到的官位,而只 是一个考试机会。行官与否,在于应试者的个人才学;而擢第与授官,则是中央的权力。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 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 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 报告 ,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 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 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 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 年枢
15、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 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与西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什么?概括唐代科举制在选官方面有哪些发 展。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任用官员方式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诏:“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 选; 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16、”。 摘编自后汉书顺帝纪 材料二 在九品中正制创立初期,中正评第人物时还能注意清议,做到德才并举,秉公办理。随着九品中正 制的实行不断深入,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下,独占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大权的门阀世族地主阶层,为 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逐渐封闭选官制度,操纵中正的评议和任免,并日益扩大中正的权力。 摘编自周升华试论九品中正制创立之由及其蜕变 材料三 如表 朝代录取进士总数朝代总年数宰相总数/进士出身数 唐代6646289368/126 北宋18523167224/204 摘编自张希清简论唐宋科举制度的变迁 第 6 页 共 16 页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
17、九品中正制下选官标准的变化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简析科举制产生的社会影响。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 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 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 (1901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陶模的主要观点
18、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第 7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计(本题共计 25 小题小题,每题,每题 2 分分 ,共计,共计 50 分分 ) 1. 【答案】 C 【考点】 世官制 宗法制 分封制 【解析】 本题以文化周刊关于政治制度的论述为考查背景,考查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理解与把握。 【解答】 分封制度是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层层分封的,A 说法正确,故排除; 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度,B 说法正确,故排除; 丞相制度指的是官吏制度与血缘关系无关,C 说法错误,故选 C; 世官制度指的是依据血缘关系确定各级贵族的权
19、位,D 说法正确,故排除。 故选 C。 2. 【答案】 B 【考点】 科举制 两宋的科举与选官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 【解答】 材料指出,皇室成员的宗子通过科举制度获得官职,与政治机构的完善没有任何联系,故 A 错误; 皇室成员的宗子通过科举获得官职而不是通过授权获得,这体现出了宗室与平民一样,体现了宗室平民化 的倾向,故 B 正确; 宗室特权一直都是存在的,在刑罚等方面一直享受特权,故 C 项错误; 科举制度从隋朝开始,到清朝结束,材料中的这一举措,使得科举制度的考试范围扩大而不是由盛转衰, 故 D 错误。 故选 B。 3. 【答案】 A 【考点】 察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察举制
20、的相关知识。 【解答】 依据所学及材料“士人和小吏要在仕途上求发展,多以孝廉为阶梯。学者指出,此时孝廉以家资丰厚,累 世仕宦,”可知应是东汉。汉代的时候实行察举制,其中孝廉是重要的内容,因此 A 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 不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4. 【答案】 A 第 8 页 共 16 页 【考点】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监察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解答】 材料中“御史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临时巡察”等信息都表明无论是御史大夫还是临时委派的 监察官,都直接受皇帝掌控、服务于皇权,因此监察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意味着皇权的加强,故 A 项正确; 御史监察
21、部门与宰相的官衔、执掌有所不同,B 项与史实不符,故 B 错误; 监察机构独立意味着政府官员对监察的干预减弱,并不能说明地方官吏的腐败情况,故 C 项错误; D 项由材料反映不出,故 D 错误。 故选 A。 5. 【答案】 C 【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时间上来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是工 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导致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选项 C 符合题意;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是原因但不是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政府的推动也
22、是原因不是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确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但只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6. 【答案】 B 【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的文官制度。 【解答】 彭德尔顿文官法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实行功绩制,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以保障功绩制的执 行,意味着文官制度在美国进一步走向成熟,B 正确; 题干只提及彭德尔顿文官法确立了功绩制,并未提出这一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排除 A; 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其并不能直接提升行政效率,排除 C; 文官制度有助于政策的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