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及课件.zip
3.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3 课。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 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在 教科书中,列举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和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心说”以托勒密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及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在转。“日心说”是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 转,自转一周 24 小时。当然,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 革新的过程,教科书罗列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比分析,了 解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进步经历 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地球与太 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 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及严谨的逻辑推导过 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 对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地心说”是以地球为中心, 太阳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绝大多 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观点的推理过 程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 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 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 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并利用它指导模拟实验,最终成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阅读资料、手电筒、地球模型、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一套、班级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 它们的本质不同是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的不同,只有明确地球的运动状 态,才能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2过渡。 谈话:关于地球的运动状态,历史上有过两种非常经典的学说,让我们走 进历史,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我们无法到太空去直接观察,所以直截了当地让学生通过阅读 史料获取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也是 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活动一:阅读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 1明确活动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在同学面前发表各自的学 说观点,并解释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3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代表发表学说观点并出示让学说观点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师板书,记录学说中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特征。 4小结: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 24 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即公转,周期是 365 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文献摘要,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两种 学说的观点。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使学生深入了解两种学 说的观点以及他们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谈话:既然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地球运动规律与事实相符, 那么,我们就按照“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 24 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 运动”的观点再次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2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 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3学生模拟实验,并用组图形式记录其中一个反光小圆片位置的昼夜交替 全过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是为了让模拟实验与事实更接近,得出的 结论更具科学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用组图形式形成学生的关于昼 夜交替现象成因的最终解释。 活动三:集体研讨活动三:集体研讨 1. 提问:本次模拟实验与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2. 提问: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图,并陈述自己的解释。 教师把学生的解释用组图形成表达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是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探究的终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 释能充分反馈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有过两个非常经典的 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我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事实相符, 并依据地球自转且绕太阳公转的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日心说”的真 实性,证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最终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结合我们的生活 常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 的历史的历史的历史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回顾 我的假说 (请用线条、箭头表示运动关系)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是“”否“”) 1 2 3 4 5 (地球不动动,太阳围围着地球转转 ) (太阳不动动,地球围围着太阳转转) (太阳不动动,地球自转转) (地球自转转同时围时围 着太阳转转) (地球不动动,太阳自转转) 地球究竟是如何运动的 ? 聚焦 克罗狄斯托勒密尼古拉哥白尼 聚焦 伽利略莱昂傅科 阅读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探索 “地心说说”示意图图“日心说说”示意图图 记录 科学家学说说相同点不同点相关的证证据 托勒密 哥白尼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是球形 的 天体的运动 是圆周运动 地球是静止的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 有天体围绕地球转动 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 规律地东升西落 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 ,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 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搭建小型天文台,设计观 测仪器,进行长达30年的 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 数据 伽利略 否定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 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 是围绕地球旋转 傅科 证实地球的自转 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 模拟实验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 ,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 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 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并让地球 模型自转。 (4)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 实验要求实验要求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探索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 自转?自转?自转?自转?公转?公转?公转?公转?自转同时公转自转同时公转 自转同时公转自转同时公转 ? 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转一周正好是一天。 公转一天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几乎无影响, 所以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我的昼夜交替成因解释 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 转一周正好是一天。公转一天 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 几乎无影响,所以地球自转导 致了昼夜交替。 下课啦!下课啦!下课啦!
