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1773666
  • 上传时间:2021-10-07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8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10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统编版/部编版_道法_小学
    资源描述:

    1、课题:课题:10.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科目: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课时:课时:3 3 课时课时 提供者:提供者:单位: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这一课主要分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 有责这三个方面来诠释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 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

    2、提升政 治素养。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 一个整体描述)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强不息的人格素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 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故事、小组讨论、读格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中华传统美德。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 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三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 , 以及学生的学习风

    3、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 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 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 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引导青 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

    4、准备,查阅相关资料。 课中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 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 生的道德品质,培养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六、教学过程(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 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明志 1. 师: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

    5、精神和高尚 的品格,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 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代代传 承的美德, 深深熔铸在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之中。 不懈追求人格修养的提高是中华传统 美德的突出特点,如注重明志、崇尚气节、 讲究诚信等。 明志的含义: 明志就是确立志向。在向理想彼岸的远航 中,只有不畏艰险,不断进取的人才能体验 到成功的喜, 而明志是为激流勇进的人生注 入的第一推动力。 2. 讲故事 推荐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著名将领, 他少年时就有着 远大的志向。一次,他的叔叔问他长大后做 什么, 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的 回答表现出一种豪迈气概, 令他的叔叔惊叹 不已 。 3

    6、. 谈志向 “有志者事竟成。”明朝思想家王阳明说: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说一说你自 己的志向或理想, 你是否在坚定不移地朝着 它前进? 学生听故事 生说一说你自己的志向或理想。 谈谈自己有没有一直坚持向着目标努 力。 从故事和格言中体 会“明志”的重要 性,再结合自身实 际,说说自己的理 想,反问自己有没 有朝着志向去努力 奋斗。培养学生从 小树立远大志向的 良好习惯。 二、气节 1.师:同学们,我们不光要注重明志,还要 崇尚气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气节。 3.师总结,气节指志气和节操,往往表现为 坚持正义, 在民族危急关头或强大压力面前 不屈服的精神。气节是以廉耻之心为基础

    7、 的,没有廉耻,就不能坚持道德原则。 4.小故事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当他即将完成任 务时,发生了变故,匈奴首领逼迫他投降。 苏武对下属说:“我是汉朝使者,如果丧失 气节、违背使命,还有什么脸面回国呢?” 后来, 匈奴将苏武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边 去放羊。没有粮食的时候,他就吃草根等充 饥,但他一直没有屈服。等到匈奴准许苏武 回国时,他已经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磨难, 胡须、头发都交白了。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苏武矢志不渝的原因 是什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4. 名言: 是呀!苏武的气节令人钦佩,我国自古看中 一个人的气节和操守。 给大家带来两句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8、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藤文公下 时穷节乃见,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这是古人对气节的理解, 谈谈你们対气节的 领悟。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了解。 为什么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 然不屈服。 生谈谈自己対气节的理解和感悟。 质疑,反问的环节 帮助学生体会,正 是苏武坚守气节, 才让他在如此恶劣 的环境下,依然不 屈服。加强学生対 气节的理解和感 悟。 三、讲诚信 1. 师:谈到人格修养,诚信品质必不可少。 诚信诚信既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也是一个 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失信不立”是亘 古不变的人生哲理。 2. 小故事 给大家带来一个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范式赴约 东汉时,范式与张劭同在京城洛阳读

    9、书,结 下深厚的友谊。学业结束了,二人分别时, 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去看望你的父母 和孩子。”然后他们约定好了日期。约定的 日期快到了,张劭请母亲准备接待范式。母 亲说:“这是两年前的约定了,况且我们两 家相隔千里, 你怎么可以当真呢?”张劭说: “范式是个守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失约 的。 ”到了约定的那一天, 范式果然赶到了。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 自省 的确,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符合名实 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的要求。名实一 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 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嘴里 说的要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 回顾近期的生活,想一想,

    10、在名实一致、言 行一致、表里一致这三方面,你在哪方面 做到了,哪方面没做到。如果没做到,分 析一下原因。 4. 名言链接 同学们自省得很深刻, 两个关于诚信的名言 送给你们。 轻诺必寡信。老子第六十三章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老子.为政 生听故事 生谈听后感 填写课前发的自测表 做到未做到原因 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 从名实一致、言行 一致、表里一致这 三方面,对自己的 行为进行自省,分 析未做到的原因, 进而体会诚信的重 要性。 四、求新 1.诚信必不可少, 而创新也是人格修养不可 或缺的一部分。求新就要与时俱进。没有求 新,个人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会进步。求 新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积极

