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61534
  • 上传时间:2021-09-27
  • 格式:DOC
  • 页数:76
  • 大小:31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 含答案) 高考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温习 文学 文本 阅读 浏览 专项 练习题 word 答案 谜底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76 页 (新高考)2022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 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开了又谢 严平 陈佩琪离开家的时间是 1937 年 11 月,安徽芜湖一个初冬还不冷的日子。她才二十三岁,剪着短短的 头发,穿着格布做的旗袍,丰润的脸庞上一双亮亮的眼睛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喜欢演戏,在学校的演 剧活动中扮演过雷雨中的繁漪。那天的日记里,她写道: “早晨,悄悄地将所有要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 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甜也不知是苦。

    2、下午,他们大家都去瞧抗敌剧团的戏,我没去,留 在队里。我要去了,若在路上或戏院内碰着母亲或父亲,那就糟糕,我是决定走不成了,因我此次走,父 母不允许,是偷偷走出来的,所以既出来了,就不能让他们再看到,一看到决计逃不了的。 ” ( 陈佩琪日记 摘抄 , 壮绝神州戏剧兵湖南文史杂志社 1990 年) 能够找到的关于陈佩琪的材料很少。在抗敌演剧队八队(后改为剧宣六队)几十年后整理的大事记中, 11 月,只有这样几句: “叶向云、田价人、陈佩琪、王问奇入队,吴剑平离队,全队十八人,较长时间内就 由这十八人坚持工作。 ”我还看到了演剧队这个时期的两幅照片:一幅是队员们的合影,遗憾的是照片非常 模糊且没有

    3、人物注明,我猜想佩琪就在其中却根本无法加以辩认;另一幅是话剧生路的剧照。该剧被 称为八队艺术创作上的“重要里程碑” 。作品描写日军入侵后,有人投降做了汉奸,有人奋起反抗寻得生路 的故事。后来,这部戏作为保留节目演出了五十多场,一直演到 1942 年,每次演出观众反响都非常强烈, 其他演剧队也陆续演出了此剧。1938 年初,首演生路的时候,陈佩琪扮演女儿秀英,叶向云扮演父亲 这是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举人,原以为只要做一个顺民就能够躲过劫难,孰料日本人来了,逼他交 钱交粮,连女儿都要交出去。照片拍摄的正是这一刻。舞台上,在一伙强盗中间,老举人泪流满面颤抖着 伸出双手扑向女儿,女儿被日本人拉扯着往外

    4、走,她挣扎着发出喊叫,转身望着父这或许是佩琪留下 的唯一剧照了,可以看到年轻的她体态柔韧,形象质朴,感情充沛,表演十分逼真。 佩琪就这样满怀热情地投入抗战洪流中、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除了当演员,还创作了独幕剧回 山 ,与人合编女义勇军 ,导演独幕剧焦土抗战她充满活力,也很有才华。那张美丽动人的脸 庞虽然被风吹得黝黑粗糙起来,却依然遮掩不住青春的魅力。 然而,对于一个从小生长在优裕的家庭环境、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的女孩子来说,危险是随时都可能 降临的。三月的时候,她就生病了,她意识到死亡离自己很近,却没有退缩;她本可以离队回到父母身边, 却选择了坚持。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努力地与疾病抗争,她的生命

    5、之花在残酷的环境中经受着风吹雨打的 蹂躏却顽强地统放着并且,在工作中她和同队的男伙伴谈恋爱了。即便是在战争中,爱情也来得那么 第 2 页 共 76 页 自然,不可阻挡。他们一起谈论工作上的问题;一起研究剧本,细心地帮助对方修改;一起在生活上相互 鼓励和支持当佩琪发现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超出团体伙伴之间的“互爱”时,她陷入了一种甜蜜的迷 茫中。 我读着她留下的不多的日记。在日记中她讲述自己爱的感觉。爱情的突如其来让她有些手足无措,但 又是那么热烈、发自内心。然而,他们毕竟是在一个团体中,摆在他们面前的工作是繁重的,因而在感情 的漩涡中佩琪要求自己保持理性的声音,要有“陕北恋爱的三原则不妨碍工作,双

