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提纲.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提纲.doc》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提纲 统编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第二 单元 官员 选拔 管理 复习 提纲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5 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一、选官制度 1、西周时期世卿世禄制血缘 2、战国时期尚贤与军功爵制才能和军功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学习律令 4、汉武帝察举制品德、才能 (1)概况: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 官或提拔任用。分为常科与特科 (2)影响: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需要 容易任人唯亲,形成荐举人和被荐人的利益集团 5、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 (1)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2)概况:三国魏王曹丕推行;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 定州、郡士人
2、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3)评价: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后来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形成“上品无寒门,下 品无势族”的局面 6、科举制才学 (1)背景: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把持选官大权;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2)概况: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分为制举和常举。制举是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 常举每年举行,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 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3)发展: 隋朝确立;唐朝
3、发展; 两宋进一步发展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元朝的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 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 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 明清:乡试、会试、殿试;八股取士;南北卷制度 (4)评价 积极作用: 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局限性: 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摧残人才,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知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缺乏人才,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使中国
4、落后 于世界潮流 补充: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特点 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 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到公开考试 选拔形式:逐渐走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出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二、监察制度 1、秦朝:御史大夫 2、汉朝:御史大夫 3、汉武帝:十三州刺史(位低权重,监察地方郡国长官) 评价: 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后期:刺史演变为州牧,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致国家分裂。 4、隋唐:御史台,长官为御史大夫,分道对地方进行监察 5、宋朝:御史台,分路对地方进行监察;台谏合一 6、元朝: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 7、明清:
5、都察院监察御史和六科(品级较低,权力很大) 。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纠察百官, 还代皇帝巡按各省。六科稽查六部,负责皇帝制敕和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清朝六科并入都 察院,并停止巡按各省。 补充: 1、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评价 特点: 垂直管理,组织独立,以轻制重 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于皇权 随着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提高,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 度畸形发展 影响: 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2、中国古代谏议制度的评价 积极:在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局限:不能从
6、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 三、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 1、秦汉:上计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流于形式 3、隋唐时期: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 汇报工作;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 4、宋朝:也制定了严密的官员考核标准 5、明朝:考满和考察。考满:初考、再考、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决定正 常升迁或降、调。考察:外地官员三年一次朝觐考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 6、清朝:考课制度,京察和大计。三年一次,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 补充: 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特点: 考核内容有针对性;考核与监察相结合;考
7、核与奖惩相配套;考核监察渐归中央; 作用: 积极: 对官吏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官僚队伍的廉洁、清正,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封建制度焕发活力 局限性: 人治社会下很难公平公正 本质是为了维持专制统治,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对今天官员考核制度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 6 课 西方文官制度改革 一、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1、历史因素:西方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 中古时期的恩赐官爵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后的个人恩惠制,官职私相授受,导致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政治乱 象频发; 伴随着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政党分肥制, 导致腐败泛滥, 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