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罗嗣辉
  • 文档编号:1765892
  • 上传时间:2021-09-30
  • 格式:DOCX
  • 页数:195
  • 大小:11.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一等奖 优质课 完整 教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 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要求,深入理解新闻 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2学情分析 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小 学教育,基础很差。平时家里订阅书报杂志的凤毛麟角。阅读面窄,对时事政治没有关注度。 八年级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

    2、新闻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听新闻和 看报纸等形式只是对新闻有一些粗浅的感性的认识。 但没有形成理性的知识网络结构。 针对 这种情况,本课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从报纸上的新闻入手,过渡到课文的学习。对新 闻的相关知识、写作时的语言要求等有理性的认识,全面了解新闻文体的特点。并且学以致 用,尝试写出自己身边的新闻。本课承担着系统学习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品 味新闻的用词精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以致用学写新闻、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好 习惯等多重使命。 3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3.比较新闻和记叙文的异同。 3.主体部

    3、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难点)。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指出相关部分,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 进一步了解新闻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4.1.2学时重点 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4.1.3学时难点 主体部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尝试写身边的新闻(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学

    4、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 国家 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 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下面,我们先 来看一则新闻。让学生阅读手中的材料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 习“反劫持”。 活动 2【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习“反劫持”是新闻的标题,通常是 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4 月 23 日,青岛东南海域。一场以海上联合搜救为主题、代号为“海上合作 2014”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这里举行。

    5、以上是 新闻的导语部分,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 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第二、三段,是新闻的主题部分。 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 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学生再次阅读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习“反劫持”。了解 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特点。 活动 3【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生自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在文中画 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用列表格的形式理清主体部分三路大军的 渡江情况。表格内容包括渡

    6、江时间、兵力、渡过兵力。详细内容见课件。教 师巡视后展示课件表格,学生参照修正。 活动 4【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分两组从两个不同角度探究本文的特点。引导一组学生探究文本的语言 特点:请学生就新闻语言要求准确性的特点,从文中选例进行分析。示例:“突破” 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 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24 小时内 即已、至发电时止等能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请二组同学就新闻语言要求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从文中选例 进行分析。 示例:不料一词体现对敌人的嘲讽蔑视。 “百万大军”、

    7、“1000 余华里”、 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 “横渡”、 “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 勇善战”、 “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词语的运用。对比鲜明生动,富于感 情色彩。详见课堂实录中学生当堂生成的精彩发言。 活动 5【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小结:在写作新闻事件的时候,主体部分分层可以让文章思路更加清 晰。明确的时间地点会让新闻的语言更加准确。写作战双方的时候,不同的用 词会让文章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注意用词要和事件的结果相一致。 活动 6【练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 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迅速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把 这篇记叙文改写成一篇新闻稿。在课堂上练习写新闻的导语。提示学生交代 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赛双方、比赛结果等信息。 活动 7【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导语,其他学生根据新闻语言的要求进行评议。 在亲自动 笔练习中锤炼语言,进一步深入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记叙文事 件的主体部分。讨论后画出文中概括比赛过程的要点,分出上下半场两个层次, 讨论如何形容 2 班和我班同学比赛时的用词。讨论改写时注意的三个方面:主 体部分的分层、语言的简练概括、感情色彩的鲜明性。 要点提示:比赛上半场,二班先攻进一

    9、球。过了将近 4 分钟“激战”,我班杜俊 和同学连进两个球,为我们班赢得了 4 分,比分拉成了 4 比 2,经过一番争斗后, 上半时结束了,我们以 10 比 8 的优势领先。下半时比赛,2 班改变战术,不仅把 比分追回并且还超过我队 6 分。我班同学及时改变战术,把比分追回,比分交替 上升,最终 1 班以 20 比 18 艰难取胜。 活动 8【作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按照新闻的要求,把记叙文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改写为一篇新 闻。 2、 每天由一名同学担任小小新闻发布员,把身边的新鲜事,写成新闻。 和 同学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

    10、题提要 导语概述 主体扩展 1、分层 2、准确的时间加地点 3、鲜明的感情色彩。 活动 9【测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 2、新闻的标题,通常是概括新闻中(),要求()、()、()。 3、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的概述,也就 是把最()、最()事实告诉读者。 4、 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用()、 () 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5、 在写新闻事件的时候,()可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 ()会让新闻语 言更加准确。写比赛双方的时候,()会让感情色彩更加鲜

