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 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 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含1-6章+期中+期末 共8套试卷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 2019 高中地理 新教材 必修 一册 期末 复习 核心 知识点 提纲 期中 试卷 下载 _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22 页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核心知识点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提纲 第一节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1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物质 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最基本的天体是 恒星恒星 和 星云星云 。 (2)常见的天体及其特征 特别提醒: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如恒星、行星等)和人造天体(如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等)。 3天体系统 (1)概念:天体之间相互 吸引吸引 、相互 绕转绕转 ,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及层次结构 天体系统组成特别说明 地月
2、系地月系地球和月球 地球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唯 一一的天然卫星 太阳系太阳系 太阳、地球及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 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 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 银河系太阳和其他恒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天体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 3 万光 年 河外星系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数以亿计 总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目前所认识的最高级别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宇宙物质组成(举例)特点 恒星炽热气体质量质量 庞大,自身能发出光和热 星云星云气体和尘埃云雾状,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行星金星、地球等绕恒星公转,质量小,不发光
3、 卫星卫星月球绕行星公转,本身不发光 流星体流星体尘粒、固体块与大气摩擦生热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冰物质 绕太阳呈周期性运行,体积大,密度很小,具有 云雾云雾 状的外表; 背向太阳的一面有一条扫帚状的彗尾 第 2 页 共 122 页 (4) 层次结构示意图 4. 八大行星(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1)结构特征:与太阳系其它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体积、质量、密度、组成物质等都不特别) (2)运动特征:同向性同向性、共面性共面性、近圆性近圆性 5. 地球的特殊性 (1)地球是目前能探测到的宇宙中
4、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唯一有生命的天体 (2)存在生命的条件: 条件原因影响 外部 条件 安全的安全的 宇宙环境宇宙环境 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 生命稳定的 太阳光照 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 化 自身 条件 适宜的 温度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 适合生物适合生物 呼吸的呼吸的 大气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地球原始大气的演化 有液态 的水 内部温度升高产生水汽形成海洋 第 3 页 共 122 页 6. 月相 口诀:上上上西西 下下下东东 第 4 页 共 122 页
5、第第二二节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对地球的影响 (1)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核聚变核聚变 反应。 (2)对地球影响:a .直接为地表提供光光和热热资源 b.维持地表温度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产、生活生活提供能量(太阳能的利用、煤和石油资源) 2. 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_时常发生变化,有时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2)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_层、B 色球层和 C_层。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 层上为太阳黑子、B 层上为_,其周期平均约为_年。 (4)太阳活动
6、现象: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日珥)、日冕层(太阳风、日冕物质抛射) (5)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日冕物质抛射日冕物质抛射 ; (6)影响:a.导致电离层的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无线电短波通信 b.产生“磁暴磁暴”现象,导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甚至使信鸽迷路 c.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极光”现象 d.对天气、气候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诱发地震、水旱灾害) (7)影响太阳辐射分布因素:纬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地形(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天气 第三节第三节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1地球的历史:约有4646 亿亿年。 2认识途径:研究 地层地层是最主要途径。 3地层(1)
7、含义:具有时间顺序时间顺序 的层状岩石。 (2)沉积地层特点:a.具有层理构造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b.常含有化石含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生物遗体或遗迹。 大气层大气层 日冕日冕光球光球 耀斑耀斑 1111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 厚度增大,亮度减小 温度增大,密度减小 第 5 页 共 122 页 (3)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 相同相同 或者 相似相似 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 低级低级、越 简单简单 生物的化石。 (4)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4.地质年代表 (1)含义: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
8、、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宙、代、纪等时间 单位,进行系统性地编年,这就是地质年代表。 (2)地质年代表 地球的演化历程地球的演化历程 1.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 诞生到距今 5.415.41 亿年,包含 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约占地球历史的 90%。 (2)演化特点 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有氧环境有氧环境 。 生物演化:冥古宙(只有有机质,无生命);太古宙(出现蓝细菌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细菌大 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地质矿产:重要的金属矿产 成矿成矿 时期。 2.古生代 (1)时间:距今 5.415.41 亿年
9、2.522.52 亿年,可分为早古生代(包括 寒武纪寒武纪 、 奥陶纪奥陶纪 、 志留纪志留纪 )和晚古 生代(包括 泥盆纪泥盆纪 、 石炭纪石炭纪 、 二叠纪二叠纪 )。 (2)演化特点 海陆演化:地壳 运动剧烈运动剧烈 ,形成 联合古陆联合古陆 。 生物演化: 地质矿产:晚古生代是重要的 成煤成煤 期。 3.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 (1)时间:距今 2.52 亿年6 600 万年,分为 三叠纪三叠纪 、 侏罗纪侏罗纪 和 白垩纪白垩纪 。 (2)演化特点 海陆演化: 板块板块 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生物早古生代晚古生代 动物海洋无脊椎无脊椎动物脊椎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10、) 植物陆上低等植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蕨类植物繁盛 第 6 页 共 122 页 第第四四节节地球的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结构 1地震波 (1)含义: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波动 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2)类型和特点: 类型传播速度传播介质共同特点 纵波(P 波)较 快快 在 固固 体、 液体和 气气 体中均能传 播 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不同; 横波(S 波)较 慢慢只能在 固固 体中传播 (3)应用:获得地球内部 物质物质 和 结构状况结构状况 的主要依据。 2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一个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2)两个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3)三个主要圈层: 地壳地壳 、地幔和
11、地核地核 。 位置范围地震波传播特点特点 地 壳 地面以下、 莫霍界面以 上的 固固 体外壳 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较 稳定稳定;到了莫霍面,传 播速度突然增加增加 地壳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 海拔越高,地壳越 厚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 薄薄 。 地 幔 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地壳 和 地核地核 之间的圈层, 在 莫霍界面莫霍界面 以下到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 以上 能传播 横波横波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 铁铁 、 镁镁 的硅 酸盐类矿物组成,由上而下,铁、镁含量逐 渐 增加增加 ;分为上地幔和 下下地幔,上地 幔上部的 软流软流 层,是 岩浆岩浆 主要发源地 地 核 地球的 核心核心
