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3.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3.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金属 塑性 成形 实验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全册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全册 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3 板料冲裁模具间隙实验板料冲裁模具间隙实验 提提 要要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实验装备实验装备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了解冲裁剪变形机理:板料剪切区的力态分析、冲裁过 程,裂纹的形成及发展、冲裁剪切断面特征; 理解解凸凹模间隙大小对冲裁件断面质量(断面粗糙度、 毛刺高度、冲裁力、模具寿命及制件尺寸)的影响; 掌握确定冲裁模合理间隙值的方法。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冲裁变形机理: 剪切区力态分析; 冲裁过程; 冲裁力行程曲线; 剪切断面分析。 模具间
2、隙:(凸、凹模刃口间缝隙的距离) 模具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 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 间隙对模具寿命的影响; 凸、凹模间隙值的确定。 剪切区力态分析: 1.凸模 2.板料 3.凹模 冲裁过程: 材料表层应力状态 冲裁断面 弹性变形阶段; 塑性变形阶段; 、断裂阶段。 裂纹的形成和发展: 扫描电镜观测的凹模侧裂纹成长模型图 (岩田一明模型) a. 第一位裂纹b.第一位停止成长c. 2、3微裂纹产生d. 主裂纹成长 剪切力行程关系曲线: 1低塑性材料; 2、3塑性材料 剪切断面分析: 冲压件的三个特征区: 圆角带(塌角) 光亮带(30%50%)t 断裂带 模具间隙对冲裁件质量的影响 间隙过小合理间
3、隙间隙过大 1.断裂带 2.光亮带 3.圆角带 模具间隙对冲裁力的影响 结论:1.小间隙的力P比合理间隙时的力P大,且当达到Pmax且后逐渐减小; 2.正常间隙时,冲裁力P急剧减小。 模具间隙的确定 一、理论确定法 Z=2(t-h0)tg=2t(1-h0/t)tg 式中, h0凸模压入深度(其值由表1确定); 最大剪应力方向与垂线的夹角。 模具间隙的确定 一、理论确定法 表1 h0/t与值 材 料 h0/t值 退火硬化退火硬化 软钢、紫铜、软黄铜等0.50.356050 中碳钢、硬黄铜等0.30.25040 硬钢、硬青铜等0.20.14040 模具间隙的确定 二、实验确定法 根据实验数据(毛刺
4、高度h、冲压件断面质量 特征、冲裁力等)来确定。 实验装备实验装备 1.Y41K-25型液压冲床型液压冲床 2.冲裁模具一套冲裁模具一套 3.千分尺;千分尺; 4.试验试样:试验试样:08AL钢板。钢板。 1.Y41K-25型液压冲床型液压冲床 液压机 控制面 板 微机 控制 系统 凹 模 凸 模 液压机控制面板 手动控制凸模上 升和下降 泵油开关按钮 顶出成形零件 联机启动停止按钮。 当液压机处于联机循 环状态时,液压机自 动工作,上模的运动 上限、下限以及运动 速度都可事先调节。 2.冲裁模具一套(实体造型)冲裁模具一套(实体造型) 冲裁模具三维造型冲裁模具三维造型 冲裁模具照片冲裁模具照
5、片 冲裁模具冲裁模具(冲头冲头)照片照片 7组不同直径: 41.60 41.65 41.70 41.75 41.80 41.85 41.90 冲裁模具动画仿真视频剪辑 3.千分尺(千分尺(025mm) 4.实验试样:实验试样: 08钢(低碳钢) 实验内容步骤实验内容步骤 1.检查设备、数据测试系统、模具能否正常工作; 2.使用D42mm的凹模,再更换不同直径的凸模以 改变冲裁间隙的办法来对条料冲裁,每更换一次凸 模,分别对t=2.0mm的钢板进行一次冲裁,并记录 每次冲裁力填入表2; 3.对t=1.0mm的钢板重复进行上面的操作,并记录 数据; 测量与观察: 1.观察不同冲裁间隙时零件断面的情
6、况; 2.测量零件毛刺高度(取周向均布的三点),取平 均值记入表2; 3.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冲裁峰值力记入表2。 冲裁力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表2 实验数据记录表 (凹模直径D=42mm) 凸模直径D( mm) 41.6041.6541.7041.7541.8041.8541.90 模具间隙Z (mm) t=2.0 mm 毛刺高度 (mm) 冲裁力 (KN) t=1m m 毛刺高度 (mm ) 冲裁力 (KN ) 实验报告内容实验报告内容 (1) 根据记录的毛刺高度,绘制h-z曲线,确 定t=1.0mm及t=2.0mm板料的合理间隙值,记入表3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板料厚度理论间隙值实验确
7、定的合理间隙值 t=1.0mm t=2.0mm 表3 间隙值 (2) 试分析冲裁模间隙对冲裁件质量(断面粗糙度、 毛刺高度、冲裁力、模具寿命及制件尺寸)的影响; (3) 试计算D42mm圆形毛坯落料模具有合理间隙 时的凸、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冲裁件公差 0.1mm); (4) 给出你对该实验的改进建议。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控制面板上控制按钮较多,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按钮。 (2) 试验过程中不要将手伸入凸模和凹模之间,以免发 生意外。 (3) 如果在试验过程中出现异常,请马上按下“紧急停 车”按钮。 Many thanks 俞彦勤俞彦勤 20142014春春 板料拉伸实验板料拉伸实验
