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1742476
  • 上传时间:2021-09-22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73.1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 版高一 语文 必修 下册 第一 单元 知识点 测试 汇编 word 答案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41 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 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假释义 鼓瑟希 ( “希”同“稀” ,稀疏) 莫 春者,春服既成 ( “莫”同“暮” ) 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童子 六七人 (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 一词多义 方:可使有勇,且知 方也 (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方 六七十,如五六十 (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 (名词,常规,常法) 方 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将,刚刚) 尔:以吾一日长乎尔 (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 而对曰 (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

    2、当于“然” ) 如:如 或知尔,则何以哉 (连词,假如,如果) 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 (介词,至于) 宗庙之事,如 会同 (连词,或者) 以:则何以 哉(动词,做) 以 吾一日长乎尔(连词,因为) 加之以 师旅 (介词,用) 而:子路率尔而 对曰(连词,表修饰) 舍瑟而 作(连词,表顺承) 非诸侯而 何(连词,表并列)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第 2 页 共 41 页 摄 乎大国之间 (动词,夹处) 加 之以师旅 (动词,加到上) 比 及三年 (介词,及,等到) 如其礼乐,以俟 君子 (动词,等待) 如会 同 (动词,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吾与 点也 (动词,赞成) 其言不让 (动词,谦让)

    3、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如会同,端章甫 (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浴乎沂,风 乎舞雩 (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三子者出,曾晳后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2)形容词的活用 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 可使足 民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3)动词的活用 异乎三子者之撰 (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即“毋以吾也” ) 不吾知也 (即“不知吾也” ) 则何以哉 (即“则以何哉” ) (2)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即“以师

    4、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 异乎三子者之撰 (即“乎三子者之撰异” ) 第 3 页 共 41 页 浴乎沂,风乎舞雩 (即“乎沂浴,乎舞雩风” ) 为国以礼 (即“以礼为国” ) 文化知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 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 代是大事。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 古代的一种礼帽。 (4)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5)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 (6

    5、)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7)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8)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 称“舞雩” 。 名句默写 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 出各自志向: “_,毋吾以也。 居则曰:, _,_?” 侍 坐 中 面 对 孔 子 的 提 问 , 个 性 鲁 莽 却 率 真 的 子 路 急 忙 回 答 道 : “,加之以师旅,_,由也为之, 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_。 ”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 祭祀之事,他说“_,_。 ” 孔子认

    6、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 ” 侍坐 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 话 打 消 学 生 的 顾 虑 , 为 他 们 创 造 一 个 轻 松 、 亲 切 、 活 跃 的 环 境 。 他 说 : 第 4 页 共 41 页 “。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 态去暗示:。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中, 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

    7、答, 从:“。 ”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 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 中 可 以 看 出 ; 公 西 华 更 谦 虚 , 从 “,。, 。” 几 句 对 话 可 以 看 出 ; 曾 皙 从 容 洒 脱 而 又 谦 恭 , 从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答案:1 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 3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 浴乎沂风乎舞

    8、雩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 7 夫子哂之。 8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9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0“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2 齐桓晋文之事 通假释义 第 5 页 共 41 页 无以 ,则王乎 ( “以”同“已” ,停止) 王说 ( “说”同“悦” ,高兴) 为长者折枝 ( “枝”同“肢” ,肢体。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刑 于寡妻 ( “刑”同“型” ,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盖 亦反 其本矣 ( “盖”同“盍” ,何不; “反”同“返” ,回到) 行旅皆

    9、欲出于王之涂 ( “涂”同“途” ,道路)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 于王( “愬”同“诉” ,诉说) 是罔 民也 ( “罔”同“网” ,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 “已”同“矣” ,表示确定语气) 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颁”同“斑” ) 古今异义 百姓皆以王为爱 也 (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爱护,喜爱。 ) 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 (古义:痛惜,哀怜。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 莅中国 而抚四夷也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 一词多义 度:他人有心,予忖度 之 (动词,揣测)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 (动

