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1761612
  • 上传时间:2021-09-2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8.4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赤壁赋 新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教学 设计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统编新版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构建与运用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 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反复诵读,铺陈、排比手法造就的语言整饬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分析本文写景、 议论

    2、、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见识一位特别的大师一、见识一位特别的大师 1.根据课前的学习,说说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黄州赤壁苏轼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才与黄州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案子的关键词是“冤案,文字狱”。 2.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 他是一位旷世奇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书法: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绘画:“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提出写文

    3、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评价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 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 反对者,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 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方方喜欢苏东坡(节选)中说: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 是苏东坡;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 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

    4、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 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 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可以说,他是最浪漫的诗人,最豪放的词家,最超脱的文人,最潇洒的过客,最具人格魅力的大师。 他命运多舛:一度下狱(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三度贬官(他在自 题金山画像中描绘自己:“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命途多舛, 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反而在遭遇人生挫折 期间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 余秋雨说:“这一切,使苏东坡经

    5、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 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 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他的特别的精神世界: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

    6、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 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被贬黄州期间,他三赋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赋)。今 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前赤壁赋。 二、吟诵一种特别的文体二、吟诵一种特别的文体 1.文体知识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文心雕龙诠赋记:“然赋也者,受命 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由此可见,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赋的似诗似文 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赋在形式上有三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

    7、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 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赋在内容上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赋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 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 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 。 2.播放课文朗诵视频,感知内容,为生字生词正音(见课件)。 3.诵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一篇辞赋,诵

    8、读时要特别注重声韵美。 (1)第一段: 韵脚:前半段无韵,后半段的韵脚依次是“间”“天”“然”“仙”。 句法:“举酒属客”“少焉”为散句,其余皆为骈句或近乎骈句,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舟”后可断,为两个六字句;“浩浩乎”一句中,去掉第一个“而”(骈体文有些虚词只有辅助作用, 常不计入),也可视为宽对。 (2)第二段: 韵脚:有两组: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句法:这段开头是散句,次用楚辞句法(与九歌中“桂棹兮兰枻” “目眇眇兮愁予”等相似), “客 有其声呜呜然”也是散句,以下都是骈句。 (3)第三段: 韵脚:有五组:第一组是“稀”“飞”“诗”;第

    9、二组是“昌”“苍”“郎”;第三组是“东”“空” “雄”;第四组是“鹿”“属”“粟”;第五组是“穷”“终”“风”。 句法:首句及“客曰”中陈述句“顺流而东也”和三个反问句是散句,其余都是骈句。“方其”“况 吾与子”是统领字,不计。 (4)第四段: 韵脚:有四组:第一组是“往”“长”;第二组是“瞬”“尽”;第三组是“主”“取”;第四组“月” 与“竭”,“色”与“适”交叉押韵。 句法:以散句为主,只有“惟江上之清风用之不竭”这一段用骈句。 4.指名朗诵课文。 5.齐读课文。 三、读懂一篇特别的文章三、读懂一篇特别的文章 1.概括文章五节的主要意思: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

    10、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 2.解读鉴赏课文。 (1)赏析方法:清理每一节的主要要点,理清层次关系,从文中找到原句,并对原句重点字词句进 行解释翻译。 (2)第一节赏读。 齐读这一段。 问题:说说第一段写了哪些画面和人物活动? 明确:画面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活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感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3)第二节赏读。 指名朗读。 问题 1:写文章讲究承上,哪一句承接上文的“乐”?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问题 2:本段的悲从何

    11、而来?从箫声而来,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潜 蛟,泣嫠妇。 问题 3:为什么要写歌词?歌词”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暗 写苏子胸襟。 第三节赏读。 全班男生齐读。 问题 1:找出承上启下的句子: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问题 2:“客”的悲又从何而来? 明确:“客”的悲有两层意思:前一层由三“问”组成,先因望月而问“孟德之诗”,次因望地而问 “孟德之困于周郎”,最后合问“而今安在哉”,为下文写悲做铺垫。后一层转而说到自己,先突出自己 的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不禁悲从中来;后写幻想不能实现(挟飞仙以遨游,抱

    12、明月而 长终),并以“托遗响于悲风”作结,呼应上文“何为其然也”。 第四节赏读。 全班女同学齐读。 问题: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 明确: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 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分别从文中找出原句,并翻译) 主要要点: 水月人 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 不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 结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总结:悲和喜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情感,关键在于对问题如何看待。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 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

    13、。不必因吾生须臾而羡其无穷, 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乐上来了。 第五节赏读。 齐读本段。 问题 1:本段的感情色彩是什么?客喜而笑。 问题 2: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这种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 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7)全文小结。 文言知识过关检测(见具体内容课件)。 四、理解一种特别的情理四、理解一种特别的情理 1.合作探究:夜游赤壁过程中,主客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情感线索:举酒属客扣舷而歌(乐)客吹洞箫苏子愀然(转悲)苏子答客风月共适(转喜) 枕籍舟中东

    14、方既白(喜)。 感情的变化是;乐悲乐。 2.合作探究:客人因何而悲?这个悲有几层含义? 提示:悲的原因有三,一由古(一世之雄)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感触生悲,一由 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 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生命短暂,有志无为者,惟有羡长江之无穷,哀人生短 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注意思想。这样的悲,用 李泽厚先生的话说,就是一种“对整个存 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

    15、寄托的深沉喟叹”。 3.合作探究:如何理解转悲为喜?从中看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 提示:苏轼针对客人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际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 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也倾向于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 时也保持着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看到了人生的大视野 和大境界。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这一道理予以进一步的申说,思想感情由 此得以深化,心胸从此更加开阔。正因为这样,第五自然段写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 怀畅饮,主客“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极写

    16、游赏之乐,而进入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全文表达作者的情怀和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直面人生;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 兼济天下。 4.合作探究: 如何认识文中的“主”与“客”?为什么安排主客答问? 提示:“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通过主客答问阐述了自然 界变与不变的哲理,苏轼思想中两种情绪的对抗,表达了他矛盾痛苦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心情。运用主客 问答的方式,使行文结构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5.合作探究:通过本文的学习,总结文赋的特点。 提示: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

    17、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 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 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 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 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 饬之美;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

    18、本文特别 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 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 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 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6.延伸拓展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他们在寂寞和悲哀中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表现出了积极的人生态度。苏轼更是如此,可以说,寂寞 让苏轼如此美丽,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从苏轼面 对人生挫折的态度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启示 1: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启示 2: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616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