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742785
  • 上传时间:2021-09-2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9.3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描写 方式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2 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就是直接描写对象本身。正面描写包括细节描写和白描(见后)。细 节描写,可以称为“工笔”,就是精雕细刻。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 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貌美:“明眸皓齿,貌若 天仙”属于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为侧面描写。 答题示例 1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元张伯淳爱当垆年 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 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 天然律吕 ,扫空眼底筝。 落红,天气暖犹 轻。洗耳为渠听。

    2、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 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 朝何处?语溪 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 乐律或音律。 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 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诗意赏析张伯淳 (12421302),字师道,号养蒙,崇德(今浙江桐乡) 人。张一生交游甚广,从政亦有自己的见地,颇得 赏识。此词借音乐抒怀。此词上片从乐曲方面来 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 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下片 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 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词人对“关塞 风寒,浔阳月色” 这两种曲调、 两个意象特别敏感。 即使在“天气暖犹轻”

    3、的“落红”暮春季节,孤冷 心绪被琵琶女的 “旧谱与新声” 挑拨得愈发凄楚。 张伯淳系由宋入元的士子,其前朝情结不易拂去。 题:分析上片与下片 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 异。1.审题。题干要求简 明:“分析上片与下片对 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 异。”注意其中的“差异” 一词,分别概括出上下片 的描写角度即可。2.上片 中的“百喙春和” “群喧” “老凤孤鸣”“旧谱与新 声”,集中写琵琶演奏的复 杂变化,演奏的曲子十分 动听,侧重正面描写。下片 侧重从听者方面描写,在 琵琶曲中想象种种情形 “关塞风寒” “浔阳月色” 等,都是对琵琶演奏的间 接描写。3.对琵琶演奏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 接描写与间

    4、接描写,要区 早年即由科举仕进的阅历,使他在南宋败亡后深 深怀抱一种被弃无靠的漂泊感。 听到曲终, “怀抱 转分明”,这是一种知音感,一种借酒浇愁之后的 欣慰满足感,尽管其愁仍未消却。 昭君出塞是 “去 国”,浔阳江头商人妇是被弃,张伯淳从中觅得了 “通同”的感受,于是“红颜”薄命与“青衫”落 魄,真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了。唯其如此,他盛 赞之为“天然律吕”,因弹奏出了真情,远非嘈杂 的虚假热闹的声可以比拟。而且认为不论“百喙 春和”的烦人还是“群喧夜寂”的空寂,有此琵琶 曲“老凤孤鸣”就足够了。读此词,不能轻忽“幽 情”前的“寄”字,“似醉还醒”前的“想”字。 曲调传情,是词心所在。 分清楚

    5、,这是答题的基础。 4.组织精当语言,逐层作 答。 参考答案: 上片从 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 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 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 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 描写;下片从听者方面 来描写(气氛感受、 典故联 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 面描写、间接描写。 (2)白描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 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题的作用。 (3)答题示例 1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酒泉子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 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白猿 时见攀 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 峦!【注】潘阆宋初著名

    6、隐士、文人。 三竺杭州飞来峰天竺山上的上天竺、中天竺、 下天竺三寺。白猿相传晋代高僧慧理曾在 灵隐养过一头白猿。诗意赏析这首词写对杭州 西山的回忆。“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 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句用两个地名词 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冷 泉亭上旧曾游” ,冷泉在灵隐寺前。 上句是远景大景, 题:结合词句,简 要分析本词上片运用 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 审题。题干要求“分析 本词上片运用的表现 手法及作用”,限定了 赏析的具体对象和内 容。2.“长忆西山,灵隐 寺前三竺后” 两句仅有 地名和方位名,“冷泉 亭上旧曾游” 也仅是介 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

    7、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 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 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 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 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 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 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 术空白的妙用。“三伏似清秋”意思是说在这里游 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 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 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 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 “白猿时见攀高树, 长啸一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 猿洞,相