    10、词,计量长短) 王请度 之 (动词,考虑) 关山度 若飞 (动词,越过)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则物力必屈 (名词,限度)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 (名词,制度、法度) 得:可得 闻与 (助动词,能) 反而求之,不得 吾心 (动词,领会、理解) 缘木求鱼,虽不得 鱼,无后灾 (动词,得到、找到) 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动词,同“德” ,感激,感恩) 第 6 页 共 41 页 意气扬扬,甚自得 也 (形容词,得意,满足) 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异 (名词,表现) 视之,形 若土狗 (名词,形状) 无案牍之劳形 (名词,形体、身体) 故前后相形 ,优劣舛错 (动词,比较,对照) 若:若 寡人

    11、者,可以保民乎哉 (动词,像) 若 无罪而就死地 (代词,这样) 王若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连词,如果) 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 (代词,如此) 曾不若 孀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更若 役,复若赋 (代词,你的) 之:以羊易之 (代词,代“牛” ) 王无异于百姓之 以王为爱也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牛何之 (动词,往) 夫子之 谓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未之 有也 (代词,代“这样的事” ) 则: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 牛羊何择焉 (连词,那么) 若民,则 无恒产,因无恒心 (连词,表假设,如果)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 (连词, “则则”并用,加强对比)

    12、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仲尼之徒无道 桓文之事者 (动词,述说,谈论) 保 民而王,莫之能御 也 (保,动词,安定,安抚;御,动词,阻挡,抵挡)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 一牛 (动词,吝惜,舍不得)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 死地 (动词,走向) 王若隐 其无罪而就死地 (动词,痛惜,哀怜) 第 7 页 共 41 页 我非爱其财而易 之以羊也 (动词,替换) 有复 于王者 (动词,禀报) 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 (名词,视力) 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 (动词,推及,推广到) 犹缘 木而求鱼也 (动词,攀援,攀登) 殆 有甚焉 (副词,恐怕,可能) 其 若是,孰能御之 (连词,表假设,如果)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

    13、用 权 ,然后知轻重 (名词用作动词,称重) 然后从而刑 之 (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名词用作动词,穿) 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动词的活用 危 士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朝 秦楚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3)形容词的活用 是以君子远 庖厨也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不接近) 王无异 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老 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 ,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及下句第一个“幼”字都是 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是“敬爱” “爱护”的意思;第二个“

    14、老”字及下句第二个“幼”字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是“老人” “小孩”的意思) 为肥甘 不足于口与?轻暖 不足于体与(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肥甘,美味的食物;轻暖,又 轻又暖的衣服) 小 固不可以敌大 (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的势力;大,大的势力) 第 8 页 共 41 页 寡 固不可以敌众 (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寡,人少的一方;众,人多的一方) 弱 固不可以敌强 (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弱小的力量;强,强大的力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 ( “乃也”表判断)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 ( “也”表判断) 非不能也 ( “非也”表否定判断) 是诚不能也 ( “也”表判断,此句为否

    15、定判断) (2)省略句 臣闻之(于)胡龁曰 (省略引出对象的“于” ) 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 (省略引进处所的“于” ) 将以(之)衅钟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 (3)宾语前置句 是以后世无传焉 (即“以是后世无传焉” ) 臣未之闻也 (即“臣未闻之也” ) 莫之能御也 (即“莫能御之也” ) 何由知吾可也 (即“由何知吾可也” ) 牛何之 (即“牛之何” ) 一羽之不举 (即“不举一羽” ,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舆薪之不见 (即“不见舆薪” ,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未之有也 (即“未有之也” ) (4)主谓倒装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 (5)状

    16、语后置句 吾何快于是 (即“吾何于是快” ) 第 9 页 共 41 页 天下可运于掌 (即“天下可于掌运” ) 王坐于堂上 (即“王于堂上坐” ) 构怨于诸侯 (即“于诸侯构怨” ) 树之以桑 (即“以桑树之” ) 申之以孝悌之义 (即“以孝悌之义申之” ) (6)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 ( “见”表被动) 文化知识 (1)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2)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3)商贾(g)古人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故有“行商坐贾”之说。 (4)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5)孝悌善事父母为“孝” ,敬爱兄长为“

