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43654
  • 上传时间:2021-09-23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989.9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全套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第一 单元 知识点 提纲 同步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0 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必背内容政治制度必背内容 第一课第一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西周推行贵族等级分封制, 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你认为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不同:内外服制是一种松散的国家结构,中央对地方控制较弱。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加强了中央对方的控制。 2.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

    2、迁?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3.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 用?用? 春秋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封建生成关系开始产生,由此诞生了地 主和农民两大阶级。中央集权制与郡县制就是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维护地主阶级整体 利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其间有很多变化,但这两大阶级的基本性质 没有改变,因此集权制和郡县制也就不会改变。 郡县制作为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制度,在层级上历代有不同划分,但本质没有改变, 是适应中国古代社会发展需要

    3、的一种政治制度。郡县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及 维护地主阶级的整体利益都产生了很大作用。 第 2 页 共 20 页 中国历史上有些王朝也曾推行过分土治民的分封制,如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西晋分封并不 断扩大宗室诸侯王的权力, 都被实践证明是瓦解中央集权的力量, 根本起不到藩卫中央的作用。 所以郡县制是历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主体。 4.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天下为公”的的“大同大同”社会社会,被被“天下为家天下为家”的的“小康小康”社会所取代社会所取代。 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 原始部落时期的禅让制建立在财产公有的情况下,生产力低下,阶级分化并不

    4、如奴隶社会 那么强 ,人的地位相对较平等,因此孕育出了禅让制发展的环境背景。但是奴隶社会的发展 伴随着私有制经济的出现,私有制经济使社会阶级分化,人的地位出现了高低贵贱的层级,拥 有较多私人财产的群体不能像财产公有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样出让公共权力给贫贱下层群体或 其他显贵, 因此“家天下”的局面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5.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廷议、朝议、集议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下中央 集权决策方式。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一种“民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决策的合理性。 行形式民主,最终决策在皇帝。 6 东汉政论家仲

    5、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东汉政论家仲长统总结的三公权力被削弱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后期,皇权衰弱,外戚宦官干政延续不断,中央集权名存实亡,最后导致王莽代汉的 结局。这一历史教训使刘秀认识到中央集权“失权”的危害,是他在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重 要动因。 自汉武帝开始中朝尚书权力增大,已经开始制度化约束包括丞相在内的“强臣”干政局面, 刘秀将尚书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设立尚书台,使之成为秉承自己意志的中枢所在。 7.中国古代中央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中国古代中央中枢权力机构示意图? 第 3 页 共 20 页 8.历代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演变阶段?历代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

    6、演变阶段? 秦朝是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大一统王朝的开端,建立了以丞相府为首的行政中枢,这一制 度延续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目的,设立中朝,使之成为行政中枢所在外朝丞 相府的权力大大削弱。中朝尚书的权力在此阶段发展起来。西汉晚期,三公制取代丞相制,对行 政中枢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东汉建立后,以尚书台作为行政中枢,三公的权力进一步降低。 隋唐的行政中枢是三省,三省长官并称宰相,三省中中书省又因草拟政令,而处于更加核心 的地位。 宋朝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但又设枢密院、三司分掌军政与财政,分割宰相权力。元朝 实行中书省总理政务的中枢制度。 明朝初年废除宰相制,以内阁作为行政中枢。清朝

    7、雍正时,确立了军机处作为中枢的制度。 从总体上看,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经历了秦汉、唐宋、明清三个重要演变阶段。其总体趋 势是削弱宰相权力,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第二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的含义?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的含义?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第 4 页 共 20 页 2. 地理影响下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制度差异?地理影响下古中国与古希腊的制度差异? 3.古希腊古希腊 重装步兵重装步兵 对民主的对民主的 政治影政治影 响?公民响?公民 的含义?的含义? 古希腊 中等

    8、以上 家庭都能 自备武装 并参军作战,成为保护城邦的主力,并据此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重装步兵的兴起是希腊 走向民主的一个重要原因,显示了小土地所有者作为公民和士兵的力量,以及他们作为城邦统 治者的地位。 公民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资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公 民通过公民大会参与城邦政治。 4.古雅典、古斯巴达、古罗马政治制度对比?古雅典、古斯巴达、古罗马政治制度对比? 差异古中国古希腊 地形大河平原,内陆辽阔,人口聚集 海岸线曲折、多山、多港、地 区彼此独立隔绝。 适合的经济活 动 便于耕作,河流可以灌溉,适合从事 农业生产。 海外贸易, 适合从事商业活动。 选择的政

