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7 议论文阅读(二)给材料放位置等其他题型.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7 议论文阅读(二)给材料放位置等其他题型.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7 议论文阅读二给材料放位置等其他题型 机构 适用 上海市 2021 年中 语文 冲刺 考点 梳理 强化 训练 07 议论文 阅读 下载 _三轮冲刺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议论文阅读(二)给材料放位置等其他题型议论文阅读(二)给材料放位置等其他题型 (一)议论文知识点相关题型解题思路(一)议论文知识点相关题型解题思路 1.1.论据及其作用论据及其作用 题型: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根据论点,补充论据。 补充论据:补充论据: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 题的名人事例 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补充论据要注意所选题材的一致性;注意所证明的论点的一致性;注意语
2、境句式的一致性;注意所 选题材古今中外的全面性问题;注意所选的一定是名人的事例或名言。 ) 2.2.论证的结构论证的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分四种:总分式、层进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 题型:判断文章层次结构,这一类题牵涉到确定词语、句子、甚至段落在文中的次序,一般来讲,这 些词语、 句子或段落与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如通读整篇文章, 常常会出现了 “首先” 、 “其 次” 、 “再次”这之类的关键词语,清晰的表现出这三段是层进关系。 3.3.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议论文的论
3、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 “接 着”、“最 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二)其他题型及解题思路(二)其他题型及解题思路 1.1.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一是弄清这些词语本身有哪些含义,二是结合他们所处的上下文语境确定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三是 理解词语对表达中心和阐明观点的作用(深层、比喻或引申) 。 词语的指代词语的指代 这类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有较为常见,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 二是能从原文中找出指代内容的,这种情况,指代
4、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 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2.2.理解画线句的含义理解画线句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可以先看画线句句式有何特点,在分析该句的句意,最后从词序、句序排列及成语、修辞 的运用等角度综合评价概述。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抓关键词语进行分析,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 作用等;分析修辞手法以及成语典故的运用,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可在 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 不管是哪类句子的理解,都遵循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 、组织归纳语言的步骤。 3.3.位置互换或者材料归位:位置互换或者材料
5、归位: 此种题型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先概括段落内容,然后从这几段内部来看,注意是否存在逻辑关系逻辑关系,一般不能互换的几段之间 多为层进式结构; (2)然后从这几段和上下段落的关系上下段落的关系来看,比如考到段能不能换,就可以看看和段之间有 没有联系,比如他们是承接关系的;同样,也可以看和段之间有没有联系。 (3)最后,可以看看这几段的内容和上下文有没有呼应呼应。比如第段讲“学术研究” ,第段讲“文 艺创新” ,那可能在第段中有“在学术研究和文艺创新”中这样的句子,这就是上下呼应了,所以它们 的顺序不能换。 (4)材料归位只需再加上材料与所在段落是否在内容匹配,和论点是否一致。结构上参
6、考(2) (3) 点。 4.4.语段的作用语段的作用 完成这类题目,我们应在掌握特殊段落作用的基础上,就具体文段作具体分析。 开头段的作用:(1)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引出论题),引起读者 阅读兴趣;(2)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题);(3)把事例(名言) 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中间段的作用:承上启下,总结了上文关于的内容,引出下文对的议论。 结尾段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2)强调的中心论点;(3)发出 的号召或希望人们;(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
7、 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5.5.开放型试题开放型试题 议论文阅读中,开放性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有的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 有的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还有的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 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等等。 议论文一般为逻辑性很强的文章,在做题时先要理清文章的论证过程,找出论点,再找出各段的分论 点,理清各段中的事实论据、人物名言,搞清论证结构,必要时划出关键词、句,最后做题。 例题解析例题解析 例例 1 1 青浦(青浦(18-218-2) 4G4G 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读网文?时代,我们应该怎样
8、读网文? 读网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判断。首先要提醒自己聚焦阅读目的。是修心,还是解问?是找资 讯,还是去充电?应该清晰定位。时常有人感叹:本来要去找某条知识,结果却变成了漫无目的网上溜达。 与其如此,不如在发现“跑错道”时果断“刹车 ”。 辨别真伪,是重中之重。青少年情感易激动、思辨少,要切记“尽信网文,则不如不看网文”,应 利用常识、 学科知识、 消息平台去判断网文的可信度和价值。 有的对照正文看标题就可以识破。 如网文 玩 “我的世界”帮助他中考数学大爆发,看标题就该生疑玩网游真的能提高数学成绩?细看,是某生 玩“我的世界”,被人嘲笑空间想象能力不行,于是发奋学几何,成绩提高标题误导。
9、还有的网文, 蹭热点新闻,更要仔细辨真伪。 保持清醒,还要读懂网文的写作意图。这不大容易有的网文为普及知识,有的为展现情怀,有 的为博得打赏一言难尽。 青少年要克服情感先入为主的倾向, 避免轻信。 一些感情激烈, 读来仿佛“心 有戚戚焉”的说理性文章,一定要推敲其逻辑。有些网文正是靠调动网民的“羡慕嫉妒恨”,赚取点击率, 煽动不满情绪。这样的网文,我们不能不慎思明辨。 读完网文怎么办?无聊、无益的,作过眼烟云。如顽皮小孩虐杀珍稀动物命丧黄泉内容是调侃 哪吒闹海,大可一笑了之。而有文学性或思想性的网文,不妨点赞、打赏甚至做读书笔记。能转发吗?要 慎重。毕竟,网文也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保护。随意转发