    11、进取、 奋发向 上的品质。 创新精神自古流传,它的意义深远,甚至能 够改变一个国家。不信请看。 2.补充故事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 赵国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之间战事 频繁。由于传统的战车、战袍很笨重,赵国 常常打败仗。 赵武灵王从少数民族军队穿着 简便合体的衣服骑马作战中受到启发, 下令 军人改穿像少数民族那样的服装, 并学习骑 马射箭。 一些守旧人士以“古道”“古法” 的名义反对,赵武灵王说:“古今不同俗, 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 何礼之循?”他坚决 贯彻新法,终于使赵国强大起来。 3.那创新精神于现代社会而言, 有什么重要 意义呢? 4.是呀!正如古人所言: 终日乾乾, 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

    12、言 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 听故事 思考:“创新”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 意义。 以故事引出“创新” 的重要性,再回到 当今社会, 探讨 “创 新”对于当今社会 发展的意义。 五、学习和实践 1. 师:人格修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人格 修养离不开学习和实践。好学善学、学以致 用、知行合一是古人崇尚的精神境界。 2. 对照格言,谈启示 对照格言, 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 方法,说说自己获得的启示。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 小组讨论: (1) 小组内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 (2) 说说自己获得的

    13、启示。 对照格言,再通过 小组讨论,反思自 己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方法,说说自己 获得的启示。指引 学生好学善学、学 以致用、知行合一。 六、前人格言,指引前行 1. 前人的格言指引我们前行,请将下列格 言与它们的大意连线, 并说说这些格言对你 的启示。 2.师总结: 在崇尚人格修养的文化精神浸润 下,中华民族产生了一代代品行高洁的人 士。他们的伟大人格始终是后人前进的路 标。 格言与大意连线 谈谈这些格言对自己的启示 格言与意思的交相 理解,体会高洁人 士的至理名言,让 学生浸润在古人高 尚的人格修养中。 第二课时 一、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1.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 人。”在自己

    14、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 帮助他人生存与发展,这就是传统美德中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2. 孔子一直用他的行动诠释着 “立己达人” 的仁爱精神。 推荐孔子的故事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他知道后, 首先关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还有一次,孔 子去齐国,过泰山,看见一个妇女在坟前痛 哭。他叫学生去询问。原来,残暴的统治逼 得她全家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久,地的亲 人相继被老虎咬死。即使这样,她仍然不 愿意返回故乡。孔子听后感叹道:“残暴的 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这两个故事都充分 体现了孔子所追求的“仁”的精神。 3. 推己及人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 “仁”。 这句话的大意是:

    15、自已不喜欢的事, 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填 充下题。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 我也不_。 .我不愿意_, 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我也不_。 4.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要 将心比心。 补充将心比心的故事。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读一读“仁”的含义 “仁”是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心思想。“仁” 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其核心是 “爱人”,即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亲善 关系。孔子认为,自下而上都能仁爱 遵礼,社会才能稳定,人民才能安居 乐业。他再强调,践行“仁德”,不 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我欲 仁,斯仁至矣”。 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

    16、,推己及人, 来填一填,说一说。 推己及人,通过自 己的切身体会与感 受,理解自己不愿 意的事情,也不要 强加在别人身上。 知行统一,真正理 解“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感受。 南北朝时, 有个叫陆慧晓的人。 他学识渊博, 品德高尚,在当时地位显赫。陆慧晓一向平 易近人,从不摆大人物的架子。即使地位低 下的人来访,他也会起身相送。有人对陆慧 晓说:“您的身份这么高贵,没必要这样 做。”陆慧晓答道:“我平生最厌恶别人对 我无礼, 我怎么能用自己所厌恶的行为去对 待别人呢?” 二、宽容 1.将心比心非常可贵, 而宽容之心更是必不 可少。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 调要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认

    17、为做到这一点, 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2. 一个小故事带领大家领会古人的宽容之 心。 朱冲还牛 晋朝时有个人叫朱冲,他小时候十分好学, 但家境贫寒, 靠种田为生。 村子里有一家人, 三番五次地把牛赶到朱冲家的地里啃食庄 稼。朱冲多次带上草料,连同啃食他家庄稼 的牛,一起送到那户人家去。那家主人很惭 愧,再也不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了。 3. 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乏 这样的事例,请同学们对照格言,说说待人 宽容的意义。 4. 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 知而能容愚, 博而能容浅, 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