    9、治制 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民主政治 的摇篮。 文明特征大河文明(黄色文明)海洋文明(蓝色文明) 第 5 页 共 20 页 5.思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思考雅典、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似?又有哪些不同? 相似之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国家权力属于公民,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都带有 民主政治的成份。 不同之处:雅典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民主制的社会基础相对广泛。在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 官员数量少,且没有薪水,普通人实际无法出任,因此斯巴达和罗马共和国政治制度都有不同 程度的寡头制特征,罗马共和国最终演化为帝制,皇帝成为独

    10、裁者。 6. 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全面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 积极:促进雅典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铸就希腊人的民族性格。 开创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奠定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 供思想渊源。理论:主权在民、轮番而治、公民平等、法律至上。实践:差额选举制、任期制、 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局限:民主范围的狭隘性: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是奴隶主的民主,是有限民主, 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奴隶、外邦移民、妇女和他国公民没有政治权利。 民主性质的原始性:雅典民主只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运作方式的随意性: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所

    11、实现的直接民主难以确保公职人员的基本素质; 也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不能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使雅 典逐渐走向衰落。 7. 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结构运行图?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结构运行图? 第 6 页 共 20 页 8. 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对比?近代英法美德资产阶级政权对比? 第三课第三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1.1.民国初期政坛特点?同盟会为什么要与各党派合并改组成国民党?宋教仁被杀说明了什民国初期政坛特点?同盟会为什么要与各党派合并改组成国民党?宋教仁被杀说明了什 么?临时约法的特点?民国初期政局说明了什么?么

    12、?临时约法的特点?民国初期政局说明了什么? 民国初期,党派分化林立,各党派渊源不同,政见不一,未实质推动民主。 为了更好的限制袁世凯权力,保护辛亥革命的共和成果 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权制度(法美)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极力维护共和成 果,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重要文件。 因人设法。 第 7 页 共 20 页 民国初期的证据说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未能在短时间里重建社会秩序。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复辟帝制的速亡也表明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中国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 3.3. 国民党国民党“训政训政”、“宪政宪政”的实质?的实质

    13、? “训政”实质:国民党一党专政,违背了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 “宪政”实质: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统治,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组织政党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工当时社会的普遍共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责任 内阁制,先进的中国人想通过议会政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党政治在民国初年获得了空前的 发展,国民党在当时是最具革命性和影响力的大党。 但是,当时中国的实权掌握在袁世凯等旧势 力手中,他解散国民党和国会,使得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4.4.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政党政治为什么不能成功? 近代以来,政党政治作为仿

    14、行西方政治的种重要形态被移植到中国。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一度兴起,但很快遭到破坏,名存实亡,这是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所决定的。 一方面,革命阵营未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重建社会秩序。革命党改组合并,人数众多, 貌似强大,但往往降低其革命性;革命党人缺乏运用民主政治的经验,其举措往往不切实际, 脱离群众;议会政治初行,不完善之处颇多,国会议员的选举多演变为党派之争。 另一方面,中国专制主义的社会根基依然根深蒂固。分散的个体经济在中国社会生活中仍 占压倒性优势,专制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旧势力为了继续维持他们 的支配地位,倚仗军队暴力来镇压反对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为了各自利

    15、益,扶植旧势力作为它们 在中国的代理人,给予金钱和武器支持。 这些因素汇合在一起,成为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被军 阀统治取代的原因所在。 5.5.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而非建立苏维埃政权, 主要是由政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抗日战争时期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抗日根据 地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性质,有利于调动一切抗日阶层共同联合抗日,对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 起了重要的保证

    16、作用。 6.6.谈谈你对谈谈你对“三三制三三制”原则的认识?原则的认识? “三三制”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 在 第 8 页 共 20 页 抗日根据地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中国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其余三 分之二名额。 这一原则突出体现了边区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和共产党人愿与各抗日党派及无党 派人士民主合作的精神,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扩大了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 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7.7. 新中国政权建设新中国政权建设? ? 8.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中国特殊的历史传承、文化

    17、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决定的。 艰巨曲折性:经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一代代仁人志士探索求取。 坚定性:坚定不移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性:广大人民群众的选择,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随着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不断深化改革。 第四课第四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王安石变法:理财王安石变法:理财( (富国富国) )措施措施 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积极作用: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消极作用: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

    18、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A.积极作用: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加政府收入 B.消极作用: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第 9 页 共 20 页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政府税收。 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第 10 页 共 20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

    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同步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明朝冯梦龙指出:“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 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大手段。”这揭示出宋朝() A中国疆域版图基本奠定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D君主专制权力已有所削弱 2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严格控制共产党员的从政比例,保证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和不

