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培优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43657
  • 上传时间:2021-09-2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培优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培优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第一 单元 知识点 提纲 测试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必背内容政治制度必背内容 第一课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 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不同:内外服制是一种松散的国家结构,中央对地方控制较弱。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加强了中央对方的控制。 2.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

    2、迁?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3.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 用?用? 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封建生成关系开始产生,由此诞生了地 主和农民两大阶级。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就是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维护地主阶级整体 利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其间有很多变化,但这两大阶级的基本性质 没有改变,因此集权制和郡县制也就不会改变。 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层级上历代有不同划分,但本质没有改变, 是适应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需要

    3、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县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及 维护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都产生了很大作用。 第 2 页 共 21 页 中国历史上有些王朝也曾推行过分土治民的分封制,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西晋分封并不 断扩大宗室诸侯王的权力, 都被实践证明是瓦解中央集权的力量, 根本起不到藩卫中央的作用。 所以郡县制是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 4.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天下为公”的的“大同大同”社会社会,被被“天下为家天下为家”的的“小康小康”社会所取代社会所取代。 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原始部落时期的禅让制建立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生产力低下,阶级分化并不

    4、如奴隶社会 那么强 ,人的地位相对较平等,因此孕育出了禅让制发展的环境背景。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私有制经济的出现,私有制经济使社会阶级分化,人的地位出现了高低贵贱的层级,拥 有较多私人财产的群体不能像财产公有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样出让公共权力给贫贱下层群体或 其他显贵, 因此“家天下”的局面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5.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廷议、朝议、集议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中央 集权决策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行形式民主,最终决策在皇帝。 6 东汉政论家仲

    5、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后期,皇权衰弱,外戚宦官干政延续不断,中央集权名存实亡,最后导致王莽代汉的 结局。这一历史教训使刘秀认识到中央集权“失权”的危害,是他在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重 要动因。 自汉武帝开始中朝尚书权力增大,已经开始制度化约束包括丞相在内的“强臣”干政局面, 刘秀将尚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设立尚书台,使之成为秉承自己意志的中枢所在。 7.中国古代中央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中国古代中央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 第 3 页 共 21 页 8.历代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历代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

    6、演变阶段? 秦朝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的开端,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这一制 度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目的,设立中朝,使之成为行政中枢所在外朝丞 相府的权力大大削弱。中朝尚书的权力在此阶段发展起来。西汉晚期,三公制取代丞相制,对行 政中枢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东汉建立后,以尚书台作为行政中枢,三公的权力进一步降低。 隋唐的行政中枢是三省,三省长官并称宰相,三省中中书省又因草拟政令,而处于更加核心 的地位。 宋朝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但又设枢密院、三司分掌军政与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元朝 实行中书省总理政务的中枢制度。 明朝初年废除宰相制,以内阁作为行政中枢。清朝

    7、雍正时,确立了军机处作为中枢的制度。 从总体上看,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重要演变阶段。其总体趋 势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的含义?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的含义?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 4 页 共 21 页 2. 地理影响下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制度差异?地理影响下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制度差异? 3.古希腊古希腊 重装步兵重装步兵 对民主的对民主的 政治影政治影 响?公民响?公民 的含义?的含义? 古希腊 中等

    8、以上 家庭都能 自备武装 并参军作战,成为保护城邦的主力,并据此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重装步兵的兴起是希腊 走向民主的一个重要原因,显示了小土地所有者作为公民和士兵的力量,以及他们作为城邦统 治者的地位。 公民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资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公 民通过公民大会参与城邦政治。 4.古雅典、古斯巴达、古罗马政治制度对比?古雅典、古斯巴达、古罗马政治制度对比? 差异古中国古希腊 地形大河平原,内陆辽阔,人口聚集 海岸线曲折、多山、多港、地 区彼此独立隔绝。 适合的经济活 动 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 农业生产。 海外贸易, 适合从事商业活动。 选择的政

    9、治制 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 的摇篮。 文明特征大河文明(黄色文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第 5 页 共 21 页 5.思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思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之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国家权力属于公民,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都带有 民主政治的成份。 不同之处: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民主制的社会基础相对广泛。在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 官员数量少,且没有薪水,普通人实际无法出任,因此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都有不同 程度的寡头制特征,罗马共和国最终演化为帝制,皇帝成为独

    10、裁者。 6. 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积极:促进雅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铸就希腊人的民族性格。 开创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奠定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 供思想渊源。理论: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实践:差额选举制、任期制、 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局限: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有限民主, 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妇女和他国公民没有政治权利。 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只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所

