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750259
  • 上传时间:2021-09-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7.9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届高考作文 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 2022 高考作文 跟着 时评 写作 一周 时文 2021.6 14 6.20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 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 一周时文综评 (2021.6.146.20) 01.“创新+匠心”让传统文化火出圈 北京青年报 继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夜后,6 月 12 日晚,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 再次让网友擦亮双眼。特别是开场水下舞祈,舞者在水下衣袂翩跹,拂袖起舞,仿佛再现了曹植洛 神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景象,让网友大呼“太美了!”“绝美!”“我 是看到神仙了吗?” 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火出圈再次证明,在这个物质丰沛、信息芜杂的时代,优秀传统文化仍 然具有生存之地。毕竟,无论社会多么现代、文化多么多元,人们仍然需要从传统文化和精神原乡中寻 求内心的安

    2、宁与滋养;只要传统文化找到贴合大众需求的出口,它就能再度绽放出崭新魅力,让受众发 自内心地喜爱和认同。 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首先要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发掘。它共有祈龙舟祭兰 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粽横一面丽人行7 个节目,采用歌舞形式展现,却用奇思 妙想将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缅怀屈原、饮雄黄酒等 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于其中,具有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让观众既能学习传统文化,又 可追思先贤。特别是开场舞祈取材自曹植洛神赋,舞者通过水下舞蹈,把洛神“翩若惊鸿,婉 若游龙”的舞姿呈现出来。或拂袖起舞,或拨裙迴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水随舞

    3、动,衣袂翩跹, 播出后即“炸”遍全网。 其次,要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晚会总体虽是歌舞形式,却采用网综+漫画+追剧+水下 舞+皮影等形式,围绕四位出身不同的唐小妹进宫献艺,引出一段“端午奇妙游”。比如,龙舟祭 融合了祭祀、舞蹈、杂技、击鼓、奏乐等元素,唐印融合了傀儡戏与舞蹈,让人拍案叫绝的祈 更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的结合,水下虚拟效果的叠加,把空间场景做了无限放大。这种在节目样态上 的创新,无疑提高了节目的可接受程度,让传统文化不再只是文字、图片、文物,不再只是静态、平面 的,或不再只是单一舞蹈,且让观众觉得不“尬”,让那些古朴的文化穿越历史,穿透荧幕的隔阂, 端 午奇妙游再次做到了。

    4、 此外,要归功于其对文化节目的匠心打造。创新从来不简单,端午奇妙游也如此。20 多天拍摄、 7 个摄制组、8 地取景,就是为了这一台 45 分钟的晚会。尤其是祈,演员在水下泡了足足 26 个小 时,拍摄了上百个水下舞蹈的视频,以练习在水下的稳定性,动作衔接的流畅性,眼睛在水中睁开的适 应性,还有憋气的时长可以说拍得异常艰辛。功夫不负有心人,“水中飞天”终于惊艳出圈,节目 组的匠心可见一斑。此外,有网友表示,该台晚会的每一帧古典舞都“美到哭”,也有专家学者认为, 无论是服化道,还是节目选题、舞蹈风格,贯穿始终的是浓浓的中国国风与历史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些 都是节目组的匠心所致。 如今,年轻人的文化

    5、自豪感在不断增强。在端午奇妙游火了之后,有网友纷纷喊话本省卫视“参 与内卷”。的确,河南有着“伸手一摸春秋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的盛名,但我国许多地方的传统 文化资源都比较丰富,也应当立足本土,深深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并与现代审美接通,运用创新表达来 展现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地方的文化形象与文化吸引力。 02.向端午文化学习创造性转化 北京青年报 陕西安康的龙舟赛起来,江苏徐州的香包挂起来,安徽芜湖的河灯点起来,江西南昌的米粉吃起来, 云南昆明的非遗看起来, 北京的网红景点逛起来端午假期, 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人们吃粽子、饮雄黄酒、插艾草、划龙舟,在乐享假日的同时,体悟传统民俗