    6、方自愿,不妨碍他 人。要坚强地把握,那么我们才能算是抗战时期中的真正恋爱生活,否则我宁愿将它抛到九霄云外” 她细细地写着,沉醉在感情的甜蜜中所有这一切,对一个才二十三岁的女孩子来说是那么珍贵,但远 处的炮声却在提醒她不能忘记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上的责任。她写得那么坦率和投入,隔着漫长的岁月, 我感受着她情感的起伏,也似乎看到她春天里娇美的身影,听到她月光下清脆悦耳的笑声无论是当年 浴血的战场上,还是今天远离了残酷战争的日子里,那身影和笑声都让人感到温暖和美丽。 日记突然中断了,是她没有写下去,还是写了没有保留下来?在八队的大事记中,1938 年 9 月同样有 着极为简洁的交代: “早期参加救亡八

    7、队的女队员陈佩琪,编队期间重病不起,终以伤寒病逝武汉。 ”这正 是演剧队接受三厅整编的时候,年轻的队员们高举队旗满怀希望,喊着响亮的口号,奔跑在学校的操场上, 而佩琪却与这一切无缘。事隔多年,编写大事记的队友已经从青年变为历尽沧桑的老人,他们用极其简单 的文字记述团队每一次的生死别离,没有感情的流露,更没有哀伤的宣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早就习 以为常,他们的心在战争的磨砺中已如岩石般坚强。但即便如此,透过这寥寥数语我也依然能想象到,当 年,年轻的演剧队员们面对风雨同舟的伙伴突然离去,心里的创伤会有多么重,而那个她所爱着也深深地 爱着她的人又会有多么透彻心骨的痛。 死神对女人不会有丝毫怜惜,读

    8、着佩琪的日记,我无言。 (节选自严平她们走向战场 , 收获2015 年 6 月,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到陈佩琪离家时间是“1937 年 11 月” ,说明其在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即投入抗战洪流,为 表现人物提供了背景。 B离家之时陈佩琪的心中可谓“甜苦交加” , “甜”有即将投身抗战的新奇感和兴奋感,而“苦”主要 源于父母对自己的阻拦。 C文章对话剧生路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既因为这是了解佩琪非常重要的史料,又因为故事本身 也暗示了她自身的命运。 D文章对佩琪爱情的描述真实感人甜蜜而又慌乱,热烈却不乏理性,充分展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 活动和高尚的精神品质

    9、。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两次提到陈佩琪“才二十三岁” ,强调意味明显,突出了她虽年纪轻轻却极富主见、意志坚定 且勇于担当,流露出作者敬佩之情。 B文章中的几处肖像描写更能够让读者对陈佩,美好生命的陨落感到痛惜,文章结尾“我无言”三个 第 3 页 共 76 页 字则进一步强化了对战争的痛恨。 C文章通过佩琪毅然决然离家、潜心投入戏剧创作、带病坚持工作、冷静对待个人情感等典型事件, 刻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主人公形象。 D作者在行文中引述了大事记寥寥数语的简短记录,表面上看似平淡冷静,实际上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充满感人的力量,极具艺术张力。 8作者以“花开了又谢”

    10、为题,寄寓丰富。请结合文意,进行简要说明。 9作者采用了陈述历史事实与抒发主观感受交叉行进的行文方式,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这样写有哪些 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城子的生命力 沈洋 去泸西,城子必去。 一个小坝子,一围群山环绕。坝子不大,却有水缘。一条大河淌过,弯成弓形,正好与城子来一个 紧紧的拥抱。城子古村落,就贴在这样的山坡上,享尽了背靠山峦、河流怀抱的极佳风水。 城子的民居,全是土掌房。从山脚沿山坡趁势而上,前一户人家的楼顶,即是后一户人家的场院, 从山脚第一户人家进去,穿过四合院,七弯八拐,就可以像

