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作文与阅读:张中行《马幼渔》(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770965
  • 上传时间:2021-10-07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作文与阅读:张中行《马幼渔》(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马幼渔 高考作文 阅读 中行 精彩 点评 文章 珠玑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与阅读:张中行马幼渔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马幼渔先生曾是北京大学中国语 言文学系主任,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就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的张中行先生。 今天重读马幼渔一文,透过如史似诗的文字,借助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话家常,让我 们进一步看到了马先生的通达、识大体、严于律己、忠恕待人、厚道质朴,但对原则问题寸 步不让、治学严谨、坚信革命必能胜利的爱国浓情和优秀品质。这不仅深深影响了张中行先 生,也激励后人,铭记其言、其功、其德,在人生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披文入情 马幼渔 文本一: 马幼渔先生名裕藻,是我的双重老师。三十年代初我考入北京大学,选定念中国

    2、语言 文学系。他是系主任,依旧说,我应该以门生礼谒见。上学时期听过他一年课,讲的是文字 学中的音韵部分。马先生虽然是宁波人,风范却没有一点精干善于拨算盘珠的样子。口才也 不见佳,因而讲课的效果是平庸沉闷,甚至使人思睡。总之是,因为看不出他在学术以及行 事方面有什么突出之点,同学们对他总是毫无惧意,甚至缺乏敬意。(初识马先生,浅层的 了解,只是个普通得过分的人。)他早年在日本,也是听过章太炎先生讲学的,因而以太炎 先生为引线,关于马先生就有个颇为不好听的评语,是某某人得其(代太炎先生)什么,某 某人得其什么,马先生列在最后,是得其胡涂。 说胡涂,是近于开玩笑,难免过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马先生不

    3、过是好好先生而已。 好好先生有可取和不可取的两面,可取的是不伤人,不可取的是不办事。不办事而能多年充 当系主任,这或者正是北京大学容忍精神的一种表现吧?不过无论如何,他总是系主任,依 照帅比将高的惯例,他就不能不出名。出名还有另外的原因,都是来自家门的。(琐话戏说 身为系主任的马先生朴实、不造作、做实事的性格。)其一是有几个弟弟,其中两位在学术 界相当有名:一位是马叔平(衡),金石学家,写过石鼓文为秦刻石考,受到门内汉的 赞许,后来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一位是马隅卿(廉),有大成就的小说学家。其二是有一 位贤内助。怎么个贤法,家门之外的人自然不得详知。其三,就是这位贤内助生了个赫赫有 名的女儿,

    4、名马珏,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我在校时期,全校学生公推为校花。校花,闺门 待字,其在男学生群里的地位可不言而喻,这且不管;马先生却因此而受到株连,这也不是 什么过大的伤害,只是间或,当然是背地里,戏呼为老丈人。(条分缕析地介绍马先生的家 人,琐话生趣,既对主人公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丰富了文本内容。) 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明确马先生和我是师生关系。采用欲扬先抑手法,以琐话形式戏 说马先生的庸庸碌碌,真实朴素,如话家常,拉近与读者的关系,也为后文深入了解马先生、 转变对其认知做好铺垫。 三十年代末,北京沦陷了,马先生因为年近花甲,没有随着学校往昆明。他原来住在 景山西街, 也许为了隐姓埋名,迁到王府井

    5、大街大阮府胡同, 与刘半农先生的夫人住前后院。 (因客观因素,马先生“滞留”北京,既无奈又心怀希望。)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 京,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我们发现,马 先生也很寂寞, 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 于是渐渐,我们就把到马先生那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 因主观因素,我们与先生逐渐交往起来,为后文进一步认识马先生提供了契机。 这样,日久天长,我们才明白,在校时期对马先生的认识其实并不对。他通达,识大体, 以忠恕之道待人,并非庸庸碌碌。其实,他律己很严,对人的迁就也仅限于礼让。在这方面, 可记的事情颇不少,随便举一些。还是任系主任时候,他家的某一个年

