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2《寓言四则》ppt课件(含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zip
22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素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蚊子和狮子 学习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 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读一读。 雕像(dio) 赫拉(h) 宙斯(zhu) 庇护(b) 粘住(zhn) 2.记一记。 庇护:袒护,保护。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 3.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 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 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4.作者作品。 伊索,公元前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 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 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5.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 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 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 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 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 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 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朗读课文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解读四、课文解读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1.这一句交代了什么?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的缘由以及到来的方式;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 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明确: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 示了他的骄傲心理。 4.赏析: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明确: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轻一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的讽 喻之意也暗含其中。 5.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 像的价格。 明确:一文不值 6.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 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7.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通过这三次发问你觉得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明确:三次发问,由平静到笑,显示出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其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嘴脸跃然纸上。 从中可以发现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8.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 果。 第二部分(2):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耐人寻味。 文中第一段采用的是_与_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_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_。(叙述 描写 议论 寓言的寓意) 9.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如何? 明确:想问笑问想问? 五、畅谈感受五、畅谈感受 学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爱慕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的道理。这启 示我们要脚踏实地,学好本领,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赫耳墨 赫尔墨斯: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自己的雕像 爱慕 斯和 雕像者 雕像者: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白送 虚荣 学习学习蚊子和狮子蚊子和狮子 一、听读课文一、听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带着下列问题读文)二、自读课文(带着下列问题读文)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料”。 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3.赏析:“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明确:照应、语言描写。蚊子的“叹息”与“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照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 场,极富讽刺意味。 4.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明确: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论 1:智者必胜 5.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明确: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结论 2:骄兵必败 6.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 第二部分(2):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 三、畅谈感受三、畅谈感受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 满的人往往会受到惩罚。今后我们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不骄傲自满,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设想如果赫尔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后,就悄然离去,蚊子也没有撞上蜘蛛网,我们又能读 出怎样的寓意呢? 明确:赞美有自知之明的人;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能百战不殆。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3)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 形的人。 五、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五、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发挥想象,续写 文章。 (可以从赫耳墨斯知道反省或者变本加厉的角度写) 2.通过删减或者增加情节的方式改写蚊子和狮子,给蚊子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好的结局。 (删减或增加情节后,寓意也要改变) 附: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示例一:知道反省示例一:知道反省 赫耳墨斯听完雕像者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愤怒得想立即把这个雕像者揍一顿。但还 是强压心头怒火,问:“赫耳墨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价格为什么如此低呢?你不怕遭到惩 罚么?” 。 雕像者惊诧地看着他,仿佛看见了怪物一般:“赫尔墨斯既然是商人的庇护神,就应懂得这是商人的 经营方式,而且据我所知他还是个大度的神,怎会计较这点皮毛?”赫尔墨斯顿时语塞,表情十分复杂, 找个理由便灰头土脸地走了。 赫耳墨斯赫耳墨斯示例二:变本加厉示例二:变本加厉 赫尔墨斯大怒,勃然转身离去,推开门,外面是一片漆黑的夜空。那漆黑的天幕,黑色沉沉,深邃无 限,竟没有一丝光亮,漫天席地的黑暗,铺天盖地的一般冲了下来,将他的身影淹没而去。 与此,人们的灾难也到来了。原本是正午阳光高照可是现在确是漆黑一片,百丈余高的海啸铺天盖地 的冲了过来,大地也为之颤抖。人们痴想灾难就此结束,可惜他们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蚊子与狮子蚊子与狮子示例一:删减情节示例一:删减情节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 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有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蚊子与狮子蚊子与狮子示例二:增加情节示例二:增加情节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 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 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 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反省的人也许结局不会太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蚊子和 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骄兵 狮子 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必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学习学习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 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 子。)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课文出处二、课文出处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 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 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 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 2012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听读课文(划分节奏)三、听读课文(划分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 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译读课文(四、译读课文(PPTPPT) 五、解读课文五、解读课文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 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明确: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6.