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65914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12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文化生活 年高 政治 一轮 复习 温习 必修 核心 知识点 考点 提纲 全面 必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18 页 2022 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 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社会 1、体味文化(1)文化无处不在(2)文化无时不在(3)不同区域有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文化环境 2、文化是什么? 教材中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 同于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用“

    2、文化”来区分 自然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与“文明”接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如何理解把握文化?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 文化现象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 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 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的分类(1)形态上有古今地域之分(2)性质上有先进健康文化与落后腐

    3、朽文化之分 5、文化的作用(1)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 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 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实践深入发展 6、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1)相互影响。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 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迸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2) )相互交融相互

    4、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 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 2 页 共 18 页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 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 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 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5、, 不能 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 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 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 是不正确的。 8、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 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2)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

    6、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 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9、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1)特定的文化环境(2)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 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

    7、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及认识的深 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体现各种文 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1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如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等,许多是发生于 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 陶的过程。 第 3 页 共 18 页 (2)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 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8、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三观”一 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12、文化如何塑造人生?(或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1(1)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 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 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2(2)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增强人的

    9、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 召力,使人深受震撼,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3)(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迸的。人越全面发 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 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题: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一单元综合探究题:

    10、聚焦文化竞争力 (1) 我们面对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对着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 (2)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面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3 3) 在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情况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含义(含义(1313)、举例()、举例(1414)个性与共性()个性与共性(1515)对待态度()对待态度(1616)意义()意义(1717)原则()原则(1818) 13、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

    11、世界文化的总体,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表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 14、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 (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 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 中表达。透过传统节日和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第 4 页 共 18 页 (2)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 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它们是人类共同的

    12、文化财富。 世界遗产的分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5、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 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 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 特征)。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 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16、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13、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 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17、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必要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 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8、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反 对盲目自大、

    14、贬低、排斥异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质文化的错误倾向。 19、文化传播 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 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1)商业活动。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 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 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第 5 页

    15、 共 18 页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 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 播方式。文化传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20、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功能: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态度: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

    16、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1、文化的继承性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 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一个民族的建筑无不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 征和色彩。我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

    17、和首先观 念。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 22、传统文化 含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没有文化的 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特点(1)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容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今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 (当前)容如果能适

    18、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 的双重 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 作用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所以,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第 6 页 共 18 页 正确对待的意义(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 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 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继承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的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19、积极向上的内容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2323、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这就是文化传承。 (3)在处理时,注意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 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242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科学技术的

    20、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 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当代信息技术)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 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 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第五课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 25、文

    21、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必要性: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26、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7、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第 7 页 共 18 页 原因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原因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1) 社会实

    22、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 回答新问题; (2)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条件。 28、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 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9、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

    23、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作为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30、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基本途径(古今古今):继承传统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注意两个要求:(1)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基本途径(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基本

    24、途径(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态度: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取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 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做法: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 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 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原则: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第 8 页 共 18 页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文化创新要

    25、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 化(外)的关系。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 任何外来文化。如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如全盘西化、妄自菲薄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题:建立第二单元综合探究题: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 (1)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 (3)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

    26、精神 第六课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我们的中华文化 3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 3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2)史书典籍 (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 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 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汉字传载(2)史书典籍存传(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包容性: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27、”,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1)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2)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 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 9 页 共 18 页 3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28、区域性、民族性 3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技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地位:在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 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3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我

    29、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 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 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8、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 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A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 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30、,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B 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C 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D 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 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七课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 39、中华民族精神 含义含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作用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 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

    31、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 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影响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第 10 页 共 18 页 40、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团结统一(2)爱好和平(3)勤劳勇敢(4)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41、爱国主义 (1)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如古代与当代) (4)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

    32、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5)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如大陆人民与港澳台同胞的爱国要求不一样,但本质上是一样) 4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主要体现在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年五四运动1949 年建国)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949 年建国现在) 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

    33、精神,增添新的时代精神,把它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如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4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 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 分化的政治战略。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

    34、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 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4)启示与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传 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题:第三单元综合探究题:肩负肩负“强基固本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使命,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如何培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毛邓三是文化的主心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第 11 页 共 18 页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