    6、,感受文化魅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 组成。几年前,对传统节日的忧思,一度成为舆论场强劲的声音,不少人发出保卫传统佳节、保卫端午 节的呼吁。当时的一个文化背景是,传统节日处境尴尬,而洋节却备受推崇。一位著名作家曾感叹, “每 逢洋节,那种喧嚣让人瞠目结舌。而每逢端午、重阳、中秋,却相当冷清,让人痛心疾首。” 现在情况有了显著改变。拿端午来说,在传统佳节中,相对于春节、中秋,其实有着一定的弱势, 然而近几年,悄然刮起了“端午风”。每到端午节,除了各地组织的文化活动外,在民间,各种与端午 有关的传统民俗也有了新发展、新表现。艾条进

    7、入新小区,五色丝线戴在手脚上,赛龙舟出现在大江南 北,粽子更是飘香大街小巷,飞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很多年轻人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 今天我们讲传统文化,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这是一种跨时空、跨领域、跨观念的活化 利用。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不够有力,发展得不够好,有的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社会投入了大量人 力,专业人士投入了大量精力,还是起色不大。究其原因,有的是场景化问题,忽视场景改变,缺乏用 户意识,依然活在过去的世界里;有的是当代化问题,对现代受众心理缺少研究,还在做一成不变的事 情;有的是生活化问题,存在一定门户之见,不愿意走出象牙塔,甚至还在自娱自乐。 很多时候,不是文化不行,而是文

    8、化人不行;不是人们不需要传统文化,而是人们有了更多文化选 择。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是开放的、进步的,是与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能够通过创 新创造,吸入人间烟火,使其易于接受、善于传播,便于转化为生产生活。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 统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传统文化的“场景化”“当代化”和“生活化”上下工夫,使其融入生 产生活。这也正是端午文化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是传统节日中富有刚健气息的节日,提到端午,会 想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忘“亦余心之所以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家国情怀 的传习,不是简单通过“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

    9、能实现的,吃有粽子、舞有龙舟、插有艾条、穿有汉服、 读有经典、购有文创、逛有街区,各种生活式沉浸式教育满足着各种层次需求,使其更加深入人心。我 们正是因为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尤其是从年轻受众角度进行改造再造,增进了时代感、 生活感、意义感,才让端午文化不再遥远,就在每个人身边。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靠“传”也靠“化”,特别要靠创造性转化。其他领域很有必要向端午文化学 习创造性转化,通过厚植文化底蕴、展现时代风采、创新现代表达,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续,走 出一条振兴文化的康庄大道。 03.“摊贩作家”见证普通人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北京青年报 近日,在浙江宁波余姚市的梁弄菜场里,一位

    10、边摆摊,边写作的单亲妈妈陈慧“出圈”了。她在菜 场摆摊 16 年,还先后出版了两本书。她坦诚地说:“其实我还是挺清醒的,流量都是一时的。我始终 觉得,我称不上什么作家,就是个摆摊的小贩,我要继续踏踏实实地生活,也要继续写下去。” 在一个盛行符号互动的时代里,“摊贩作家”让人们迅速认识了这个“颜色不一样的烟火”。经历 过远嫁、离异、病痛、独自带娃谋生的种种,陈慧始终保持了乐观坚强。和余秀华、范雨素一样,坎坷 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谋生体验,都为“平民表达”积累了素材。 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社会的成名壁垒,让 “平民表达”也有机会被听见、被看见。那种认为农民、 打工者等普通人没有精神文化需要、不需要“

    11、精神食粮”的刻板印象,逐渐被打破了。普通人也有自己 的情感与欲望,他们也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哪怕物质生活不够丰盈,部分人依然有丰盈精神家园的需 要。 既非中文等专业科班出身,也没有高学历,职高毕业、边摆摊边写作的“野生女作家”,在平凡的 世界里努力寻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面对走红,“摊贩作家”体现了难能可贵的清醒与自制;认为自己 只是一个摆摊的小贩,称不上什么作家、睡午觉比接受采访更重要。在注意力经济时代,面对流量, “摊 贩作家”彰显了笃定与从容。 经济因素不断嵌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摆摊保障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写作则提供了一个与心灵 对话、进行精神洗礼的机会,让她的生活更加充实、精神世界更加