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明确: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 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8.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明确: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 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 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六、深入探究六、深入探究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 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何在? 明确: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 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 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七、知识归纳(七、知识归纳(PPTPPT)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Error!Error! 丁氏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 宋君令人问之验证真相 学习学习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一、走进一、走进列子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 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儿童辩日愚公移山等。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 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 1.正音。 杞人忧天(q) 中伤(zhn) 躇步跐蹈(ch)(c do) 日月星宿(xi) 舍然(sh) 2.朗读,注意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 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疏通课文三、疏通课文 1.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身亡所寄(同“无”) (2)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3)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4)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5)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6)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翻译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明确: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明确: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在天底下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呢? (3)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明确:(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团,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 (4)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明确:(地)充满在四处,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地的。 3.知识归纳。(PPT) 四、复述故事四、复述故事(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端:写一个杞国人担忧天地崩坠,有人说天是聚积的气体,不用担心。 第二部分(3-6)发展:开导者再次劝导,日月星宿也是气体,不会坠落;大地到处是土块,不可能塌陷。 第三部(7)结局:杞国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喜。 五、解读故事五、解读故事 1. 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程度:废寝食者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明确: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明确:“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奈地坏何?” 意思是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4.“晓之者”又是怎样解“忧”的?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变化: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6.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 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这只为一家之言,你可以畅谈你的观点。) 7.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 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 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 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8.“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明确: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 9.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 明确:不赞成。因为“晓之者”并不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只是从当时人们认知水平出发来 回答,所以不同意。 赞成。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依现在的科学知识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全正确。但是此人的解 释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这点评价,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10.你能用“杞人/开导者是一个_的人”这个句式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吗? 明确:杞人:自寻烦恼、有远见 开导者:心地善良、关心他人、有同情心、有耐心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杞人吗?你有过“胡思乱想”的事吗?(自由谈) 2.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 (1)弟弟早上出门时没带雨伞,妈妈担心他淋湿了会感冒。 (2)姐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十二点,早上醒来时才想起今天要听写,她很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3)小明家的天花板漏水了,他每天都担心楼上的地板会掉下来!他想:如果地板掉下来的时候,我正 在睡觉怎么办? 明确:三题中的人物都“担心”某些事情,但是小明所担心的事情会发生的几率很小,所以我们可以用 “杞人忧天”来形容他。 3.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明确: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 有理由的。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 们忧虑。所以我们要“忧天”。 七、小结,齐读:七、小结,齐读: 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 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 “丰富的想象总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 假如春秋时的杞人和晓者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二十一 世纪的今天,看到此情此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晓者又该去劝导谁了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杞人忧 天后传为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 寓言故事我来连 讽刺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 人的人 鞭挞了那些恩将仇报的的 人,告诫我们要分清善 恶。 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人 讽刺死守狭隘经验,想 要不劳而获的人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 真; 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 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22 22 寓言四则寓言四则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 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 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 看待问题。(素养) 学习目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第一课时 填一填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性的_寄寓意 味深长的_,给人以启示。 2、主人公多为 _,也可是_ 。 3、篇幅大多 _ ,情节具有_ ,主题充满智慧 和哲理。 4、大多采用_和 _的表现手法。 5、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 。 故事 道理 动物 短小 比喻 虚拟性 伊索寓言 人格化的动植物 拟人 庇护 : 袒护,保护。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 西。 爱慕虚荣 : 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 :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 记一记 读一读 赫 拉 庇 护 添 头 较 量 喇叭 粘 住 hbtinjio lbazhn粘贴(动词 ) nin粘性(形容词 ) zhn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 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 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 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 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家作品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 ,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 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 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 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 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 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人重视的人。