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国际收支理论.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6章 国际收支理论.docx》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章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 理论
- 资源描述:
-
1、第第 6 6 章章 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 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 政策选择问题。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探索,从而形成了 不同的国际收支理论。 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作出系统分析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Hume),他在 1752年认为,在金本 位制下,国际收支存在着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即“价格铸币流机制”(Price SpecieFlow M
2、echanism), 因此,倡导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这一思想一直支配着国际收支的分析。直到 20世纪 30年代,国际 金本位制的崩溃,各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混乱,才使得经济学家展开了对国际收支问题的重新研究。其中 有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Robinson)和 A?勒纳(A.Lerner)以马歇尔的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而提出的 “国际收支弹性论”;马克鲁普和梅茨勒(L.Metzler)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应用于国际收支分析而提出的 “国际收支乘数论”;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的“国际 收支吸收论”;货币学派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
3、提出的“国际收支货币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了 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而且为政府制定调节国际收支问题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6.1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y Approach),是在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和金本位制崩溃之后,主要 由琼罗宾逊在马歇尔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于 1937年提出来的,着重分析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和 贸易条件的影响,其后的经济学家对此理论作了一定的扩展。 (一)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基本假设 弹性分析法对国际收支问题的分析是建立于以下的基本假设之上的: (1)假定一个经济体的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
4、好等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单纯考虑汇率变化引起 的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及由此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2)进出口商品供给具有无限弹性,即进出口的变化并不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给价格; (3)没有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收支主要表现为由商品进出口引起的贸易收支; (4)初始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 (二)进出口商品弹性的基本表达式及弹性分析法的初始结论 根据商品弹性的定义,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可以表示为: 上式中,x 为出口商品供给弹性;m为进口商品供给弹性;x为出口商品需求弹性;m为进口商品 需求弹性;e为用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Px为用外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Pm为用外币表示的进口商 品价格;Qx 为出口
5、商品数量;Qm为进口商品数量。 弹性分析法的初始结论是在以上的严格假设下推导出来的。弹性分析法认为,在本国进出口商品的供给 弹性无限时,若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品的本币价格不变,而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品的价格则下降,且下 降的幅度恰好等于货币贬值的幅度。以外币表示的出口品价格下降必然使本国的出口量增加,但只有当出 口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以外币表示的价格的下降幅度时,出口额才会增加,显然这取决于外国对本国出口品 的需求价格弹性(x)。对进口而言,当本币贬值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不变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 升,进口量下降。类似的,只有当进口量的下降幅度大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升的幅度时,进口额 才会
6、减少,这又取决于国内对进口品的需求价格弹性(m)。这说明,在进出口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无限的条 件下,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作用决定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经过公式推导,马歇尔和勒纳证明了:当x +m 1 时,货币贬值将改善贸易收支;当x +m =1 时,货 币贬值不影响贸易收支;当x +m 1 时,货币贬值会使贸易收支恶化。因此,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 必要条件就是x +m 1,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 (三)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修正 琼?罗宾逊在将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假设前提“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放弃之后,进出口商 品以供给方货币表
7、示的价格就不会在贬值后保持不变。出口品的本币价格和进口品的外币价格将因贬值而 分别上升和下降。进出口数量也不会单纯取决于进出口需求弹性,而分别由进口的供给弹性(m)与需求弹 性(m),出口的供给弹性(x)和出口的需求弹性(x)共同决定。此时,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必要条件即 为: 这一条件被称为马歇尔勒纳罗宾逊条件。 在上述公式中,假设最初的贸易收支处于平衡状态,且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即 PxQx=PmQm, x=m=时,上述公式变化为:x+m1。可见,马歇尔勒纳条件只是上述条件的一个特例。 (四)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 货币贬值不仅影响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变化,而且也对贸易条件有影响
8、。货币贬值能否使贸易条件得到改 善,则视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之乘积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乘积的大小比较而定。具体来说: (五)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分析 在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调节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时滞效应,即在货币对外贬值之后的一段时期中, 贸易收支没有获得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贸易收入才会逐步增加,贸易收支逐步得 到改善。这一效应过程被成为“J曲线效应”(Jcurve Effect)(见图 6-1)。 由图 6-1可以看出,在 T1 时间进行货币贬值,并不会使贸易逆差立即缩小,而首先表现为一个逐步扩 大的过程,当经过 T2 以后,贸易逆差才逐步的缩小,在 T3 时间恢复到
