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docx》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语文 年级 上册 一等奖 优质课 完整 教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市一等奖优质课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 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和写作要求,深入理解新闻 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2学情分析 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学生没有受过正规的小 学教育,基础很差。平时家里订阅书报杂志的凤毛麟角。阅读面窄,对时事政治没有关注度。 八年级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
2、新闻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听新闻和 看报纸等形式只是对新闻有一些粗浅的感性的认识。 但没有形成理性的知识网络结构。 针对 这种情况,本课旨在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从报纸上的新闻入手,过渡到课文的学习。对新 闻的相关知识、写作时的语言要求等有理性的认识,全面了解新闻文体的特点。并且学以致 用,尝试写出自己身边的新闻。本课承担着系统学习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的语言特点、品 味新闻的用词精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以致用学写新闻、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好 习惯等多重使命。 3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3.比较新闻和记叙文的异同。 3.主体部
3、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难点)。 4教学过程 4.1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学习新闻的相关知识,分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 2、能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别指出相关部分,划出主体部分层次。 3、用新闻和记叙文做比较阅读,重点体会两种文体不同的语言风格, 进一步了解新闻的语言要求,并试着把记叙文改写成新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天听新闻并且尝试写身边的新闻。 4.1.2学时重点 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2.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4.1.3学时难点 主体部分材料的组织和结构的安排,尝试写身边的新闻(难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同学
4、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 国家 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 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下面,我们先 来看一则新闻。让学生阅读手中的材料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 习“反劫持”。 活动 2【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习“反劫持”是新闻的标题,通常是 概括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和含意,要求明确、简练、突出。 4 月 23 日,青岛东南海域。一场以海上联合搜救为主题、代号为“海上合作 2014”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日多国海上联合演习在这里举行。
5、以上是 新闻的导语部分,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事件 或事件中心的概述,也就是把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告诉读者。 第二、三段,是新闻的主题部分。 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 所概括的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用足够的、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 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学生再次阅读八国军舰亮剑青岛 中外舰艇联合演习“反劫持”。了解 新闻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特点。 活动 3【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生自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利用刚学到的知识在文中画 出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用列表格的形式理清主体部分三路大军的 渡江情况。表格内容包括渡
6、江时间、兵力、渡过兵力。详细内容见课件。教 师巡视后展示课件表格,学生参照修正。 活动 4【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分两组从两个不同角度探究本文的特点。引导一组学生探究文本的语言 特点:请学生就新闻语言要求准确性的特点,从文中选例进行分析。示例:“突破” 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 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24 小时内 即已、至发电时止等能体现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请二组同学就新闻语言要求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从文中选例 进行分析。 示例:不料一词体现对敌人的嘲讽蔑视。 “百万大军”、
7、“1000 余华里”、 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 “横渡”、 “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又如我军的“英 勇善战”、 “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词语的运用。对比鲜明生动,富于感 情色彩。详见课堂实录中学生当堂生成的精彩发言。 活动 5【讲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小结:在写作新闻事件的时候,主体部分分层可以让文章思路更加清 晰。明确的时间地点会让新闻的语言更加准确。写作战双方的时候,不同的用 词会让文章的感情色彩更加鲜明。注意用词要和事件的结果相一致。 活动 6【练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 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迅速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把 这篇记叙文改写成一篇新闻稿。在课堂上练习写新闻的导语。提示学生交代 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比赛双方、比赛结果等信息。 活动 7【活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学生展示自己写的导语,其他学生根据新闻语言的要求进行评议。 在亲自动 笔练习中锤炼语言,进一步深入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记叙文事 件的主体部分。讨论后画出文中概括比赛过程的要点,分出上下半场两个层次, 讨论如何形容 2 班和我班同学比赛时的用词。讨论改写时注意的三个方面:主 体部分的分层、语言的简练概括、感情色彩的鲜明性。 要点提示:比赛上半场,二班先攻进一