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 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 里。 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 里的缘由以及到来的方 式。 1.这一句交代了什么?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 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 重。 赫耳墨斯 课文解读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 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 ;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 ,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 ,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示了 他的骄傲心理。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 ,白送。” 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轻一 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的讽喻 之意也暗含其中。 4.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 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 斯雕像的价格。 词语:一文不值 5.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 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 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 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 现。 6.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通过这三次发问你觉得 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三次发问,由平静到笑,显示出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其爱 慕虚荣、自高自大的嘴脸跃然纸上。 从中可以发现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 己的身价和荣誉。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 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 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 ,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 果。 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 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 ,耐人寻味。 再读课文思考: 7.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文中第一段采用的是_与_的表达方式,第 二段采用的是_的表达方式,点明了_。 叙述 描写 议论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 :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心理描写语言、神态描写 (反衬手法 ) 学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爱慕 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的道理。这启示我们要 脚踏实地,学好本领,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谈谈你的感悟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 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 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 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 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 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 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 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和狮子 自读课文,思考: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4、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 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 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 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 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 小的蜘蛛消灭了。 照应、语言描写。蚊子的“叹息 ”与“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 照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 ,极富讽刺意味。 3、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4、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论1:智者必胜 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 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 结论2:骄兵必败 蚊子 和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 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 5.你有什 么启示?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 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 ,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 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 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 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 忘形。 再读课文思考: 6.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 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的人往 往会受到惩罚。今后我们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不骄傲自满 ,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谈谈你的感悟 1.设想如果赫尔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后,就 悄然离去,蚊子也没有撞上蜘蛛网,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的 寓意呢? 赞美有自知之明的人; 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能百战不 殆。 合作探究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 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 写;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3.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 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 出道理。 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 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发挥想象,续 写文章。 (可以从赫耳墨斯知道反省或者变本加厉的角度写) 2、通过删减或者增加情节的方式改写蚊子和狮子 ,给蚊子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好的结局。 (删减或增加情节后,寓意也要改变) 赫耳墨斯示例一:知道反省 赫耳墨斯听完雕像者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 耳根,愤怒得想立即把这个雕像者揍一顿。但还是强压心 头怒火,问:“赫耳墨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 价格为什么如此低呢?你不怕遭到惩罚么?” 。 雕像者惊诧地看着他,仿佛看见了怪物一般:“赫尔 墨斯既然是商人的庇护神,就应懂得这是商人的经营方式 ,而且据我所知他还是个大度的神,怎会计较这点皮毛? ”赫尔墨斯顿时语塞,表情十分复杂,找个理由便灰头土 脸地走了。 赫耳墨斯示例二:变本加厉 赫尔墨斯大怒,勃然转身离去,推开门,外面是一片漆 黑的夜空。那漆黑的天幕,黑色沉沉,深邃无限,竟没有 一丝光亮,漫天席地的黑暗,铺天盖地的一般冲了下来, 将他的身影淹没而去。 与此,人们的灾难也到来了。原本是正午阳光高照可 是现在确是漆黑一片,百丈余高的海啸铺天盖地的冲了过 来,大地也为之颤抖。人们痴想灾难就此结束,可惜他们 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蚊子与狮子示例一:删减情节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 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 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 都抓破了,也没有抓到蚊子。蚊 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 着凯歌飞走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 胜强者。 蚊子与狮子示例二:增加情节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 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 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 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 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 ,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 ,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反省的人也许结局不会太 坏。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第二课时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 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 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 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 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 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课文出处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 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ij 译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 一人。” 