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最新时评:把地球“搬”进实验室.doc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750098
  • 上传时间:2021-09-24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最新时评:把地球“搬”进实验室.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作文 最新 时评 地球 实验室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2022 年高考作文最新教育类素材年高考作文最新教育类素材-把地球把地球“搬搬”进实验室进实验室 目录:目录: 0101 把地球把地球“搬搬”进实验室进实验室 0202 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 0303 让文质兼美的红色作品走进语文教材让文质兼美的红色作品走进语文教材 0404 在理工科大学在理工科大学“遇到遇到”美美 正文:正文: 0101 把地球把地球“搬搬”进实验室进实验室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启用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4 日09 版) 本报北京本报北京 6 6 月月 2323 日电(记者

    2、齐芳)日电(记者齐芳)“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 值模拟装置”23 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这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地球系统数值模 拟大科学装置,被形容为“把地球搬进实验室”,将服务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 建设、双碳愿景目标、防灾减灾(如天气预报)等国家重大需求,为国际气候与环境谈判 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2018 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全面开工建设。中国科学院大 气物理研究所是其建设法人,清华大学为共建单位。 人类活动将对地球产生何种影响?这样的影响又会如何反作用于人类?关于地球的未 来,人们有很多问题,人们想预知答案,却又无法在真实的环境中实验。于

    3、是,科学家们 提出了数值模拟的方法用建立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求解的方法,来验证相关理论正 确与否。地球系统模式软件是复杂的巨系统模型,需要多学科紧密联系,这是大气科学、 计算科学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一个典型。 据介绍,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地球系统各圈层数 值模拟软件为核心,软、硬件协同设计,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专用地球系 统数值模拟装置。其核心软件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经过长期科研攻关,自主研发 的地球系统模式,集成耦合了包含大气、海洋、陆面、植被生态、大气化学、海洋生化、 陆地生化在内的 7 个分系统模式,能够模拟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生物

    4、圈的演 变规律,对地球的过去进行反演、对现在进行观察、对未来进行预测。 这一基础设施的整体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具备地球表层各圈层的模拟能力,能 够更全面地考虑地球系统的各种过程,特别是全球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与气候系 统的相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态-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碳排放量”的清晰关系, 可以对温室气体核算、未来升温预估提供有力的模拟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 的实现。同时,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的“区域高精度环境模拟系统”也将显著提升 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使我国防灾减灾水平跃升到新高度。 这一装置的建成,也将为人们应对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增添底气。国家最高科学

    5、技术 奖得主曾庆存院士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计算数据作为气候与环境领域谈判的依据,提升 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未来,随着日地空间环境模式、大陆冰盖模式和固体地球模式建设并逐步耦合到地球 系统模式中,地球数值模拟装置将实现从地球系统到空间天气的全耦合数值模拟,这将进 一步推动地球科学的理论化和数值化,推动地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 球系统科学整体迈向国际一流水平。 0101 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主席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在高校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姚晓丹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4 日01

    6、 版)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 6 月 21 日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回信在高校 和在华留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在华留学生纷纷表示,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 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 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你们提到中国 共产党致力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积极援助其他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共产党做 这些事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 斗的政党。” 收到习近平主席回信的当天,北京大学第一时间

    7、召开党委常委会、留学生座谈会,传 达学习回信精神。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回信精神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以及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最新指示, 为北大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培养更多知华友华、造福世界的优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遵 循。”北大党委书记邱水平表示,要进一步深入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切实用我们党的光辉 历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要进一步加强立德树人工作,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优秀人才和堪 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进一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伟大事业。 北大校长郝平表示,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内涵丰富、高瞻远瞩,情真意切、催人奋进, 对全校留学生,对全校师生员工,对中国高等教育界和全国高校师生,都

    8、是巨大的勉励和 鼓舞。“要迅速在全校掀起学习习近平主席回信精神热潮,让回信精神在北大落地生根;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回信精神,加快推动双一流建设,深化高等教育国际交流 合作。”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柬埔寨籍博士研究生苏文受到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让每位留学 生同学深感荣幸和温暖。”苏文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消除贫困、抗疫工 作、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外国留学生,韩国籍学生曹大浩在校期间参 加了“寻根人大拥抱世界”研学活动,先后去了革命圣地延安和正定,了解了中国共产 党奋斗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艰苦卓绝胜利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9、 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巴基斯坦籍硕士研究生和利勒说:“在抗击新冠肺 炎疫情期间,中国政府履行了大国责任,为世界多个国家提供医疗设备和资源,分享抗击 疫情经验,令我们不胜感激。回到祖国后,我一定会和朋友们讲述在中国生活的这段难忘 日子,积极促进他们来华学习,与中国青年交朋友,让他们认识并了解中国。” 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表示:“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多到中国各地 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同时把你们的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 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北大