    8、传晋代僧人慧理曾养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 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 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 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己许身湖 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 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 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 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 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 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 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 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 交替使用了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

    9、方法,可 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 然不像精雕细刻的风景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 绍旧时曾来游玩过,这 是白描的手法。3.分析 白描的手法的运用及 其作用,分点作答。 参 考答案: 上片主要运 用了白描的手法。 如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 三竺后” 两句用三个地 名和两个方位名,交代 了风景点,是远景、大 景; “冷泉亭上旧曾游” 一句交代旧时曾来游 玩,是近景、小景。 这三句只表明地点,表 明旧日曾经亲游,并没 有具体描绘出西山的 风景有多美好,可以让 读者驰骋想象,填补出 更多更美的景象。 游,然而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己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 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至产生急欲亲

    10、往一游的迫切 愿望,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 (4)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般有 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答题示例 1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 注好,绿 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 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 岸飞。【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 北颍河、 清河等在交汇处形成的天然湖泊。 诗 意赏析这首词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 写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景与心情,动感与静 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 流

    11、动中的美丽风景。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 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 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 愉悦是一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 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 “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 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漂荡在湖面 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 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 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 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 题:词的下片主要使用 了哪种表现手法来描写西湖 春色?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 感?1.审题。题干要

    12、求分析 词的下片主要使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并 概括抒发词人的什么情 感。2.认真研读下片,“无 风”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 滑,而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 的平静,一静一动,描绘出西 湖特有的景致。3.动静结合 的描写,把西湖富有特点的 情景写得生趣盎然,诗意动 人。4.组织精练的语言作答, 表述时要层次分明。参考答 案:(第一问)下片主要使 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 手法来描写西湖春色;下 片一、 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 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 显出轻舟的流动感。下片的视点收束,主要写 “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 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

    13、 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 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 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 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西湖的平滑, 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 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处延 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画面呈现在读者 面前。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 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 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 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 尽致的诠释。 把水面比作明净光滑的琉 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 了“静”;三、四句写涟 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 鸟,水鸟掠过堤岸飞

    14、去,写出 了“动”;动静结合,使画 面富有美感。 (第二问)抒发了 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 (5)视听结合视听结合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景物,相辅相成,相互衬 托,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答题示例 1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 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 注来。暑 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 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烟盘香的烟缕。 诗意赏析 张镃(11531212?),原字时可,因慕 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他虽 然出身于勋业很高的富贵之家,但

    15、心志清隽,爱好 娴雅,摆脱了富贵子弟庸俗的习气,从竹轩诗兴 题: 本诗第二联描写 精妙,请简要分析。1.审 题。 题干指明本诗第二联 “描写精妙”,要求“简 要分析”。2.认真研读第 二联。 竹梢的清影从茶碗 里进入人的眼睛,是从视 觉角度来写; 轻风吹动竹 可见。“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写 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 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小径,径边栽上了许 多篁竹,环境是非常幽雅的。“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 动的声响。妙在结合轩中的清事来写,显得自然而 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当轩静坐,竹梢的影 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

    16、细地落在轩中似的。篆烟飞 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在 静观当中,作者确实是体会得非常细致的。“暑天 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仍然是写竹轩清 趣,但和前两句意境显然不同。前两句写的是平 时,这两句写的却是暑天的夜晚和冬天下雪的白 昼。 前两句以写竹为主,以轩中的品茗、 焚香为辅。 这两句以轩内倦卧看星,和冬天对雪闲吟为主,而 以“星穿过”和“雪压摧”相应地写竹,达到水乳 交融、 情景俱妙的程度。 通过诗句,诗人告诉人们: 暑天,这里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 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儿吟诗,可以看到素雪压竹 枝的情景。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诗人设想到