10、,很可能侵犯作者著作权。而转发不良网文,则 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推手。因此,要根据价值,选择合适的对待方式。 1.第段中“刹车”在文中的意思是_(2 分) 2.下面这段文字,适合放入中的哪一段?请说明理由。(4 分) 2011 年,日本大地震核电站事故期间,一则食用盐可预防日本大地震核辐射云的网文疯传,长三 角城市不少超市的盐被抢购一空。 为什么那么多人信以为真?因为很多网民不考察来源, 一看和新闻有关, 就盲目相信文中的观点。 答:第段理 由:_ _ _ _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停止漫无目的的网上阅读 2.第段(1 分) ,这段文字列举了网文利用日本大地震误导加碘盐能预防核辐射的
11、事例(1 分) ,正 好能证明第自然段“辨别真伪,是阅读网文的重中之重。 ”这一分论点(1 分) ,且与第段中“还有的 网文,蹭热点新闻,更要仔细辨别真伪。 ”有结构和内容上的承接关系。 【解析】【解析】 1.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根据“时常 有人感叹:本来要去找某条知识,结果却变成了漫无目的网上溜达。与其如此,不如在发现跑错道时 果断刹车 ”来思考可知, “刹车”指的是停止漫无目的的网上阅读。 2. 此题考查学生对论据的把握能力,首先要明白论据的类型,再分析各段所论述的观点,看看这个 论据与哪一段的观点一致即可。分析所给出的材料和文章的内
12、容可知应放在第段。因为所给出的材料列 举了网文利用日本大地震误导加碘盐能预防核辐射的事例,能证明第自然段“辨别真伪,是阅读网文的 重中之重”这一分论点,且承接第段中“还有的网文,蹭热点新闻,更要仔细辨别真伪” 。 例例 2 阅读下文,完成阅读下文,完成 1 15 5 题(题(2020 分)分) 19-119-1 宝山区宝山区 传统文化的传统文化的“传传”与与“承承” 葛剑雄 在激荡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空前严峻的传承危机。 因为面临危机,所以需要传承。今天,我们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 “传承”分为“传”和“承” 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 “传”的基本
13、含义就是将其尽可能地保存原样。 “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 “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没用,尽最大可能先保存下来再说。我 们这样讲,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 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就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 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 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进一步思考,我们知道,后人的智慧并不一定比前人强,比如金字塔的产生、玛雅文明
14、的兴衰,今 天我们仍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 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如果让传统文化匆匆消亡而不加保存,那我们就永远失 去了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这也是我们建议把传统文化先尽量保存下来的重要原因。事实上,有些国家在 这方面做得很不错。 目前,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保存,主要问题仍然是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功利性。以非遗为例,可以作 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或者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的,我们对它 就比较热心,反之则比较冷漠。这样一来,有 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可能会得到较好的保护,而暂时没啥实际用处的非遗便会无人问津。另外,一些非遗 传承人,
15、为了在市场上赚钱养活自己,往往会随意改变非遗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这种保 存也是不周全的。在传统文化的保存上,我们可以向一些国家学习。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不仅是人类记忆和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可能蕴含着今人还无从知晓 的智慧,再加上由于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而正面临消亡的危机,所以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 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 选文有删改 1第段中加点词“它”在文中指的是_ (2 分) 2 (1)第段第段,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 ,依次写了“传”的基本含义、 “传”的实质、 _ _、_等 内容。 (4 分) (2)联系全文,作者表达的主要观
16、点是 _(2 分) 3请简述第段、第段两段不能互换的理由。 (4 分) _ _ _ _ _ _ 4对下列这段文字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比如日本,某项传统文化项目一旦被列为保护对象,其传承人就会像“国宝”一样,完全由政府 供养,不需要他(她)想办法养活自己,他(她)的任务就是“传”带徒弟,把掌握的东西教给徒弟, 教会了,任务就完成了。在我看来,传统文化的“传” ,就应该这样。 A第段结尾举例说明哪些国家做得很不错 B第段结尾举例说明可以向哪些国家学习 C第段结尾举例论证保存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有理解古人智慧的机会。 D第段结尾举例论证有些国家可以通过非功利性的方式保
17、存传统文化。 5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有问题。请说说你的观点,并且简述理由。 (4 分) _ _ _ _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2020 分)分) 1.(2 分)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或者拿到市场上换钱的非遗(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 2.(1) (4 分,每空 2 分) “传”的重要原因 “传”的主要问题 (2) (2 分)我们要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 3.(4 分)第段主要讲了“传”的重要原因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 ;第段讲“传“是因为有些传 统文化包含了我们目前无法解释的古人的智慧。 (2 分)根据第段首句“进一步思考” (或者末段首句“不 仅而且” )可见,后者以前者为前