    10、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托马来自乍得,曾赴江西井冈山和浙江嘉兴参与社会实践活 动。他表示,“实地感受革命精神,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 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发展成就有了更多了解,希望将所看、所学、所想带回去。”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唐士其强调,在留学生课程体系中,学院将与中国政治经济外 交有关的课程放到重要位置,将相关课程纳入所有的国际项目中,同时有针对留学生的 “知行计划”,为留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学习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精神,我 们更加坚定了对这种培养模式的信心,将坚定不移地做好留学生培养,培养更多懂中国、 懂世界的优秀国际人才。” 在中国的多年学习与生活,让北京

    11、工业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赤道几内亚籍本科生马努 拉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并很快融入这种文化氛围中。“我在祖国时对中国的印象, 与我现在真实感受到的完全不同。通过这些年的所见所感,我认为中国是一个和平、安 全、和谐、有序的国家,中国政府不仅对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而且对待和我一样 的留学生以及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都十分友善、热情。” “百闻不如一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伊拉克籍学生莉娜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2018 年,她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炫中国2018 外国留学生中国西部行”采风活动,对中 国西部的大发展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我在云南迪庆看到,那里的环境非常干净,通信 也很发达,有些农村的

    12、小卖部甚至可以使用网络支付,脱贫攻坚行动计划让那里发生了天 翻地覆的变化,云南迪庆变得越来越宜居、越来越发达。” “来到中国之后,我对中国才有了真正的了解,知道了中国事物,爱上了中国文化, 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友好与好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亚美尼亚籍博士研究生秦梦兰 感叹,“我们会更加努力地促进、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让全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刘典波说,作为留学生管理老师,在 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组织留学生更好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努 力让他们读懂今天的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把留学生培养成中外友谊的使者。 (本报北京(本报北京 6

    13、6 月月 2323 日电日电本报记者本报记者晋浩天晋浩天姚晓丹)姚晓丹) 0202 让文质兼美的红色作品走进语文教材让文质兼美的红色作品走进语文教材 作者:李煜晖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3 日08 版) 【专家点评】【专家点评】 落实革命传统教育、弘扬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 来,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文教材都高度重视革命传统课文、红色艺术作品的遴选和编排, 2017 年秋季启用的统编语文教材更是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该套教材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共 18 册、高中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共 5 册,其中与革命传统 直接相关的课文近百篇,大致按 433 的比例分布在小

    14、、初、高三阶段。这些课文可分 为四类:革命英雄人物代表作及反映其生平事迹的传记和文学作品;反映党领导人民走过 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历程的作品;有关革命传统人物、事件、节日纪念日等方面的新 闻、通讯、报告、演讲等;阐发革命理念和革命精神的论文与杂文。同时,与课文内容相 关的革命圣地、革命旧址和文物等摄影作品以及国画、油画和书法作品等也以插图形式纳 入课本,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整体来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革命传统课文和红色艺术作品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 矢志不渝的百年奋斗为主线,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展现出革命传统文化 的延续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编写者依据语文学科教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特

    15、点,遴选文质 兼美的典范作品,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循序渐进地编排到不同人文主题的 教材单元中,鲜明彰显了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育人立意: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和英雄人 物的崇敬之心、学习意愿,感受他们忘我奉献、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高尚品质;提高学 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水平,增进对党和祖国的深厚感情,传承红色基因,坚定“四个 自信”;通过先贤示范引领、革命精神感召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激励,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持久动力。 教材仅是课程与教学链条中的一环,把革命传统课文、红色文艺作品的育人立意落到 实处,有赖于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首先,要

    16、坚持以文本分析为基础,通过问题设计和任务 驱动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从具体可感的故事和真实动人的语言入手体悟革命传统。其 次,要坚持以内容整合为导向,通过主题教学、专题教学等手段,把分布于不同学段和年 级教材中的革命传统课文、红色艺术作品整合起来,适当补充政治、历史、时事新闻类材 料,供学生在多向度比照中深入挖掘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第三,要坚持书本学习和跨 媒介学习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 感体验和学习热情。第四,要坚持课内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革命传统课 文、红色艺术作品组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调查访谈、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

    17、 生们深刻理解、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语文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理应 成为教材研究者、编写者和使用者持续关注并锐意探索的重要课题。 【作者:李煜晖,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小学(含中职)国家语文教材建【作者:李煜晖,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小学(含中职)国家语文教材建 设重点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设重点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 0303 在理工科大学在理工科大学“遇到遇到”美美 作者: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本报通讯员 陈 晨光明日报( 2021 年 06 月 23 日09