姓。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 到。 凿, 打。 告诉,对 说。 传播,转 述。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 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 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 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 命令,派遣。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像。不如。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译: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 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 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 传闻,还不如不听。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 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 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 家打了井,趣说为“穿 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 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一直 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 自己的话的真正意 思。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 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可分为三层。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 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课文解读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 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 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 加之流传很广泛。 6.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 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 画龙点睛。 8.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 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 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2.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何在? 深入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 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 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 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 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丁氏对曰(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国人道之( )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 使动用法,使听到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闻 之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定语后置标志 于 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被 介词,在 文言句式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杞 人 忧 天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 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 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 家和文学家。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如儿童辩日 愚公移山等。 走进列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 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
收藏
- 资源描述:
-
22 寓言四则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素养)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蚊子和狮子 学习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 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 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读一读。 雕像(dio) 赫拉(h) 宙斯(zhu) 庇护(b) 粘住(zhn) 2.记一记。 庇护:袒护,保护。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 3.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 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 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4.作者作品。 伊索,公元前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 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伊索寓言 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 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5.背景链接。 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 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东和哈迪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 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 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狄忒,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 神。 (3)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 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 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朗读课文三、朗读课文 四、课文解读四、课文解读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1.这一句交代了什么?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明确: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的缘由以及到来的方式;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明确: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 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明确: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 示了他的骄傲心理。 4.赏析: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明确: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轻一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的讽 喻之意也暗含其中。 5.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斯雕 像的价格。 明确:一文不值 6.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 赫拉,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7.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通过这三次发问你觉得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明确:三次发问,由平静到笑,显示出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其爱慕虚荣、自高自大的嘴脸跃然纸上。 从中可以发现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己的身价和荣誉。 8.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 果。 第二部分(2):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耐人寻味。 文中第一段采用的是_与_的表达方式,第二段采用的是_的表达方式,点明了 _。(叙述 描写 议论 寓言的寓意) 9.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如何? 明确:想问笑问想问? 五、畅谈感受五、畅谈感受 学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爱慕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的道理。这启 示我们要脚踏实地,学好本领,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赫耳墨 赫尔墨斯: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自己的雕像 爱慕 斯和 雕像者 雕像者: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白送 虚荣 学习学习蚊子和狮子蚊子和狮子 一、听读课文一、听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带着下列问题读文)二、自读课文(带着下列问题读文)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不料”。 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3.赏析:“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明确:照应、语言描写。蚊子的“叹息”与“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照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 场,极富讽刺意味。 4.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明确:以己之长,克敌之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结论 1:智者必胜 5.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明确: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结论 2:骄兵必败 6.