    18、包容无能的人,聪明 而能包容愚味的人, 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 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 人。 生说说那家主人为什么再也不让牛去 朱冲家吃庄稼了。 谈谈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 示。 生对照格言,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 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待 人宽容的意义。 对照格言,结合生 活实际,谈宽容。 让宽容这个词不再 停留在书面含义, 而是融入到生活当 中去实践。 三、民胞物与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这句话大家都知道。 那你知道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吗? 告诉我们发扬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 尊敬自 己家里的长辈, 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 长辈;爱护自己家里

    19、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 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3. 下面这个故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的内涵。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杜环侍老的故事。 明朝时有个人叫杜环,为人厚道善良。有一 个常老太太,因为家境败落,投靠杜环。杜 环的家境也不富裕, 但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要 奉养她。杜环告诫家人,不要因为常老太 太处境艰难就轻视、怠慢她。常老太太患病 杜环亲自为地煎药,照料地服下。常老太太 去世后,杜环还常到她的墓前祭奠。 4. 这种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 物与”的精神。 什么是“民胞物与”?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 与也。”意思是说,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 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这个成

    20、 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 人不仅是社会 中的人,也是自然中的人。人应该对人与人 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自 觉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5. 古人善于用仁爱之心来处理人与人、人 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请你尝试讲述一 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事。 6.师总结: 愿大家将仁爱之心融入到自己的 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去。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考并理解“民胞物与”的含义 课前准备好仁爱事例等素材。 生上台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故 事。 学生上台讲述放生 在身边的仁爱故 事。一个个温暖的 小故事,触动每一 位听众的心弦,进 行感受到仁爱之心 于我们的重要意 义。 第三课

    21、时 一、爱国的意义 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 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 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 关怀民生。 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 劫难而不衰。 2.补充链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 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句。 顾炎武的原 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 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 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 的高度概括。 3. 比较下列两则格言, 你赞同哪一个?说说 你的理由。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

    22、天下事,事事关心 。 4. 正如你们所言,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 的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富强, 人民能够幸福; 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这样的道理,古人也早已知晓。 鲁女爱国 鲁国有个女子, 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 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 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 “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 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 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 系?”“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 君臣上下都会受辱, 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 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 同学们,通过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 说说你们对“天下兴亡、匹夫有

    23、责” 这句话的理解。(可以配合古人的事 迹来讲) 1. 小组讨论:比较两则格言,你们更 支持哪一个。 2. 依据选择不同, 将全班分为两个辩 论小组。 3. 开展辩论会,说出自己的理由。 开展班级辩论会, 让学生在辩论中, 体会“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句话 的深刻含义。 三、爱国的内容 1.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 热爱祖国的山河, 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 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 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2. 给大家带来大约 100 年前的小学课本中 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 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出示课本原句: 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

    24、。国有兵祸, 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 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 律己则不苟,遇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 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 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 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 足夸矣。 3. 忧患意识 1. 爱国情怀与忧患意识相伴随,这种忧患 意识集中体现在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 为建 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 范仲淹不论担任 官职与否,始终关心国家的前途、百姓的疾 苦。 他临终前写的遗书全是关于治理国家的 事,面对自己和家人的私事只字未提。结合

    25、下列格言, 说一则你知道的中国古代忧国忧 民的故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位卑未敢忘国忧。 陆游病起书怀 3.是呀!忧国忧民之心亦是爱国的表现。两 则爱国名言送给大家, 体会古人爱国情怀的 同时,也借以勉励自己。 说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 该有哪些表现? 战争时代: 和平时代: 分享故事: 结合下列格言,说一则课前准备的中 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图家,不求富贵。 一礼记儒行 学生分享中国古代 忧国忧民的故事, 在讲故事与听故事 的过程中感悟“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

    26、而乐”的 国家忧患意识。 四、天下为公的理想 爱国, 并为建立理想社会而努力。 这亦是 “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要体现。 礼记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 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 的理想社会里, 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 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 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 把所有的孩子都当 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 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幼小的孩子茁壮 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 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

    27、 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 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 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 师总结: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 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传统美 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谈谈自己对天下为公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设计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课堂活动评价A(优秀)B(良好)C(合格) 从网上收集的资料比较多能够完成任务较少 上课积极发言非常积极较积极一般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描述自己能描述与同学合作才描述不能描述 在小组中工作表现最出色较出色应付式 分享小组讨论结果完美呈现大概呈现 呈现结果不 佳 八、板书设计(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1010 传统美德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源远流长 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36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