    11、孙悟空神出鬼没般上到另一户人家。如此神奇 的格局,真可谓家家相通,户户相连,总是让人想起地道战里那些横七竖八的地洞。你还别说,这城 子村的民居建筑,还正是有着攻防战事的考虑。可见,城子的历史绝不像现在看上去那般云淡风轻。 广西府志记载,城子古村属彝族先民白勺部聚居地,随着历史的演进,大批汉族居民迁入。明 朝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此建造土司衙门,改城子古城旧名“白勺”为“永安府” 。一时间,这块风水宝地 得以脱胎换骨,当地人赖以生存的土掌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一大片,规模宏大,形成府城,一跃成为滇 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盛繁至极。 走在城子古村,一条条古街巷通向村庄的深处和高处,或横或竖,或直

    12、或弯,无不透露出这个古村 落的神秘。地上是清一色的石板,经过村民和游人经年累月的踩踏,都磨出了时光的影子。 抬头看那房顶,总是给人神奇的感觉。碗口粗的当地栗树作梁,疏密有致地搭在土墙上,铺上横梁、 劈柴、木棍和松针,再铺上当地和好的黏泥蜂窝土,摊平后人工用棒槌反复捶实,土掌房的顶,就这样筑 成了。奇就奇在这种看似粗糙的建筑,实则极为牢固和实用。城子村的土掌房,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除 承袭了当地土掌房传统的四方墙体土木夯顶、层层相连户户相通的特点外,像“李将军第”这种汉式门头、 坡顶、门头下方斗拱等建筑构件齐全的民居,大量吸收了滇中地区汉族人传统四合院的建筑风格,深得汉 式建筑之精髓,体现出城子

    13、先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兼收包容的开放胸襟。 第 4 页 共 76 页 我们去的当天,正值深冬,但阳光明媚,一户人家正请了村里的壮年男女帮助盖房。五六个男女在 房顶上忙得满头大汗,有的挑土,有的洒水,有的洒松针,有的用棒槌夯土。旁边的一户人家正在搭木架, 一根根巨型圆木或方木纵横交错,一看就是大兴土木的架势。后来一问,才知是当地政府正在统一恢复一 批古院落。 走到上台人家,一对中年夫妇正在拧玉米,男的把玉米棒子背上楼,倒在晒台上,女的则把一根根 玉米棒子扔进正在转动的机器里,只听喀嚓喀嚓声此起彼伏,却不见拧下来的玉米粒。我好生奇怪,上前 询问。原来,每家每户的楼顶上都留有一个小孔,刚打下来的玉米粒

    14、,直接通过小孔哗啦啦淌进了楼板下 房子里的粮仓里这就是当地群众储藏玉米棒子的简易粮仓,既通风透气,还能享受适量阳光,保证玉米棒 子不至于霉烂。在今天看来,这些生存技艺似乎不起眼,但我想,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昂贵土司,也不一 定会想到他的后人竟然会有如此发明创造吧!是啊,历史,从来都是普通劳苦大众创造的。这话,到了今 天,依然是那样有生命力。 无疑,这样的古村落,成了摄影家的天堂,成了驴友们的最爱。每一天,总是有无数的驴友慕名而 来。或自驾车前往,或飞机转火车转汽车转面的;或三五成群,或只身一人;或全家出游,或情侣漫步。 或看夕阳西下,或看旭日东升,或看紫气升腾,或看轻岚弥漫。在城子古村落,不用刻

    15、意去看什么,尽可 以随便走走,跟着穿过村庄的一头老牛随便走,看几条悠闲的狗在村中漫游等等,不一而足,总之,每一 个人在城子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心境。或失意,或失恋,到了城子,都会被城子的宁静消解。即使正春风 得意,狂傲不羁,到了城子,也会对“得意”下另一种不同的定义。 快离开城子时,我们来到了滇军六十军一八四师师长张冲小学时的学堂。说学堂,其实就是一个小 院落,正面一间简易的土掌房,上下两层,一楼上课,二楼住人,里面还供了张冲像。因为刚写完抗日题 材电视剧锻刀不久,曾认真查阅过滇军的抗战史,对张冲十分崇敬,我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上楼看了 其早年休息读书的简易之所。这位曾经在台儿庄战役和禹王山战役中