    12、安宁与满足。和工地弹古筝、农民工 播音腔朗诵异曲同工,“摊贩作家”见证了普通劳动者对丰盈精神家园的渴望与追求。 在菜市场摆摊卖日用品的单亲妈妈,尝过命运的甘霖与苦酒,生活中难免不易和艰辛;可是,“摊 贩作家”并没有将写作当成一种宣泄负面情绪的渠道,没有局限“悲苦叙事”, 而是以质朴的表达、 真挚的情感,把生活写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 不论是“人的精神也需要吃饭”,还是“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抑或“在粗糙的生活里 用文字抚平褶皱”,通过文学感受个人状态、反省生活意义、思考社会问题,完成对于自身的疗愈乃至 救赎,一些普通人通过写作来满足精神诉求与情感需要。 一边在菜市场经受市场大浪淘沙,一

    13、边在文字书写中找寻“诗和远方”;“摊贩作家”犹如一面镜 子,提醒与启发人们:不管置身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够听从内心的声音,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 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不屈服、不认命、不怕苦,乐观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平和、淡定的心态,让“摊 贩作家”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开阔。 04.消除百年时差,他们就是我们同龄人 人民日报评论 当下,第 24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火热举行。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本届上海 国际电影节以电影1921作为开幕影片,展现着这一“初心之地”的红色印记,也表达着对百年前 一群风华正茂的“点火者”的深情礼赞。 1921以细腻的故事和细节,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

    14、“开天辟地”大事件的过程。阅读马克思 主义文献时求知若渴的神情,罢工抗议中愤怒的呐喊,谈及革命理想时神采飞扬的面庞构成了当时 中共一大参会人员最生动的模样。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 景深。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 虽说电影是艺术与现实的交汇,却足以使荧屏前的观众与历史人物产生感同身受的链接。百年前, 正是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不过 28 岁的年轻人,怀抱着坚定的信仰,从五湖四海而来,肩负着救亡图存的 使命, 突破各方势力的阻挠, 相聚在上海, 让一个新的革命火种 “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 他们中,有的人为革命身

    15、陷囹圄,却不改救亡图存初心;有的人冒着被抓的风险,重返被查封的印刷厂 印刷杂志以启民智、聚民心;有的人投身工人运动,领导劳动人民群众奋起抗争,头破血流也不后退一 步历史已经足够波澜壮阔,不需要复杂的表达,即便以平实的镜头语言呈现也能有强大的感染力。 从 1921 年到 2021 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如果将这百年时光折叠,与活跃在历 史上的革命先烈见上一面,就会发现在这一时期他们也只是和你我同龄的年轻人。他们以青年之热血和 无畏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着,也感染和指引着一代代青年树立远大志向,继续奋斗前行。今日,无数年轻 的身影依然活跃在国家和民族最需要的地方。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驻村

    16、干部双脚扎进泥土,挥洒着青 春的汗水与智慧;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心钻研,助力九天揽月、深海探秘梦想成 真尽管我们不能一一唤出他们的名字,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心怀敬意。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在自 己的岗位勉力耕耘,汇聚成了强国富民、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投身革命历史洪流使人伟大,但回归生活,他们也是你我一般的平凡人,有鲜活的性格和饱满的情 绪。影片里,志同道合的革命者也会因为具体问题的分歧争得面红耳赤;在回忆起高中举人的同乡面对 封建强权却无法抬头做人时,何叔衡也会委屈流泪;刘仁静等年轻人初到上海,也会被繁华夜晚吸引, 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伟大的形象

    17、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我们也 更能知道他们以平凡之小我,投身伟大之事业的不易。百年岁月苦难辉煌,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改变 中国命运,到挺起中国脊梁,再到书写中国奇迹,一代代青年奋斗的身影同样打动了无数人,也让人们 更加珍惜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 青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的力量,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造新的历史,是致敬历史最 好的方式。今天,我们不用面对烽火硝烟,也鲜少会有生死抉择,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把 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在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发光发热,正是创造伟大事业的第一步。 05.扫码点餐,是方便的借口,还是不便的入口? 人民日报评论 生活中,不管是下个馆子,还是

