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教材 分析 全部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一、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教学内容 16夏天里的成长 17盼 交流平台 习作例文 二、各课间的联系二、各课间的联系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 盼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 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 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三、单元主体目标三、单元主体目标 1.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2.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 4.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 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5.领会文章深厚的主旨,体会文章对于残酷战争的控诉。 6.领会这篇微型小说蓄势和铺垫的重要性以及结尾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本单元重点:四、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 合小学生阅读。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 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盼写的是小姑娘蕾 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于是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 不让蕾蕾出去,
3、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 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 长的季节”这个中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 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 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 盼一文,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作者选取了 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等几件事,刻画出了一个 天真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安排。 16夏天里的成长两课时 17盼两课时 交流平台一课时 习作例文一课时 16、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
4、标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5、 【出示课件 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 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 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 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字、 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 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 以学生的发言为主。 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
6、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 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 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 解字词的意思。 【出示课件 2:词语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重点指导写好“苞”“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
7、字的笔顺。 【出示课件 3:“蔗”字田字格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 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 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 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为什么说“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知道课文是怎样 围绕中
8、心意思来写的。 2.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 4】秋天庄稼成熟,果园里硕果累累的图片。 2.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是秋天的硕果累累是需要在夏天里用力的生长得来 的,没有夏天的生长就不会有秋日的丰收,今天我们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 长”。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 1老师找 4 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这几位同学读得多流利呀,而且老师发现大家听得也非常认真。你能用 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 大屏幕出示: 【课件 5】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
9、节。大家齐读这句话。 (板 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3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 写的。 那么, 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讲述的呢?谁愿意说说。 三、抓住中心,深入学习。 (一)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这段主要写 了哪几样生物?(2)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3)它们都有什么变化? 用笔在文中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教师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 点? 2大屏幕出示: 【课件 6】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
10、,活 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 说明生物生长的速度怎么样呢? (快 很快 迅速) 3因此,在朗读 “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这几个词语的时候, 要读出节奏感,稍快。谁愿意来试试。 4.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都在长大,那么还有谁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绿蔓 竹林 高粱 苞蕾 苔 藓 有生命) (二)谁愿意把第三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山 地 河铁轨 马路 无生命 2大屏幕出示: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这五种事物成长 的特点说出来。 如: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
11、因为秧苗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 河是一天一天地变深变大;因为铁轨长,所以缝隙是一天天地变小;因为柏 油路长,所以路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 (解释:物体遇热膨胀所以缝隙变小, 路面高起来。 ) 3.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吗?(你可以 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桌听) (三)同学们看(指板书) ,有生命的植物、 动物(相机板书:有生命)乃 至不具生命的山水、 铁轨 甚至马路(相机板书:无生命)在夏天里都在长 大, (指板书)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 在一天天的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谁愿意把第四自然
12、段读 给大家听。 (四) (指读第四自然段)那么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1.(指生答)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 快或慢(总是要长) 2.理解谚语 大屏幕出示【课件 7、8】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指生读,解释: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 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意味 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此时的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 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1.师小结: 这两条谚语说的是农民在夏天里总是能抓住植物生
13、长的最佳时机, 所以植物的生长状态很好 2.在这一段中,哪句话使你受到的启发最大?(指生答。 ) 3.大屏幕出示最后一句: 【课件 9】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在收成的希望。人也 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农作物夏天不长或长得太慢,秋天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2)道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量地长。 (板书: 人赶时候 赶热天 尽量) (3)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4)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5)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
14、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 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6)人生的夏天指的是?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 (7)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 积极争取知识、 能力、 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板书:珍惜时间 抓住机会) (8)齐读第四自然段,再一次体会一下人要成长的道理。 四、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1.指板书,作者为什么选取这几种事物来写? (典型事物,抓住特点,今后 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这样你的习作才会 感人,才会吸引读者。 ) 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
15、语言, 浅显易懂, 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可以举例子说说,这样让人 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 a) 那么你对作者描写的哪些事物最感兴趣,就细 细地、美美地读一读,突出这些事物在夏天里生长快这一特点。 (分别指生读 一句) b) 拓展写一段话。观察夏天的事物,以第一句话为中心,写一段包含具体事 物的话。 五、教师小结,总结全文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 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这让我想起 了一首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夏天里的成长 一文写出了许多生物和非生物都在夏天里
16、成长的具体实 例,最后点明主题:人要抓住成长的机会,尽力尽快成长。 我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的特点,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基 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一、为文本创设应有的教学情境这一点不很到位。本文的语言浅显,通俗 易懂。例如课文中讲到了竹子高粱,讲到了小猫小狗,讲到了小学生和中学 生,这都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应该能 够很容易吸引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的。可是教学时,我却没能很好 地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的,如果在教学过 程中,我不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所彰显,那
17、么,就无从谈到关注了学生 的发展。课堂上出现的冷场现象意味着教育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今后我要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更好地改进。 17、盼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 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 15 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18、 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 【出示课件 2:谜语】 “一件小花衣, 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 【出示课件 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 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大家读一下。 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 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 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 年 9 月出生于 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 年开始 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