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背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75967
  • 上传时间:2021-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18
  • 大小:8.3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背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2019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知识点 期末 复习 提纲 期中 试卷 答案 全套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18 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背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 1.1 宇宙中的地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 宇宙中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 系和可观测宇宙 4 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5、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

    2、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6、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7、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8、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 年。 9、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10、太阳辐射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第 2 页 共 118 页 1.3 地球的历史 1.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3、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 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3.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因此,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 化石 4.科学家对全球各地的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 5.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 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6.寒武纪也代表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开始出现的新时期,显生宙由此开始;之前漫长的时期,由于地 球上生物稀少,被统称为前寒武纪,包括了冥

    4、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7.前寒武纪是自地球诞生到距今 5.41 亿年的漫长时期(冥古宙时期,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 生命的迹象) 8.太古宙时期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第 3 页 共 118 页 9.元古宙时,蓝藻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 和多细胞生物 10.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11. 古生代(距今 5.41 亿年一 2.52 亿年 )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 12. 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

    5、二叠纪 13. 中生代(距今 2.52 亿年一 6600 万年) 14. 意为“中间的生物时代”,因介于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而得名,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15. 新生代(距今 6600 万年至今)是“最近的生物时代”,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16. 联合古陆在新生代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17. 太古宙,大气层、海洋和陆地形成,大气成分中 氧气 增多; 18. 元古宙,原核生物出现,蓝细菌 能制造氧气;缓慢进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19. 早古生代,海洋中 无脊椎动物繁盛,出现低等陆生植物; 20.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海洋中鱼类大量繁行,

    6、依次进化出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蕨类植物繁 盛。 21. 联合古陆解体在三叠纪晚期; 22. 中生代爬行动物 的时代,后期进化出了鸟类;裸子植物繁盛。 23. 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人类出现;被子植物紧盛。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震波有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之分 2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3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使地表物质上下震动 4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使地表物质左右摇摆 第 4 页 共 118 页 5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

    7、变化的面叫 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在大陆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 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在地下约 2900 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 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6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 7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分为陆壳和洋壳,陆壳的 厚度大于洋壳。 8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 2900 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 80%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 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9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厚度约 3400 多千米;根据地震波的变化

    8、,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 内核两层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10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 11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在 25 千米以下的干洁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合占总体积的 99% 第 5 页 共 118 页 3.大气中二氧化碳仅占 0.038%(变动),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4.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

    9、,它吸收地面辐射 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5.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 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6.二氧化碳数值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1.化石燃料燃 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2.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7.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 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8.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9.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底层,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 也多集中在这

    10、一层 气温特征: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60 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天气特征:低纬度地区受热多,对流旺盛,对流层所达高度就高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 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10. 平流层范围自对流层顶部至 50-55 千米高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 平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在 22-27 千米范围内, 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 成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使大气增温; 减少到达地面的

    11、紫外线, 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第 6 页 共 118 页 天气特征: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不易形成对流,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 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11.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12.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 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 300 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 1000以上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 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2 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

    12、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 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 棚和玻璃温室内。 人造烟雾、浇水防冻。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 冻害。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 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第 7 页 共 118 页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热力环

    13、流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五条原理 1热上升,冷下沉,热低压,冷高压 2近地面气压与气温与高空状况正好相反 3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 4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5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天气晴朗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第 8 页 共 118 页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 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

    14、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 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进而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了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称为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 力 第 9 页 共 118 页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在不受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风向最终与等 压

    15、线平行;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高空风不受摩擦力影响。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俗越大 水循环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第 10 页 共 118 页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第 11 页 共 118 页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

    16、区,河水易下渗,减少 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 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地 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 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 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 第 12 页 共 118

    17、 页 下径流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 抽取地下水灌溉, 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 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 部地区 大气降 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 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 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3.2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收支情况主要因素 热量收入:太阳辐射 热量支出:海水蒸发 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 时间:夏季高,冬季低 空间:沿南北方向,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沿东西方向,暖水流经偏高,冷水流经偏低 沿垂直方向,水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第

    18、 13 页 共 118 页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 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 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 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 降水与蒸发的关系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河流径流注入量

    19、 结冰与融冰 温度: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海水运动 开敞或闭塞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水盐度逐渐降低 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低,盐度也渐低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从水平分布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在垂直方向上 在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 10