    20、左不 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它创造性地实现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这一政权() A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是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D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341954 年 9 月 15 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 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这个代表大会”()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 D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4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王权神圣不可侵犯B.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C国

    21、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 5雅典城邦通过抽签产生的公民陪审团规模很大,代表不同的公民阶层,负责解释法律、认定事实、 审理案件等。 而在罗马, 通常由专业法官和法学家进行司法解释。 由此可见, 在雅典城邦的司法实践中() A职业法官拥有审判权 B.负责司法解释的主体与罗马相同 C公民直接行使司法权 D.公民陪审团维护所有人的法律权益 6民国初期,政党、社团迅速兴起,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 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1912 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这说明() A辛亥革命的任务已完成 第 11 页 共 20 页

    22、 B民主共和形势迅速发展 C北洋政府推动政党政治 D国民党的组阁获得成功 7“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成功代行了全国人大的职能 D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8商鞅变法中堪称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官僚制度开端的是() A废除井田制B建立户籍制 C推行县制D统一度量衡 9“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 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23、”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枢密院B中书省 C内阁D军机处 10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 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条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宣布的目的是() A消灭法国的家族势力B.为了恢复等级制度 C保障平民掌握政权D.防止复辟,巩固共和 12以下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给这三幅图片确定一个最佳的主题, 这个主题应该是() A

    24、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 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 第 12 页 共 20 页 131940 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 主专政对于这种政权性质的明确了解和认真执行,将大有助于全国民主化的推动。”毛泽东所说的“政 权”() A促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 B成为边区苏维埃革命的中枢 C扩大了民族抗争的群众基础 D开创了中共民主建设的先河 14下图反映的是 20112015 年中国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数量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中国() A经过改革开放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B顺利完成了由农业国向工

    25、业国的转型 C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 D需要深化改革才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15 18 世纪中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 1912 年, 孙中山颁布 临时约法 ,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 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 16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 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二、非选择题二、

    26、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中国古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 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 13 页 共 20 页 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 的具体表现。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的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18阅读下列材

    27、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指出:“为什么要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身边很需要 听到不同的声音。”周恩来也指出:“因为共产党是领导党我们一旦取得全国政权,就带来一个危险,就 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被胜利冲昏头脑,滋长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甚至会出现 个人野心家,背叛群众。这方面的危险是随时存在的,每个共产党员都要警惕。”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 监督一文中强调:“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地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受监督,就要扩 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 错误。” 材料二毛泽东还

    28、曾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 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关于请民主党派唱对台戏的意义,陈云指出:“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哪里有唱对 台戏的,哪里有反对派,哪里的工作搞得就好,否则,工作就搞不好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 好处。 如果革命胜利后, 长时期没有反对派, 只有一派人讲话, 听不到不同的意见, 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 ” (1)材料一中三位伟大领袖所阐述的共同论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毛泽东、陈云在讲到“反对派”这个词的时候,都是加上了引号的。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 解。 第 14 页 共 20 页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 世纪

    29、 80 年代末,美籍日裔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所谓“历史终结论”。他认为,冷战的结 束不仅仅意味着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之间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束,更意味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民 主将是所有国家的必然归宿。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时是如何地心高气傲,但面对客观存在的无情现实, 即他心中的“样板”美国出了种种问题,在国际上广受争议和诟病,而被他宣布即将灭亡的社会主义的中 国却日益兴起,成绩斐然,他也不得不低下他“高贵的头”,开始批评起美国和赞扬起中国来了。他认为 “中国奇迹”主要得益于中国模式政治方面的优势。这一转向,实际上说明“历史终结论”业已破产。 陈学明、李先悦福山的“历史终结论”的 终结说明

    30、了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历史终结论”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 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 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 之间的;民宪党则是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 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 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 第 15 页 共 20 页

    31、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 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 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的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 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 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 己的权力,均为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 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32、,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参考答案 第 16 页 共 20 页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B 【解析】材料中的“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指的是强大中央,弱化地方,这是立国之根本,从而达到 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目的,故选 B 项;中国疆域版图基本奠定是在清朝,排除 A 项;C 项与材料中“或谓宋 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的信息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排除 D 项。 2A 【解析】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其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33、的侵略,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任务基本一致,故选 A 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新中国建立后出现的,排除 B 项;“三三制”指的是抗 日民主政权中人员的分配比例,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并非 指三权分立,排除 C 项;“三三制”政权中存在左派和中间派,并非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排除 D 项。 3B 【解析】1954 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即 1954 年 宪法,与材料中“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相符,故选 B 项;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排除 A 项;1997 年提出了“依法治国”