    11、明。注意() 相一致。 6、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并改写成新闻。我改写的导语是: 7、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并改写成新闻。我改写的主体部分是: 8、我是小小新闻发布员,今天我班的新闻如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文体的学习已经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必要通过这节 课进一步掌握新闻特点,对于这段历史学生也应该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3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

    12、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 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 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 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 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 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

    13、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 部为我军解放。 (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 我军善战略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 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 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我 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气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 最佳写法。 2.品味语言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求

    14、语言准确,课文哪些句子或 哪些词语你认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 性。 方式:提问,由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词的用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1)“百万大军”是一个约数,体现我军气势之大,体现了语 言的准确性。 (2)“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不包括九江,也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我军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 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句中带点词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带点的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节 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

    15、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了共产党已在江淮河区域建立 了稳固的根据地。 3.写作借鉴 (1)比较阅读思考这两则新闻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 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这篇新闻,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中心事件,因而文章内容紧扣“南 阳”。我军力量的强大、根据地的建立以及

    16、蒋军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以 “南阳”为轴心,记人叙事集中而明确,行文首尾呼应。同时,南阳的解放 是以王凌云收束,这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 (3)及时、准确、真实 三、迁移拓展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 事,150 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示例:东方红学校九月一日上午八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 学校操场。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赫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 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学期中表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 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 求实发展。 希望全体老师继续发扬敬业、 奉献

    17、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 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优生上台领奖,整个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 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 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 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 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我们复习了新闻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 们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 围的世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反馈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相关

    18、题目。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赏析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学会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老头子的形象及个性较为突出,学生比较感兴趣。我希望引导学生读文 并且有创意地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读中赏析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情感、陶冶学生性情, 是我设计的一个重点。而赏读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体会语句中深远的内 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给予方法知道。 3重点难点 2、品读描写“老头子”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品味并尝试综合运

    19、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赏读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体会语句中深远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讲述张嘎故事,倾听英雄歌曲 视频播放小兵张嘎主题曲,学生讲述“嘎子”的英雄故事。 (在这片孕育英雄的芦花荡里,到处演绎着英雄的传奇) 活动 2【活动】快速浏览课文,理出故事情节 学生跳读课文,理出文章故事情节。 (方法提示:扣住主人公,按照时间顺序。) 活动 3【活动】品读精彩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品味精彩语句,揣摩描写好处,体会“自尊自信” 1、教师展示 PPT:学生填写“老头子”的“人生档案”: 姓名: 年龄: 住址: 工作: 武器:

    20、业绩: 荣誉称号:(抗日英雄、抗日奇侠、老鱼鹰、老同志、代号“111”) 2、“老头子”有哪些英雄形象?品读并找出最能表现“老头子”自尊和自信的描写 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方法提示:语言描写,请为他辅助恰当的“动作”等;动作描写,请为他辅助恰当的 “表情”等;心理描写,请饱含感情地朗读) 3、在“自尊自信”前面有个词“过于”,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4、教师解说:老头子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支枪,却有着传奇的业 绩;他自信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就举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 脸面,正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失误,就愧 疚得无地自容,

    21、正体现了他“过于”“自尊自信”。 活动 4【活动】揣摩景物描写,品味传奇色彩 精读课文开头,揣摩景物描写 1、学生活动: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句段,有滋有味,仔细品读。 (PPT 方法提示:结合大的背景,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入手) 2、教师点拨、指导。比如:“位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可以思考: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 3、教师小结: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而这些环境描写语句不 单纯是一种点缀品,更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 活动 5【讲授】把握作者作品,了解语言特点 1、孙犁(1913 年 4 月 6 日-2002 年 7 月 11 日)是一

    22、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 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1940 年代发表的 文集白洋淀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 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1950 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 品。2002 年 7 月 11 日晨六点病逝于天津,终年 89 岁。 2、 孙犁作品的重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的真情实景的深刻描写和浪漫主义的诗情 画意的浓郁气息的水乳交融的统一。孙犁独特的艺术风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 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 语言富有特色:朴素、 清新、 柔美,像