    16、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竟然就 是从城子古村这间简易的土掌房里走出去的。正是他,用城子村彝家汉子铁打的肉身,筑起了一道保家卫 国的精神长城。这种血脉,直到今天,还一直在城子村流淌、曼延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子民居建筑格局神奇、独特,这既体现了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历史上攻防战事的需要。 B文章引用古人关于城子的记载,概述其发展历史,展现其风貌,表现了城子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C文章写到壮年男女盖房的场景,表明地方政府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这是城子葆有生命力的重要因 素。 D作者游览城子,感慨万千,任笔端在现实与历史间穿梭,既有生

    17、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写城子地理位置极佳,背靠山峦,河流怀抱,意在为下文写城子历史上的繁盛与如今成 为旅游胜地张本。 B文章第段巧用排比,整齐和谐,整散结合,富有节奏,借众多游人慕名而来一事展现了城子的魅 第 5 页 共 76 页 力。 C文章结尾写抗日英雄张冲,画龙点睛,卒章显志,表明城子的文化浸润了世世代代的城子人,影响 深远。 D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质朴而不失雅致,以意役辞,无雕琢涂饰之感,体现出作者自然高雅的审美追 求。 8作者为什么说“去泸西,城子必去”?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9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点。 (二)

    18、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 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 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 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 ”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 “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

    19、,穿不住了,便只好 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 了一声“先生” ,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 “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 ,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 第 6 页 共 76 页 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楚国的耶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

    20、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 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 ”公输般高兴的说,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 “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 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 “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 ”公输般怅怅的说, “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 墨子说, “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

    21、公输般道, “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 君王呀,老乡! ”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 “那可也是的, ”公输般高兴的说, “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 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 “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 “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 ”墨子坚决的回答, “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 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 来

    22、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 ”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 “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 的。 ”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 ”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 “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 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 “哦,我忘记了, ”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 “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 “所以你还是一

    23、味的行义吧, ”墨子看着他的眠晴,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 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 第 7 页 共 76 页 情巳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 捐救国队” ,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 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 ,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

    24、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 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 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作攻 )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 “冶于神者,众人不 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

    25、一项是() A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 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 ,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收的” ,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 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 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 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 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

    26、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 顿、旧衣破裳。 C “募捐救国队” “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 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 却极有力量。 8结合对文本二的理解,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对非攻中的“墨子”进行评点。 第 8 页 共 76 页 9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 “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 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

    27、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十字街口 初曰春 程庆龙又跟家里闹掰了。 父亲说要断绝父子关系,他愣了愣,默默挂断电话。回想起来,他跟家里一直闹着别扭。这话说起来 可就长了。 程庆龙还在当义务兵的时候,父亲就让他赶紧退役回老家,在部队锻炼两年后,接手家里的小企业。 他说才干了两年公安消防,兵还没当够,得再来上三年士官。程庆龙说什么也不肯让步。知子莫若父,老 人只好遂了他的心愿。 眼巴巴地等了三年。2016 年底,程庆龙还想继续干下去,父亲急眼了,当天深夜赶到了部队驻地,找 领导诉苦,说家里边困难,就等着儿子回去帮衬一把。 程庆龙怎么也没想到,父亲会在部队领导

    28、面前撒谎,就差一把鼻涕一把泪了,活脱脱的戏精附身。最 终的结果是,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部队。 父子两人随即爆发了一场“冷战” ,好不容易熬过了春节,程庆龙拿出退伍安置费跟战友一起跑到乡下, 合伙养起了鸭子。他是想用这种方式向父亲抗议。 那段时间,程庆龙时常做梦,无论梦境多么稀奇古怪,梦中的他总是身穿制服在宽广的街道上齐步走。 用战友的话讲,他睡觉的时候,都把身子紧绷成了立正姿势。 生活波澜不惊,转眼就是一年。 2018 年春上,某天午后,迎着刺眼的阳光,他给鸭子喂食,看着眼前的那些小家伙,程庆龙做了个决 定,他决定离开家乡,去繁华的城市寻个穿制服的工作,最好还能在公安队伍里。 是年 5 月 20