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1):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 第二部分(2):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忘形。 三、畅谈感受三、畅谈感受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 满的人往往会受到惩罚。今后我们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不骄傲自满,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合作探究四、合作探究 1.设想如果赫尔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后,就悄然离去,蚊子也没有撞上蜘蛛网,我们又能读 出怎样的寓意呢? 明确:赞美有自知之明的人;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能百战不殆。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出道理。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3)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 形的人。 五、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五、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发挥想象,续写 文章。 (可以从赫耳墨斯知道反省或者变本加厉的角度写) 2.通过删减或者增加情节的方式改写蚊子和狮子,给蚊子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好的结局。 (删减或增加情节后,寓意也要改变) 附:附:赫耳墨斯赫耳墨斯示例一:知道反省示例一:知道反省 赫耳墨斯听完雕像者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愤怒得想立即把这个雕像者揍一顿。但还 是强压心头怒火,问:“赫耳墨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价格为什么如此低呢?你不怕遭到惩 罚么?” 。 雕像者惊诧地看着他,仿佛看见了怪物一般:“赫尔墨斯既然是商人的庇护神,就应懂得这是商人的 经营方式,而且据我所知他还是个大度的神,怎会计较这点皮毛?”赫尔墨斯顿时语塞,表情十分复杂, 找个理由便灰头土脸地走了。 赫耳墨斯赫耳墨斯示例二:变本加厉示例二:变本加厉 赫尔墨斯大怒,勃然转身离去,推开门,外面是一片漆黑的夜空。那漆黑的天幕,黑色沉沉,深邃无 限,竟没有一丝光亮,漫天席地的黑暗,铺天盖地的一般冲了下来,将他的身影淹没而去。 与此,人们的灾难也到来了。原本是正午阳光高照可是现在确是漆黑一片,百丈余高的海啸铺天盖地 的冲了过来,大地也为之颤抖。人们痴想灾难就此结束,可惜他们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蚊子与狮子蚊子与狮子示例一:删减情节示例一:删减情节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 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有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胜强者。 蚊子与狮子蚊子与狮子示例二:增加情节示例二:增加情节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 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 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 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反省的人也许结局不会太坏。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蚊子和 冲、咬扬长避短胜狮子:抓 骄兵 狮子 吹、唱骄傲自满败蜘蛛:粘 必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学习学习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 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 子。)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课文出处二、课文出处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 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老思想 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 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 2012 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听读课文(划分节奏)三、听读课文(划分节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 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 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四、译读课文(四、译读课文(PPTPPT) 五、解读课文五、解读课文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明确: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 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明确: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6.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明确: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 旨,简洁明了,画龙点睛。 8.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明确: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 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 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六、深入探究六、深入探究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 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何在? 明确: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 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 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七、知识归纳(七、知识归纳(PPTPPT)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Error!Error! 丁氏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 宋君令人问之验证真相 学习学习杞人忧天杞人忧天 一、走进一、走进列子列子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 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儿童辩日愚公移山等。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 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朗读课文二、朗读课文 1.正音。 杞人忧天(q) 中伤(zhn) 躇步跐蹈(ch)(c do) 日月星宿(xi) 舍然(sh) 2.朗读,注意节奏。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 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三、疏通课文三、疏通课文 1.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身亡所寄(同“无”) (2)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3)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4)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5)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6)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2.翻译句子。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明确: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整天忧虑而替他担忧,于是就去开导他。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明确: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在天底下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呢? (3)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明确:(日月星宿)也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耀的气团,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和砸伤人。 (4)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明确:(地)充满在四处,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地的。 3.知识归纳。(PPT) 四、复述故事四、复述故事(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端:写一个杞国人担忧天地崩坠,有人说天是聚积的气体,不用担心。 第二部分(3-6)发展:开导者再次劝导,日月星宿也是气体,不会坠落;大地到处是土块,不可能塌陷。 第三部(7)结局:杞国人的担忧解除,皆大欢喜。 五、解读故事五、解读故事 1. 杞人“忧”什么?“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程度:废寝食者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明确:晓之者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告诉他,天就是大气聚集在一起,人活动在天中,不用担心。 3.杞人又产生了什么新的忧虑? 明确:“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奈地坏何?” 意思是日月星宿会坠落下来。大地会塌陷下去。 4.“晓之者”又是怎样解“忧”的?后来杞人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变化: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忧虑而高兴。 6.杞国的那个人为什么担心“天地崩坠”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这是古代人对于宇宙空间缺乏科学认识而形成的一种恐惧心理,随着人们对天体的认识逐渐深入, 就不会再有“天地崩坠”的想法。(这只为一家之言,你可以畅谈你的观点。) 7.你怎么理解“天崩地坠”的意思呢?你认为可能发生这种事情吗?结合生态环境问题,从中我们还受到 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天崩地坠”可以想象为是地球遭受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如大地震、海啸、泥石流或不明原因的其 他灾难,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事情的来临,在当时人们是无法阻挡,很难预知和防预 的,当然让人感到恐怖。联系现实,人类的“文明”破坏了生态平衡,已开始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8.“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这句话揭示了什么? 明确:揭示了杞人的无根据地瞎担心。 9.