18、提,两者是递进关系。 (2 分) 4.(4 分)D 5.(4 分) (观点 1 分,理由 3 分=题目意思分析 2 分+本文内容概括 1 分)本文题目要求文章既从传统 文化的“传”的角度展开,也要从“承”的角度展开,并且要适当关注两者的关系。本文只讲“传统文化 的传 ” ,文题并不准确。 【解析】【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在解答代词指代内容的题目时,要遵循“词不离 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也就是要弄清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的语意及关系。根据文章内容, “我们对它就比较热心” 的中它指的是句前的 “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 可以拿到市场上换钱
19、的 (非遗) ” 或后一句的“有现实利用价值的非遗” 。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 (1)考查梳理文章的内容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合并叙写同一内容 的语段,理清故事情节,采用“对象+内容”的方法来概括。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围绕传统文化的“传” , 依次写的内容是:第 2 段是“传”的基本含义;第 3 段写“传”的实质;第 4 段写“传”的重要原因;第 5 段写“传”存在的问题。据此可填写作答。 (2)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 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 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
20、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本文在依次阐述了有关“传”的 内容之后,在文章的结尾,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无条件地、尽最大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先保存下 来,这就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传” 。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论述层次的严密性。首先要理解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然后判断作答。文章第 3 段主 要讲了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传” ;第 4 段重点讲“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古 人的智慧,这些智慧我们今天可能还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是迷信,但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理解” 。再根 据第 4 段首句“进一步思考”可知,两个语段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说,这两个段落是不能互换的。据此 理解作答。
21、【5 题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题目与内容的关系。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 (1)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2)标题提示 论述范围; (3)标题揭示论题; (4)标题表示论述对象。不论哪一种都多多少少有点明中心论点的作用, 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人们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本文的 标题“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 ,应该涉及到“传”和“承”两个方面,但是文章只讲了传统文化的“传” , 并没有阐述“承” 。所以说这个题目是有问题的。据此理解作答。 练习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 15 5 题(题(1818 分)分) 思想才是后浪思想才是后浪 近期
22、,某网站在五四青年节推出的后浪视频,引起网民对“前浪” 、 “后浪”的舆论争议。那么, 究竟什么是前浪、后浪?前浪、后浪与社会发展又有怎样的联系? 前浪、后浪不是物理学概念,而是社会科学概念。后浪意指一种推动社会朝着 更繁荣、更自由的方向前进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出现是思想的产物,我们把那种更有 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称为“新”的思想。当这种新思想被很多人接受,成为 潮流,具有改变的力量时,就构成了“后浪” 。因而,所谓的后浪推前浪,就是指在这 种“新”的思想所产生的潮流的激荡下,那些束缚创造性的思想与制度被涤除,进而 推动社会的进步。 “长江后浪推前浪”并不会因为年轻一代取代年老一代而自动实
23、现,社会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自动进 步,社会进步是在思想进步的推动下实现的。当那种更有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成为一股潮流,取 代了之前不利于自由、公正与繁荣的思想时,进步才可能出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前浪后浪和年龄无关,也和年代无关,只和思想有关。如果年轻人的思想和 那些保守的老年人没有区别,那他们就是前浪,而不是后浪。相反,如果年长的人有开放进取的思想,那 么他们就是后浪。所以,前浪和后浪都是一种思想所产生的力量,不同的是,前者不利社会发展,后者推 动社会进步。 然而,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思想没有什么用,科学才有用。他们把“后浪推前浪”视为科学的不断发 展,这是错误的。科学发展只是思想进步的
24、结果!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那 些束缚创造性的思想和制度被“后浪”所消除的结果。换句话说,如果束缚个体创造性的思想与制度不被 消除,那么社会进步将难以出现。 还有一种天真的观点认为,社会进步是新技术驱动的,因此,只要大力投资发展新技术,那么社会 进步就会出现。这种观点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新技术不等于个体创造力的释放,技术只是工具,没有好 的制度环境,新技术并不会创造价值或没有用武之地。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即使有先进的技术,也不会创 造价值。试想把计算机交到大猩猩手中,会有用吗? 一个自由、繁荣与公正的社会是思想革新、制度变革的结果,而不是新科技的结果。所以,如果政 府官员
25、和经济学家整天谈如何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或物联网这些东西,那就是严重失职;如果媒体上都 充斥着这些概念,那就要警惕。因为它表明这个社会可能在避重就轻,用“科技优先”来回避社会的本质 问题。 1.“前浪”在文中的含义是_。 (2 分) 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答题(6 分) 3.第段画线句“试想把计算机交到大猩猩手中,会有用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 分析。 (3 分) _ _ _ _ 4.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哪一段合适?请分析理由。 (4 分) 在英国,工业革命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几乎同时出现,这不是偶然。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消除 了重商主义的思想和制度,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打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