    17、了冬季,这里的情景,一定格外宜人。 冬天是梅花的季节,梅花的寒香冷蕊,配上修竹的 疏枝翠叶。纵使不是雪天,也便梅竹同清,使竹轩 更有幽致。若是下雪的话,那么雪地映梅花,静听 竹林里敲金戛玉的声音,此境岂不更加清绝。所以 诗人在诗中叮嘱自己说:“莫移墙下一株梅。” 梅花将为竹轩带来更多的诗兴。到那时节,是“日 暮倚修竹”,还是欣赏月下的梅花,那就随自己的 影的微声,随着盘香的烟 缕来到耳边,是从听觉角 度来写。此联视听结合, 细腻地写出竹轩给人的 独特感受。3.诗人运用巧 妙的手法,多方面抒发竹 轩引起的诗兴,十分精 妙。4.指明运用了什么手 法,简析表达效果;分层 作答。 参考答案:全 联视听

    18、结合,生动地描写 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 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 人生活的闲适。“梢影 细从茶碗入” 生动地描绘 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 使用 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 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 伴的动态美。 便了。 (6)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的有机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 “面”,指的是对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 答题示例 2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 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 妆束闹苏堤,留春 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 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19、。【注】番 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 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诗意赏析马子严(生卒年不详),南宋文人, 字庄父,自号古洲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马恤民勤政,长于文词,为寺碑,隐然有排邪之 意,为仓铭,蔼然有爱民之心。本词描写南宋都 城临安的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 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 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 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 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 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蕙风词话 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腻粉,可 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番腾

    20、妆束”, 适成其为“闹”而已。 “闹”字值得玩味,“闹” 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 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闹”字是把 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在波动,仿佛 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 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 作简要赏析。1.审题。题干 要求“从点面结合的角度” 赏析词中描写的暮春之景, 限定了赏析的具体内容。“点 面”的含义要清楚,“点”为 微观,“面”为宏观。2.“香 红渐渐稀”是从“面”上描 写暮春的自然风光,“番腾妆 束闹苏堤”是从“面”上描 写人们出城赏春的热闹场 景。“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寸不移”等则是从 “点”上描写,也是细节描 写。3.通过点面结合

    21、的描写, 把人们赏春的场面写得生动 形象,丰富感人。4.分析点面 结合的运用及其产生的艺术 效果,逐层作答。 参考答案: 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 花褪 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 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其人,如 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 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 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6)虚实结合“实”指的是眼前的、现实的景、物、人、事。“虚”指的是不 在眼前的景、物、人、事,为心中所想、梦中所见。虚和实之间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或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答题示例 2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月圆 杜 甫孤月

    22、当楼满,寒江动 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 山静,高悬列宿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 辉。 【注】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 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 缺指月圆。列宿众星。诗意 赏析本诗观月写月,抒发了面对明月时的 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首联从天 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 转换,传神地写出了富于变化的月夜景象。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 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在月 光的映衬下,席上的光彩愈发柔美。颈联诗 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移步换景,仰 望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象到千 里之外的家

    23、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 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对美好景象的真 切憧憬,也是对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 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全诗意境宏大,角度 题:本诗最后两句“故园松 桂发,万里共清辉”情感真挚,请 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1.审题。题干肯定尾联“情感真 挚”的同时,要求从“虚实结合” 的角度切入进行赏析。2.弄清楚 “虚”“实”所指。“故园松桂 发”是遥想之词,为虚写;“清 辉”是眼前之景,为实写;“万 里共清辉”则有实有虚。3.诗人 想到故园的松树又长出了新叶, 桂花又开了,自己却浪迹天涯,不 能置身侧旁; 只好让思念飞度万 里,才能与故园共清辉。真挚的 情感就在这虚实结合中款款地 表现出来了。4.组织精练的语言 作答,表述时要层次分明。 参考 答案:遥想故园松树长新叶, 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 是实写。故园松树长新叶,桂 丰富,从空中写到江上,从江上写到屋内, 从屋内写到眼前,从眼前写到远方。但无论 如何写,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 的感觉,诗人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 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 清辉”的愿望。 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 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 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 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 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方式.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4278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