    6、轻人报考北京大学, 有一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在马先生面前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今年国文会出哪类题。 ” 马先生大怒,骂道:“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又有一次,同学李君请马先生写些 字,留作纪念。马先生沉吟了一会,不好意思地说:“真对不起,现在国土沦陷,我忍辱偷 生,绝不能写什么。将来国土光复,我一定报答你,叫我写什么我写什么,叫我写多少我写 多少。”(叙说琐事,无雕琢之感,针对原则问题一改往日好好先生的形象,与前文形成鲜 明的对比。)马先生可谓言行一致。北京大学迁走了,他借贤内助善于理财之助,据说生活 没有困难,于是闭门读书,几年中不仅不入朝市,而且是永远不出大门。 第二部分,主要

    7、写国土沦陷后,借助和先生的进一步交往,通过几件琐事和在国难当头 之时坚守人格的行为,由此转变了我对马先生的认知,引发读者共鸣。 他爱国, 有时爱到近于有宗教的感情。他相信中国最终一定胜利, 而且时间不会很久。 我们每次去,他见面第一句话总是问:“听到什么好消息吗?”(寥寥数语,凸显马先生渴望胜 利的爱国之情。话语虽然朴实,正是琐话的特点,更见其骨子里的深情。)为了安慰老人, 我们总是把消息挑选一下,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报喜不报忧。我们确是有个忧,是马先 生有个羊角疯的病根, 几年反复一次, 而且, 据说一次比一次重, 不久之后会不会有意外呢? 师生交往频繁,其深深情谊显于日常生活之中,更见真情。

    8、 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 得病,很快作古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 了。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 第三部分,作者百感交集,在与马先生的相处中,对先生的感佩、同情、叹惋和思念等 情愫充溢于字里行间。赞美马先生虔诚爱国,对胜利充满信心之情;遗憾其最终不能看到胜 利之情;痛惜不能在其临终再见一面之情;叹惋有了胜利的消息不能当面告知,以此表达对 马先生深深的怀念之情。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有删节) 文本二: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逝者如斯夫”,知识已成为老生常谈,

    9、无可吟味,旋转在心里 的常是伤逝之情。年华远去,一事无成,真不免有烟消火灭的惆怅。 可惜的是并没有消灭净尽,还留有记忆。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齐备,又不 清晰,只是一些模模胡胡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 见于昔日的“境”。老了,有时也想到三不朽。可是惭愧,立德,谈何容易;立功,已无投笔 从戎的气;立言,没有什么值得藏之名山的精思妙意。或者损之又损,随波逐流?可惜连挤 满年轻人的园林街市也无力去凑热闹。那么,还食息于人间,怎么消磨长日?左思右想,似 乎可做的只有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同也坐在篱下的老朽们,或年不老而愿意听听旧 事的人们,谈谈记忆中的一些影

    10、子。 第四部分,岁月过往,仍忆昔日之“境”,人、事、情点缀成不可磨灭的影子,成为支撑 着活着的人的情感支柱,引发读者共鸣。 我这些琐话,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琐屑,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自然, 就读者诸君说就未必是这样,因为时间空间都隔得远,他们会感到,作为诗,味道太薄,作 为史,分量太轻。那么,古人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设想有的人有时也许一人 枯坐萧斋,求博弈不得,那就以此代替博弈,或者不是毫无用处的吧。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点明写作文体,指出负暄琐话的内涵,凸显一个人在无聊之际, 谈谈过往有意义的人和事,学习其性情品行,深刻体悟人生,激励后来者做一个实实在在有 价值的人!

    11、一九八四年四月 (选自张中行负暄琐话小引,有删节) 注张中行(1909 年 1 月 7 日2006 年 2 月 24 日),字仲衡,著名学者、哲学家、 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 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 园三老”。 作者:张中行 文章珠玑 其时我和同系同学李君也住在北京,寂寞,很怀念旧日的师友,而师友星散,所以有时 就到马先生那里坐坐。我们发现,马先生也很寂寞,更怀念红楼中的相识,于是渐渐,我们 就把到马先生那里去当作后辈的义务。 大概耐到一九四四年的年尾或下年年初,我们有些日子没去,忽然传来消息,马先生得 病,很快作古了。遗憾的是,他朝夕盼望胜利之来,七年多过去了,终于没有看到就下世了。 他不能瞑目是可以想见的,真的胜利了,“家祭无忘告乃翁”,他还能听见吗? 思考探究 1. 结合文本,谈谈作者为什么开篇就说马幼渔先生是我的双重老师? 2.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马幼渔先生的?有何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与阅读:张中行《马幼渔》(附精彩点评与文章珠玑).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709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