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考作文 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 2022 高考作文 跟着 时评 写作 一周 时文 2021.6 14 6.20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2 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 一周时文综评 (2021.6.146.20) 01.“创新+匠心”让传统文化火出圈 北京青年报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后,6 月 12 日晚,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 再次让网友擦亮双眼。特别是开场水下舞祈,舞者在水下衣袂翩跹,拂袖起舞,仿佛再现了曹植洛 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景象,让网友大呼“太美了!”“绝美!”“我 是看到神仙了吗?” 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火出圈再次证明,在这个物质丰沛、信息芜杂的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仍 然具有生存之地。毕竟,无论社会多么现代、文化多么多元,人们仍然需要从传统文化和精神原乡中寻 求内心的安
2、宁与滋养;只要传统文化找到贴合大众需求的出口,它就能再度绽放出崭新魅力,让受众发 自内心地喜爱和认同。 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首先要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它共有祈龙舟祭兰 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丽人行7 个节目,采用歌舞形式展现,却用奇思 妙想将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缅怀屈原、饮雄黄酒等 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于其中,具有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让观众既能学习传统文化,又 可追思先贤。特别是开场舞祈取材自曹植洛神赋,舞者通过水下舞蹈,把洛神“翩若惊鸿,婉 若游龙”的舞姿呈现出来。或拂袖起舞,或拨裙迴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水随舞
3、动,衣袂翩跹, 播出后即“炸”遍全网。 其次,要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晚会总体虽是歌舞形式,却采用网综+漫画+追剧+水下 舞+皮影等形式,围绕四位出身不同的唐小妹进宫献艺,引出一段“端午奇妙游”。比如,龙舟祭 融合了祭祀、舞蹈、杂技、击鼓、奏乐等元素,唐印融合了傀儡戏与舞蹈,让人拍案叫绝的祈 更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水下虚拟效果的叠加,把空间场景做了无限放大。这种在节目样态上 的创新,无疑提高了节目的可接受程度,让传统文化不再只是文字、图片、文物,不再只是静态、平面 的,或不再只是单一舞蹈,且让观众觉得不“尬”,让那些古朴的文化穿越历史,穿透荧幕的隔阂, 端 午奇妙游再次做到了。
4、 此外,要归功于其对文化节目的匠心打造。创新从来不简单,端午奇妙游也如此。20 多天拍摄、 7 个摄制组、8 地取景,就是为了这一台 45 分钟的晚会。尤其是祈,演员在水下泡了足足 26 个小 时,拍摄了上百个水下舞蹈的视频,以练习在水下的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眼睛在水中睁开的适 应性,还有憋气的时长可以说拍得异常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水中飞天”终于惊艳出圈,节目 组的匠心可见一斑。此外,有网友表示,该台晚会的每一帧古典舞都“美到哭”,也有专家学者认为,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节目选题、舞蹈风格,贯穿始终的是浓浓的中国国风与历史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些 都是节目组的匠心所致。 如今,年轻人的文化
5、自豪感在不断增强。在端午奇妙游火了之后,有网友纷纷喊话本省卫视“参 与内卷”。的确,河南有着“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的盛名,但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 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也应当立足本土,深深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并与现代审美接通,运用创新表达来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地方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吸引力。 02.向端午文化学习创造性转化 北京青年报 陕西安康的龙舟赛起来,江苏徐州的香包挂起来,安徽芜湖的河灯点起来,江西南昌的米粉吃起来, 云南昆明的非遗看起来, 北京的网红景点逛起来端午假期, 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人们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草、划龙舟,在乐享假日的同时,体悟传统民俗
6、,感受文化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 组成。几年前,对传统节日的忧思,一度成为舆论场强劲的声音,不少人发出保卫传统佳节、保卫端午 节的呼吁。当时的一个文化背景是,传统节日处境尴尬,而洋节却备受推崇。一位著名作家曾感叹, “每 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而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却相当冷清,让人痛心疾首。” 现在情况有了显著改变。拿端午来说,在传统佳节中,相对于春节、中秋,其实有着一定的弱势, 然而近几年,悄然刮起了“端午风”。每到端午节,除了各地组织的文化活动外,在民间,各种与端午 有关的传统民俗也有了新发展、新表现。艾条进
7、入新小区,五色丝线戴在手脚上,赛龙舟出现在大江南 北,粽子更是飘香大街小巷,飞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很多年轻人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是一种跨时空、跨领域、跨观念的活化 利用。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不够有力,发展得不够好,有的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社会投入了大量人 力,专业人士投入了大量精力,还是起色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场景化问题,忽视场景改变,缺乏用 户意识,依然活在过去的世界里;有的是当代化问题,对现代受众心理缺少研究,还在做一成不变的事 情;有的是生活化问题,存在一定门户之见,不愿意走出象牙塔,甚至还在自娱自乐。 很多时候,不是文化不行,而是文
