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doc》由用户(晗晗)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word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 1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认识空气 1.1.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理解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并且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 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是可以被压缩的,并能举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ppt、凳子、烧杯、纸巾、水槽 9 个、橡皮泥一团、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游戏导入 (PPT 出示“抢凳子”游戏环节及相
2、关规则)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小游戏,有哪位同学想上台参与 呢? (抽调 5 名同学,摆上四个板凳,进行一轮游戏。游戏时注意安全) 根据时间来确定游戏的次数。 老师: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一杯水装 满了杯子,占据了空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占据空间的现象) 总结: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 2 - 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他能不能
3、像水、粉笔、石头等物体那样占 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 实验来观察。 ) (二)实验探究一: 1.出示透明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 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做大家要仔细看哦!边演示边讲述操作要求: (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 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老师先不公布实验结果,学生猜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 3分组实验。 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 想补充?同时
4、老师公布刚才试验结果让大家共同见证。 5不成功的小组反思:为什么纸湿了?(倾斜,有气泡) 6小结:因为空气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水流不进去,所以餐巾纸不会湿。 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 (板书:空气占据空间) (三)实验探究二:吹气球。 (根据课前准备的气球,老师请多位同学上台演示吹气球) 老师提问:气球里是什么?为什么气球会变大呢? 生 1 回答:空气; 生 2 回答:因为空气进入了气球里。 老师总结:这进一步说明了空气能占据空间。 (四)实验探究三:推动注射器,观察空气的特性。 (出示注射器) 老师: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下面 我们就用这个注射器来研究空气
5、占据空间的变化。 - 3 - 教师示范:我们可以用注射器抽取空气。然后用橡皮堵住管口,分别用不同 大小的力压活塞,看能不能让针筒里的空气占据的空间发生变化。假如松开压住 的活塞,又能看到什么现象? 4学生分组实验,亲自体验。 5汇报交流:空气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 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你还有没有其他发现? (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 总结:向下压活塞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了,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且空气具 有弹性。 三、总结拓展 1.空气能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 气筒,沐浴液、篮球,气枪、气球、轮胎等 调查一下: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空气被压缩的性质。 2.上
6、课前,邻居的王奶奶碰到了一个难题,她想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她解决一 下,今天我把她的难题带的课堂上来了。 (出示课件:王大妈买了一大瓶酱油,想 用漏斗将它倒入小瓶子里,漏斗的颈口是紧紧塞住瓶口的,这时她遇到一个难题: 酱油倒不进去。 )为什么流不进去呢?你能想办法解决吗? 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互相说一说吧! 五、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 空气具有弹性 - 4 - 2.2.空气有质量吗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到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2.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设计简单实验,并能够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对现象进行 解释。 3.使学生形成尊重客观
7、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 习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体会空气是有质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铁架台、细长棍、充气筒、电子天平、篮球、小夹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对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空气,我们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那么我 们知道水占据空间,它有质量,空气有质量吗? 预设答案:没有、有 师:假如空气是有质量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方法来验证呢?讨论一下,想 一想。 预设答案 1:通过秤可以量放气前后的皮球的质量 预设答案 2: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板书:空气有质量吗) 二、根据 PPT,进行课程教学 (一)用天平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8、。 1.吹气球比赛。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们进行一次吹气球比赛,看谁吹的 大。 (给出学生吹气球的时间,比一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游戏时注意安 全。 ) 师:同学们,我们发现当气球被吹起来后,里面充满了空气。那么怎么样才 - 5 - 能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呢? 2.设计实验:用简易天平证明空气存在质量。 (1)展示铁架台和细长棍。 (3)用充气筒给气球充气,注意充的气的量要尽可能一样,把气球系好,不 让气球跑气。 (4)把气球用小绳系在细长棍的两边,然后把细长棍放在铁架台上,找准平 衡位置,做一个标记。 (5)取下其中一个气球,将其中的气放掉。 (6)重新挂回细长棍上,把细长
9、棍放回铁架台上,支点是刚才标记的位置。 实验结束。 师:同学们有那些发现?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哪些问题?实验过程中有哪些 注意事项? (给出学生思考时间,分小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解答问题,最后集体讲解。 ) 总结:因为两边的气球中都有空气,天平平衡后,放掉一边的空气,则天平 向没有放气的气球偏去,说明空气存在质量。 师:同学们还有哪些方法证明空气存在质量呢?请你们想一想,说一说。 (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自主寻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 (二)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空气是含有质量的,那么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呢? 怎么测量呢? (展示充满气的皮球) 1.需要一个测量工具电子天平。
10、 (展示电子天平) 2.先测出这个充满气的皮球的质量。 (测量充气皮球的质量,然后在黑板上记录下数值。 ) 3.然后把皮球放了气,再放到天平上测量质量。 (测出放气皮球的质量,然后在黑板上记录下数值。 ) 4.比较黑板上记录的两个数值,然后说一说这两个数值代表的意义和差值代 表的意义。 总结:充气皮球的质量等于皮球的质量加上空气的质量;放气皮球的质量就 - 6 - 等于皮球本身的质量;差值就等于空气的质量。 (板书:测量空气质量) 三、总结拓展 1.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由于空气是气体,流动性比较大,再加上质量比较 轻,所以容易被忽略。 2.你能比较出一升空气和曲别针之间的质量关系吗?请你简单的
11、说一说你的 方法。 3.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 (2)按“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的数字是“0” 。 (3)将要称量的物体(小夹子等)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去显示数字即可。 总结:掌握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用于测量物体质量。注意单位。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空气的质量是可以被测量 的。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相关的知识来服务我们的生活。 五、课后作业 1.通过不同的方式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与同学交流方法。 2.做对应的一课一练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设计实验 测量空气质量 天平的使用 - 7 -