    23、蓝天上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 3、推荐姊妹篇:“荷花淀”。 活动 6【讲授】把握文章主旨,增强爱国情怀 学生思考:在咱们的祖国,像“老头子”一样的英雄多吗?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 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掌握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和一系列描写知识,对此文的理解无 多大障碍,对本文的历史事件可通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相关报道,借助各种媒介。 关于各种描写的作用、蜡烛的特殊意义,则通过自主、合

    24、作、探究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突出 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别。 3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 什么场合 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 比如:我们过生 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 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 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25、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 意呢? 活动 2【讲授】内容感知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三、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活动 3【讲授】课文探究 五、课文探究 1、一个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特殊的葬礼,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葬礼的伴奏音乐,是埋葬地点,坟堆是捧出 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 (明确)炮火是葬礼的

    26、伴奏音乐,炮弹炸出来的水坑是埋葬地点,坟堆是用手一捧 一捧的捧出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素不相识。 2、阅读文章第 14 段,圈画出描写老妇人的动词,评析并揣摩老妇人的心理。 3、齐读文章第 15 段,画出描写老妇人行动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明了什么? 4、听师读文章第 17 段,画出描写老妇人行动的动词,小组讨论说说老妇人为什 么要整理烈士遗体? 5、探究蜡烛描写的作用 (明确)蜡烛是文中一个小道具。它虽然小,却是老妇人的最珍贵的宝贝,老妇人 把它点燃在烈士的坟堆上,表现了她对红军战士的爱戴与敬意。 6、探究最后一段,说说文中的烛光有何象征意义。 是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 寄托着南斯拉夫人

    27、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的语言,感受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4.培养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雨果的作品阅读较少,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和 人格魅力。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反语,对反语的理性认识不够,通过文句的揣摩,增加对反语的 讽刺效果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有待于在本课中进一步得到培养和提 升。 3重点难点 1.揣摩文章的语言,体会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雨果的语言

    28、魅力。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导入 昨天我在阅读时看到这样一句话,感触很深,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 的。”这句话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学习的本质在于思考,思考能使我们获得崭新的知识,也能使原来掌握的知识 得到升华,懒于思考的大脑是寸草不生的荒漠。愿我们今天的课堂能迸射出思 考的火花。 活动 2【讲授】1.切入 从两人的身份切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课文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这里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享誉世界的法国

    29、文学家雨果,另一个是巴特勒上尉, 两个人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之中,那么雨果为什么要给巴特勒上尉写 信?(齐读第一段文字。)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意见。 (什么是意见?意见的本意是人们对事 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 大胆设想,在雨果写信之前他应该收到了巴特勒上尉的来信,那巴特勒上尉在 给雨果的那封信中主要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所以真的是征询意见吗?不是,而是希望雨果能给予赞誉。 活动 3【讲授】2.分析雨果眼中的英法联军 雨果有没有应巴特勒上尉的要求给予充分的赞誉呢?自由朗读 210 段,划 出文中表明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态度的词句。 朗读分析: 分析贬义词,感受雨果对英法联军远

    30、征中的愤怒谴责。 PPT 出示相关词语,并分析。 强盗、窃贼(强盗:指的是用暴力强制地把属于他人的财产据为己有的人。窃贼: 犯偷盗或非法侵占罪的人)英法联军扮演的角色。 洗劫、放火、行窃、劫掠、掠夺这是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所作所为,名为 远征,实为侵略。 赃物英法联军的非法所得的称呼笑嘻嘻地回去,还拿出来展览,不以为 耻,反以为荣。 制裁、抗议英法联军的可悲下场。 PPT 出示:这就是雨果眼中的英法联军:(齐声朗读) 打着文明的旗号, 扮演强盗的角色! 多么可恶! 洗劫放火,行窃掠夺, 无恶不作,暴行如斯! 多么可恨! 笑嘻嘻,满载赃物而归,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多么可耻! 人民定将抗议, 历

    31、史必将制裁! 多么可悲! 这些词语感情色彩十分鲜明,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英法联军的愤怒地谴责! 分析褒义词,感受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尖锐讽刺。 PPT 出示:彻底、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这些词是什么意思?破坏彻底、丑恶、无恶不作、恶贯满盈. 为什么作者要反过来说?尖锐地讽刺(举成绩的例子加深理解) 明确反语的含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 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你能把这种讽刺的感觉读出来吗?(重音、语调上扬) 像这样的反语还有吗? 文明、野蛮英法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赞誉实为批判。 从如此有表现力的反语中,