杞人“忧天地崩坠”,“晓之者”的话你赞成吗? 明确:不赞成。因为“晓之者”并不了解地球的构造以及太阳系的结构,只是从当时人们认知水平出发来 回答,所以不同意。 赞成。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依现在的科学知识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全正确。但是此人的解 释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这点评价,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10.你能用“杞人/开导者是一个_的人”这个句式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吗? 明确:杞人:自寻烦恼、有远见 开导者:心地善良、关心他人、有同情心、有耐心 1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而忧虑。 六、拓展延伸六、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杞人吗?你有过“胡思乱想”的事吗?(自由谈) 2.以下哪一种情况可以用“杞人忧天”来形容。 (1)弟弟早上出门时没带雨伞,妈妈担心他淋湿了会感冒。 (2)姐姐昨天晚上看电视看到十二点,早上醒来时才想起今天要听写,她很担心自己会不及格。 (3)小明家的天花板漏水了,他每天都担心楼上的地板会掉下来!他想:如果地板掉下来的时候,我正 在睡觉怎么办? 明确:三题中的人物都“担心”某些事情,但是小明所担心的事情会发生的几率很小,所以我们可以用 “杞人忧天”来形容他。 3.从现在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明确:从现在来看,杞人忧天的行为似乎并不能简单地看成傻子行为,从新的宇宙观、环保观来说,还是 有理由的。比如大气污染、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温升高等问题就值得我 们忧虑。所以我们要“忧天”。 七、小结,齐读:七、小结,齐读: 杞人忧天无必要,掌握文化需记牢。今人忧天真可嘉,携起手来护家园。 八、作业布置八、作业布置 “丰富的想象总会让我们有意外的收获。” 假如春秋时的杞人和晓者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二十一 世纪的今天,看到此情此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呢?晓者又该去劝导谁了呢?请你展开想象,以杞人忧 天后传为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文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寓言四则 寓言故事我来连 讽刺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 人的人 鞭挞了那些恩将仇报的的 人,告诫我们要分清善 恶。 讽刺找借口自我辩解的人 讽刺死守狭隘经验,想 要不劳而获的人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 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也有人说寓言是一种魔法,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 ,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 真; 更有人说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 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同学们,你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寓言四则感受一下“寓言”的魅力。 22 22 寓言四则寓言四则 1.了解寓言的特点及有关伊索寓言的文学常识,理 解寓言的寓意。(重点) 2.学习寓言中巧妙、合理的想象,体会寓言通过对话描 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 看待问题。(素养) 学习目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第一课时 填一填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多以比喻性的_寄寓意 味深长的_,给人以启示。 2、主人公多为 _,也可是_ 。 3、篇幅大多 _ ,情节具有_ ,主题充满智慧 和哲理。 4、大多采用_和 _的表现手法。 5、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故事是古希腊 。 故事 道理 动物 短小 比喻 虚拟性 伊索寓言 人格化的动植物 拟人 庇护 : 袒护,保护。 添头: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 西。 爱慕虚荣 : 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较量 : 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较本领、实力的高低。 记一记 读一读 赫 拉 庇 护 添 头 较 量 喇叭 粘 住 hbtinjio lbazhn粘贴(动词 ) nin粘性(形容词 ) zhn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 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 伊索名下。伊索寓言在世界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寓言创作有 着深远影响。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 腊寓言家。他善于讲寓言故事,并以此 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作家作品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 ,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 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 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 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 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 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又不被人重视的人。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 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 里。 交代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 里的缘由以及到来的方 式。 1.这一句交代了什么?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 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 重。 赫耳墨斯 课文解读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 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 ;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 ,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耳墨斯的“笑”有何含义 ?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价格不高,心中十分满意 ,而又笑问赫拉雕像的价格,这一“笑”充分展示了 他的骄傲心理。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 ,白送。” 语言描写:“算添头,白送”这一回答,轻轻一 笔,点出了自命不凡者的实际价值,而作者的讽喻 之意也暗含其中。 4.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 头,白送。”请用一个词语来更明确地表达赫耳墨 斯雕像的价格。 词语:一文不值 5.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 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 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宙斯不如赫拉,暗想商 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 现。 6.如何理解赫耳墨斯的三次发问?通过这三次发问你觉得 赫耳墨斯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三次发问,由平静到笑,显示出赫耳墨斯的心理变化。其爱 慕虚荣、自高自大的嘴脸跃然纸上。 从中可以发现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而是自 己的身价和荣誉。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 写赫耳墨斯到雕像者店里了 解自身的价值,三问三答后 ,得到的是一文不值的结 果。 用一句话点明寓意(爱慕虚荣 而不被人重视的人一文不值) ,耐人寻味。 再读课文思考: 7.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文中第一段采用的是_与_的表达方式,第 二段采用的是_的表达方式,点明了_。 叙述 描写 议论寓言的寓意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 :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的人 心理描写语言、神态描写 (反衬手法 ) 学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我明白了爱慕 虚荣、狂妄自大者往往不被人重视的道理。这启示我们要 脚踏实地,学好本领,让自己在生活中实现应有的价值。 谈谈你的感悟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若 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 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 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 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 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 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 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蚊子和狮子 自读课文,思考: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从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3、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4、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5、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蚊子两次“吹着喇叭”,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进军的号角,充满了自信。后者是得胜后的欢庆,表现了骄 傲。 2、蚊子在蛛网上叹息,是否明白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从 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不料”。蚊子把失败归于不小心落入蛛网,说明它至死不悟。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 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 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 小的蜘蛛消灭了。 照应、语言描写。蚊子的“叹息 ”与“吹着喇叭”“唱着凯歌”相 照应,突出了蚊子可悲可笑的下场 ,极富讽刺意味。 3、弱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4、胜利的蚊子为何会败在小小的蜘蛛手上?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结论1:智者必胜 蚊子陶醉于胜利的骄傲之中,自以为无敌于天下, 得意忘形,丧失了警惕。 