收藏
编号:176336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09-27
5
文币
- 资源描述:
-
3.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 3 课。在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 动的历史上,有过两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在 教科书中,列举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代表人物和学说的主要观点。 “地心说”以托勒密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太阳及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在转。“日心说”是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提出的,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自 转,自转一周 24 小时。当然,每一种学说在历史上都有其产生、发展、修正、 革新的过程,教科书罗列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一方面希望学生能对比分析,了 解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人类科学的进步经历 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地球与太 阳的运动关系,因此本课需要学生依据正确的地球运动再次模拟实验,最终形 成昼夜交替现象的正确解释。这样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及严谨的逻辑推导过 程,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学生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在科普读物中了解过“地心说”和“日心说“, 对这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是有所了解的,比如:“地心说”是以地球为中心, 太阳绕着地球转;“日心说”是以太阳为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而且绝大多 数学生会支持“日心说”,但是学生对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以及观点的推理过 程了解并不多。尤其是后来的科学家基于“日心说”的理论模型,经过长期的 实践观察与实验,得到的佐证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 代表性的学说。 2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 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 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 2知道的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阅读材料,认识地球的运动状态,了解“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并利用它指导模拟实验,最终成形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解释。 难点:认识“日心说”的科学性的证据,理解两种学说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阅读资料、手电筒、地球模型、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一套、班级大记录表一份。 【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1谈话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我们发现,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 它们的本质不同是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的不同,只有明确地球的运动状 态,才能知道昼夜交替现象的形成原因。 2过渡。 谈话:关于地球的运动状态,历史上有过两种非常经典的学说,让我们走 进历史,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我们无法到太空去直接观察,所以直截了当地让学生通过阅读 史料获取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信息。查阅文献了解前人研究成果也是 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二、探索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活动一:阅读两种学说的主要观点 1明确活动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2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开展,在同学面前发表各自的学 说观点,并解释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3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学生代表发表学说观点并出示让学说观点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教师板书,记录学说中的地球与太阳运动特征。 4小结: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 24 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即公转,周期是 365 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文献摘要,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了解两种 学说的观点。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并汇报,使学生深入了解两种学 说的观点以及他们是如何让其观点更有说服力的。 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活动二:模拟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1谈话:既然大家都认为哥白尼“日心说”中的地球运动规律与事实相符, 那么,我们就按照“地球绕地轴自转,周期是 24 小时,并同时绕着太阳做圆周 运动”的观点再次实验验证昼夜交替现象。 2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 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模型,并让地球模型自转。 3学生模拟实验,并用组图形式记录其中一个反光小圆片位置的昼夜交替 全过程。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是为了让模拟实验与事实更接近,得出的 结论更具科学性,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用组图形式形成学生的关于昼 夜交替现象成因的最终解释。 活动三:集体研讨活动三:集体研讨 1. 提问:本次模拟实验与上节课的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 2. 提问: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组图,并陈述自己的解释。 教师把学生的解释用组图形成表达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是昼夜交替现象成因探究的终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解 释能充分反馈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有过两个非常经典的 学说,即“地心说”和“日心说”。我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与事实相符, 并依据地球自转且绕太阳公转的特点,用模拟实验的方式验证“日心说”的真 实性,证明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最终原因是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结合我们的生活 常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 的历史的历史的历史 2021-2022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回顾 我的假说 (请用线条、箭头表示运动关系) 是否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是“”否“”) 1 2 3 4 5 (地球不动动,太阳围围着地球转转 ) (太阳不动动,地球围围着太阳转转) (太阳不动动,地球自转转) (地球自转转同时围时围 着太阳转转) (地球不动动,太阳自转转) 地球究竟是如何运动的 ? 聚焦 克罗狄斯托勒密尼古拉哥白尼 聚焦 伽利略莱昂傅科 阅读要求 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 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 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 探索 “地心说说”示意图图“日心说说”示意图图 记录 科学家学说说相同点不同点相关的证证据 托勒密 哥白尼 地心说 日心说 地球是球形 的 天体的运动 是圆周运动 地球是静止的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 有天体围绕地球转动 人们看到日月星辰有 规律地东升西落 地球是运动的,绕轴自转 ,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 及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 搭建小型天文台,设计观 测仪器,进行长达30年的 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 数据 伽利略 否定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 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 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 是围绕地球旋转 傅科 证实地球的自转 在巴黎先贤祠悬挂一枚摆锤 模拟实验 (1)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 ,当作地轴。 (2)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 贴上几个反光小圆片,并给小圆片标 号。 (3)用强光照射“地球”,并让地球 模型自转。 (4)画图记录下我们的观察。 实验要求实验要求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探索 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 自转?自转?自转?自转?公转?公转?公转?公转?自转同时公转自转同时公转 自转同时公转自转同时公转 ? 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转一周正好是一天。 公转一天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几乎无影响, 所以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 我的昼夜交替成因解释 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 转一周正好是一天。公转一天 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 几乎无影响,所以地球自转导 致了昼夜交替。 下课啦!下课啦!下课啦!
展开阅读全文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案及课件.zip》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关 键 词:
-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新教
六年级
科学
上册
人类
认识
地球
运动
历史
教案
课件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