9、球。过了将近 4 分钟“激战”,我班杜俊 和同学连进两个球,为我们班赢得了 4 分,比分拉成了 4 比 2,经过一番争斗后, 上半时结束了,我们以 10 比 8 的优势领先。下半时比赛,2 班改变战术,不仅把 比分追回并且还超过我队 6 分。我班同学及时改变战术,把比分追回,比分交替 上升,最终 1 班以 20 比 18 艰难取胜。 活动 8【作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按照新闻的要求,把记叙文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改写为一篇新 闻。 2、 每天由一名同学担任小小新闻发布员,把身边的新鲜事,写成新闻。 和 同学分享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标
10、题提要 导语概述 主体扩展 1、分层 2、准确的时间加地点 3、鲜明的感情色彩。 活动 9【测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 2、新闻的标题,通常是概括新闻中(),要求()、()、()。 3、导语,就是新闻开头的第 1 段或第一两句话,它一般是对()的概述,也就 是把最()、最()事实告诉读者。 4、 主体,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它要对导语所概括的事实作(),用()、 () 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5、 在写新闻事件的时候,()可以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 ()会让新闻语 言更加准确。写比赛双方的时候,()会让感情色彩更加鲜
11、明。注意() 相一致。 6、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并改写成新闻。我改写的导语是: 7、阅读记一次精彩的篮球比赛,并改写成新闻。我改写的主体部分是: 8、我是小小新闻发布员,今天我班的新闻如下: 教学目标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了解解放战争的概况。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文体的学习已经有了上节课的学习,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有必要通过这节 课进一步掌握新闻特点,对于这段历史学生也应该有必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 3重点难点 1.掌握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
12、们,我们上一节课从整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并处理了字词,这节 课我们共同继续分析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文本探究 (1)请写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一文中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 果。 【交流点拨】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 年 11 月 4 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 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 在我强大的野战 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下,困守南阳的蒋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 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 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
13、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个据点外,全 部为我军解放。 (2)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议论?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交流点拨】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指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解 放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对 我军善战略议,对敌军的情况详议。因为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 区别,以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正 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不能颠倒。因为对于胜利的取得,我 军英勇善战是必须给予充分肯定,而且从行文气势和语言衔接看也是 最佳写法。 2.品味语言 新闻的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讲话”,这就要求
14、语言准确,课文哪些句子或 哪些词语你认为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 性。 方式:提问,由学生来寻找,来讨论。 (1)“百万大军”的数字准确吗? (2)“不含”一词的用法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1)“百万大军”是一个约数,体现我军气势之大,体现了语 言的准确性。 (2)“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不包括九江,也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我军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 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句中带点词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带点的动词铿锵有力,表现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挡,节 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气势。 (4)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
15、木,而且是森林。不仅生了根, 而且枝叶茂盛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说明了共产党已在江淮河区域建立 了稳固的根据地。 3.写作借鉴 (1)比较阅读思考这两则新闻具体写法有什么不同? 【交流点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 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2)叙议结合,结构严谨。 这篇新闻,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为中心事件,因而文章内容紧扣“南 阳”。我军力量的强大、根据地的建立以及
16、蒋军内部人事的变动,都以 “南阳”为轴心,记人叙事集中而明确,行文首尾呼应。同时,南阳的解放 是以王凌云收束,这就使文章的结构非常严谨。 (3)及时、准确、真实 三、迁移拓展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 事,150 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示例:东方红学校九月一日上午八点全体师生精神抖擞的整齐汇聚于 学校操场。随着红旗的升起,开学典礼拉开了帷幕。 首先,赫校长代表学校党政为新学期典礼致辞,他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 东方红中学全体师生上学期中表现出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并 指出在新的一年要夯实基础、 求实发展。 希望全体老师继续发扬敬业、 奉献