    29、 日,他去了离老家很近的南京,报考了市公安局交管局的辅警,成为机动大队铁骑中队的 一员。 铁骑中队被誉为“金陵铁骑” ,负责治理内环路拥堵“顽疾” ,首要的一条就是得练好摩托车驾驶技术。 不知怎么了,程庆龙愣是搞不定,他感觉自已笨得像之前养过的鸭子。得亏队长和同事们帮忙,教他技巧, 陪他“加餐” ,他才在考核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式工作没多久,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生病,让他火速赶回,还发来一张照片父亲躺在床上, 脸色苍白,病恹恹的样子,让人心疼。程庆龙请了假,火急火燎地赶回去,一进家门就傻眼了,父母正跟 姐姐在打麻将,说回来的正好,三缺一。 程庆龙气得肺都炸了,母亲和姐姐轮番上阵,好话孬话说

    30、了一箩筐,他就是油盐不进。转念一想,他 必须承认,家人说的不无道理,在外千好万好也不及一家人团圆好。但他在家里待了两天三宿,还是决定 回南京。 第 9 页 共 76 页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几天,父母便认怂了,还专门让姐姐从老家寄来土特产,让程庆龙分给同事们。 二老的想法是,得让儿子搞好人际关系,真碰到了困难也能有人照应着。 老人的担心是多余的,铁骑中队是个团结的集体,毫不客气地说,已经成为了南京交警的名片。那些 成绩不用说也跑不了,反正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夸赞。 时间如流水一般,一如既往地向前。算下来,程庆龙已经在南京两个年头了。换句话说,直到这次父 亲再次闹情绪,他才意识到,跟这支队伍乃至

    31、街上的市民有了感情。有时,看着陌生的人们,他会展开联 想,想象对方或是赶赴家庭聚会,或是刚谈成了一单生意。总之,一切都是美好的。 又是一天下班高峰期, 程庆龙他们接到求助电话, 说: “破了, 启动紧急预案, 护送对方去市妇幼医院。 ” 程庆龙没听清,心想破了就补胎,去什么医院啊。 等知道人家是羊水破了的时候,他心里“咯噔”一下,根据以往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如果送诊不及 时,会导致胎儿缺氧窒息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在队长的调度下,程庆龙和其他五位同事一起,找到 求助的那辆车,有两人到前方开辟绿色通道,其他四人滚动式护卫。 落到纸面上是干巴巴的文字,实际发生的事情可是真凶险。还好有惊无险。 等程庆

    32、龙护卫完毕骑车回到固定岗位上,大老远的,就看到父母站在街口四处张望。他以为自己眼睛 出了毛病,等确认真是两位老人时,他心想敢情又要故伎重演,跟领导演苦情戏? 让程庆龙意外的是,父母听说他刚救了孕妇,说那可是一人两命,感动得稀里哗啦,当即交了实底儿, 说只要他过得顺心,怎么着都好。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母亲说傻小子,走到哪儿你也是我们的儿子, 你爸想明白了,准备把家里的企业转出去,到南京开个小店,反正南京离老家也没多远。 话都说开了,父子关系也就缓和了。爷儿俩时不时地通过微信互动,扯的都是些不咸不淡的话题。 在一家四口的微信群里,父亲常常发红包,程庆龙每次都第一个抢到。时间长了,他觉得有些蹊跷,