    20、00 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 第 14 页 共 118 页 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 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3.3 海水运动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风暴潮在强风等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称为风暴潮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它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 汐 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

    21、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 寒暖流的判断及示意图 “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海区 “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简答题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 寒流 暖流 第 15 页 共

    22、118 页 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 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此外极地寒流会带来两极海冰,对海上航行不利 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洋流还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其他海域也可能因此受到污染,使污染范围扩大 4.1 常见的地貌类型 组成地壳的岩石有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 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

    23、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原理:CaCO3+H2O+CO2=Ca(HCO3)2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 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石柱 喀斯特石漠化现象 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 灰岩地区

    24、 河流源头溯源侵蚀,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河流上游落差大,向下侵蚀强烈,发育为“V”形河谷: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 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第 16 页 共 118 页 河流中游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发育成“U”形河谷 弯曲河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平直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河流堆积与地貌形态 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 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 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沉积物的分选性:颗粒物大的

    25、先沉积,颗粒物小的后沉积。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力的侵蚀和地面的摩蚀(雅丹地貌)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 风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两翼开展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有些海岸是由岩石构成的;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

    26、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 桥、海蚀柱等地貌 海蚀作用的同时,又对海蚀产物和河流带来的物质进行搬运,其中波浪是海水搬运作用的主要动力 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 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4.2 地貌的观察 第 17 页 共 118 页 五大基本地形地貌特征: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大部分 平原:海拔:0-200m特征:地势平坦开阔,起伏不大 丘陵 :海拔:200-500m 特征:地势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高原:海拔:500m 以上 特征:顶部比较宽阔平缓的高地,边缘往往有陡峭的崖壁 山地:海拔:500m 以上特征:起伏很大,坡度陡峭,沟谷幽深,一般

    27、多呈脉状分布 盆地:海拔:四周高 中间低 特征:由高地和低地两部分组成,周围被山地、高原和丘陵环绕,地势相对 较高,中部地势相对较低 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个视野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也可利用地形 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坡度,坡向 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

    28、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 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 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简答题公路线一般要求建在坡度平缓的地方,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缩短线路,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 避开陡崖、陡坡 通往山顶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坡度 5.1 植被 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 自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第 18 页 共 118 页 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植被对环境的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环境对植被的作用:气温越高、降

    29、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降水丰沛 森林特征: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 附生植物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无明显干季 森林特征: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多集中在春末夏初,垂直结构较简单;常见树 种有壳斗科乔木、山茶科、杜鹃花科、紫金牛科和茜草科等灌木。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炎热温暖,冬季寒冷,降水适宜 森林特征

    30、: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葱绿,秋冬季落叶,也称为夏绿林,结构简单 常见树种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短促温和,冬季寒冷漫长 森林特征:发育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叶片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 苔原植被苔原植被:极地苔原气候 气候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 植被特征:要指北极圈内以及温带、寒温带的高山树木线以上的一种以苔藓、地衣、多年生草类和耐寒小 灌木构成的植被带。为典型的寒带生态系统 热带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 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植被特征:在热带雨

    31、林一带的南北两侧,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 干季降水稀少,草类 第 19 页 共 118 页 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灌木和乔木 温带草原温带草原: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 植被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荒漠植被荒漠植被: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半干旱地区 植被特征:以旱生灌木为主,具有耐长期干旱的形态和结构,也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 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 5.2 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

    32、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 也可以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化的依据 黄色土:表示土壤中是在黄土基础上发育的,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极易渗水 eg 黄土高原 白色:表示土壤中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含量较低,水分较少 eg 白云土 红色土:表示土壤中含较高的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 eg 南方红壤 黑色土:表示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腐殖质含量减少则呈灰色 eg 东北黑土 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 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按照质地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以沙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

    33、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蓄水性高 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壤土: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 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发展的理想土壤质地 黏土: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 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水分不容易从中通过才具有较好的可塑性 第 20 页 共 118 页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中物质发生淋溶、 淀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剖面分为自然土剖面和人工土剖面 有机层: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

    34、层 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五大成土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 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气候因素:干热环境有机质积累少;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快,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地形因素: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

