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课件(含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zip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品味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朗读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百草园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 45 岁的 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 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 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o) 菜畦() 桑椹(shn) 油蛉(lng) 斑蝥(mo) 缠络(lo) 攒(cun) 珊瑚(shn h) 敛(lin) 脑髓(su) 人迹罕至(hn) 觅食() 竹筛(shi) 秕谷(b) 系() 书塾(sh) 渊博(yun) 蟋蟀(shui) 宿儒(r) 蝉蜕(tu) 人声鼎沸(dng) 窦(du) 厥土(ju) 拗(o) 倜傥(t tng) 金叵罗(p) 盔甲(ku) 锡箔(x b)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拗:弯曲,弯转。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 轻捷:轻快,敏捷。 相宜:适宜。 方正:正派。 博学:学问丰富。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敛:收拢,收缩。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系:打结。消释:溶解。 长吟:长声鸣叫。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 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 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 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 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 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四、赏析四、赏析“百草园百草园” 1.读第 1 段,回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 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 “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3.从后文中我们得知百草园其实是一个荒园,那为什么在作者心中这是他的乐园呢? 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 段);(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6 段);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7-8 段)。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 子、油蛉、蟋蟀等。 5.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你能发现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吗? 明确:(1)从句式上看: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叙写的范围:前两个分句是从整体上写,“单是”是从局部写。 作者重在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 “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就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即“以一概全” (2)从描写的对象和顺序看: “不必说”后面主要描写的是植物(静物);“也不必说”后面描写的是动物;“单是”后面先写动 物,后写植物。 从低到高 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 从高到低 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 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 (3)从描写的景物出现的季节看: 春末:桑葚、菜花;盛夏:蝉鸣;秋天:蟋蟀叫。 这三个季节的景物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小结: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并且可以多种顺序配合使用,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 活泼多姿。 6.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活泼多姿的? 明确:A、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1)“肥胖的黄蜂”体态比别的昆虫肥大 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既表现出叫天子的轻快灵活,又表现出儿童的羡慕向往的心情。 (2)在众多的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 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B、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融情入景。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油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动物们也好像在百草园中开音乐会,体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与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小巧精致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C、调动多种感官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菜畦是碧绿的 桑葚是紫红 皂荚树是高大的 黄蜂是肥胖的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鸣蝉长吟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触觉:石井栏光滑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形、声、色、味俱全 小结:可见,只要细心观察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状态等,并准确描绘,再调动多种感官用心体 会,加上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会语到情生,妙不可言了。 7.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明确: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8.读 3-6 段“美女蛇的传说”,回答问题: a过渡段:“长的草赤练蛇” b六要素 时间:先前 地点:古庙里 人物:读书人、老和尚、美女蛇 起因:读书人晚上听到一个美女叫他 经过:老和尚识破了秘密,帮助读书人治美女蛇 结果:美女蛇被老和尚治死了 c故事的教训:使作者觉得“做人之险”。 9.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 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0.读 7-8 段,回答:作者如何写冬景?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 乐趣。 欲扬先抑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侧面写出儿童爱玩的心理。 1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 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五、当堂练笔五、当堂练笔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 70 个字,连用 9 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 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 准确,不超过 100 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 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 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 捕鸟活动,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百草园“乐园”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捕雪地之鸟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一、课前检查一、课前检查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 14 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明确: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蛉、蟋蟀、蜈蚣、 斑蝥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明确:听蟋蟀、油蛉弹唱、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3.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示例一: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 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 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示例二:不必说那整个乐段,技艺高深,炉火纯青,一气呵成。也不必说那一个个音符清晰可辨,灵 动活泼,如同一颗颗珍珠掉在白磁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单是那最后一个结尾音,就已是曲高和寡,壮丽 如山河,浩瀚如江海,好似生命中的一切都要终结了一样。 二、赏析二、赏析“三味书屋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文中是如何过渡到第二个场景-三味书屋的?(如何过渡的?) 明确:从内容上:写“我”告别欢乐的百草园生活,将要去读书塾的心理活动。 三个也许,写出“我”的疑问、猜测、无奈。 二个“Ade”,突出“我”与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 从结构上:既总结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自然收束了前文对百草园的记叙和描写,不露斧凿地将 文章引入对私塾生活的描写,完成了空间转换。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 10 段、第 17 段的描写。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明确:a.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b.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c.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d.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e.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5.阅读第 10-16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外貌: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花白、 戴着大眼镜。 性格:方正、 质朴、 博学、 严厉、 开明。 6.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他的态度很恭敬(外貌、待人态度、听说?) 