12、部分,即 古登堡界面古登堡界面所包围的 球体 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波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 的 铁铁 和 镍镍 。 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 温下呈 液态液态 或 熔融熔融 状态 3. 岩石圈: 地壳地壳 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都由 岩石岩石 组成,合称岩石圈。 第 7 页 共 122 页 地球的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 水水 圈和生物圈,对应要素是大气、 水体水体 和 生物生物 。 4. 大气圈 (1)组成:包裹地球的 气体气体 层,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主要成分是氮气氮气和氧气氧气。 (2)密度变化特点: 近地面的大气密度 大大 。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密度迅速
13、减少减少。 在 20003000 千米高空,与 星际星际空间情况很接近,视为大气圈的 上界上界 。 (3)出现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 5. 水圈(地表和近地表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组成: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2)按照存在位置和状态,分为海洋水(主体)、 陆地陆地 水、大气水和 生物生物 水。 (3)陆地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分为 地表地表 水和地下水。 6. 生物圈(最活跃的圈层) (1)含义: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生存环境 的总称。 (2)特点:不单独占有任何空间,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水圈 的
14、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知识点提纲 第一节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圈的组成与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圈的组成及作用 大气成分作用 干 洁 空 气 N2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O2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温度,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 O3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伴随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第 8 页 共 122 页 根据大气在垂
15、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 层大气。 分层气温垂直变化大气运动状况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 最密切 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有保护 作用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80500 km 有若干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根本来源:A 太阳辐射。 大气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 9 页 共 122 页 2、
16、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过程具体经过具体经过热量来源热量来源 过程一: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 增温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过程二: 大地暖大气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后增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过程三: 大气还大地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 大气逆辐射,它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3、大气的两大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吸收和散射作用。白天一般侧 重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C 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
17、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夜晚一般侧重考 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即大气逆辐射)。 影响大气逆辐射的主要因素:云量多少、空气洁净度、空气湿度。一般地,云量越多、空气越浑浊、 湿度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4、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少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总结:一般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如青藏高 原、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二、二、热力环流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
18、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 10 页 共 122 页 等压面弯曲规律: (1)同一等压面上各点气压值相同 (2)同一垂直方向,越向高空气压越低 (3)同一水平面,等压面凸起为高压,下凹为低压(凸 高凹低) (4)近地面温、压相反,热区低压,冷区高压;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相反 3、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是关键(海洋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 海陆风的形成:白天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海风; 夜晚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19、陆风。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山谷风的形成:白天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 风;夜晚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 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第 11 页 共 122 页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工具释
20、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向为由郊区吹向市区。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 置在下沉距离以外。 三、大气水平运动三、大气水平运动风风 (1)影响风的三种力 方向大小 对风的影响 风速风向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始终与等压线与等压线 垂直垂直,由高压 指向低压 等压线越密集密集,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大大 水平气压梯度 力越大,风速 越大 垂直于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 低压 地转 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垂与风向垂 直直 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 上为零零 不影响风速的 大小 北半球向
21、右偏, 南半球向左 偏,赤道上不偏转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相与风向相 反反 大小与下垫面性质有关。下垫 面越粗糙粗糙,起伏越大大,摩擦力 越大大,反之越小 使风速减小 与其他两力共同作用, 使风 向斜穿等压线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高空风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 F2(地转偏向力) 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 和 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平行与等压线斜交斜交 (3).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断 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 12 页 共 122 页 第一步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且垂直于等压线的虚线箭头(
22、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 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 30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判断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提纲 第一节第一节水循环水循环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 判断对错。 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4.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丰水期均为夏季, 原因相同。() 类型环节
23、名称特点 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海陆间循环 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 流,地下径流,下渗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 再生 陆上内循环降水,蒸发,蒸腾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第 13 页 共 122 页 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改造地表形态。 促使地球表面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 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
24、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 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3)水的补给类型 第二节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 1 1、海水的温度、海水的温度 (1)分布规律 .水温随深度而变化 第 14 页 共 122 页 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减,通常情况下,表层海
25、水温度是最高的。 1000 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而 1000 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的变化 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是相同的。 从季节来看,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A.纬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 ; C.海水深度表层海水温度高于深层海水; D.其他因素如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3)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