    18、买杯奶茶,手机扫码点餐早已成为消费者的习惯。然而最近有新闻 报道,不少扫码点餐都需要顾客授权信息或关注公众号,一些扫码点餐软件或系统开发商宣称,想要获 取顾客的哪类信息可以自由设置,只要建立独立的服务器和数据库,顾客数据就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扫码、登录、授权、选定、下单、结账与传统的人工点餐相比,扫码点餐优势不小。尤其是在新 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这种减少接触、线上操作的做法更有其积极意义。对消费者来说,扫码点餐减少 了对服务人员的依赖,也避免了挑选菜品时间过长的尴尬,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方便选择。对商家来说, 在一定程度上,扫码点餐还能节省餐饮行业人力成本,提升客户粘合度,何乐而不为? 不过,硬

    19、币都有两面。“知情同意”的扫码点餐再方便,消费者也担心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会一起 “扫没了”。尽管市场上大多的餐饮店面都保留了人工点餐这一渠道,然而架不住商家的推荐和扫码点 餐的便捷,消费者扫码下单的情形非常普遍。而就在“扫一下就下单”的背后,消费者近乎无感知地“让 渡”了自己的信息,市场、商家则是乐见其成。毕竟,购买扫码设备的成本较低廉,消费者扫码关注店 面既能快速拉新涨粉,还可以对庞大的消费者进行数据画像和精准营销。一来一去,扫码点餐的重点似 乎并不在于“点餐”,而在背后所授权的种种信息和数据。 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些采集起来的数据,大多掌握在系统软件开发商的后台或者商家手中。他们的 数据安全

    20、保障能力和防泄漏水平如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扫码点餐”的行为,客观上放大了消 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没有得到有力保障的个人信息,容易成为电信诈骗、兜售营销的工具。原本致力 于“方便”的扫码点餐,无形中成为了“不便”的入口。 说到底,扫码点餐只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既然是服务,就应该注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服务质 量,而不能夹带私货,让扫码变相成为获取客户信息的工具。然而,在当前的商业活动中,仍然存在个 别要求顾客强制授权的情形,不明确告知信息使用目的和注销方式,过度采集姓名、电话号码等状况也 依旧存在。 要眼前的便利,更要长远的保障。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地方监管部门针对扫码点餐展

    21、开了持续治理。比如,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就提出,对于一些敏感的个人生物特征信息、位置 信息、个人行踪等,必须要逐项授权,取得消费者同意。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 3 月也“点名”扫码点餐, 称技术进步应当让消费者享受发展红利,而不是成为经营者商业欺凌的工具。除此之外,在不少地方, 也出台了相关条规定,展开了市场监管执法行动。种种“查漏补缺”的举措,目的就是要确保扫码点餐 始终遵循合法、正当和必要,始终在正确的法律轨道内运行。 如今,我们已步入智能手机时代。但用什么方式点餐下单,商家应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而扫码点 餐更要注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权益保障。在完善法律和行业协会倡议之外,不妨把日常监管的关

    22、口前 移,对“扫码侵权”和其他违法行为坚决说“不”。如此,才能逐步构建起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 06.设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抓手更要有力度 人民日报评论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 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组织实施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等。这次 机构增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出彻底 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难的决心,为治理校外培训综合施策提供了有效抓手。 一段时间以来,校外培训机构的种种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 的顽瘴痼疾。家

    23、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 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今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发人深省。 如何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导以规范化发展;如何防止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严禁随意资本化运作,现 实已出卷,亟待相关部门答卷,并以实际成效接受群众阅卷。 今年以来,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到市场监管部门对 15 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都在释 放校外培

