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774654
  • 上传时间:2021-10-08
  • 格式:DOC
  • 页数:53
  • 大小:2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教科版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科学教案 下载 _其它版本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编写人员: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湖北省第一单元: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市 XXXX 第一小学第一小学曾曾 XXXX 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第二单元:浙江省杭州市 XXXX 实验学校实验学校傅傅 XXXX 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第三单元:浙江省杭州市 XXXX 小学教育集团小学教育集团陈陈 XXXX韩韩 XXXX 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第四单元:浙江省杭州市 XXXX 区下沙第二小学区下沙第二小学林林 XXXX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溶解溶解/ /声音声音/ /天气天气/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

    2、身体 溶溶 解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声 音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7、保护我们的听力 天天 气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

    3、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课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 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观察 比较活动中, 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 行实验。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4、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分组材料:食盐 1、沙 1、面粉 1、装水烧杯 3、筷子 1、玻棒 1、水槽 1、漏斗 1、滤纸 3、铁架台 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 【教学过程】 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1.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 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 汇报: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 3.组织讨论:哪些现象

    5、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 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 ) 二、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 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 2.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 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4.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么样的状态? 5.

    6、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6.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演示演示折纸和过滤实 验的规范规范操作, 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 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 沿。 7.学生实验: 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 并观 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8.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提醒学生注意:溶溶 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解的溶不是熔也不是融。 )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

    7、匀地、 稳定地分散在水中, 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 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装水烧杯 4、筷子 1、高锰酸钾 1、小药勺、食盐 1、沙 1、面粉 1。 【教学过程】 一、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 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我们用

    8、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 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 (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 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注 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 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 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

    9、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 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 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 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 (液体和固体, 液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 ;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

    10、间的溶解现象, 根据溶解的主要特 征区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 【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 、注射器、试 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 1 1、引入、引入 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 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 我们已经知道食盐、

    11、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其他的 液体、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 2 2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 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 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 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 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 3 3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 (1)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

    12、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 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 用试管装 1/3 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 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4 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教学后记: 第四课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

    13、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装 30 毫升水的烧杯 2、筷子 1、小勺 2、食盐 20 克、苏打 20 克、汽水 1、 开瓶器 1、注射器 1。 【教学过程】 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2.教师提问:给

    14、 20 克的食盐和 20 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 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3.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 4.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5.汇报交流: 2 2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 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 道是些什么气体吗? 3.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 4.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 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

    15、体和液体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5.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6.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参考 P10) 拓展: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溶解的快与慢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 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 “ 问题 假设 验证 证实 ”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 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 发展公平 实验的意识。体验

    16、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 【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筷子 1、玻璃杯 2、热水和冷水、糖块 3、食盐 1、勺子 1、 水槽 1。 【教学过程】 一、哪一个溶解的快。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1.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 2.提问: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 10 克,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 ,观察 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3.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 4.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5.提出新的条件:温度对溶解有没有影响呢?(60 摄氏度左右,强调安全。 ) 6.学生观察

    17、实验。 (教师进一步指导实验操作) 7.整理观察信息进行交流。 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二、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 1.出示方糖:一块方糖在水中溶解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2.学生猜想形成假设: 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肥皂溶解得快; 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肥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皂溶解;将肥皂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加更多的水使肥皂溶解得快 3制定实验设计。 (小组设计实验,用图示或文字等方法记录设计方案。 ) (1)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每组设计一两个实验来证实自 己的猜想) 。 (2)各组实验设计交流汇报补充完善。教师板书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重点指导对比 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18、。 ) (3)请一组演示其中一个对比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评议确保每组都能正确操作。 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回应假设,总结评价。 (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 中的不足) 5.整理课堂共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6.下面让我们来吃一块方塘,猜猜看,一块方糖在嘴里溶解需要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食盐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能无限量地溶解下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设计“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实验,并能根据计划开展研 究,学会运用数据作出解释。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 发展进