17、精神,积极参与、认真投入,为学生、为自己、为学校的稳定发展 贡献自己的力量。之后,优生上台领奖,整个过程热烈、庄重、掌声不 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了解到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 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 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 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 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我们复习了新闻的有关知识,希望同学 们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 围的世界,从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五、反馈训练 完成课后练习和基础训练相关
18、题目。 教学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赏析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学会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老头子的形象及个性较为突出,学生比较感兴趣。我希望引导学生读文 并且有创意地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读中赏析精彩语句、揣摩作者情感、陶冶学生性情, 是我设计的一个重点。而赏读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体会语句中深远的内 涵,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想在反复读的基础上,适时介绍写作背景,并给予方法知道。 3重点难点 2、品读描写“老头子”的精彩语句,让学生品味并尝试综合运
19、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 3、赏读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语句,让学生体会语句中深远的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讲述张嘎故事,倾听英雄歌曲 视频播放小兵张嘎主题曲,学生讲述“嘎子”的英雄故事。 (在这片孕育英雄的芦花荡里,到处演绎着英雄的传奇) 活动 2【活动】快速浏览课文,理出故事情节 学生跳读课文,理出文章故事情节。 (方法提示:扣住主人公,按照时间顺序。) 活动 3【活动】品读精彩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品味精彩语句,揣摩描写好处,体会“自尊自信” 1、教师展示 PPT:学生填写“老头子”的“人生档案”: 姓名: 年龄: 住址: 工作: 武器:
20、业绩: 荣誉称号:(抗日英雄、抗日奇侠、老鱼鹰、老同志、代号“111”) 2、“老头子”有哪些英雄形象?品读并找出最能表现“老头子”自尊和自信的描写 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方法提示:语言描写,请为他辅助恰当的“动作”等;动作描写,请为他辅助恰当的 “表情”等;心理描写,请饱含感情地朗读) 3、在“自尊自信”前面有个词“过于”,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4、教师解说:老头子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支枪,却有着传奇的业 绩;他自信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就举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样的要 脸面,正包含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他对自己要求之严,近于苛刻,偶有失误,就愧 疚得无地自容,
21、正体现了他“过于”“自尊自信”。 活动 4【活动】揣摩景物描写,品味传奇色彩 精读课文开头,揣摩景物描写 1、学生活动:请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句段,有滋有味,仔细品读。 (PPT 方法提示:结合大的背景,从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入手) 2、教师点拨、指导。比如:“位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可以思考: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 3、教师小结:环境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水乡气息。而这些环境描写语句不 单纯是一种点缀品,更是蕴含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 活动 5【讲授】把握作者作品,了解语言特点 1、孙犁(1913 年 4 月 6 日-2002 年 7 月 11 日)是一
22、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 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 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1940 年代发表的 文集白洋淀往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 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1950 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 品。2002 年 7 月 11 日晨六点病逝于天津,终年 89 岁。 2、 孙犁作品的重要特点,是现实主义的真情实景的深刻描写和浪漫主义的诗情 画意的浓郁气息的水乳交融的统一。孙犁独特的艺术风格就是追求散文式的 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 语言富有特色:朴素、 清新、 柔美,像
23、蓝天上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 3、推荐姊妹篇:“荷花淀”。 活动 6【讲授】把握文章主旨,增强爱国情怀 学生思考:在咱们的祖国,像“老头子”一样的英雄多吗? 教学目标 1、明确文章的六要素,把握全文。 2、学会用细腻的外貌、动作、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朗读品味作者感人至深的语言,感受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血肉凝结的情谊, 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通过前阶段的学习,掌握了记叙文的六要素和一系列描写知识,对此文的理解无 多大障碍,对本文的历史事件可通过“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相关报道,借助各种媒介。 关于各种描写的作用、蜡烛的特殊意义,则通过自主、合
24、作、探究的方式归纳总结得出,突出 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别。 3重点难点 1、分析文章感人至深的原因。 2、体会主人公对战士深厚的情谊。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都有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 什么场合 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表不同的寓意。 比如:我们过生 日,家里办喜事时要用蜡烛这里蜡烛起着烘托喜庆气氛、祝福的作用;当发 生意外事故,家人亲朋好友不幸逝世时,人们点蜡烛是用来寄托怀念、哀思。此 外,我们由“蜡烛”还可以联想到人们常常借蜡烛歌颂教师的奉献精神(“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25、干”);借烛烘托出久别重逢的情意与温馨(“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借蜡烛写离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 意呢? 活动 2【讲授】内容感知 二、介绍时代背景: 三、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活动 3【讲授】课文探究 五、课文探究 1、一个发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特殊的葬礼,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是葬礼的伴奏音乐,是埋葬地点,坟堆是捧出 来的,举行葬礼的人与被葬的人。 (明确)炮火是葬礼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