结论2:骄兵必败 蚊子 和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 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 于不败之地。 5.你有什 么启示? 第一部分 (1) 第二部分 (2) 描述了蚊子攻击狮子的情景 ,以及战胜后得意忘形,最 终命丧蜘蛛网的故事。 点明寓意,告诫人们任何时 候都要谨慎行事,不可得意 忘形。 再读课文思考: 6.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为几个部分 ? 蚊子和狮子 蚊子:冲、咬 扬长避短 胜 狮子:抓 蚊子:吹、唱 骄傲自满 败 蜘蛛:粘 骄兵必败 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 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的人往 往会受到惩罚。今后我们要更加刻苦地学习,不骄傲自满 ,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谈谈你的感悟 1.设想如果赫尔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雕像的价格后,就 悄然离去,蚊子也没有撞上蜘蛛网,我们又能读出怎样的 寓意呢? 赞美有自知之明的人; 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方能百战不 殆。 合作探究 不同点: 1.表现方法不同: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则用 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 2.描写方式不同: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 写;蚊则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3.寓意不同。赫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 人。蚊是讽刺那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2.回顾寓言,试比较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并得 出道理。 拓展延伸:先说再续编寓言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 他的心情如何?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发挥想象,续 写文章。 (可以从赫耳墨斯知道反省或者变本加厉的角度写) 2、通过删减或者增加情节的方式改写蚊子和狮子 ,给蚊子一个正面的形象或者好的结局。 (删减或增加情节后,寓意也要改变) 赫耳墨斯示例一:知道反省 赫耳墨斯听完雕像者的话,脸“刷”地一下子红到了 耳根,愤怒得想立即把这个雕像者揍一顿。但还是强压心 头怒火,问:“赫耳墨斯是你们商人的庇护神,他的雕像 价格为什么如此低呢?你不怕遭到惩罚么?” 。 雕像者惊诧地看着他,仿佛看见了怪物一般:“赫尔 墨斯既然是商人的庇护神,就应懂得这是商人的经营方式 ,而且据我所知他还是个大度的神,怎会计较这点皮毛? ”赫尔墨斯顿时语塞,表情十分复杂,找个理由便灰头土 脸地走了。 赫耳墨斯示例二:变本加厉 赫尔墨斯大怒,勃然转身离去,推开门,外面是一片漆 黑的夜空。那漆黑的天幕,黑色沉沉,深邃无限,竟没有 一丝光亮,漫天席地的黑暗,铺天盖地的一般冲了下来, 将他的身影淹没而去。 与此,人们的灾难也到来了。原本是正午阳光高照可 是现在确是漆黑一片,百丈余高的海啸铺天盖地的冲了过 来,大地也为之颤抖。人们痴想灾难就此结束,可惜他们 错了。这只是一个开始。 蚊子与狮子示例一:删减情节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 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 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 都抓破了,也没有抓到蚊子。蚊 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 着凯歌飞走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弱小者也能战 胜强者。 蚊子与狮子示例二:增加情节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 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 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 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 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 ,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 ,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知道反省的人也许结局不会太 坏。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第二课时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 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黄 老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 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 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 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课文出处 听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 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 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 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ij 译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 ,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 一人。” 姓。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 到。 凿, 打。 告诉,对 说。 传播,转 述。 译: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 派一个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 家打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打 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 命令,派遣。介词,当“向”讲。 听到,得到。像。不如。 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 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 译: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 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 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像这样听 传闻,还不如不听。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 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 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 家打了井,趣说为“穿 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 话,就把丁氏的 话传开了,一直 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 自己的话的真正意 思。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 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只有一个段落,但可分为三层。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 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课文解读 3.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 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 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4.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 加之流传很广泛。 6.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5.“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由此可见宋君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宋君是一个重视事情真相,对谣传不轻信的人。 7.“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在结构上,收束全文,表达对故事的看法;在 内容上,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文章主旨,简洁明了, 画龙点睛。 8.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 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 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 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 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1.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穿井得一人”这样的情况?如果 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2.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何在? 深入探究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 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一个人的 劳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 远,居然传到国君那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 不禁令人发笑。文章就是在笑中教育人们不可轻信传言。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丁氏对曰(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国人道之( )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 使动用法,使听到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闻 之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定语后置标志 于 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被 介词,在 文言句式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杞 人 忧 天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 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 名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 家和文学家。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 寓言和神话传说。如儿童辩日 愚公移山等。 走进列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 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