    17、悌” 。 1.3 庖丁解牛 通假释义 砉然向 然 ( “向”同“响” ) 技盖 至此乎 ( “盖”同“盍” ,何、怎么) 古今异义 依乎天理 (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 因其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 虽然 ,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一词多义 族:族 庖月更刀,折也 (形容词,众) 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 名词,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士大夫之族 (名词,类) 第 10 页 共 41 页 族 秦者秦也 (动词,灭族) 中:莫不中 音 (zhng,动词,合乎) 中 通外直,不蔓不枝 (zhng,名词

    18、,内,里) 才能不及中 人 (zhng,形容词,中等) 百发百中 (zhng,动词,射中目标) 而:官知止而 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技经肯綮之未尝,而 况大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 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 藏之 (连词,表顺承) 乎:技盖至此乎 (语气词,呢) 依乎 天理 (介词,相当于“于” ,引出对象) 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 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动词,做,干。这里是“解”的意思) 怵然为 戒, 视为 止, 行为 迟 (第一个是动词, 作为; 后两个是介词, 因为, 后面均省略 “之” )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批大郤 (名词,空隙) 而刀

    19、刃若新发于硎 (名词,磨刀石) 良庖岁更 刀 (动词,换) 彼节者有间 (名词,空隙) 如土委 地 (动词,堆积) 乃中经首之会 (名词,音节、节奏) 因 其固然 (介词,依照) 恢恢 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宽绰) 怵然 为戒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词类活用 第 11 页 共 41 页 (1)名词的活用 良庖岁 更刀/ 族庖月 更刀 (均为名词作状语。岁,每年;月,每月) (2)动词的活用 视 为止,行 为迟 (均为动词用作名词。视,眼睛;行,动作) (3)形容词的活用 而刀刃者无厚 (形容词用作名词,厚度)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 ( “者也”表判断) 族庖月更刀

    20、,折也 ( “,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即“未尝技经肯綮” ) (3)状语后置句 刀刃若新发于硎 (即“刀刃若于硎新发” ) (4)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 文化常识 (1)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 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 , “丁”是名, “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 , “师” ,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2) 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本课成语 (1)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善刀而藏将

    21、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3)游刃有余厨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 没有一点儿阻碍。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第 12 页 共 41 页 (4)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 ,三年以后,技术 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6)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2.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 2.行李之往来,共 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何厌 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

    22、伯说 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 之往来 (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 一词多义 封:既东封 郑,又欲肆其西封 (名词,疆界) 封 之以膏腴之地 (动词,分封) 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 (动词,密封) 济:朝济 而夕设版焉 (动词,渡河) 君子济 人于患,必离其难 (动词,帮助,救济) 若事之不济 ,此乃天也 (动词,成功) 微:微 夫人之力不及此 副词, (假如)没有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 而众寡 (形容词,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 颔之 (副词,稍微,

    23、略微) 微 闻有鼠作作索索 (副词,隐隐约约) 第 13 页 共 41 页 鄙:越国以鄙 远,君知其难也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顾不如蜀鄙 之僧哉 (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 我皆有礼,夫犹鄙 我 (动词,轻视,看不起) 若:若 舍郑以为东道主 (连词,假如)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动词,及,比得上) 更若 役,复若赋,则何如 (代词,你的)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 (动词,像) 而:今急而 求子 (连词,表顺承,才) 夜缒而 出 (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 (连词,表顺承) 朝济而 夕设版焉 (连词

    24、,表顺承) 之:臣之 壮也,犹不如人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是寡人之 过也 (助词,的) 何厌之 有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 怅恨久之 (助词,用于时间词后,不译) 马之 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辍耕之 垄上 (动词,往,到去) 其;君知其 难也 (指示代词,那) 共其 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失其 所与 (代词,这里代指自己的) 吾其 还也 (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焉: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 焉 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哪里) 第 14 页 共 41 页