    32、我们既可以感受到了雨果先生对他们的尖锐讽 刺,又让我们感受到雨果先生的语言魅力。 活动 4【讲授】3.分析雨果心中的圆明园 设疑激趣:也就是说,69 段已经把他的意见鲜明地表述清楚了,那么问题 是,文中中间的几段文字能不能干脆省去不写呢? 默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如何评价圆明园的? 世界奇迹、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的建筑、眼花缭乱的洞府、 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建筑、亚洲文明的剪影。 圆明园还是中国的圆明园吗?不是为什么?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作者怎样的感情?(盛赞) 请四位同学分别带着赞美的感情齐读这些句子!(背景音乐) PPT 出示: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

    33、迹叫圆明园。 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 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还有哪些句子也在表达对圆明园的赞美之情呢?圆明园还仅仅是中国的圆 明园吗? 雨果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写信,他为什么要在信中盛赞圆 明园呢? 反衬英法联军犯下的滔天大罪,是他们将这样的世界奇迹毁于一旦。他们 制造的是一个悲剧,全人类的悲剧。 鲁迅先生在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这样描述他对悲剧的理解:悲剧就是将 美好的事物撕毁给人看!,事物越

    34、美好,悲剧的意味就越浓,对制造悲剧的对象就 越憎恶! 让我们怀着无比痛惜的心情朗读第四段。 (要有起伏!)三四两段为第五段 的直接批判做了充足的情感铺垫! 活动 5【讲授】4.探寻我们心中的雨果 如果你是雨果,你会毫无顾忌地写下这封信吗? (预设:考虑到自己是一个法国人;考虑到对象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军官;考 虑、到后果等等。) 雨果在大是大非面前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大义凛然,大胆直言,你认为雨 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直而勇敢这就是雨果的人格魅力! 活动 6【讲授】5.总结 读这篇文章,我们既感受到雨果作为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有感 受到面对暴行敢于大胆直言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向雨果致敬,感谢他还

    35、中国以 公道,感谢他还世界以真相! 活动 7【作业】作业 假设雨果因为这封信而受到迫害,他将被送上法庭进行审判,请你为雨果写一 段申诉的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引述材料。提供学生选择引述材料的两个参考:一、内容上的丰富 性和层次性,二、情感上的深刻性和丰厚性; 2、感受纳粹屠杀的凶残,南斯拉夫民族的英勇及美好善良的人性; 3、激发学生对于如何应对战争的理性思考。 2学情分析 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了解历 史,反思战争”。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本文的难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生活背景差异大,容易与战争这一主题产生隔膜。孩子们出生成长于和

    36、平年代,对于战争 的知识和了解,大多来源于历史书籍或者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缺乏亲身的经历,难以产生同 理心或者共鸣。 为此,教学上首先要调动多种素材营造氛围,让孩子们融入课文;此外,通过品读 文中的关键语句和数字,引导孩子切身感受战争的残酷。 2、 文章包含许多辩证性的词汇,例如“美丽”与“沉重”,如何理解矛盾中的统一是孩子们阅读课 文的又一个难点。这篇课文引用了著名哲学家萨特的文字,行文中也有多运用处包含哲理性 的句子。为此,在教学中应有意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多处对照,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3、文章大量运用引述材料,这一点孩子们很容易发现。但对于为何选择这些材料,选择这些 材料有何依据,

    37、不经提醒他们则很容易忽略。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归纳 总结选择引述材料的依据。 3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引述材料。提供学生选择引述材料的两个参考:一、内容上的丰富 性和层次性,二、情感上的深刻性和丰厚性;(难点) 2、感受纳粹屠杀的凶残,南斯拉夫民族的英勇及美好善良的人性;(重点) 3、激发学生对于如何应对战争的理性思考。(重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聂华苓 残酷的历史 英勇的民族 美好的人性 理性的思考 4.1.2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温馨的话语与残酷的历史 1、展开想象,你会在怎样的情境中说出