    33、 因为在上班期间不能用手机,可下班后红包依旧在那里等着他。 后来,姐姐偷偷对他说,父亲故意那么干,就怕你缺钱花,苦了自己。程庆龙反驳说,我又不是“妈 宝男” “啃老族” 。但他心里却是热乎的,很想对父亲说声“谢谢” 。 7 月下旬的一天,往常酷热难耐的天气有些凉爽,程庆龙的心情不错。父亲在微信上转来一个链接,他 一看是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人民警察节”的新闻,随手回复:我马上要去执勤,几个意思? 父亲答:警察节啊。你们的节日,你不关注吗? 程庆龙反问:在你眼里,我不就是个小辅警吗? 父亲发了个尴尬的小表情,说辅警也是警,全国有好几百万呢,我还看过一条新闻,年初公安部就给 你们辅警出台了政策。

    34、 程庆龙没再回复,他得执勤去了。路上,他腰杆笔直,走路带风。他心里甭提多兴奋了。站在十字街 口,他的一举一动都特别带劲儿。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又”字在小说开头即引起悬念,让小说的氛围一下紧张起来,激起了读者了解程庆龙与家人关系 的兴趣。 第 10 页 共 76 页 B “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是开始插叙的标志,文本插叙的内容呈现了程庆龙父子矛盾的来龙去脉。 C程庆龙因从父亲那里得知了“警察节”设立和辅警政策出台的好消息,非常兴奋,工作起来特别带 劲。 D姐姐在小说中出现不多,看似无足轻重,却是父子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 要

    35、人物。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用程庆龙最终心愿达成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自我,其他人最终还是会向我们妥 协。 B程庆龙复员回家即和父亲“冷战” ,根源在于他父亲向部队领导撒谎的“戏精”丑态,让他无颜留 在部队。 C程庆龙被父亲假病骗回家中,家人的劝说让他犹豫了两天三宿,但他依然坚定地回到单位。 D小说通过描写程庆龙的工作生活,反映了“金陵铁骑”团结严整、心系百姓的工作风貌,体现了辅 警的价值。 8小说以“十字街口”为题目有什么作用? 9文中程庆龙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请进行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 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他要 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 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 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

    37、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 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 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 “争取立功,迎接亲人。 ”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 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 第 11 页 共 76 页 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 还说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 ”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去了。 “连长略

    38、略皱起眉毛说。 我诧异地问道: “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 “参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 “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 “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 “两条腿都断了。 ”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 “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 “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 “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 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

    39、药,打 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 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 。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 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 检讨。 ”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 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

    40、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 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 “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 ” 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 里让帮忙修改。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 。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 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 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 “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 可要急死了

    41、。下次来吧。 ” 我就说: “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 ”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 “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 ” 我连忙问: “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 “笔记本。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 ”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我过了半 第 12 页 共 76 页 晌,才再问一句: “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 说: “我一定等着你! ”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

    42、“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 歌唱祖国 ,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 ”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 “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 “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 情。 ”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 四行字: “忠于团,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 “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 个做

    43、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 ”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节选自巴金团圆 ,有改动) (注)1952 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 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 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 “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 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

    44、国争光的革命豪情。 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 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 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赴约去见小刘,可他已经回国,小说通过对“我“此时一系列神态、心理和言行的描写,表 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 B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分别回忆小刘受伤的全过程及其回国前的情况, 更加集中完整地塑造了小刘这一“好战士”形象。

    45、C小说划线部分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的朝鲜战场暂时相对安定,渲染了迎接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 第 13 页 共 76 页 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 D小说中“我”看到小刘笔记本上入团时亲笔写的四行字这一情节,既照应了上文,对小刘的心愿作 了交代,更突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 8作者在文中说: “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 ”请结合小刘这一形象谈谈你的 理解。 9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二)现代文阅读 II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从字出发,走向纸与书的密林 鲍尔吉原野 瑞安