    24、训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的信号。然而,从过往治理实践来看,监管面临的挑战并不少。校外培训 存在的超纲教学、超范围经营、虚假宣传、收费混乱等问题,呼唤投入更多监管力量;监管对象分散、 涉及部门众多、缺乏专门监管力量等,往往会导致相关措施难以落地。换句话说,顶层设计需要落实抓 手,事后处罚配合过程性监管才更加有效,各方力量需要被拧成一股绳才能综合推进治理措施。此次教 育部建立专门的监管部门,正是回应了这样的吁求。 事实上,校外培训机构应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满足孩子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的有效 手段。但如果失范失序,就会放大教育焦虑、破坏教育公平,形成“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从 这个意义上讲

    25、,无论是增设专门监管机构,深化校外教育培训改革;还是相关部门重拳出击,加大校外 培训行业整改力度,都是为了将校外培训导以正轨、予以规范,从而实现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因而, 校外培训机构做好合规转型,已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只有回归到其本身的功能定位,为受教育者提 供多元化选择,校外培训才能行稳致远。 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赖于培训市场的整顿、监管力度的加强,也需要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更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从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考试频次等 方面着手,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鼓励支持学校开展各种课后育人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 求;改变单一的考试分数评

    26、价指标,淡化分数名次焦虑,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多 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如此标本兼治,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 当校外培训热、减负成为百姓口中的热词,对这些问题关注得够不够、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着 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以治标降虚火,以治本促育人,相信以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为契机, 在种种治理举措下,教育培训行业会更加规范有序,社会教育心态会更加理性科学。 07.“洛神”起舞,给时光以惊艳,给我们以惊喜 人民日报评论 每一个传统佳节,都少不了醇厚的文化味儿。今年端午节期间,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的一个舞 蹈圈粉无数。这个名为祈的水下舞蹈,以美轮美奂的舞姿、精美绝伦的光影,

    27、让“翩若惊鸿,婉若 游龙”的“洛神”仿佛穿越千年、跃然眼前。在网上,这个不到 2 分钟的视频,已收获超过 30 亿次的 相关话题阅读量。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文化类节目屡屡刷屏;说走就走 的旅行中,“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不知从何时开始,我 们与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的同时,也在带给人们层出不穷的惊 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专注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惊艳的 演出背后,实则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曹植名篇洛神赋,工作人

    28、员在水下泡了 26 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 200 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 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转译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 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观 赏完舞蹈后,有网友留言:“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 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 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透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选择在自家 小院里,用榫

    29、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非遗传承,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 天,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之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 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互动与共鸣,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 异彩。近些年来,许多尝试都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在年轻人里赢得欢呼和掌声。典籍里 的中国以沉浸式体验展现典籍的魅力,国家宝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唐宫小姐姐”从 古老画卷中走出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近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 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思接千载的当下观众由此徜

    30、徉在 丰富的文化宝库。 当然,节目火了、人气高了、文创产品卖脱销了,并不意味着就要一拥而上、千篇一律。让更多人 爱上优秀传统文化,唯美的情境、精致的设计、宏大的场面只是其次,观众心灵深处的认同才是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掘历经千年的旋律、故事、姿态、图像等,用忠于历史 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进行各有机杼的书写,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催生更多打动人心的自 觉赓续,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做文化的我们,遇到了正在坚持等文化的他们”。来自文化从业者的坚守与执着,终将创作 出现实与历史相得益彰的佳作。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

    31、”、文化 遗产“活起来”,观众进行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国家和民族延续的将是“亘古亘今、日新又新” 的发展。 07.“神舟十二”发射:梦有多燃,就能飞得多远 人民日报评论 这是又一次激动人心的问天壮举。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与预告时间分秒不差,长征二号 F 运载火 箭成功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 于 17 日 15 时 54 分, 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 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 成三舱(船)组合体。按任务实施计划,3 名航天员随后将从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 3 名中国航天员乘坐飞船飞向太空,