补充资料: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 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 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 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7.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 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 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 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 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 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8.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明确:“怪哉”是怎么回事? 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9.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明确: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 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10.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 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三、小结三、小结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四、深入探究四、深入探究 1.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明确: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严肃庄重的学堂,三味书屋的快乐源于对老师的敬慕,知识的渴求;源于读书之余的乐趣;源于 课堂上的自得其乐。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 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 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明确:(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 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 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 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五、本课小结五、本课小结 六、教师寄语六、教师寄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 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 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七、课下作业七、课下作业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有关的童年的文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检测 (满分:70 分 时间:35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4 分) (1)人头攒( )动,欢声笑语,好一派热闹景象。 (2)拼搏是我们人生的精髓(),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是颓败的。 (3)张教授学识 yun b( ),态度 h i( ),学生们看到他都很 gng()敬地打招呼。 (4)耸入云 xio()的博格达峰顶上常年积雪。 (5)在这个时代,风流倜傥( )的青年大有人在。 (6)八月十五那天,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声 dng()沸。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画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请看下面哪一项没做到这一点( )(2 分) A.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诡计) B.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派,严谨) C.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确凿:确实) D. 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守旧的读书人)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 B.海上看日出,是人生快事,但我却没有机缘看到,而只能从书本上去鉴赏。 C.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者都不能高枕而卧。 D.李太白常在酒后作诗,落笔迅捷,挥洒淋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A.排比拟人夸张比喻 B.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对比拟人排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B.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我班有近 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B.“”,?, C.“?”, D.“”,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 1926 年写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原名叫旧 事重提。 B.“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中,“伏”与“福”谐音, “鹿”与“禄”谐音,这寓意“福 禄”得兼。古人经常给动物形象赋予特殊的吉祥含义。 C.“对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比如上 联是“独角兽”,下联对“比目鱼”就十分绝妙,因为“独”与“比”虽不是数字,但都含有数字之意。 D.“同窗”的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 9.某校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任务。(10 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让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告这种不文 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写?(2 分)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3 分) (3)宇文好同学参观三味书屋时情不自禁地拟了一句下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上联。(2 分) 上联:百草园里,_,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绘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4)参观结束后,你班召开了班会,就三味书屋的读书方式哪些地方应该改革,组织大家讨论,你 打算怎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3 分) 10.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 分)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939 分)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2 分) A.|B. |C. | D. |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9 分)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加着重号的“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 的“飞”字?)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3 分)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4 分) (二)课外阅读(19 分) 童年钟声 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 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 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得碧绿,阳光透过那稀 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 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 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 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 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 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 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 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 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 响,声音清脆而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 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 玩得兴奋、痛快! 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 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 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 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 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 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 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3 分) 2.第段主要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请简要概括。(4 分) 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2 分)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4 分) 5.第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同学认为本段与主题 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检测 (满分:70 分 时间:35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4 分) (1)人头攒( )动,欢声笑语,好一派热闹景象。 (2)拼搏是我们人生的精髓(),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是颓败的。 (3)张教授学识 yun b( ),态度 h i( ),学生们看到他都很 gng()敬地打招呼。 (4)耸入云 xio()的博格达峰顶上常年积雪。 (5)在这个时代,风流倜傥( )的青年大有人在。 (6)八月十五那天,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声 dng()沸。 答案:(1)cun(2)su(3)渊博和蔼恭 (4)霄(5)t tng(6)鼎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B) (2 分)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画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请看下面哪一项没做到这一点( D )(2 分) A.