    25、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此)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焉用亡郑以陪 邻(动词,增加) 又欲肆 其西封(动词,延伸、扩张) 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 还(副词,于是) 以乱易 整,不武(动词,替代) 失其所与 ,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臣之壮也,犹 不如人(副词,尚且) 且君尝为晋君赐 矣(名词,恩惠) 唯君图 之(动词,考虑) 秦、晋围郑,郑既 知亡矣(副词,已经)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晋军 函陵,秦军 氾南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夜 缒而出 (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越国以鄙 远 (名词的意动用

    26、法,把 当作边邑) 朝 济而夕 设版焉 (均为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 郑 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边境) 与郑人盟 (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2)动词的活用 烛之武退 秦师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 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第 15 页 共 41 页 (3)形容词的活用 邻之厚 ,君之薄 也 (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共其乏困 (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4)数词的活用 且贰 于楚也(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

    27、过也 (语气词“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 (即“以其于晋无礼”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即“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 (3)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 )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 (4)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 ,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化知识 (1)侯、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 制, 与世袭的宗法、 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 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 秦

    28、以后的爵制 (分 为赐爵与封爵) ,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 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2)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古代诸侯的谦称。 (3)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 ,表示恭敬。 (4)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 。会盟时一般要杀牲、歃(sh)血(古 第 16 页 共 41 页 代举行盟会时饮牲畜的血) ,并宣读盟书,对天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 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 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

    29、楚 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 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

    30、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 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 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 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

    31、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12、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 晋文公非常气愤。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 然而晋文公认为 “不 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 与”,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 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3.鸿门宴 第 17 页 共 41 页 通假字 皆为龙虎,成五采 ( “采”同“彩” ,彩色) 距 关,毋内 诸侯 ( “距”同“拒” ,把守;内:同“纳”接纳) 张良出,要

    32、项伯 ( “要”同“邀” ,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德也 ( “倍”同“背” ,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 自来谢项王 ( “蚤”同“早” ,早些) 令将军与臣有郤 ( “郤”同“隙” ,隔阂、嫌怨) 毋内 诸侯/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 “内”同“纳” ,接纳)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 上 ( “坐”同“座” ,座位)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 时 (古义: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指山东省。 ) 约为婚姻 (古义:两家结为婚姻关系。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 。 ) 将军战河北 ,臣战

    33、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 一词多义 意: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动词,料想) 其意 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 红杏枝头春意 闹(名词,情景,景象)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名词,神态,神情) 人有亡斧者,意 其邻之子(动词,怀疑) 幸:妇女无所幸 (动词,指君主宠爱女子) 故幸 来告良(副词,幸亏,幸而) 则吾斯役之不幸 (形容词,幸运) 妒人之能,幸 人之失(动词,喜悦,高兴) 如:固不如 也(动词,及,比得上) 第 18 页 共 41 页 劳苦而功高如 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 厕(动词,往) 洛阳亲友如 相问(连词,假如) 辞:卮酒安足辞 (动词

    34、,推辞) 今者出,未辞 也(动词,告别) 大礼不辞 小让(动词,考虑,注意) 动以朝廷为辞 (名词,托辞,借口)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动词,道歉) 哙拜谢 (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告,问)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动词,推辞,谢绝) 举:举 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 (形容词,尽) 今亡亦死,举 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 大名耳(动词,成就,传扬) 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动词,举荐,推举) 胜: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尽)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经得住,能承受) 予观夫巴陵

    35、胜 状(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宁为百夫长,胜 作一书生(动词,胜过,超过) 然:然 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可是,但是,却) 不然 ,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 项王默然 不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因:不如因 善遇之介词,趁着(机会) 第 19 页 共 41 页 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副词,就) 且:若属皆且 为所虏(副词,将要) 臣死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且 贰于楚也(连词,并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 九十(副词,将近) 与:欲与 亚父(动词,给) 竖子不足与 谋(介词,和、跟、同) 失其所与 ,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吾与 点也(动词,赞成) 以:具告以