    11、实现的直接民主难以确保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 也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不能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使雅 典逐渐走向衰落。 7. 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结构运行图?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结构运行图? 第 6 页 共 21 页 8. 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对比?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对比? 第三课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1.民国初期政坛特点?同盟会为什么要与各党派合并改组成国民党?宋教仁被杀说明了什民国初期政坛特点?同盟会为什么要与各党派合并改组成国民党?宋教仁被杀说明了什 么?临时约法的特点?民国初期政局说明了什么?么

    12、?临时约法的特点?民国初期政局说明了什么? 民国初期,党派分化林立,各党派渊源不同,政见不一,未实质推动民主。 为了更好的限制袁世凯权力,保护辛亥革命的共和成果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权制度(法美)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极力维护共和成 果,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因人设法。 第 7 页 共 21 页 民国初期的证据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未能在短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复辟帝制的速亡也表明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中国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 3.3. 国民党国民党“训政训政”、“宪政宪政”的实质?的实质

    13、? “训政”实质:国民党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宪政”实质: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统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组织政党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工当时社会的普遍共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 内阁制,先进的中国人想通过议会政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党政治在民国初年获得了空前的 发展,国民党在当时是最具革命性和影响力的大党。 但是,当时中国的实权掌握在袁世凯等旧势 力手中,他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4.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近代以来,政党政治作为仿

    14、行西方政治的种重要形态被移植到中国。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一度兴起,但很快遭到破坏,名存实亡,这是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所决定的。 一方面,革命阵营未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重建社会秩序。革命党改组合并,人数众多, 貌似强大,但往往降低其革命性;革命党人缺乏运用民主政治的经验,其举措往往不切实际, 脱离群众;议会政治初行,不完善之处颇多,国会议员的选举多演变为党派之争。 另一方面,中国专制主义的社会根基依然根深蒂固。分散的个体经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仍 占压倒性优势,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旧势力为了继续维持他们 的支配地位,倚仗军队暴力来镇压反对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利

    15、益,扶植旧势力作为它们 在中国的代理人,给予金钱和武器支持。 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被军 阀统治取代的原因所在。 5.5.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而非建立苏维埃政权, 主要是由政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 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 起了重要的保证

    16、作用。 6.6.谈谈你对谈谈你对“三三制三三制”原则的认识?原则的认识? “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 在 第 8 页 共 21 页 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其余三 分之二名额。 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 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 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7.7. 新中国政权建设新中国政权建设? ? 8.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特殊的历史传承、文化

    17、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 艰巨曲折性:经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求取。 坚定性:坚定不移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性: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深化改革。 第四课第四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王安石变法:理财王安石变法:理财( (富国富国) )措施措施 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积极作用: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消极作用: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

    18、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积极作用: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B.消极作用: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第 9 页 共 21 页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 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 10 页 共 2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

    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对于封建时代的历史循环变迁,史学家们常常用一个成语加以描述,便是“换汤不换药”。对“换 汤不换药”解读正确的是() A“汤”是指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 B体现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 C“药”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清代对宰相制度得以变相的恢复 2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制,在地方设立布政使司,负责行政;按察使司,负责监察;都指挥使司,负 责军政。明初这一措施(

    20、) A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 B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大变革 C仿照了宋代地方管理制度 D易于造成地方官吏不作为 3针对中华民国初年的国会政治,有学者提出“多数本应参与其中的人”却“形成国会万万不能存立之 共识”。据此可知,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 A社会基础薄弱B违背社会潮流 C导致军阀割据D缺乏理论依据 41928 年,国民党的训政时期开始。对“训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它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训政”时期国民党的任务与宪政时期是相同的 D它的实质是一党专政 5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宋教仁

    21、组建国民党 D.中华民国约法正式颁布 6下面是中国共产党某时期制定的宪法文件的部分内容: 政权的性质是工农民主专政。这个专政的目的,是在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势 力有系统地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团结广大贫农群众在他的周围,同中农巩固的联合,以转变到无 第 11 页 共 21 页 产阶级专政这部宪法应施行于() A革命根据地B抗日根据地 C解放区D新中国初期 71914 年袁世凯制定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召集立法院, 宣告开会、停会、闭会;总统制定官职官规,任免文武职官;有宣告开战媾和、统率全国军队等权力。这 说明() A共和制在中国彻底结束 B总

    22、统制取代责任内阁制 C北洋军阀封建统治开始 D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 8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 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9英国学者克拉尔认为:16601832 年英国社会,君主维持着国家的统一和团结;贵族确立了社会关 系中的文明准则,促进了等级之间的融合而非冲突;国教的统治实现了一种有限度的宽容。这表明他认为 英国政治和社会变革() A得益于对传统制度的继承 B体现君主统而不治的特点 C体现了民主与专制的冲突 D确立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10公元前

    23、5 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充分发展,被称为雅典民主政 治的“黄金时代”。那时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D十将军委员会 1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第 12 页 共 21 页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 121978 年,英国工党卡拉汉政府宣布对工资问题采取强硬立场,规定年增长率不得超过 5%;但 1979 年,在强大的罢工压力下政府不得不同意把工资提高 9%,在全体国人面前大丢其脸,在