9、贬值时的水平,其后,贸易逆差进 一步缩小,直至最后消失,出现贸易顺差。 “J曲线效应”之所以存在,主要是在货币贬值调节贸易收支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时滞因素:认 识时滞,即本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的信息,并不能立即被进口商所了解,而需要一个过程; 决策时滞,即进出口商在掌握了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的信息之后,需要对价格变动的重要性作出分析, 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生产时滞,即面对增加的出口需求,国内出口部门从组织资源到生产出产品需要 一个过程;取代时滞,即以前的合同不能取消,进出口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处理以前的存货;交货 时滞,即出口商将商品生产出来后,要交到买方手中,需要经过货物的运输过
10、程。只有经过这些环节和过 程之后,出口方的外汇收入才可以增加。 (三)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的简要评价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自产生以来,曾长期流行,为许多国家采用汇率政策调节国际收支提供了一定的参 考。但在分析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实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法。即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设收入等其它条件均保持不变。 事实上,对贸易收支产生影响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单纯只考虑汇率因素不够全面。 (2)最早的国际收支弹性分析假定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无限,这在国内外都存在着闲置资源的条件 下可能是成立的,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不成立的。 (3)弹性分析法单纯从进
11、出口商品市场出发来考察国际收支问题,忽视了资本的国际流动对国际收支 的影响。这在资本流动规模越来越大的当代国际经济中,其对国际收支分析的局限性是显而已见的。 6.2 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法 乘数分析法(Multiplier Approach)是在 20世纪 30、40年代将凯恩斯的乘数理论用于对国际收支问题 的分析,从收入与进出口的关系来揭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其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哈罗德和马克鲁普。 (一)乘数分析法的基本假设和开放经济中乘数的表述 乘数分析方法来源于凯恩斯。它的基本假设是:价格和汇率保持不变;经济在低于充分就业的情况 下运转,从而产出能够对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
12、货币供给被动地对货币需求变动作出调整;没有资本 的国际流动。 在以上的假设下,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恒等式: 在上式中,c0为初始的消费,c 为边际消费倾向,cY为消费的增量;m0 为初始的进口,m 为边际进口 倾向,mY为进口增量。将(6-3)式带入(6-2)式有: 上式中的 就是开放经济中的乘数。 (二)开放经济中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 如果用贸易差额(TB)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则有: 由公式(6-6)不难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予以调节。具体来说,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即 TB0时,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即压缩投资(I)和政府支出(G),并进
13、一步降低国民 收入,压缩进口支出来改善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即 TB0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 的财政货币政策,即扩大投资(I)和政府支出(G),并进一步提高国民收入,增加进口支出来减少国际 收支盈余。 (2)通过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的效率高低,取决于边际进口倾向(m)的大小。而这又进一步 取决于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一国开放度的高低。因为: 我们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1)假设本国不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出口,只采用改变投资的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即 dG=dx=0,则 公式(6-7)转换为: 上式中的 m为边际进口倾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以上对国际收支的乘数分析中,分析的对象是
14、一个小国,即它的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 中的比重微不足道。当把研究对象扩展为一个大国时,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将会发生一些变化。 假设有 A、B 两个大国,A国的进口就是 B 国的出口,A国的出口就是 B 国的进口。当 A 国的出口增加 时,也就是 B 国的进口增加,使 B 国的国民收入下降,进口缩小,而这又进一步引起 A国的出口减少。 显然,对于大国而言,它的对外贸易乘数要比原来的小。 (四)对乘数分析法的简要评价 乘数分析法阐述了进出口贸易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经济之间通过进出口途径相互影响的原 理,不仅为政府采用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于经济周期的世界同步
15、性问题作出了很好的说明。但是,乘数分析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没有考虑货币量和价 格因素,即没有考虑到进出口的变化可能带来的货币量变化,以及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此引发的物价变化, 这种变化对于需求管理政策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抵消作用;没有考虑资本的国际流动,因此对于国际收支 的分析并不全面。 6.3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也称支出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Stuart Alexander)以凯恩斯 的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于 1952年提出的。它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16、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 (一)吸收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及经济含义 吸收分析法是根据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方程式为基础,通过进行一定的逻辑变换而来的。根据开放经 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方程式: 该式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其经济含义有两点: (1)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的国民收入(Y)与吸收(A)比较的结果。如果一国的国民收入(Y)大于国 内总吸收(A),则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如果一国国民收入(Y)小于国内总吸收(A),则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2)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吸收来调节。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采取增加国民收 入或者减少吸收的政策;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采取减少国民收入或者增加吸收的政策
