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教材高一下《语文》必修2-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新教材高一下《语文》必修2-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pptx》由用户(xingfei1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 部编新教材高一下语文必修2-8 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 新教材 一下 必修 中国建筑 特征 课件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文本解读】 梁思成的这篇文章概括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点,并做了专业而清晰的 阐释,阅读时可以与自己平时对中国传统建筑的了解对照。 阅读本文,要注意文章如何用简明而又准确的语言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 点,重点把握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含义;思考为何说不同 的建筑“词汇”能表达不同的感情;理解“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 题”。要学习这篇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第8课 中国建筑的特征 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看到 的传统建筑物呢? 美轮美奂、金碧辉煌、鳞次栉比、雕梁画栋、富丽 堂皇、钩心斗角等等。 那么,从
2、这些词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中国建筑的 特征有哪些呢?首先,从颜色上我们发现中国建筑以哪 些颜色为主色调?(鲜艳的红、绿、黄)的确如此,大 红、大绿、大黄是我们中国大型建筑的主色调,譬如故 宫!再者,从装饰来看,雕刻、绘画、塑像融合其中。 中国的建筑可谓博大精深,刚才我们只是见识了冰 山一角,下面让我们跟着梁思成先生更深入地走进中国 建筑之中,感受中国建筑的特征。 激趣导入 1.了解梁思成及其科学研究。 2.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文章的观点。 3.了解中国建筑中的文化内涵,体会中国建筑求同存异的特点。 4.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5.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3、的深刻含意,分析语言特色。 素养目标 目 录 知人论世 01 初读课文 02 文本研读 03 拓展阅读 04 第一部分 n 知人论世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 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 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 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 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 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 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
4、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 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 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 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 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 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了解梁思成 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来了解这一文体。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 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
5、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 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科学小 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 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 发。 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 写作背景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 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 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 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
6、,梁思成 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 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 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 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第二部分 n 初读课文 n 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厢(xing)廊 墁地(mn) 屋檩(ln) 接榫(sn) 额枋(fng) 水榭(xi) 穹(qing)窿 琉(li)璃 抱厦(sh) 辉煌(hung) 第三部分 n 文本研读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1.划分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 1 至
7、2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 建筑的影响。 第二部分:(3至13)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第三部分:(14 至17)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 第四部分:(18至20)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问题,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 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2.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着重 说明了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明确 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主(结构)到次(装饰)的顺序展开 的。 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
8、,而是根据 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 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 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 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及作用。 3.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 (1)核心特征:木材结构。 (2)主要原因:文章对第三个特征的介绍指出,对中国建筑起支 撑作用的主要构件都是用木材做成的。如房身部分做立柱和横梁的 是木材,它们共同构成一副梁架;每两副梁架之间是用枋、檩之类 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文章对第四个特征
9、的介绍告诉我们, 作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的“斗拱”构件,也是用木材做成 的。文章介绍的第五个特征举折,举架,它们也是木质的。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理解词语含义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它的“拘束性”和 “灵活性”表现在哪里? 明确 (1)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 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 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 们沿用的惯例,成为法式。 (2)“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 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 师们可以
10、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2】理解词语含义 2.什么是“可译性”?提出该概念的依据是什么?提出的意义是什 么? 明确 (1)可译性,即“同一性质”,各民族为了相同的目的选用自 己的建筑手法,建造多种多类的建筑物。 (2)依据: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 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 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3)意义:表明不同民族的建筑物实际上是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自 然选择,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文章主旨的提出张本。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3】鉴赏手法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
11、确 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 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引用说明,引 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 举例说明。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 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 杆和台阶”。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3】鉴赏手法 2.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 什么效果?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 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 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 文法
12、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 文章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宫殿、庙宇等 小品山亭、水榭等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 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 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 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 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鉴赏语言 1.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 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明确 “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了这个体系形成 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准确、严密, 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
13、点。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鉴赏语言 1.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 装饰潜力。 明确 “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 璃砖瓦”“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的广泛性,语言准确严密。 n 问 题 探 究 【思考4】鉴赏语言 2.“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 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何作用? 明确 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说明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 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功用,屋顶是我们民族文 化的骄傲。同时,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