    38、这句话亲爱的爸爸妈妈?(PPT1) 明确:平时我们直接称呼爸爸妈妈,只有少数特殊情境,比如书信、表达强烈 的情感时才会加上“2 亲爱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叫亲爱的爸爸妈妈,文章的作者 是聂华苓。请大家自由阅读这篇课文,思考一下文中的孩子们在怎样的情境下 发出了这样的呼唤?(PPT2) 明确:孩子们在纳粹的枪口下发出的最后呼唤。 3、这是 75 年前 300 个孩子在纳粹的枪口下发出的最后呼唤。为了哀悼这些 逝去者,1988 年 10 月 21 日,聂华苓在南斯拉夫的克拉库耶伐茨参加悼念活动。 此行结束后,她写下了这篇散文。关于二战期间纳粹屠杀的暴行我们先通过几 张图片感

    39、受一下。(PPT3-8)看了图片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看到纳粹分子把枪口对准我们的同龄人甚至比我们更年幼的孩子时, 内心的愤怒沉重就更清晰 活动 2【讲授】多维度的感受与思考战争, 身为作家的聂华苓并不借助图片,而是要运用文字讲述这段历史。 文章开头, 她就引用了萨特的一段话将我们带回到历史中的那座小城,那么我们思考一下 正文四个部分各是引用了什么内容来还原这段历史的? 明确:1、对话;2、诗歌;3、讨论;4、发言。(PPT9) 1、残酷的历史与英勇的民族、残酷的历史与英勇的民族 分角色朗读对话,作者与莫马的对话主要集中在第 3-13 自然段,请一位同学 朗读聂华苓的话,全班同学朗读莫

    40、马迪密的话,老师朗读叙述性的话。 读完了他们的对话,你能否用一个词概括“纳粹在克拉库耶伐次进行了一 场!”(PPT10) 明确:屠杀。 “屠杀”在字典里的解释:一是宰杀;二是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莫马迪密的 哪些话语让你感受到这是一次屠杀? 明确:例 1“一天之内,全杀光了!鲜血染红了三百五十多英亩的土地。 ”表现出 纳粹丧心病狂。例 2“克拉库耶伐次是我们塞尔维亚的中心。他们杀孩子、老 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表现出纳粹不分青红皂白滥杀无辜。 莫马迪密的话语中除了提到了纳粹还提到了谁?他们各是怎样的人?(PPT11) 明确:例 1 有一位老师,纳粹

    41、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 表现出以他为代表的南斯拉夫民族的英勇。 例 2 各种艺术家,他们哀悼逝去者, 也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2、可爱的孩子与冷血的纳粹、可爱的孩子与冷血的纳粹 请一位女生朗读一下迪桑卡的诗歌(PPT12) 从迪桑卡的诗歌中,你感受到这是一群的孩子? 明确:天真浪漫、求知好学、充满希望。 我们心目中这群天真浪漫、求知好学、充满梦想的孩子,在纳粹眼中只是一 个?(PPT13) 明确:任务。 从中你看感受到纳粹是一群怎样的人? 明确:凶残冷酷,麻木无情,是一群杀人机器。 3、虔诚的忏悔与虚伪的狡辩、虔诚的忏悔与虚伪的狡辩 文章第三部分中,作者引述了

    42、哪些作家在座谈会上的讨论?谁的发言给你留 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 西德作家明赫白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PPT14) A 明赫白的话前后各有一处省略号,两者的作用一样吗? 明确:前者是引文的省略,后者是语意未尽。 B 从哪个细节中表现出明赫白因情绪过于激动导致声音哽咽话也说不下去了? 明确:“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C 从这些细节中,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忏悔? 明确:真挚诚恳。 D 明赫白有没有直接参与这起屠杀,为什么他要忏悔并道歉呢? 明确:此时的他,不再是个人,而是民族的代表。他代表的是整个民族对受害 者的道歉忏悔。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本作家的发言,其中有一个词“但是”。 A 当它