    19、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在溶解实验中能用观察到的事实与他人进行交流, 并在制定计划和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 探究的严谨。 【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用:食盐、塑料小勺、筷子、烧杯、水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 1 小瓶备用、 (亦可每包 2 克的食盐 10 包) 、筷子 1、盛 50ml 水的 烧杯 1、水槽 1、天平 1。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一、引入问题 3 3 1.老师桌上有盐、烧杯、水、勺子、筷子,猜猜看,能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实验? 2.谁愿意和老师合作?(出示一杯清水,请一学生放一平勺盐,教师搅拌)大家看 到盐怎么样了?再往杯中放一平勺盐又会怎

    20、样? 3.提问:如果不停地往这杯 200ml 水里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 (板 书课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4.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先 50ml 水来做实验。 (在课题一杯后加上 50ml) 二、制定一杯水二、制定一杯水 50ml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计划 2020 1.请你推测一下,这杯 50ml 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学生猜测:2 勺、3 勺、5 勺 3.组织学生讨论:想知道谁的猜测正确,该怎么做呢? 4. 组织学生汇报,完善研究计划。 (建议用以下形式表达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21、50ml 水能溶解几勺食 盐? 二、准备的材料 1、一杯 50ml 的水。 2、一小袋盐。 3、小塑料勺、筷子、记录纸。 三、研究的方法 1、一勺一勺的加,每放一勺用尺刮一下。 2、等一勺完全溶解后再加第二勺,直到难以溶解为 止。 3、记录完全溶解后的勺数。 四、研究结果 我们发现:50 毫升的 水 能 溶 解勺 食 盐 , 即克食盐。 5.关键性提问: (边交流边完成以上研究计划) 1.一勺盐怎么算?(满满一勺,用尺平刮一下) 2.第一勺加进去以后, 什么时候加第二勺?加到什么时候不要加了呢? (等溶解后 再加第二勺,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 3.要判断是否溶解是在搅拌时观察还是搅拌后等一下再

    22、观察呢? 4.一共溶解几勺怎么算?(如果放到第 7 勺没有溶解算 6 勺) 5.根据大家讨论,我们制定了这份计划,计划中哪些地方制定得还不够完善,可以 提出来修改。 三、分组实验三、分组实验 5 5 1.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提醒做好研究记录)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四、交流和分析研究结果 8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汇报实验数据。出示一张大表收集学生数据,如下: 勺 数 组 别 6 勺 7 勺 8 勺 9 勺 1 0 勺 1 1 勺 1 2 勺 1 3 勺 1 4 勺 1 4 勺 以 上 第 1 组 第 2 组 第 3 组 第 4 组 第

    23、 5 组 第 6 组 第 7 组 第 8 组 第 9 组 第 10 组 2.从汇报的数据看,你发现了什么? 3.你们想一想: 为什么同样一杯水里溶解的盐有多有少呢? (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中 可能出现的问题导致同样一杯水溶解的盐不一样多。 ) 4.讨论: 我们怎样回答 50ml 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看大多数组溶解多少食盐?) 5.出示天平,测量 1 勺大约是()克,接下来换算 50ml 水大概溶解多少食盐。 6.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 20 摄氏度的环境下 50ml 能溶解 18 克的盐。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拓展拓展:下节课老师请你把这杯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出来,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

    24、?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第七课分离盐和水的方法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 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如:海水晒盐。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 察实验,经历观察比较、描述溶解前后盐粒特征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其他溶液分离方法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饱和盐水 1、食盐 1、

    25、清水 1、蒸发皿 1、放大镜 1、 石棉网 1、酒精灯 1、三脚架 1。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一、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 请学生观察后提问: 为什么这杯盐水杯底会有盐 呢?你有什么办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增加水量) 2.按照学生的说法演示实验: 我们用纸条在杯壁给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 然后一 点一点地加水,使杯子里的食盐恰好全部溶解,把杯子放在窗台上让水蒸发,当杯子里 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学生思考) 3.继续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 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