8、化人不行;不是人们不需要传统文化,而是人们有了更多文化选 择。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开放的、进步的,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够通过创 新创造,吸入人间烟火,使其易于接受、善于传播,便于转化为生产生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 统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当代化”和“生活化”上下工夫,使其融入生 产生活。这也正是端午文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提到端午,会 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忘“亦余心之所以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家国情怀 的传习,不是简单通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
9、能实现的,吃有粽子、舞有龙舟、插有艾条、穿有汉服、 读有经典、购有文创、逛有街区,各种生活式沉浸式教育满足着各种层次需求,使其更加深入人心。我 们正是因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尤其是从年轻受众角度进行改造再造,增进了时代感、 生活感、意义感,才让端午文化不再遥远,就在每个人身边。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靠“传”也靠“化”,特别要靠创造性转化。其他领域很有必要向端午文化学 习创造性转化,通过厚植文化底蕴、展现时代风采、创新现代表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走 出一条振兴文化的康庄大道。 03.“摊贩作家”见证普通人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北京青年报 近日,在浙江宁波余姚市的梁弄菜场里,一位
10、边摆摊,边写作的单亲妈妈陈慧“出圈”了。她在菜 场摆摊 16 年,还先后出版了两本书。她坦诚地说:“其实我还是挺清醒的,流量都是一时的。我始终 觉得,我称不上什么作家,就是个摆摊的小贩,我要继续踏踏实实地生活,也要继续写下去。”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摊贩作家”让人们迅速认识了这个“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经历 过远嫁、离异、病痛、独自带娃谋生的种种,陈慧始终保持了乐观坚强。和余秀华、范雨素一样,坎坷 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谋生体验,都为“平民表达”积累了素材。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 “平民表达”也有机会被听见、被看见。那种认为农民、 打工者等普通人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
11、精神食粮”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了。普通人也有自己 的情感与欲望,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哪怕物质生活不够丰盈,部分人依然有丰盈精神家园的需 要。 既非中文等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高学历,职高毕业、边摆摊边写作的“野生女作家”,在平凡的 世界里努力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面对走红,“摊贩作家”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清醒与自制;认为自己 只是一个摆摊的小贩,称不上什么作家、睡午觉比接受采访更重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面对流量, “摊 贩作家”彰显了笃定与从容。 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摆摊保障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写作则提供了一个与心灵 对话、进行精神洗礼的机会,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世界更加
12、安宁与满足。和工地弹古筝、农民工 播音腔朗诵异曲同工,“摊贩作家”见证了普通劳动者对丰盈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求。 在菜市场摆摊卖日用品的单亲妈妈,尝过命运的甘霖与苦酒,生活中难免不易和艰辛;可是,“摊 贩作家”并没有将写作当成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没有局限“悲苦叙事”, 而是以质朴的表达、 真挚的情感,把生活写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不论是“人的精神也需要吃饭”,还是“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抑或“在粗糙的生活里 用文字抚平褶皱”,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 救赎,一些普通人通过写作来满足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 一边在菜市场经受市场大浪淘沙,一
13、边在文字书写中找寻“诗和远方”;“摊贩作家”犹如一面镜 子,提醒与启发人们:不管置身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 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屈服、不认命、不怕苦,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平和、淡定的心态,让“摊 贩作家”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 04.消除百年时差,他们就是我们同龄人 人民日报评论 当下,第 24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火热举行。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本届上海 国际电影节以电影1921作为开幕影片,展现着这一“初心之地”的红色印记,也表达着对百年前 一群风华正茂的“点火者”的深情礼赞。 1921以细腻的故事和细节,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
14、“开天辟地”大事件的过程。阅读马克思 主义文献时求知若渴的神情,罢工抗议中愤怒的呐喊,谈及革命理想时神采飞扬的面庞构成了当时 中共一大参会人员最生动的模样。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 景深。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 虽说电影是艺术与现实的交汇,却足以使荧屏前的观众与历史人物产生感同身受的链接。百年前, 正是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过 28 岁的年轻人,怀抱着坚定的信仰,从五湖四海而来,肩负着救亡图存的 使命, 突破各方势力的阻挠, 相聚在上海, 让一个新的革命火种 “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 他们中,有的人为革命身
