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作文与阅读:日暮乡关.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1742587
  • 上传时间:2021-09-22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0.2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作文与阅读:日暮乡关.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作文 阅读 日暮 乡关 下载 _高考作文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作文与阅读:日暮乡关 每个时代,都可能有让人“物是人非”的感觉。现代化的逻辑先是覆盖了城市,接着又覆 盖了乡村。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逐渐被消弭。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 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化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 速化,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于是乡愁就成了文学传统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永恒话 题。由于物理距离的辽远与时间距离的悠久,与我们的乡愁指向密切联结的乡村场景、人物 和故事却注定只能是一种“镜花水月”般的存在。大诗人公刘的散文日暮乡关就是在溯源 寻根的甜蜜中体味这种镜花水月的苦涩。明明是甜蜜诱人的东西,却也常常叫人深感痛苦, 这应

    2、该就是世俗生活中的辩证法了吧?公刘先生曾在我的散文观一文中第一次提出“诚 实是散文的生命”这一命题,我相信,日暮乡关应该就是这一命题的忠实实践。 披文入情 日暮乡关 日前,忽接老友、诗人刘岚山先生来信,提起了这么一档子事:“我的故乡(安徽 和县)仅存一份的刘氏宗谱复印后给了我一份,上载始祖刘福五公,系南宋度宗之三 年,自江西南昌府梓溪刘迁来和县三户刘;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即公元一二六七年, 迄今已七百二十五年;谱上并标注校书堂,实即以汉代刘向(刘邦四世孙)校书的官职为 堂名。” 寥寥数语,真教我惊喜不胜!我立刻作复,告诉刘岚山:“在下正是梓溪刘。七百二 十五年前,咱们竟是一家子!” “惊喜不

    3、胜”,本文情感线索在此露头。 究其实际,我和这个梓溪刘也关系淡漠;我们这一支刘氏血脉,早在爷爷辈,便已经 既离乡又离土了。(“关系淡漠”,本文情感线索上的第一次顿挫。) 文章引用友人来信所提的刘氏宗谱的内容,交代自己与梓溪刘的渊源,为下文叙述 祖孙三代生存状态和自己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做铺垫。 余生也晚,爷爷奶奶全不曾亲眼见过。只是听上人平日带出来的三言两语,知道爷爷 在先也是个作田佬, 而且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地的地道雇农。 我们家从我爷爷那些年月算起, 便沦落成了没有故乡的流浪汉,没有土地,没有根,唯一剩下的私有财产是乡音。 三代人,祖父、父亲、我,就在这种飘浮的状态下,家无恒产,居无定所,于南

    4、昌市 区酸甜苦辣了百余年。父亲像只风筝,好歹还收了回去;自从我把斧头换作笔,风筝便断了 线,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 “风筝便断了线,只能飘到哪儿认哪儿了”是一个比喻句。作者将自己比作断了线的风筝, 写出了自己居无定所、漂泊不定的生存状态。 令人欣慰的是,我毕竟还珍藏着有关故乡的美好记忆。我还得“感谢”日本侵略者。要 不是上海爆发了“八一三”事变,要不是第二天白天南昌就遭到了贴着红膏药的飞机空袭,要 不是我当时就读的百花洲小学被炸成了一堆瓦砾,我就只好把“故乡”一词唤作“故城”了。然 而,乡就是乡,对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化积淀的东方社会来说,一个人,假如没有故乡, 那简直是从石头缝儿里蹦出来的怪

    5、物了。(“令人欣慰”,本文曲折顿挫的情感线索上的一次 昂扬。) 文中“故乡”与“故城”区别在于:“故乡”是指带有归属感的,与自己血脉、情感、 记忆有 紧密连接的地方;“故城”只是一个长时间住过的地方,一个地理符号。 连续三天的狂轰滥炸,到处是惨不忍睹的断墙残垣,血肉横飞;市民们惊恐万分,纷 纷出逃。我父亲冒着危险,顶着大太阳四处奔走,最后找到了我的一位堂叔,他答应从乡下 老宅中腾出两间房子来,暂供我们家的妇孺眷属借住。 这年是一九三八年,我十一岁。 文中叙写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者连续三天狂轰滥炸的景象,交代了“我”奔走回乡的时代 背景,同时也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望着一堆匆忙拾掇好的行李

    6、,母亲只是不出声地哭泣。我还不理解舍家抛业和生离死 别的人生况味,相反,说来罪过,倒暗自高兴得到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回爷爷出世的地方去, 看看乡下是什么样子,兴许还能和新交的小朋友一道去逮几只蚂蚱 果然,走进北坊村,一切都新鲜,连空气都新鲜,再也闻不到中山路上那家雨具作坊 臭烘烘的桐油味了,也没有必要在横穿马路时害怕汽车了,何况还有那许多陌生的东西刺激 我的好奇心!无论哪棵树上,都有长一声、短一声的知了叫,无论什么水沟,都有闹一阵、 歇一阵的蛙鸣,又是蝴蝶,又是蜻蜓,天天都能碰见扑下地来抓小鸡的老鹰。 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写自己走进北坊村时所见所闻,选取知了叫、蛙鸣、蝴蝶、蜻蜓、抓 小鸡的老鹰等意象