8、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固态金属塑性成形实验 材板料拉伸实验材板料拉伸实验 1.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目的和意义 2.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3.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4.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5.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6.注意事项与思考题注意事项与思考题 1) 实验意义实验意义 通过观察和测试得到反映冲压形成性能的量化指通过观察和测试得到反映冲压形成性能的量化指 标和数据,研究板料金属的冲压成形性能标和数据,研究板料金属的冲压成形性能 j 均匀延伸率与总伸长率 n 硬化指数 / sb 屈强比 *板厚方向性系数r 力学性能指标力学性能指标: : 图1-1 板料的拉伸实验 a)拉伸试样 b)拉伸曲线 l 板料
9、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实验数据与曲线,了解这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的实验数据与曲线,了解这 些性能与冲压性能之间的关系;些性能与冲压性能之间的关系; l 掌握掌握WDW3200WDW3200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 l 掌握板料拉伸实验方法。掌握板料拉伸实验方法。 2)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设备:设备:WDW3200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 工具:游标卡尺、分规;工具:游标卡尺、分规; 试样:按国标试样:按国标GB228-87“金属拉伸试验方法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中规定的低碳钢板状试件(图中规定的低碳钢板状
10、试件(图1-2),每组),每组 3件。件。 1)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2)仪器实物图)仪器实物图 2. 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2)实验试样)实验试样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OA弹 性 阶 段 AB屈 服 阶 段 BC强 化 阶 段 CD颈 缩 阶 段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j 均匀延伸率与总伸长率 均匀伸长率 是指试样拉伸变形开始产生缩颈时的伸长 率; 是拉伸试验中试样破坏时的总伸长率。 表示材料 产生均匀稳定的塑性变形能力,由于冲压成形是在稳定 而均匀地变形之中进行的,因此,材料的 可以间接地 表示伸长类变形的极限变形程度。 越大,则成形极限 越
11、大。本实验是只需计算总伸长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j j j j 10 0 100% LL L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 sb 屈强比 屈强比对于材料冲压性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参数。塑 性成形就是利用材料屈服点与抗拉强度之间的这一段 可塑性能而实现的。屈强比越小,说明 和 之间的 距离越宽,材料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对压缩类成形, 材料不易起皱;对弯曲成形,回弹变形小;对伸长类 成形,零件形装尺寸冻结性好,工艺稳定性高,对冲 压成形很有利。 s b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塑性指标降低,强度指 标上升,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硬化指数n值就是评价 材料加工硬化性能的参数
12、,n值增大,能够提高材料的局 部应变能力,使变形均匀化,增大材料极限变形。 n 硬化指数 3.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板厚方向性系数r也称为r值,是指板料试样拉伸时,宽度 方向应变 与厚度方向应变 之比,所以也称为塑性应变比。 其表达式为: r值越大,厚度方向上不容易变形,对于拉深成形就不易 出现起皱。 *板厚方向性系数r 1 0 1 0 ln ln b t b b r t t 4.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4.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1)实验内容: l建立拉伸力F与伸长变形 之间的拉伸曲线; l建立名义应力 与名义应变 之间的关系曲线; l测试并计算屈服点 ,抗拉强度 ,屈强 比