    34、的战略,排除 C 项;明确规定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是改革开放后,排除 D 项。 4B 5C 【解析】雅典的陪审团成员是直接通过抽签产生的,代表了各阶层,而罗马则是由职业法官和法学家 进行司法解释,这说明雅典是直接行使司法权,故 C 项正确。A 项指罗马,排除;从材料来看,二者主体 不一,雅典是公民,而罗马是职业法官,排除 B 项;“所有人”表述错误,排除 D 项。 6B 【解析】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排除 A 项;从政党的名称“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 建设讨论会”以及“1912 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可知,政党、社团迅速兴起,民主共和形势迅速发展, B 项正确;袁世凯欲独裁,制

    35、造了“宋教仁案”,镇压二次革命,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 实亡,故 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第 17 页 共 20 页 7B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领导”“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等信息可知,“它”是指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此可知,该宪法确立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故选 B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排除 A 项;1949 年 9 月所召开的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排除 C 项;新政协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第一届全国 人大,排除 D 项。 8C 【解

    36、析】封建官僚制度主要是指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官吏垂直管理的制度,始于商鞅变法中县 的长官由国君任免的规定,故选 C 项。 9D 【解析】 “南书房”是清代官署名,A、B 两项时间不符,排除;由“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 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可知该机构成员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应是军机处,故排除 C 项,选 D 项。 10B 【解析】据材料“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官员品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 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是正式官职,且品级很高,故 A 项错误;明朝设内阁, 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内阁大学士品级不高,故 B 项正确;清朝设军机处,军机大臣

    37、品级很高,故 C 项错 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正式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故 D 项错误。 11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材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 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复辟, 保证了共和派的执政, 有利于巩固共和制, 故 D 项正确。 宪法这一条文并非消灭法国的家族势力,而是防止专制势力的复辟,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说限制了原来 统治过法国的家族当选为总统,不是为了恢复等级制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保障平民掌握政权,故 C 项错误。 12C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

    38、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70 周年”体现了我 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不全面。 第 18 页 共 20 页 13C 【解析】材料“1940 年”“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说明是抗战时期民主 政权的建立,主要是有利于抗战群众基础的建立,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37 年,排除;B 项属于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排除;D 项“先河”不符合史实,排除。 14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化的发展,并未涉及工业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工业结构,故 B 项 错误;根据材料可

    39、以看出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的增长速度下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得出不能仅靠人口的转移促进城镇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故 D 项正确。 15D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使英国民主政治逐步完善,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使总统的权力受到制约,有利于政治民主,所以责任内阁制 旨在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 16C 【解析】根据材料“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既可以 救济受灾农户,又可以修建水利设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给农户创造就业

    40、机会,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 问题,故选 C 项。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 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 A 项;“募饥民修水利”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都有利于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并非 其与其他赈灾方式相比的不同点,排除 B 项;材料仅涉及“募饥民修水利”,未涉及其他抗灾救荒措施,无 法得出“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1)表现:秦设宰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

    41、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 宰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趋势: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越衰弱直至废除。 阐释: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 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解析】第(1)问,秦代为三公九卿制,唐代为三省六部制,明代为内阁制,据此结合皇权与相权的关 系进行回答,注意语言的组织。第(2)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之一是皇权越来越集中,相权越来 第 19 页 共 20 页 越衰弱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了宰相

    42、,故在阐释时要围绕宰相 制度来讲述,从宰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皆可。 18(1)共同论点:关于中国共产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的必要性。 (2)理解:民主党派提不同意见不是与共产党分庭抗礼,而是帮助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这里的“反对派”不是反对党,而是诤友、挚友。 【解析】第(1)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和比较能力。第(2)问,注意引号的作用以及结 合上下文进行归纳。 19示例: 论题:中国政治模式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阐述:民主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百余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民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中国 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43、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并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创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 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不同 的政治模式。中国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坚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一制度安排,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 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

    44、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证明了中国 模式的成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扬弃,是一种伟大的制度创新。中国政治模式 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由材料可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认为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 的自由民主政治将是所有国家的必然归宿。但是后来,美国出了种种问题,在国际上广受争议和诟病,社 会主义中国却日益兴起,福山开始批评美国,赞扬中国。其次,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 史实进行分析得出“中国政治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可以提炼观点,中国政治模式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 论”的破产。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列

    45、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一系列具体政治制度,并阐述这一制度 安排,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 20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 第 20 页 共 20 页 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均以 失败告终。 原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 责任内阁制;西方政党政治的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 和国民党。 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 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 民宪党则是由国民党分出。 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逐条概括回答。第二小问,结 合民国初年的史实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知识点提纲(含单元同步测试卷及答案全套).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4365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