    24、这种情况下,保守 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以一票多数迫使工党政府下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憧憬建立福利国家B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实行责任内阁制度D基本解决发展停滞 13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 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 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14下表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表。以下分析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二届全国人大召开 三届全国人大召开 四届全国人大召开 五届全国人大召开 六届

    25、全国人大召开 七届全国人大召开 A一届人大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 B“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仍能正常召开 C1978 年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步入正轨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 15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 300 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 会党等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 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 16 托克维尔指出, “以前的邦联政府直接治理的是加盟政府, 而美国的联邦政府则直接治理公民个人”

    26、, 这使得“美国政府并不是一个联邦政府,而是一个不完备的全国政府”。托克维尔意在说明美国() A民主共和制名存实亡 第 13 页 共 21 页 B联邦政府的权威增强 C新型联邦制侵害自由 D各州事实上无自治权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 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1)根据材

    27、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 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的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18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极富特色的地方治理方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14 页 共 21 页 判断图一、图二、图三所属的朝代,并说出判断依据。 第 15 页 共 21 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为国家所有、推进新解放区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等民主革命遗留的各项任务,又开展了“三反”“五反”斗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 的现实任务,为贯彻

    28、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4 年,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建设一个伟 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的总任务。中共八 大前后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内容的新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基本形成。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 70 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材料二在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指引下,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 发挥政府作用;二是理顺

    29、“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三是理顺“党群” 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确保国家“社会公仆”的本质功能。国家改 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 理提供了强大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 摘编自包心鉴新中国 70 年国家建设的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治 理各自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影响。 第 16 页 共 21 页 20下表是某中学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研究

    30、性学习活动中,两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得出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英国 组 1689 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 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 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 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上半期,英 国民主化的趋势不 断发展 美国 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 于任何现存的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 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 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 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 系、 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 就像一个 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 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

    31、革命 建立起的民主政体 是世界资产阶级政 治民主化进程中最 具有进步意义的制 度 (1)上表中哪一组的结论与材料是不相符的?哪一组的结论是错误的?为什么? (2)你认为哪个组的材料不全面?应补充哪些史实? (3)指出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 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 第 17 页 共 21 页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C 【解析】古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围绕这一制度形成了历史循环,因此“

    32、药” 是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故选 C 项;古代官僚政治体系并未呈现出扭曲混乱的特征,排除 A 项;B 项 无法解释“循环”,排除;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未变相恢复宰相制度,排除 D 项。 2A 【解析】明代地方设立三司分割原来行省长官的权力,分工明确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加强中央 集权,故选 A 项;明代仍以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排除 B 项;宋代时地方最高长官是知州,排除 C 项; 地方官吏职责明确,便于提高管理水平,排除 D 项。 3A 【解析】材料“万万不能存立”说明反对国会的建立,由此可知社会基础薄弱,故选 A 项;设立国会是 顺应历史潮流的,排除 B 项;出现军阀割据是由于

    33、中国特殊的国情导致的,并不是因为国会政治,排除 C 项;民国初年的民主政治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理论,故并不缺乏理论依据,排除 D 项。 4D 题组 2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索 【解析】由所学可知,国民党的训政,违背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因而不能体现三民主义,更不会 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A、B 两项错误;按照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在军政、民政、宪政时期,国民 党的责任和任务不同,C 项错误;“训政”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故选 D 项。 5A 6A 7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确立的是责任内阁制,而材料中却规定“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 统治权”,故 B 项正确。根据材

    34、料“中华民国约法”“总统”“立法院”等,说明这时还披着共和的外衣,A 第 18 页 共 21 页 项错误;1912 年袁世凯上台就标志北洋军阀统治开始,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党政治,D 项错误。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 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 项正确。 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 项错误;铁制生产工具在战国时期逐渐推广,但并 未普及,B 项错误;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 项错误。 9A 【解析】克拉尔认为英国的君主

    35、、贵族以及国教这些传统的因素对于 1660 年至 1832 年的英国社会有 较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其认为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得益于对传统政治制度的继承,故选 A 项。 10A 【解析】由所学可知,公民大会的权力不断扩大,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故选 A 项。 11A 【解析】表格显示汉代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或者州郡县制度都是沿袭秦朝的郡县制,虽然在汉朝的时 候有所改变,但是基本上政治体制保持了稳定性,故 A 项正确。郡县制在战国各国变法时期已经产生,故 B 项错误;西汉初期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在局部又实行了分封制,故 C 项错误;东 汉时期地方行政体制并未发生本质变化,而是在