    35、合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走进文化生活 44、大众文化 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如何发展如何发展(1)原原则则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双方:方向方针方向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为)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 (3)三贴近三贴近三创新三创新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4)四个四个 思想思想 精神精神大力倡导: 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一切有利

    36、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 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 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 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45、落后文化 含义: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表现: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 危害: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政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46、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 腐朽文化。 危害: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

    37、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政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47、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封建残余、西方冲击、市场经济影响(导致、诱发、滋生)封建残余、西方冲击、市场经济影响(导致、诱发、滋生) (1)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 出历史舞台。 第 12 页 共 18 页 (2)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 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 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 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

    38、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 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48、怎样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影响?(怎样克服文化生活的“忧虑”和“阴影”?) (1)在个人方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 朽文化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要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要遵守国家的法律, 依法办事,树立法制观念;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人文 精神;等等。 (2)在国家方面:依法管理,正确引导。 1、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奏响主旋律。 2、政治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3、经济上:加强监管

    39、文化市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 第九课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9、中国文化的真正出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以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 50、中国文化的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51、先进文化 基本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是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

    40、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总体目标 培育“四有”公民 时代要求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本质属性和核心内容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核心的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要求 社 会 主 义文 化 本 质的 体 现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所应具有的时代品格 三个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特点 第 13 页 共 18 页 5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和关键: 意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关键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53、发展先进文化,必须

    4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原因:(1)(1) 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 社会进步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2)(2)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我们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 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文化建设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3)(3)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这是在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多样化的环境中, 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必 然要求。然要求。思想观念文化多样化的环境影

    42、响思想观念文化多样化的环境影响 54、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因为: (1)坚持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的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3)思想文化越是多样性,越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 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55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

    43、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不断发展的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 (2)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来作为指导思想。 (3)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 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各方面的文化工作,衡量和 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56、马克思主义的地位评价 1、是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2、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立

    44、党立国之本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4、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5、是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6、是中华文化由衰落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第 14 页 共 18 页 5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 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 展,切实搞好“三个文明”建设,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 个文明之间的关系:(1)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3)精神文明为

    45、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 1)确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确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四有”公民公民 (2 2)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A发展教育事业 原因: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

    46、国战略。 要求:1、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2、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B 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要求:1、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2、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3、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 4、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C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1、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

    47、途径。 作用:可以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 3)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创建的主体人民群众 创建的形式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 第 15 页 共 18 页 创建的意义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 高的有效途径。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 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 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 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青年学生的态度与做法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 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48、,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第十课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60、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 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61、道德典范具有时代性 不同时代的道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今天,我们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根 本目标,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要联系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加强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建设。 6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意义或作用或重要性或为什么要加强这一建设的原因) 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49、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区别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与其它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标志 原则:集体主义。这一原则与资本主义思想道德的个人主义原则相对立。 重点:诚实守信 基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 力 点: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主要内容:(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50、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 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 道德目标。 63、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动的特性的变化: 第 16 页 共 18 页 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 64、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意义:(1)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2)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的基础性工程。 要求:(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文化生活》核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必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6591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1).pptx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1).pptx
  •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ppt课件.pptx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提升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备考策略研讨会ppt课件.pptx
  • 探寻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1).pptx探寻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密码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1).pptx
  • 作业设计与管理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rar作业设计与管理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rar
  • 精准“设计”提质量 巧妙“管理”抓落实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的设计与管理.rar精准“设计”提质量 巧妙“管理”抓落实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的设计与管理.rar
  •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ar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ar
  • 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rar第4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rar
  • 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6.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rar
  •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rar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rar
  • 3.1贯彻新发展理念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rar3.1贯彻新发展理念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rar
  • 明确高考方向 提高备考实效ppt课件—以2024年山东省高考试题为例-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明确高考方向 提高备考实效ppt课件—以2024年山东省高考试题为例-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
  •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rar
  • 立足当下求突破 科学备考创佳绩-从2024年山东卷高考试题看学科素养的培养ppt课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立足当下求突破 科学备考创佳绩-从2024年山东卷高考试题看学科素养的培养ppt课件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rar
  •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rar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ppt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rar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