13、,拉伸率 和板厚方向性系数r; S b b S l 2)实验步骤 1. 准备试样; 2. 在试样上用分规标定L0=50mm,用游标卡尺 测量试样L0、t0、b0并记录; 3. 启动WDW3200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将试 样一端放入上横梁的夹具中并手动夹紧; 4. 操作手动按钮,使下横梁上升。打开下横 梁上的夹具,使试样的另一端放入夹具并手 动夹紧; 4.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5.启动WDW3200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操 作系统,设定有关技术参数; 6.在计算机屏幕上点击试验开始按钮,拉伸开始 后注意观察试样变化; 7.试样拉断后试验机自动停机,点击试验结果曲 线预览并启动打印机打
14、印试验结果曲线。 4.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5.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1.简要说明实验目的、步骤, 根据试验曲线读 取有关数据,并填入下表; 2.根据实验力-位移曲线画出对应的应力应变 曲线; 3.在曲线上标出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 4. 计算根据测试数据,采用公式计算屈强比 板厚方向性系数r,伸长率 。 料 宽 b0 料 厚 t0 标 距 L0 料 宽 b1 料 厚 t1 标 距 L1 s b s b s b 6. 思考题思考题 6. 思考题思考题 2) 思考题思考题 1.根据前面计算的r值,说明r值的大小对板料拉 深成形的影响? 2.试分析钢板拉伸曲线图可
15、以分为几个阶段?每 一阶段,力与变形的相互关系?出现了什么现 象?屈强比s/b对板料冲压性能的影响? 3.简述名义应变和真实应变的概念,并给出由名 义应变和名义应力推导出的真实应变和真实应 力的公式。 谢谢! 筒形件拉延模拟实验筒形件拉延模拟实验 提提 要要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基本理论基本理论 实验装备实验装备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建立板料拉延成形工艺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板料拉深 成形工艺的理解; 熟悉板料拉延毛坯展开计算的方法; 熟悉拉延成形工艺理论分析方法,掌握拉延系数、拉 延力等工艺参数的计算方法; 了解板料拉深成形工艺数值模拟的过程与方法。 基本理论基本
16、理论 概念 拉延(拉深)将毛坯通过模具制成开 口空心零件的冲压工艺方法。 种类 根据拉深设备:单动拉深、双动拉深、三 动拉深; 根据板料拉深成形过程中厚度是否变化: 变薄拉深、不变薄拉深; 根据零件的形状:圆筒形件拉深、盒形件 形拉深、曲面零件拉深、复杂形状零件拉深, 圆筒形件拉延变形工艺的解析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凹模圆角变形区的应力解 拉延力的计算 拉延变形应力应变分析 圆筒形件拉延变形力学分析 划分三个区域:区为变形区;区为传力区;区为非变形区。 图1 拉深过程应力应变状态 变形区 1、凸缘部分 2、凹模圆角部分 传力区(已变形区) 3、筒壁部分 4、凸模包络部分 非变形区 5、筒形件底
17、部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Ra P Rt rd r0 =d/2 图2 拉延过程变形区 图3 凸缘基元体上作用的力 从凸缘变形区切取一扇形基元体,该基元 体处于平衡状态,故径向合力为零,即 0 2 sin2)()( d dRtddRRtdRdt rrr 略去高阶微量整理得: R dR d rr )( (1) (1)式中,r、均为绝对值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因该基元体处于塑性状态,根据密席斯屈服准则有 S r )(2) 联解式(1)与、(2)得 R dR S r (3) 式中,S材料的真实应力,罗代应力参数。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积分(3)式得 CRS r ln 由边界条件 R=Rt 时,r=0,代
18、入上式求得 t RSCln 于是可求得 R R S t r ln (4)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4)式代入(2)式可得 R R S t ln1 (5) 凸缘变形区的应力解 图4 凸缘区的应力分布 根据(4)、(5)式,获得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 布规律,如图5所示。 图中可以看出: 1.大部分区域切向压应力的绝对值大于径向拉 应力,即凸缘变形区的主要变形方式是压缩变形。 2.切向压应力在毛坯变形区外边缘达到最大值, 即 且为单向压缩状态; 3.径向拉应力在毛坯变形区内边缘处达到最大值: S max )( 结论: 圆筒形件拉延时,靠近凹模圆角处的坯料,其主 应变为 径向受拉应变,板料有变薄现象;靠近
19、毛坯 外缘部分的最大应变为压缩应变,板料有增厚现象。 r R S r ln)( max 凹模圆角变形区的应力解 从该区取基元体ABCD(图5),可列出沿径向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图5.凹模圆角部分基元体上的作用力 0cos) 2 sin(2 2 cos)()( 2 cos d drt d ddRRtd d dt drrr 凹模圆角变形区的应力解 略去高阶微量,整理后得 R dR d rr 代入密席斯屈服条件式(2)中,并积分,可得 1 lnCRS r 凹模圆角变形区的应力解 当R=R时,r即为凸缘内缘处(见图2)的径向应 力,该应力可由式(4)求得,于是可求得 t RSCln 1 即可得到凹模圆角