    36、郡县制的基础上发展,故 D 项错误。 12C 【解析】根据材料“保守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并以一票多数迫使工党政府下台”可知,保守党是 通过议会迫使政府换届,说明当时的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故选 C 项。材料没有涉及“福利国家”,排除 A 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这一事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 D 项。 13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使学校教育与仕途的结合更加紧密, 其目的是为变法培养人才、制造舆论,A 项正确。 14B 【解析】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故 A 项表述正确; 第 19

    37、页 共 21 页 1964 年至 1975 年长达十年之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故 B 项表述错误;1978 年以后,基本上是 5 年召 开一次全国人大,故 C 项表述正确;根据材料可知,D 项表述正确。故选 B 项。 15A 【解析】据所学,革命派要求推翻清政府、立宪派主张改变清政府为君主立宪、旧官僚维护清政府, 据材料“民国初期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 立宪派、 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分析是因为清政府被 推翻,故选 A 项。据所学,这些政党并非执政党,不能说明政党政治正式确立,排除 B 项;导致了资产阶 级软弱妥协的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排除 C 项;材料“立宪派、旧官僚”不是民主革命

    38、的基础,排除 D 项。 16B 【解析】据材料“而美国的联邦政府则直接治理公民个人”“美国政府并不是一个联邦政府,而是一个不 完备的全国政府”可知,在联邦制下,美国政府对国家的治理能力增强,无论是对于公民个人还是对于各州, 权威性均在增加,故选 B 项。材料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增强,并且美国是典型的民主共和制国家,排除 A 项;治理公民个人不等于侵害自由,排除 C 项;“美国的联邦政府则直接治理公民个人”并不代表各州事实 上无自治权,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

    39、,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表现:秦设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 宰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趋势: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越衰弱直至废除。 阐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 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解析】第(1)问,秦代为三公九卿制,唐代为三省六部制,明代为内阁制,据此结合皇权与相权的关 系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组织。第(2)问,中国古代

    40、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 越衰弱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了宰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宰相 制度来讲述,从宰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18朝代:图一:秦朝,理由:北部长城;地方推行郡县制;都城在咸阳。图二:汉朝,理由:地方 上郡国并存;都城在长安。图三:元朝,理由:地方推行行省制度;宣政院辖地设置。 【解析】通过阅读图一,根据都城“咸阳”、北方的长城、地方上“陇西郡”“辽东郡”“南海郡”和大泽乡等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理得出,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时期为秦朝,再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图一中 第 20 页 共 21

    41、 页 的信息,简要说明。通过阅读图二,找到图中“济南郡”“东莱郡”“甾川国”“高密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的历史时期为汉朝,接着说明得出相关结论的主要依据。通过阅读图三,首先找 到“大都”“中书省”“辽阳行省”“宣政院”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元朝在地方上推 行行省制度,西藏是宣政院的辖区,再对相关分析过程进行说明。 19(1)突出特点:过渡时期是以国家基本制度的建构建立和保障社会主义新秩序,即以保障人民当家 作主的权利为根本价值;以建立和巩固社会发展新秩序为根本基础;以发动和推进所有制变革为关键环节; 以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以清除旧国

    42、家遗留的封建残余为根本保障。改革开放新时 期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国家管理制度,激发了社会活力;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 群众基础,保证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并结合新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治理史实可知,过渡时期是 以国家基本制度的建构建立和保障社会主义新秩序为突出特点;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史实可知 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根本价值;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建立和巩固社会发展新秩序为根本基 础; 据材料一“为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43、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得出以发动和推进所有制变 革为关键环节;以运用国家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任务;据材料一“在全国范围既完成没收官僚资本 为国家所有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等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任务”并结合所学得出以清除旧国家遗留的封 建残余为根本保障。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我国新时期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问题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结合所学得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开创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2)问,据材料二“理顺政企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 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并结合所学得出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据材料二“

    44、理顺政社关系,促进社会组 织发育发展,充分激发社会机体活力”并结合所学得出健全国家管理制度,激发了社会活力;据材料二“理 顺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并结合所学得出夯实了中国共产党的 群众基础,保证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据材料二“国家改革的根本价值是推进制度创新与定型”并结合所 学得出促进了国家治理的创新,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英国组不相符。原因:1689 年,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况且材料反映的是对 1689 年时英 国民主制的质疑或否定,“民主化趋势不断发展”结论与材料不符。 美国组的结论不正确。原因: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形式,并不具备绝对进步 性。 (2)英国组的材料不全面。 补充史实: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9 世纪议会改革。 第 21 页 共 21 页 (3)含义: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政体。 表现:1787 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两党交替执政;实行联邦制原则。 【解析】第(1)(2)问,阅读材料和结论,根据英国的民主进程以及美国 1787 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和内容等 有关史实进行判断。第(3)问,结合 1787 年宪法的原则和特点进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培优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43657.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