    43、表示转折时,语意重心落在但是前,还是但是后? B“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想强调什么呢? 明确:想强调自己是战争的受害者,这是在歪曲历史推卸责任。 C 调动你的历史知识能否用一句话回击他? 在场的其他作家赞同谁对待历史的态度?你是从哪一处细节中体会出来的? 明确:“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这就是无声 的表态! 4、对生命的留恋与对战争的思考、对生命的留恋与对战争的思考 文章第四部分,作者引述了受害者们的临终遗言。选择一句或几句谈谈他们 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些话?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PPT15-16) 明确:许许多多的“亲爱的”、“最最亲爱的”这些

    44、词语表达了受害者对亲人的 不舍。对他们而言,特殊的情境竟然是亲人永别阴阳两隔。 老师发现,这些遗言除了第二则以外,其余都没有标点。 最后一则遗言甚至是 读不通的病句,为什么他们不花点时间斟酌一下语句呢? 明确:时间有限,情况紧急,容不得他们字斟句酌。 其中一位父亲的话,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孩子们为父报仇”。这位父亲没 有说怎么报仇,如果你是那个幸存的孩子,你会怎样为父报仇?PPT17) 明确:用战争制止战争,用侵略回击侵略,还是用和平的方式呢?这些都引发了 我们对于如何应对战争的理性思考! 活动 3【活动】归纳选择引述材料的原则方法 在翻阅资料了解这段历史时,老师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1941年1

    45、0月20日,纳粹德国驻塞尔维亚最高军政长官弗兰茨帕梅将军根 据大本营总参谋长凯特尔的直接指令,将克拉库耶伐次 16 至 60 岁的男性居民 逮捕并分批押至刑场杀害。 德国纳粹匪徒杀死了 7000 人,其中有 300 个五年级 的孩子被纳粹从课堂拉出,在一个青青的山坡上被集体残杀。” (PPT18) 1、齐读这段话,思考为什么课文的作者聂华苓不选取这段材料来追述历史呢? A 从内容上看,这则材料和聂华苓引述的材料有什么不同? 明确:上述材料内容比较单一,仅介绍了曾经的历史,除此之外并没有表现南 斯拉夫民族的英勇,不能激发我们对于如何应对战争的思考。 B 从情感上来看,这则材料会出现在哪一类书籍中

    46、? 明确:上述材料类似历史教科书,虽公正客观但缺少血肉情感。 2、能否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归纳一下,我们应该怎样选取引述材料? 明确:内容应有层次性和丰富性,情感上应体现深刻性和丰厚性。 活动 4【活动】回顾历史,反思当下 1、诚如引言中萨特所说的那样,回首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的历史,沉重与美 丽相交织。那么放眼当下,现实社会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看这些材料:这是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战败投降以来,历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ppt21-32)。 好在我们也看到了这些美丽的身影(ppt33-35)。 2、尽管我们一次又一次,以文字、音乐、舞蹈等各种方式来警示世人“铭记历 史、珍

    47、惜和平”,可历史却何曾停下它不断重复的脚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 吗?(PPT36) 3、 课堂最后就让我们也引用聂华苓的一段话来听一听受害者的心声吧(学生齐 读 ppt37)。希望今后的世界不再有沉重,而是一直一直美丽下去。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诵读课文,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 分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 3、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2学情分析 结合第一课时对人物的分析结合第一课时对人物的分析,本课把重点放在阿长买本课把重点放在阿长买山海经山海经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指导学生在诵读品指导学生在诵读品 味语言

    48、的同时味语言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同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研读买山海经部 分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诵读课文,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 分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 3、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4.1.2学时重点 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 分

    49、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 4.1.3学时难点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学习本文刻画人物手法 4.1.4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温故知新 同学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长与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一课一课,回顾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回顾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些 事情事情,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 是哪件事情是哪件事情? 学生讨论明确学生讨论明确: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这件事。阿长为作者买山海经这件事。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

    50、,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研读阿长重点研读阿长 买买 山海经山海经 这一部分这一部分,理解重点语句内容理解重点语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并学习本文写作手法。 活动 2【讲授】知识迁移 诵读课文阿长买山海经这一部分诵读课文阿长买山海经这一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问题一问题一:从课文的简单介绍中你能猜出从课文的简单介绍中你能猜出 山海经山海经 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吗?我们曾我们曾 经学习过这本书里的文章经学习过这本书里的文章,哪位同学知道哪位同学知道?你还能准确的背诵吗你还能准确的背诵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学生讨论后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658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