    35、同;高度、坡度、 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时间因素: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其他人为因素:在人类的耕作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 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 土壤的功能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 人类饲养动物以植物为饲料 土壤的保护 第 21 页 共 118 页 南方红壤改良,撒熟石灰、施肥 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综合治理,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农业生物措施 休

    36、耕指耕地在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作物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以复种方式进行的种植方式 绿肥作物 :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 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 6.1 气象灾害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 伤亡的一种灾害 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 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洪涝灾害影响 1.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

    37、础设施 2.淹没农田、聚落等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 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旱灾影响 1.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2.影响畜牧业,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4.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 外围大风区的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旋涡风雨区,台风眼的

    38、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 暖 一个发展成熟的台风,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 第 22 页 共 118 页 台风的影响 1.狂风能够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寒潮是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气温 24 小时内下降 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 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 象的天气过程 寒潮的影响 1.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往往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39、 冻雨:一些雪花在降落过程中,先遇到暖空气融化成雨滴,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气,形成低于 0C 却没有冻 结的过冷水滴,这种降水被称为冻雨 6.2 地质灾害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 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 地震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 受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影响,在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地

    40、震烈度有时相差很大 第 23 页 共 118 页 地震的直接危害与影响 1.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地震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 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 理健康 4. 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 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的危害与影响 1.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滑坡的危害主要表

    41、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3.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 泥石流发生的主要条件 1.地形陡峻 2.丰富松散物质 3.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6.3 防灾减灾 灾害监测灾害监测: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 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灾害防御灾害防御: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42、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 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 救援救助救援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 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第 24 页 共 118 页 灾后恢复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这一过程也能 帮助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灾前准备灾前准备: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 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灾中救助灾中救助:一

    43、旦发生自然灾害,应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在应对不同的自然灾害与灾害情 况时,应该选择当前情况下最科学合理的救助方式 灾后保护灾后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 使用 灾后保护灾后保护: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地震发生后往往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 打算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 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6.4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

    44、减灾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远距离的感知 遥感常用电磁波段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微波 由于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对遥感信 息进行处理和判读分析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的前提是获取地理信息 遥感信息作为重要的信息源,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从定性到定量、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模式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

    45、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 全球定位系统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第 25 页 共 118 页 GPS 信号接收机 GPS 卫星星座由 21 颗工作卫星 3 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 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 GPS 卫星 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并且具有全能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46、 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第 26 页 共 118 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1-6 章 +期中+期末共 8 套试卷汇编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测试卷卷 (时间(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满分满分 100100 分)分)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共(共 50 分)分) 1加拿大的研究者发现了北极地区距今 350 万年前的远古骆驼化石。无独有偶,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南极 地区距今 2.8 亿年前的森林化石。左图为北极地区远古骆驼生活复原示意,右图为地质时期全球气温

    47、、降 水量变化示意。据此完成下题。 根据材料推测() A2.8 亿年前的南极大陆纬度较低 B350 万年前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南极森林化石的发现证明了全球变暖 D远古骆驼生活时期北极地区干旱少雨 下列两图分别示意西藏自治区年太阳福射总量分布及年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27 页 共 118 页 2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多西少B西南少,东北多C南多北少D东南少,西北多 3影响西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位置、地势B海陆位置、降水C地势、降水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与太阳系中其

    48、他行星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 A没有大气层B有自转运动 C有公转运动D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5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是因为() A地球质量大,可吸附适宜生命生存的大气 B宇宙空间无限大,天体在运动中互不影响 C地球体积大小适宜,使水以液态形式存在 D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有适宜生存的温度 2019 年 6 月 17 日, 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 6.0 级地震, 震源深度为 16 千米。 下图为“地 球图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28 页 共 118 页 6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据此推断“黄

    49、金 12 秒”确定的依据是() A建筑物的抗震系数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下C圈层D圈层 8下图为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下列有关太阳活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B2022 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 C耀斑爆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2022 年是耀斑活动最弱年 第 29 页 共 118 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19 年 6 月 17 日 22 时 55 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28.34N, 104.90E)发生 6.0 级地震,震源深度 16 千米

    5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0地震发生时,震区人们的感受是() A左右摇晃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1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 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 间隔约 12 秒,这就是地震 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 12 秒”,在这 12 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必背知识点期末复习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596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