15、陷囹圄,却不改救亡图存初心;有的人冒着被抓的风险,重返被查封的印刷厂 印刷杂志以启民智、聚民心;有的人投身工人运动,领导劳动人民群众奋起抗争,头破血流也不后退一 步历史已经足够波澜壮阔,不需要复杂的表达,即便以平实的镜头语言呈现也能有强大的感染力。 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如果将这百年时光折叠,与活跃在历 史上的革命先烈见上一面,就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只是和你我同龄的年轻人。他们以青年之热血和 无畏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着,也感染和指引着一代代青年树立远大志向,继续奋斗前行。今日,无数年轻 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地方。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驻村
16、干部双脚扎进泥土,挥洒着青 春的汗水与智慧;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助力九天揽月、深海探秘梦想成 真尽管我们不能一一唤出他们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心怀敬意。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在自 己的岗位勉力耕耘,汇聚成了强国富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投身革命历史洪流使人伟大,但回归生活,他们也是你我一般的平凡人,有鲜活的性格和饱满的情 绪。影片里,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也会因为具体问题的分歧争得面红耳赤;在回忆起高中举人的同乡面对 封建强权却无法抬头做人时,何叔衡也会委屈流泪;刘仁静等年轻人初到上海,也会被繁华夜晚吸引,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伟大的形象
17、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我们也 更能知道他们以平凡之小我,投身伟大之事业的不易。百年岁月苦难辉煌,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改变 中国命运,到挺起中国脊梁,再到书写中国奇迹,一代代青年奋斗的身影同样打动了无数人,也让人们 更加珍惜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力量,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造新的历史,是致敬历史最 好的方式。今天,我们不用面对烽火硝烟,也鲜少会有生死抉择,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把 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发光发热,正是创造伟大事业的第一步。 05.扫码点餐,是方便的借口,还是不便的入口? 人民日报评论 生活中,不管是下个馆子,还是
18、买杯奶茶,手机扫码点餐早已成为消费者的习惯。然而最近有新闻 报道,不少扫码点餐都需要顾客授权信息或关注公众号,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想要获 取顾客的哪类信息可以自由设置,只要建立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顾客数据就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扫码、登录、授权、选定、下单、结账与传统的人工点餐相比,扫码点餐优势不小。尤其是在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种减少接触、线上操作的做法更有其积极意义。对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减少 了对服务人员的依赖,也避免了挑选菜品时间过长的尴尬,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方便选择。对商家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扫码点餐还能节省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客户粘合度,何乐而不为? 不过,硬
19、币都有两面。“知情同意”的扫码点餐再方便,消费者也担心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会一起 “扫没了”。尽管市场上大多的餐饮店面都保留了人工点餐这一渠道,然而架不住商家的推荐和扫码点 餐的便捷,消费者扫码下单的情形非常普遍。而就在“扫一下就下单”的背后,消费者近乎无感知地“让 渡”了自己的信息,市场、商家则是乐见其成。毕竟,购买扫码设备的成本较低廉,消费者扫码关注店 面既能快速拉新涨粉,还可以对庞大的消费者进行数据画像和精准营销。一来一去,扫码点餐的重点似 乎并不在于“点餐”,而在背后所授权的种种信息和数据。 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些采集起来的数据,大多掌握在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后台或者商家手中。他们的 数据安全
20、保障能力和防泄漏水平如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扫码点餐”的行为,客观上放大了消 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没有得到有力保障的个人信息,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兜售营销的工具。原本致力 于“方便”的扫码点餐,无形中成为了“不便”的入口。 说到底,扫码点餐只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既然是服务,就应该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服务质 量,而不能夹带私货,让扫码变相成为获取客户信息的工具。然而,在当前的商业活动中,仍然存在个 别要求顾客强制授权的情形,不明确告知信息使用目的和注销方式,过度采集姓名、电话号码等状况也 依旧存在。 要眼前的便利,更要长远的保障。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地方监管部门针对扫码点餐展
21、开了持续治理。比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提出,对于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 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要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 3 月也“点名”扫码点餐, 称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除此之外,在不少地方, 也出台了相关条规定,展开了市场监管执法行动。种种“查漏补缺”的举措,目的就是要确保扫码点餐 始终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始终在正确的法律轨道内运行。 如今,我们已步入智能手机时代。但用什么方式点餐下单,商家应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扫码点 餐更要注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权益保障。在完善法律和行业协会倡议之外,不妨把日常监管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