    18、 版) 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日前在成都落下帷幕。在这场盛会中,电子科技大学 共计获奖 10 项,其中一等奖 6 项,展演成绩位列全国前茅。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 大学生艺术盛会。电子科技大学在这场盛会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充分展现出一所理工高 校开展美育探索的卓著成绩。 教育部高等学校美育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高洪说,电子科技大学把美育融入培养工程 领军人才全过程,努力构建具有工科特色的美育体系,取得了可喜成果,为全面加强和改 进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好经验。 美育课程实现三万余学子全覆盖美育课程实现三万余学子全覆盖 人类文明

    19、经典赏析通识课“有 52 种课程选择”,“年华似锦”校园合唱节上歌声 动人,知名话剧恋爱的犀牛上演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里,同学们可以随时“遇 到”美,被美好的课程、美好的舞台、美好的老师深深地吸引、影响。 这样一所理工科大学,是如何让美育深深扎根,实现学子全覆盖? “我们启动新美育系列方案,全面推动学校美育改革新实践,让学生们充分地感受 美,鉴赏美,传播美,创造美。”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刘惠说。在 1 门覆盖所有新生的人类文明经典赏析核心通识必修课基础上,学校建设了“艺术导 论、音乐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电影鉴赏”6 门美育核心通识课程。 “五位一体”成电文化品

    20、牌将“成电美育”从课内延展到广阔的课外世界。成电讲 坛、成电辩坛、成电舞台、成电故事、成电展馆提供了丰富的美育内容。诺贝尔奖得主朱 棣文、杨振宁,作家王蒙、余光中,主持人白岩松、敬一丹等纷纷登上成电讲坛,带来 500 余场知识、艺术、思想的盛宴。 “教学、实践、创作”三位一体平台是“成电美育”春风化雨的沃土。学校建成 12 间 美育课程专用教室、20 个美育训练室、3 大表演厅、实验艺术馆和 BOE 数字体验创新中 心。 在美育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在美育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由川剧老师画上不同行当的戏曲妆容,穿戴上川剧表演者日常所用的服装、头帽、配 饰,学习川剧的唱腔与手法每隔一段时间,电子科技大

    21、学就会开展一场面向全校的川 剧体验活动,让师生在川剧妆容、戏服体验中,近距离接触川剧这门古老的文化艺术,感 受川剧的文化魅力。 “电子科技大学坚持立德树人,以美培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打造层次丰富、润化人心、涵养精神、提升素养的美育文化,引导 大学生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高雅先进文化和传承革命奋斗文化的生力军。”电 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说。 中华传统文化在成电校园里绽放绚丽之花。川江号子、博巴森根、川剧先后建立了传 承研究基地,形成了“歌、舞、剧”三位一体的非遗传承模式。“川剧传承基地”获批教 育部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设了戏剧鉴赏

    22、、神奇的川剧、学川剧等课程,打 造帮打唱川剧社、开洋腔川剧社等 5 个学生川剧文化类社团,开展“国粹传承”校 园川剧文化艺术节,表演川剧历史剧白蛇传落下闳。学校倾力打造大型原创校史 剧又见青春,选取三代电子科大人的青春经历,生动地还原建校初期筚路蓝缕、改革 开放信息化浪潮和电子信息新时代的历史。 让科技插上艺术的翅膀让科技插上艺术的翅膀 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交互新媒体艺术辅修专业”(iArt)于 2019 年推出,建设“电子 信息+艺术”交叉融合培养模式。以校内现有海量工科基础课程与艺术辅修专业相结合、深 造科目与大型综合项目相关联的方式,培养出原创真实、具有艺术价值与创新创业潜力的 交互新媒体

    23、作品,在跨界中培养工科学生的想象力、人文素养。 目前,校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 23 位教师组成课程组,并两两配成“校内+校外”双导 师组,联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该辅修专业已与多家企业以及川美、川音等艺术类高校 开展合作,推出 2 批 130 余名学生的培养,首期学生完成了“破壁,科技与艺术的共生” 交互新媒体艺术展,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电子科技大学的 UpTeam 创新团队以川剧传承人欧阳荣华 的手稿为蓝本,择取川剧中人们所熟知的张飞、曹操等人物脸谱,将传统川剧脸谱用数字 化的方式投射在演员脸上并变换多种脸谱进行展示,配合蜀道难激昂的歌声,展现川 人不畏艰险的精神。 “专业知识决定了技术型人才能飞多高,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则决定了他能走多 远。”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表示,学校致力于培养工科领军人才,通过美育让学生厚植 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阳光、坚定、美好,增强想象力、沟通交 流能力和审美情趣,勇于创新、敢于突破,让未来的人生和事业更辽阔、更出彩。(本报(本报 记者记者周洪双周洪双李晓东李晓东本报通讯员本报通讯员陈陈晨)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作文最新时评:把地球“搬”进实验室.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500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