    46、的名字好。遇到好地名,喜欢在口中多念几遍,读出声来瑞安、瑞安,仿佛这样可以吃透 这个名字。如同见到好瓷罐,想趋前敲上几下,俯耳闻听其音才释然。瑞安不光地名好,江名也好飞 云江。 我私下想,有好地名的地方,大多有“宝” 。 “宝”是你没有,但人家有的东西,是顺着历史一直能捋到文明源头的物件,比高楼大厦贵重得多。 瑞安有啥?第一样东西叫木活宇。汉字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凿于石岩表面。到了北宋,毕昇发明活字, 印刷术从此诞生。书是随印刷术而问世,字是书的核心。在古代,它叫活字,是体现典籍内容的独立信息 码。这种发明,类似于神明为一个民族加冕,没有字的族群难见天日,而没有书的民族谈不上教化昌明。 在瑞安

    47、的东元村,我们走进了占地 1000 多平方米的“中国活字印刷展示馆” ,见到了生机勃勃的木活字。 我们的目光从智能手机上的字,到纸书激光照排的字,再到旧报纸铅字的字,最终在这个屋子里找到了字 的源头。在瑞安,至今还有近百人从事木活宇印刷这一古老的职业。这些棠梨木刻就的木活字让人喜欢, 觉得它们比印在纸上的字迹更有生命力。咱们所说的“宋体字”悉在于此,在它们有技有角的横竖撇捺之 中,字上的每一处直线与曲线都由刀法诞生。光是这些字,就是难得的艺术品。看活字看不懂内容,它们 是反的,但更显神秘。当下的人回不到宋朝,可是目睹这些活字,灵光一闪,人在瞬间与古代接通了。在 这些字面前,我想起站在西安博物馆

    48、土坑里的秦兵俑,它们是泥做的武士;而活字如文士,是面目清晰的 木文俑,摆在红金丝绒衬底的玻璃柜里。 瑞安另一个让人惊异的“宝”是造纸术。此地的造纸采用古法造纸,而非污染环境的小造纸厂。在 瑞安,见到了水活字之后又见到古法造纸就不奇怪了。古人讲“敬惜字纸” ,实为敬畏智慧,而造字与造纸 都是智慧的产物。我们在茂林修竹与潺湲流水的清雅环境中见到造纸的全过程,地点在芳庄乡的东元村。 第 14 页 共 76 页 进这个村子,须按桃花源记所说的“缘溪行” ,清激的溪水一路欢唱流到山下,循着水的歌唱爬到山顶, 沿途就看见了古法造纸的作坊。古法造纸,离不开水碓。每座水碓五米见方,石板砌就。工匠利用水的落 差

    49、,以湍急的水力推动木碓上启下砸。把腌好的水竹捣碎,取其竹绒造纸。这一片作坊保留了明代的传统 工艺,人称“六连碓” 。六座水碓分布在三十二溪上,依山而建,借水做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造纸由东汉蔡伦发明,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古籍说明,温州纸业源远流长。不止瑞安一地,瓯 海泽雅的纸业名声更盛,表明温州在古时已形成造纸集群。明代姜准在歧海琐谈中写道:温州在唐代 就生产蠲纸,设造纸局,将蠲纸作为贡品进献朝廷。至明宣德五年,因制作蠲纸导致溪水混浊,撒造纸局, 停止蠲纸生产与朝贡,民间开始生产屏纸。屏纸之屏,实为闽北南平之谓也。温州的文明更多来自南边的 福建,而非中原,如活字印刷与造纸术。许多温

    50、州人祖籍闽北,再往上追则来自中原。在朝廷更迭与战乱 中,中原士子携带文化南下福建,把文化保留在闽地。其中一些人转徒偏隅海边的温州,又把文化藏在了 温州的深山之中。造纸与印刷术,是古文化遗存在这里的活化石。 古法造纸不容易,共有竹、料、刷、浆、纸五个步骤,十七道工序和一百零九个环节。上天对人类 发现发明字纸、烛火、笔墨总是设置重重障碍,人类正是翻越这些障碍而迎接到文明之光的来临。人拿着 薄薄一张纸,谓之轻,又称“人情薄如纸” 。然而纸乃厚重之物,是可以印上字的载体,凡能记载教化的事 物均重过金石。 瑞安第三处让人赞赏的是心兰书社,这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建于 1872 年(清同治十一年) ,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高考)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615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