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诡计) B.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派,严谨) C.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确凿:确实) D. 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守旧的读书人) 解析:“宿儒”指书念的很多的老学者。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 B.海上看日出,是人生快事,但我却没有机缘看到,而只能从书本上去鉴赏。 C.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者都不能高枕而卧。 D.李太白常在酒后作诗,落笔迅捷,挥洒淋漓。 解析:“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用在此处不恰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2 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A.排比拟人夸张比喻 B.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对比拟人排比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 项,运用了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B 项,把“油蛉”“蟋 蟀”当作人来写;C 项,把木莲的果实比作“莲房”;D 项,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 分) A.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B.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我班有近 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解析:A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虽然”移到“百草园”前面;B 项,语意矛盾,“近”和“左右”应 删去一个;D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C)(2 分)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B.“”,?, C.“?”, D.“”,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 1926 年写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原名叫旧 事重提。 B.“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中,“伏”与“福”谐音, “鹿”与“禄”谐音,这寓意“福 禄”得兼。古人经常给动物形象赋予特殊的吉祥含义。 C.“对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比如上 联是“独角兽”,下联对“比目鱼”就十分绝妙,因为“独”与“比”虽不是数字,但都含有数字之意。 D.“同窗”的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 9.某校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任务。(10 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让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告这种不文 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写?(2 分) 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3 分) 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 就是“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 子了。 (3)宇文好同学参观三味书屋时情不自禁地拟了一句下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上联。(2 分) 上联:百草园里,_,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绘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赏景捕鸟听故事 其乐无穷 (4)参观结束后,你班召开了班会,就三味书屋的读书方式哪些地方应该改革,组织大家讨论,你 打算怎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3 分) 本题为开放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但核心应该有这样三点:改革陈腐、艰深、脱 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改变单调的读书方法;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10.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 分)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示例一: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美丽的花园示例二:假如童年是一条鱼儿它希望畅 游在自由的河流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939 分)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A)(2 分) A.|B. |C. |D. |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9 分)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用“短短的”修饰“泥墙根一带”,极言范围之小;“单是”“就”强调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无 限趣味”,从而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加着重号的“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 的“飞”字?) 不能。“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还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羡慕心理。用“飞”字 则无法产生这种效果。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3 分) 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拔何首乌根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4 分)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山峦,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 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二)课外阅读(19 分) 童年钟声 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 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 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得碧绿,阳光透过那稀 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 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 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 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 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 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 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 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 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 响,声音清脆而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 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 玩得兴奋、痛快! 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 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 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 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 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 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 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3 分) 题目“童年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作者借“钟声”抒发了对童年 生活的无比怀念
收藏
- 资源描述:
-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反复朗读文章精彩描写的段落,把握文章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品味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朗读发现文中的童真童趣,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理解课文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两种不同生活的热爱留恋。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百草园”部分,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重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地描绘景物的写法。(重点)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难点)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百草园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 45 岁的 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 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 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预习交流二、预习交流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确凿(zo) 菜畦() 桑椹(shn) 油蛉(lng) 斑蝥(mo) 缠络(lo) 攒(cun) 珊瑚(shn h) 敛(lin) 脑髓(su) 人迹罕至(hn) 觅食() 竹筛(shi) 秕谷(b) 系() 书塾(sh) 渊博(yun) 蟋蟀(shui) 宿儒(r) 蝉蜕(tu) 人声鼎沸(dng) 窦(du) 厥土(ju) 拗(o) 倜傥(t tng) 金叵罗(p) 盔甲(ku) 锡箔(x b)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倜傥:洒脱,不拘束。 拗:弯曲,弯转。 确凿:确实。 菜畦:菜地。 轻捷:轻快,敏捷。 相宜:适宜。 方正:正派。 博学:学问丰富。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敛:收拢,收缩。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系:打结。消释:溶解。 长吟:长声鸣叫。 机关:这里是秘密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3.作者链接。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专集。