    36、 事(介词,把) 常以 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还军霸上,以 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 樊哙侧其盾以 撞(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为:为 击破沛公军(介词,wi,替、给) 谁为大王为 此计者(第一个读 wi,介词,替、给;第二个读 wi,动词,谋划) 客何为 者(动词,wi,做) 窃为 大王不取也(动词,wi,认为) 我为 鱼肉(动词,wi,是) 何辞为 (句末语气助词,wi,表反问)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 (动词,对等,比得上) 旦日飨 士卒 (动词,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交往) 举所佩玉玦以示 之者三 (

    37、动词,给看) 会 其怒,不敢献 (副词,恰巧) 第 20 页 共 41 页 度 我至军中,公乃入 (动词,估计) 固 不如也 (副词,本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 (代词,哪里) 沛公则置 车骑,脱身独骑 (动词,放弃,丢下) 吾属 今为之虏矣 (名词,类)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沛公军 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王 关中 (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项伯乃夜 驰之沛公军 (名词作状语,连夜) 吾得兄 事之 (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籍 吏民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 项王 (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 常以身翼 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头发上 指 (名词

    38、作状语,向上)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之 (名词的使动用法,让称王) 道 芷阳间行 (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2)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 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 沛公旦日从 百余骑来见项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 不内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此亡秦之续 耳 (动词用作名词,后继者) (3)形容词的活用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第 21 页 共 41 页 沛公今事有急 (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危急的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 拔剑撞而破 之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文言句式

    39、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也,表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者,也,表判断) 亚父者,范增也 (者,也,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表判断)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贪于财货 (正常语序为“于财货贪” ) 具告以事 (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 长于臣 (正常语序为“于臣长” ) (3)宾语前置句 不然,籍何以至此 ( “何以”正常语序为“以何” ) 客何为者 ( “何为”正常语序为“为何” ) 大王来何操 ( “何操”正常语序为“操何” ) 沛公安在 ( “安在”正常语序为“在安” ) (4)省略

    40、句 沛公军(于)霸上 (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 )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省略介词宾语“之” ) 毋从(其)俱死也 (省略介词宾语“其” )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 (省略介词宾语“其” ) 第 22 页 共 41 页 则与(之)一生彘肩 (省略介词宾语“之” ) 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省略动词“恐” ) (5)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 “为所”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 ( “为”表被动) (6)固定句式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没有的) 孰与君少长 (和相比,哪一个) 军中无以为乐 (没有用来的) 文化常识 (1)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相传商代

    41、已置,西周为三公(司 徒、司马、司空)之一,春秋战国时沿用,后楚国等国家开始设置左司马和右司马的职务, 来划分在战争中的具体分工。有时候还在两个司马之上设立大司马。左司马,官名,将军下 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2)相在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商代叫尹,春秋叫卿,秦朝称丞相, 唐宋以后称宰相,明太祖废丞相,后世不设。 (3)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4)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5)左尹楚国官名,令尹之辅佐。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令尹 的助手分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 (6)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 (7)

    42、将军中国古代各朝代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 指挥甚至最高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 本课成语 (1)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 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第 23 页 共 41 页 (3)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统编版(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150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50 分分

    43、)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本题共本题共 5 小题,小题,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题。 材料一: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强调和谐、仁爱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如何实现此种理想? 路径就是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 想时所说的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实质 上不过

    44、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 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 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亲亲仁民仁民爱物爱物”的路径递的路径递 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

    45、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荀子认为人有气、 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 牝牡而无男女之别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 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 “杀伐以时杀伐以时”。他说:。他说:

    46、“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 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 食也。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第 24 页 共 41 页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材料二

    47、: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 生命共同体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地球形成已有 45 亿年亿年,产生产生 生命已有生命已有 42 亿年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万年,这是科学事实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地球可以没 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

    48、在、适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 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 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 赠了居所与养分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自然界,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是人的无机的身

    49、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人类,自从有 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 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 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 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

    50、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 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 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 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 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4247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