17、。 (二)货币贬值的效应分析 由 可以得到: 上式中的 为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 为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只有当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大于货币贬值 的直接效应时,国际收支才可以得到改善。以下对这两种效应分别作以分析。 (三)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 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1)闲置资源效应。在一国存在闲置资源时,货币贬值可以刺激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并通过 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增加。但随着国民收入增加,国内的吸收(包括国内的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也会 增加,因此,贬值的效应是正还是负,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 的大小。即: 当 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改善; 当
18、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国际收支恶化; 当 =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增加等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即增加的国民收入完全被国内吸收,国际收支不 变。 (2)贸易条件效应。货币贬值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相对复杂的。根据弹性分析法的结论,只有在Xm Xm的条件下,货币贬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而在通常情况下,贬值会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其结 果,一方面使国民收入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国内的吸收下降,最终的结果如何,也取决于 的大小。即: 当 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下降小于国民收入的下降,国际收支恶化; 当 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下降大于国民收入的下降,国际收支改善; 当 =1时,说明国内吸收的下降等于国
19、民收入的下降,国际收支不变。 (3)资源配置效应。在亚历山大的最初分析中,并没有对此作出分析,而后来的弗里茨?马克鲁普对此 进行了补充。他证明了货币贬值一般会导致政府管制的放松。因为当一个国家的政府试图通过贬值政策来 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时,如果不放弃那些保护性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贬值政策就难以发挥其调节进 出口数量来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而管制的放松,将使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这既可 使本国的实际收入提高,也会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四)货币贬值的直接效应 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货币途径;另一个是分配途径。 (1)通过货币途径的效应。一般来讲,
20、货币贬值将推动国内物价上涨,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 公众所持有现金余额的真实价值将下降。这样,公众为了将实际现金余额恢复到意愿持有的水平,一方面 会减少商品和劳务开支,即减少吸收;另一方面会变卖手中的证券,从而引起证券价格的下降,使利率上 升,再度减少吸收;即使人们的货币收入与价格同比例上升,从而实际收入不变,但货币幻觉仍使人们只 注意到价格的上升而减少支出。 (2)通过分配途径的效应。货币贬值会引发通货膨胀,从而使得在实行累进税的国家里,由通货膨胀 引起的名义收入上涨使得政府可以征收更多的税收。如果政府的转移支付小于税收的增加,货币贬值将引 起有利于政府的收入再分配,从而使社会的吸收总
21、水平下降。另外,由于工资刚性的存在,使得贬值后物 价的上涨先于工资提高,使得收入从工资收入者转到利润收入者,由于后者的边际储蓄倾向高于前者,从 而也引起国内总吸收的下降。 (五)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简要评价 吸收分析法将一国的国际收支决定和变动同整个宏观经济状况结合起来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国际收支失 衡和均衡性质的认识。但吸收分析法依然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吸收分析法是建立于国民 收入核算会计恒等式的基础上的,并没有对国内支出为因,国际收支为果的观点提供任何令人信服的逻辑 分析;在贬值分析中,没有考虑相对价格变动在调整过程中的作用,即没有区分贬值引起的贸易品和非 贸易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资
22、源重新分配以及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没有考虑到在充分就业状态下,贬值引起 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对收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考虑的是单一国家模型,没有考虑到国家之间的回应效 应。在分析中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这一重要因素,因而对国际收支的分析不够全面。 6.4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是在 60年代后期,由孟德尔(R.Mundell)、约翰逊(H.Johnson)、弗兰克尔(J.Frenkel)等人将封 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主义原理引申到开放经济中,从货币的角度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的分析。 (一)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基本假设 (1)在充分就业状态下,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
23、量的稳定函数; (2)从长期来看,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物产量,即货币中性; (3)贸易商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从长期来看,一国的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接近世界市场水 平。 (4)汇率是固定的,国际收支的失衡主要依靠储备的变化来调节。 (二)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模型及含义 在上述假设之下,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如果以 MS表示名 义货币的供给量,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则从长期来看有: 公式(1-25)是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由此得出了如下的几点结论: (1)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是由货币市场的不平衡引起的。具体说,如果人
24、们 对货币的需求量(MD)大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D),则对货币的超额需求将由货币从国外的流入 来弥补,此时会形成国际收支顺差;如果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D)小于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D), 则过剩的货币供给会通过流向国外而消失,从而形成国际收支逆差。 (2)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实际货币余额(货币存量)对名义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过程。当国内 名义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变量(国民收入、产量等)所决定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相一致时,国际收支便 处于平衡状态。 (三)货币分析法对贬值效应的分析 (1)在实现充分就业时,贬值意味着商品价格的变动,贬值国的国内价格上涨,升值国的国内价格下 跌; (2)物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