    26、留在杯子里。 (学生做解释) 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二、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判断是否食盐。 1.讲解: 用蒸发的方法水分减少很慢, 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水的方法来加快水 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 (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 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集体探讨: 这些白色颗粒和食盐一样吗?它

    27、们也能溶解于水吗?它们是食盐吗?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 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 7.整理本节课达成的共同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阅读资料 P19。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一课 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 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28、: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 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 3 枚钉子、实验记录单、收 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 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 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开始研究关于声音的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务必要保持教 室内的安静,这样才能保

    29、证我们的研究有效进行。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 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 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 1: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 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能描述一

    30、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 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 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 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 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 p26 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 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交流: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二课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

    31、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 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 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准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 面鼓、1 把钢尺、2 根皮筋、1 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中, 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 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 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

    32、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1、分组活动:出示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 2、记录并交流我们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 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三、观察发声物体 1、分组实验 1:在水槽里盛约 2/3 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 打音叉, 观察音叉的振动。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 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交流反馈: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 的。

    33、2、分组实验 2: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 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 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交流反馈: 3、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 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 我们看 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4、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 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三课第三课声音的变化声音的变化 【教

    34、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 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 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 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 对物体在发出 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 定的。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

    35、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音 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 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 根橡皮筋、3 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 本节课我们要 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 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 出的声音。重复

    36、3 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 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发 现 小结: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 动幅度大,声音强。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 的。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 4 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 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 4 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能用 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记录表 2 第一栏。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分组实验 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

    37、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表格 2: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 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 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 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 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四课

    38、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 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 通过柱状图的 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

    39、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 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 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 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 验; 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

    40、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 把观察到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 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 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的变化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课后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五课第五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

    41、:过程与方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借助实验和想象, 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 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 【教学准备】音叉、 “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 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 呢?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 题。 二、研究声音的

    42、传播 1、第 2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 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 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 这次实验与第 2 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 面是如何波动的?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要求: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

    43、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 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1、声音在所有的物体中都可以传播吗?让我们向上节课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 那样,一起来研究一下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出示材料:相同长的铝箔尺、木制米 尺、棉线、尼龙绳,如何研究声音在这些材料中的传播呢? 2、能通过以上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声音在这些不同材料中的传播情况的不同 吗?-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小结:一同学在物体的一端,握住

    44、振动音叉的柄,把音叉的一端缠绕在音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叉上,另一个同学把物体的另一端紧靠耳朵,并使物体绷紧。换每一次材料,拿音叉的 同学尽量都要用同样的力度敲击音叉, 另一端的同学必须仔细听, 然后记录在记录表格 中。记录前先做好预测。 4、分组活动,并填写好表格 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小组交流、 反馈: 实验结果与你预测结果一致吗?最后发现声音穿过哪种材料时效 果最好(声音最大)?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玻璃钟罩中的小闹钟,小闹钟的声音是如何进入到我们的耳朵中的,能画 出简单的传播路线图吗? 2、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思考:声音变化了吗?为什么

    45、? 3、假设:当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被抽出后,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玻璃 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后,声音真得听不到了,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六课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 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 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 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大小、 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 解释 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6、: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准备】 耳的结构图、1 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 、音叉、细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 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 那么耳 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 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师介绍耳 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 三、研究鼓膜的作

    47、用 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 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 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出示制作“鼓膜模型” ,简单介绍如何制 作“鼓膜模型” (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 ,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 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 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 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 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48、;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 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从以上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什 么? 交流反馈:发声强,鼓膜振动厉害。发声弱,鼓膜振动微弱。 距离近,鼓膜振动厉害。距离远,鼓膜振动微弱。 四、研究耳廓的作用 鼓膜振动传到我们的大脑中,大脑经过加工,使我们听到了声音。那么耳廓有什么 作用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交流反馈: 五、总结:我们究竟是怎样听到声音的?p38 教学后记:教学后记: 第七课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保护我们的听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 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

    49、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 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 知道保护听力的做 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 、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 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 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 10

    50、 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 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 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 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 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 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465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