    32、将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太空访客”。这是阔别 五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飞出大气层,更是极具标志性意义的一次飞天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 行和 3 个月的太空生活,表明中国航天已身处空间站时代,正向着既定的探索目标稳步前行。 适逢党的百年华诞,在中国载人航天即将跨入第 30 个年头之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升空, 唤起了中国人更多激情与格外自豪。 数以亿计的人们从电视、 手机等各种屏幕上目睹航天员出征的风采, 不少人长途跋涉赶到发射场亲眼见证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为这个国家广受关注的焦点。 仰望浩渺星空,追寻光辉历史,这样一种感受特别深刻:飞天梦想不仅点燃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热情,也

    33、 映照着一个国家的自信、执着和担当。 拥抱空间站时代,自信的脚步最有力。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载人航天的一路走来,证明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追逐梦想的自信正被锤炼地更加坚不可摧。这份自信,既体现在中国载人航 天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稳步推进航天“三步走”规划,使得中国空间站具备鲜明 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也反映在从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长征五号 B 运载火箭到神舟十二号的发射, 都提前宣布发射时间并精准到分。 “我们会完成好每一次出舱任务, 浩瀚太空必将留下更多的中国身影、 中国足迹。”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脸上自信的微笑,无疑是最好的注脚。 实现飞天梦想,执着的坚守最珍贵

    34、。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飞行,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再到太空 生活 3 个月之久,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 是一次次开拓创新、 飞天逐梦的跬步成千里。 三次飞天、开跑空间站建设“第一棒”的聂海胜,20 多年来仍坚持训练、时刻准备飞天;汤洪波等待 11 年,终于一飞冲天。对航天员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艰苦的训练,而在于初心不变、激情不改。 如同刘伯明所说的,他从 2008 年到等待再次飞向太空的 13 年,也是中国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梦 想变为现实的执着岁月。 探索浩瀚宇宙,担当的情怀最深厚。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近地轨道建造和运营空间站, 能够极大推动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35、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更考究 一个国家的实力担当。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牵引下,中国空间站代表着人类向 太空不断探索的勇敢与执着,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 在万千航天人的托举下,“神十二”航天员三个月的太空遨游,将为空间站建造刷新“进度条”。 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不断抵近和实现飞天梦想,写就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丽篇章。 08.“神舟”再访“天宫”,开启逐梦空间站时代 新京报 北京时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出征,由航 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的飞行乘组,将正

    36、式入驻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大国重器, 御空而行。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特殊的“三人组”。 他们出发,他们“回家”。自今年 4 月 29 日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成功后,作为我国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建造阶段首颗航天器,“天和号”核心舱安装“就位”意味着中国人在太空有了一 个基地、有了自己的一个“家”。在那里,中国航天员将开展 3 个月驻站工作。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 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也将次第展开,他们将代表所有中国人率先体验“太空生存”。 与以往的星际探索不同,这一次,“三人组”不仅是去外太空“看一看”“住两天”,而是要“住 下来”,甚至要“走一走”。 20

    37、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首航太空,在“神舟五号”内写下“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 步,中国人来到太空了”。如今,中国人不仅来了,还要驻留 3 个月。这无疑是革命性的。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后来一次次的飞天梦想,中国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如浩荡长歌, 从未停歇。而这一次从太空游客到常驻居民的身份进阶,也是一次巨大的跨越。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 国和世界的科技合作,也必将有力推动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更大发展。中国人跟外太空的距离,正在 一点点拉近。 此去转瞬,筹谋卅年。从 1992 年 9 月 21 日立项至今,11 艘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38、、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自力更生、攻坚克难。 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航天人先后突破掌 握了天地往返、太空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终于迈入空间站时代。今后,我们将可以经常看到我 们的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的身姿,也是一个大国这些年集智攻关、自主创新 的典型缩影。重大科技创新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就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 新。这是高标,也是底线。神舟序号从“一”到“十二”的演变,刻录的就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奋斗的

    39、轨 迹,就是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神舟”问天,谁主沉浮。这次出征,是对以往科技创新努力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起点、一个序 曲、一个大放异彩的前奏。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东方大国,探索太空,在浩渺的外太空留下脚印,营 造一个“家”,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据披露,目前已有 17 个国家和中国签订了太空合作协议,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更加 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也将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当然,航天员入驻“天和号”核心舱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我国空间探索“万里长征”的又一步。 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以后,面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具有很大挑战

