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汇总(一)(1-10).doc

  • 上传人(卖家):luzy369
  • 文档编号:1765982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汇总(一)(1-10).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 道德 法治 九年级 上册 背诵 知识点 汇总 10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道德与法治_初中
    资源描述:

    1、1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上册背诵背诵知识点汇总知识点汇总 一、党的领导类一、党的领导类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 势。 2.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中国共产党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8.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

    2、复兴。 9.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10.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 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青少年类二、青少年类 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2.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 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4.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5.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6.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 少年充满激情

    3、,富有梦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国家关注青少 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需要。 7.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 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 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 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8.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

    4、的未来紧密相连。 9.当代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青春期给予自我成长的机遇和青春时光的美好,树立远大理想, 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 10.学习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和义务,更是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必须的能力。中 学阶段,学习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要坚持知行合 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 11.在追求形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12.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志 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

    5、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 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让青春焕发绚丽的光彩! 三、人民类三、人民类 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 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特征。 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2 3.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4.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 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

    6、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 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7.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 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四、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类四、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类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2.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3.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

    7、联系在一起。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民 生活不断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 大,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 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 重要力量。中国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6.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 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 的角色。 7.面对各种区域性

    8、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 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 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8.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大。 9.开放的世界,需要具有开放意识的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 立平等、开放的意识,关注世界、关注和平、关注全人类;树立全球观念,开拓国际视野;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积极宣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掌 握与

    9、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友好交往的艺术;等等。 五、文化建设类五、文化建设类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 信和自豪。 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 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 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4.中华文化具有应

    10、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 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 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 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精神力量。 8.中华民族

    11、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 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9.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 族精神得到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西柏坡精神,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 雷锋精神、 焦裕禄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中国女 排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10.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

    12、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 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 强大精神动力。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 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 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12.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

    13、,但绝无高低 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六、科技教育创新类六、科技教育创新类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2.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 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 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

    14、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重心转移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驱动是国运所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6.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7.在激烈的

    15、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8.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9.创新的时代,国家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 10.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 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11.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七、生态文明建设类七、生态文明建设类 1.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

    16、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 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走绿 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 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4.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 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 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7、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6.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7.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8.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 9.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10.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 11.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12.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3.实施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靠你我他。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忧 患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18、从现在做起,从身边 小事做起。 八、政治建设类八、政治建设类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3.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4.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制度稳则国家稳。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5.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基 本要求(16 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6.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19、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7.在法治社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违法行为都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 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 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9.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0.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1.无规矩不成方圆,人们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 的保障。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

    20、准绳。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最刚性的 社会规则。 1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二者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 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 相得益彰。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法律对道德建设有促进作用;道德滋养法治精神,道德对法治文 化有支撑作用。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 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 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3.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

    21、 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 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4.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5 九、经济建设类九、经济建设类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 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 之重。 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基础。 6.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7.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改革

    23、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9.我国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十、社会建设类十、社会建设类 1.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 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5.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 的奋斗目标。 6.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 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7.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8.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9.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10.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1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 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 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背诵知识点汇总(一)(1-10).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65982.html
    luzy369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