12、3.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 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 力。 3、情感目标: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 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难点:通过实验认识热空气为什么上升。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火柴、纸杯、香、集气瓶、透明水槽、热水、有关孔明灯视频、 PPT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充满空气的气球如果对着你的脸放掉气球中的空气,你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13、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这是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学习过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 空气是会流动的。复习空气的性质。 4、做游戏。对着左手掌心轻轻地哈一口气,再对着右手掌离远点使劲吹一口 气。 5、提问:两只手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揭示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通过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和小游戏揭示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拉 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也蕴含着科 学知识。 (二)提出问题,做出猜测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节课到底要学习热空气 - 8 - 和冷空气的什么知识呢? 引导: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具有流动性,你能根
14、据空气的这个性 质提出一个和热空气、冷空气有关的问题吗? 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测。对于学生的猜想我并不急于下结论,让他们说 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的能力。 (三)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作出猜测之后,再让学生从实验中小心求证。这个环节我分了三步完成第一 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借助生活经验研究冷空气的流动;第二步,探究热空气 为什么会上升。 实验 1:感觉热空气 让学生点燃蜡烛,用手分别放在蜡烛火焰的上面、四周、下方,感觉什么地 方最热?(安全教育) 1.学生猜测。 指名学生回答。 2.谈话:刚才,哪位同学说得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 3.学
15、生分组实验。 4.学生汇报。 5.提问:热空气是向哪里流动的? 6.学生回答。 7.小结: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 实验二:借助纸蛇的转动了解热空气上升,验证热空气上升。 1、讲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提问:是什么力量使纸蛇转动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3、小结:空气受热会向上流动,热空气上升。 (板书:上升) 实验三: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谈话:空气受热为什么会上升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解释。 学生猜测、交流。 - 9 - 实验 3:认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在木棍两端各挂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用手扶住木棍的一 端,用燃烧的火柴烤热另一端纸杯内的空气;
16、移开燃烧的火柴,同时松开扶住木 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1.提问:为什么底下点火柴的纸杯会上翘? 2.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小结:点燃火柴后,使纸杯里的空气变热,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就会上升,上升的热空气就推着纸杯往上升了。 研究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问:那冷空气又是怎样流动的呢? (板书:冷空气) 2、提问:能通过一些事例证明冷空气下降吗? 3、启发回忆:夏天开空调的房间,冷气飘向哪里?打开冰箱时, “白气”向 哪个方向流动? 4、小结: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板书:下降) 生活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例子。 (四)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你
17、会把制冷空调和暖气片按在哪里?为什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 1.你知道“孔明灯” 、 “热气球”利用了什么原理制成的吗? 2.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 (六)课后作业 回家做一个孔明灯或者热气球。 板书设计: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沉 同体积的热空气轻,冷空气重 - 10 -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研究土壤 4.4.土壤的成分土壤的成分 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教学准备:挖土壤的铲子 1 把、报纸若干(垫在桌上让学生放土壤) 、
18、抹布 1 块、清水,放大镜 1 个、2-3 根玻璃棒或木棒。以上材料每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挖土。你们知道,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 吗?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根据现有条件,引导学生确定本课的 研究内容。 3讨论:我们出去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4按小组分发工具。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 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借此活动激发学 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二、实地考察土壤并采集土壤样品。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活动。学
19、生挖开土层,观察在土层下看到了什么, 并记录。 2小组交流:描述自己看到了什么。 (注意观察土壤中“居民”的生活,它 们都在干什么?) 3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 “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 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三、感性认识,提出设想,深入研究。 - 11 - 活动:研究土壤的成分 1让学生回忆以往认识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捻、握、 捏等。善于让学生在平时探究活动中总结自己的研究方法,也要善于灵活地运用 这种
20、方法。 2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识,但那只是 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 做进一步的研究。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做一做下面这个实验,看它是否对你了解 土壤有所帮助。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把小土块放入水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2)将土块搅动后静置一段时间,在等待过程中用纸巾包住另一些土块,用 手使劲握一握,再摊开纸巾,纸巾上面留下了什么?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3)观察静置后的水杯中的情况,水里有什么?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土块要轻放。 (2)搅拌要彻底。 (3)静置时间要长。观察时,杯子也应保
21、持静置不动的状态。 (4)始终要仔细观察,记录下每一步骤看到的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汇报交流实验情况。 3.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 四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结果。 谈话: 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然后推荐一名同学把本组发现和疑问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土壤成份:由空气、水、沙、黏土、动植物残留物等构成。 - 12 - 5.5.土壤的类型土壤的类型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
22、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 科学知识来源: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比较三种土壤的颗粒大小等主要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 、白纸(3 张) 、烧杯、水、 搅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23、。 学生准备: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通过上一课的观察,你认为我们周围的土壤有哪些特点? 2、学生回答 3、过渡: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大,有的颗 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了解土壤。 (板书课题) - 13 -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1、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家拿出来。 同桌两人合作,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土壤样本,一个人观察,另一个人 记录,要求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的特征,并把我们看到的情况用图画、文字或表 格等形式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
24、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1)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观察,首 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领取土壤样本,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3)汇报自己的发现。 (4)学生阅读资料。 (5)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1)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情况时, 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2)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3)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