    40、性。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开启了一个 逐梦空间站的新时代。 这一伟大创举,在全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周年的日子里,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也坚信, 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必将在未来释放出更加强劲的动能,推动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胜利走向复 兴。 09.刹住“虚假包装”之风,新媒体空间应人人呵护 人民日报评论 二婚带娃嫁给了高富帅,“三句话让男人为我花了 18 万”,会花男人钱的女人才会幸福近段时 间,在部分短视频 APP 上,出现了一批标榜“精通人性”的女性博主。充满噱头的话题,绘声绘色的 讲述,看似“励志”的、“成功”的经历,引致众人关注。然而,仔细辨别不难发现,这是一场精心包 装、虚假

    41、乱造的骗局,应该引起警觉。 “婚姻故事”是表,引流卖课是里;成功故事是假,经营逐利是真。这些视频博主在镜头前讲述时, 往往会“无私”地分享部分“成功经验”,让那些好奇的人们不仅围观,而且有“入局”的冲动。于是, 通过话术引导、利益诱惑,一步步把观众从短视频带到直播间、从直播间骗到微信群、从微信群开始套 利。概而论之,这些设计好的、有组织的虚假包装、不良营销,打着生活的噱头、励志的旗号,行欺骗 牟利的图谋,是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所不允的。 现实案例已经证明并揭开了这样充满套路的骗术。这些博主自诩高情商,旨在卖情商课,但从曝光 的信息看, 相关课程内容大多是变着花样谈论女性如何吸引男性, 与大众认知

    42、的情商毫无关系; 所谓 “讲 师”也漏洞百出、毫无逻辑,简直是侮辱人们的智商。无论包装得多么精良、推介得多么精彩,信以为 真者最终只会一无所获,既蒙受了财务损失,又浪费了个人感情。倘若任由此风蔓延,不仅会污染社会 环境,而且会扭曲社会价值。 在众多网络平台上,“虚假包装”之事并不少见。前不久,一些短视频平台上,有人“理直气壮” 地说,“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祖传的秘方无偿奉献出来”。这些自诩为了“苍生健康”的人, 被网友们哂笑为“神医宇宙”;这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目的是为了推销“神药”。除此之外,那些 披着国学外衣讲赚钱暴富的“讲师”,那些让小朋友假扮成贫困孩子的视频博主,那些缀以名校

    43、毕业生 头衔的“家政管家”凡此种种,无非是以夸大不实的信息吸引眼球、吸纳流量,“虚假包装”的背 后不过是生意经。这样的经,从一开始就是歪经了,注定念不久。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虚假包装”会在短视频平台屡屡出现、花样翻新?有人研究称,两个因素不 容忽视,即短视频行业扩张的刺激,让视频博主有可观的流量可以收割;网络黑灰产业链的存在,让诱 导获利变得容易。斩断网络牟利链条要久久为功,严查老问题、谨防新问题。行业发展不能成为“虚假 包装”的推手,短视频平台也不能成为假冒伪劣的“橱窗”。进一步说,通过短视频平台变现,合理、 合情、合法的渠道有很多,切莫以侥幸心理试探法律底线,切莫以歪招险棋冲击公共价值。 净化网络环境,特别是短视频平台风气,需要多方合力。平台有责任把好审核关,阻断传播渠道, 营造良好的内容生态;公众有必要提高鉴别能力,对违背常识、常情、常理的内容保持一份警惕之心, 不盲目、不冲动、不轻信;监管部门有义务加强治理力度,分阶段、分领域、分专题进行重点排查,有 的放矢,让清正之风常在、让法律警钟长鸣。事实证明,新兴网络平台作为公共空间,只有管好治好了, 大家才能受益;短视频平台作为流量富矿,只有清爽清净了,人们才能受惠。健康美好的网络世界,应 该共同维护,方得共同享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作文跟着时评学写作:一周时文综评(2021.6.14-6.20).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502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