    7、,使这一场景充满童心童趣。 从我们临时落脚的一砖到顶的大屋子里出来,不远就是两个暗中相通的大池塘。都呈 长方形,并经过精心修葺,没有土坡,只有麻石砌成的塘沿和麻石搭成的踏板,踏板上,总 有人淘米、洗菜、洗衣裳,洗锄头和箩筐。 这是一片撑满绿伞的荷塘, 白的红的荷花, 以及大大小小的莲蓬; 而不长莲荷的地方, 则是菱角藤的天下。小菱角有两种,一种色青,一种色紫,一律有四只角,仿佛永远长不老, 永远是脆生生嫩汪汪的。更奇怪的是,这些菱角藤,像一张铺在水上不会下沉的网,尽管它 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坠子”。我常常拖上一只腰盆,当作小船,划进池中,利用“归宗”的特殊 身份,随意采菱角摘莲蓬吃;说实话,打那

    8、以后,我再也没有尝过那么清甜可口的水生果实 了。每想起那番滋味,我都不免对大自然油然感恩,并且生出妄念来,希望重演这一幕。只 是光阴不再,人生不再,奈何!奈何! “油然感恩”、“希望重演”,本文的情感线索于曲折顿挫中渐次发展,至此已是高潮。 父亲终于把我叫回南昌去,因为他已经请小工将堂屋(大厅)挖成防空洞;警报一响, 不必再像没头苍蝇似的四下乱碰了。剩下母亲一人,孤单单地留在乡下我当然舍不得。但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不便发嗲,留下什么表示一点男子汉的心意呢?临别前的三天,我 每日早早晚晚,都扛起一柄长出我一个半头的大竹箍,满世界搂树叶子秋凉了,到处都 是黄里透红的落叶;不过,搂树叶子的人也不

    9、少,农家都靠这种有油性的东西填灶生火呢。 叙述自己临别前三天每日早晚满世界搂树叶子,表明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的懂事、 勤快,对孤单滞留乡下的母亲的牵挂。 下乡的时候是搭的敞篷卡车,回城去是步行。我的一双未经锻炼的细腿,走呀走的, 过了沙潭,过了莲塘,过了青云谱。(“走呀走的,过了沙埠潭,过了莲塘,过了青云谱”这 四个短句运用反复、排比手法,叙写自己离乡回城途中状况,流露出对家乡的依恋。)途中 吃的是母亲替我准备好的饭,饭下边埋着两块腊肉,盛饭的家什是我们家乡通用的那种带盖 的竹筒。六十华里,花了整整一天时间。 文章以乡情为线索,除文章开头一部分采用倒叙手法之外,其余部分采用顺叙手法叙事 写

    10、人,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句式整散结合,语言真切诚 挚。 唐人崔颢诗云: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他登黄鹤楼,北望汴梁(开 封)时兴起的归思。如今我倒要借用他前面四个字,虽然既非登高,也无晚霞,全然与自然 景观无涉。 我不过意识到自己的生理年龄,已经接近人生的黄昏, 又慨叹于一辈子浪迹四方, 才无端生出这一段乡愁来;倘若真的叫我旧地重游,一旦看到,那像浓缩铀般微量而金贵的 一切,俱已化作云烟逝水,还真不如索性“绝情”的好呐。 “还真不如索性绝情的好呐”。诗经关雎有云:“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心造的幻影使得作者深刻地体会到了思乡怀

    11、旧带来的甜蜜的痛苦。这时的“绝情” 绝不是与故乡切断一切联系的决绝,而是情深难抑的忠实表达。明是顿挫,实是升华。 作者:公刘 文章珠玑 这是一片撑满绿伞的荷塘,白的红的荷花,以及大大小小的莲蓬;而不长莲荷的地方, 则是菱角藤的天下。小菱角有两种,一种色青,一种色紫,一律有四只角,仿佛永远长不老, 永远是脆生生嫩汪汪的。更奇怪的是,这些菱角藤,像一张铺在水上不会下沉的网,尽管它 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坠子”。我常常拖上一只腰盆,当作小船,划进池中,利用“归宗”的特殊 身份,随意采菱角摘莲蓬吃;说实话,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尝过那么清甜可口的水生果实 了。每想起那番滋味,我都不免对大自然油然感恩,并且生出妄念来,希望重演这一幕。只 是光阴不再,人生不再,奈何!奈何! 思考探究 1.文章花费颇多笔墨描写荷塘景物与荷塘嬉耍,对此你如何理解? 2.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角度赏析本文的结尾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与阅读:日暮乡关.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425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