20、变形区的应力为 R R S t r ln (6) R R S t ln1 (7) 凹模圆角变形区的应力解 由式(6)可知:r在凹模圆角终点处(R=r0)最大,最大值为 )ln(lnlnln)( 0 0 00 0 00 max r R R R S r R R R S r R S ttt r 令上式中的R0/r0=m,则有 (8) m称为拉延系数 )ln(ln)( 0 max m R R S t r 1.每次拉深后圆筒形件的直径与拉深前 毛坯直径之比称为拉深系数m。通常用下 式表示:m=d/D。d拉深后的圆筒件 直径;D毛坯直径。 2.生产中也用拉深系数的倒数,即拉深 比来表示拉深变形程度:K1/
21、m=D/d. 关于拉延系数 拉延力的计算 max )( r tdP 除此之外,拉延力还应考虑以下三方面力的影响: 拉延力的计算 1.考虑压边力Q在凸缘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阻力 tr Q f 0 2 2 2.凸缘部分坯料流经凹模圆角时所产生的弯曲阻力w 12 t r d s w 拉延力的计算 3.板坯沿凹模圆角滑动时所产生的摩擦阻力,该阻力对 筒壁拉应力的影响用系数 考虑。 e 流入 流出 当金属流经一弧形摩擦面时, 产生应力的增加,其比值为: e I r O r 弧面包角,本例为900 摩擦系数。 即 e rIro 最大拉延力Pmax wfr etdP maxmax 拉延力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实
22、验装备实验装备 1.Y41K-25型液压冲床型液压冲床 2.试验试样:试验试样:08钢圆坯,厚度钢圆坯,厚度t=1mm 1.Y41K-25型液压冲床型液压冲床 液压机 控制面 板 微机 控制 系统 凹 模 凸 模 液压机控制面板 手动控制凸模上 升和下降 泵油开关按钮 顶出成形零件 联机启动停止按钮。 当液压机处于联机循 环状态时,液压机自 动工作,上模的运动 上限、下限以及运动 速度都可事先调节。 实验内容实验内容 (拉延工艺模拟部分) 1.熟悉模具结构及数控冲床的操作程序; 2.完成拉延成形工艺实验并记录拉延力,观察分析 拉延力的变化; 3.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拉延件产生缺陷的原因; (筒形
23、件拉延数值模拟部分)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 1.要求在实验前必须完成(注:课外完成、凭计算 结果才能作实验) 根据下图所示圆筒件,计算展开毛坯的直径D; .完成拉深系数m与拉深成形力P等的计算; 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圆筒形拉深件采用圆形毛坯进行拉深。 为了简化毛坯计算,可以忽略拉深过程中 板料厚度的变化。根据金属塑性变形体积 不变条件,拉深毛坯尺寸直接按拉深前后 毛坯和拉深零件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计算。 按照上述原则,先将接深零件分为若 干个简单几何体(如右图),再将几何体 面积计算后相加,可以得出拉深零件的总 面积,然后计算毛坯尺寸: 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
24、定方法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i AAAA D A 321 2 4 即 4 i AD 上图所示零件面积分别计算如下: 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rHdA 1 2 2 822 4 rrdrA 2 3 2 4 rdA 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附:拉延毛坯尺寸的确定方法 将三部分的面积代入前式,得: rHdrrdrrdD48222 2 2 式中,d圆筒件外径; r圆筒件底部内面圆角半径; H直壁高度。 (注:实际工程应用时,还应考虑修边余量)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 2. 试说明本实验的圆筒件拉深是有压边的拉深还是无 压边圈的拉深?画出圆筒件拉深过程毛坯状态图并分
25、 析各个部分的应力应变状态。 3.简述影响拉延件质量的因数; 4. 简述圆筒件拉深数值模拟的过程。 Many thanks 俞彦勤俞彦勤 20142014春春 模模 具具 拆拆 装装 实实 验验 模具拆装实验模具拆装实验 1.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目的和意义 2.实验理论实验理论 3.实验仪器实验仪器 4.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与步骤 5.实验报告与思考题实验报告与思考题 6.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 实验意义实验意义 模具是冲压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模具结构及其合理设 计直接关系到冲压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生产率和经济 效益等。因此,了解模具结构,研究和提高模具的各项技术 指标,对于模具设计和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