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 1926 年 9 月 18 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 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 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鲁迅在生活中辗转流徙,心 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他是为寻 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9 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九自然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 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四、赏析四、赏析“百草园百草园” 1.读第 1 段,回答: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明确: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 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因为“连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所以对百草园的印象有些模糊,故用 “似乎”表示不确定,然而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肯定语气。 3.从后文中我们得知百草园其实是一个荒园,那为什么在作者心中这是他的乐园呢? 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 段);(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6 段); (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7-8 段)。 4.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 子、油蛉、蟋蟀等。 5.这么多的景物,作者是如何把它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的?其中你能发现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吗? 明确:(1)从句式上看: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叙写的范围:前两个分句是从整体上写,“单是”是从局部写。 作者重在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 “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就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即“以一概全” (2)从描写的对象和顺序看: “不必说”后面主要描写的是植物(静物);“也不必说”后面描写的是动物;“单是”后面先写动 物,后写植物。 从低到高 给人清新辽阔的感觉 从高到低 使人感到人迹罕至的百草园充满生机 动物又分有声和无声,植物分可吃与不可吃,使人感到百草园确实生机盎然、乐趣无穷。 (3)从描写的景物出现的季节看: 春末:桑葚、菜花;盛夏:蝉鸣;秋天:蟋蟀叫。 这三个季节的景物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小结: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并且可以多种顺序配合使用,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 活泼多姿。 6.作者又用了哪些方法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活泼多姿的? 明确:A、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1)“肥胖的黄蜂”体态比别的昆虫肥大 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 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既表现出叫天子的轻快灵活,又表现出儿童的羡慕向往的心情。 (2)在众多的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 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B、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融情入景。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油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动物们也好像在百草园中开音乐会,体现了作者的愉悦心情与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 的小球,生动形象地写出覆盆子小巧精致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C、调动多种感官把景物写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菜畦是碧绿的 桑葚是紫红 皂荚树是高大的 黄蜂是肥胖的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鸣蝉长吟 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 触觉:石井栏光滑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形、声、色、味俱全 小结:可见,只要细心观察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状态等,并准确描绘,再调动多种感官用心体 会,加上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会语到情生,妙不可言了。 7.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明确: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 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8.读 3-6 段“美女蛇的传说”,回答问题: a过渡段:“长的草赤练蛇” b六要素 时间:先前 地点:古庙里 人物:读书人、老和尚、美女蛇 起因:读书人晚上听到一个美女叫他 经过:老和尚识破了秘密,帮助读书人治美女蛇 结果:美女蛇被老和尚治死了 c故事的教训:使作者觉得“做人之险”。 9.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插叙。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 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10.读 7-8 段,回答:作者如何写冬景?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 乐趣。 欲扬先抑 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写园中不适宜拍雪人、塑雪罗汉,侧面写出儿童爱玩的心理。 1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 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真切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 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五、当堂练笔五、当堂练笔 雪地捕鸟这段文字总共不到 70 个字,连用 9 个表达动作的词,把雪地捕鸟的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 地表现出来了。每句话都写得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试写一个游戏,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 准确,不超过 100 字。 示例: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前后不停地拍着,两眼滴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 快了脚步,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 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小结: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乐于 捕鸟活动,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百草园“乐园”热爱自然、追求自由 赏美好景物 听神奇传说 捕雪地之鸟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重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一、课前检查一、课前检查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 14 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 明确: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蛉、蟋蟀、蜈蚣、 斑蝥 2.泥墙根一带的趣事有:(每件事的概括限七字以内) 明确:听蟋蟀、油蛉弹唱、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3.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造一个句子。 示例一:不必说翠绿的青山,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夜莺在婉转地歌唱, 麻雀在喳喳地嬉戏,美丽的蝴蝶在风中舞动。单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它是那么嫩绿, 那么坚强,迎着凛冽的寒风昂然挺立。 示例二:不必说那整个乐段,技艺高深,炉火纯青,一气呵成。也不必说那一个个音符清晰可辨,灵 动活泼,如同一颗颗珍珠掉在白磁盘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单是那最后一个结尾音,就已是曲高和寡,壮丽 如山河,浩瀚如江海,好似生命中的一切都要终结了一样。 二、赏析二、赏析“三味书屋三味书屋” 1用一句话归纳这一部分的内容。 明确:对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的回忆。 2.文中是如何过渡到第二个场景-三味书屋的?(如何过渡的?) 明确:从内容上:写“我”告别欢乐的百草园生活,将要去读书塾的心理活动。 三个也许,写出“我”的疑问、猜测、无奈。 二个“Ade”,突出“我”与园中动植物的依恋之情。 从结构上:既总结上文,又巧妙地引出下文。自然收束了前文对百草园的记叙和描写,不露斧凿地将 文章引入对私塾生活的描写,完成了空间转换。 3.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点拨:第 10 段、第 17 段的描写。 4.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明确:a.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b.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c.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d.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e.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5.阅读第 10-16 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你觉得作者笔下的这位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外貌: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花白、 戴着大眼镜。 性格:方正、 质朴、 博学、 严厉、 开明。 6.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他的态度很恭敬(外貌、待人态度、听说?) 补充资料: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 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 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 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 也都前去看望先生。 7.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私塾教育是什么态度? 明确:从先生来说,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 内容,读书很投入,但不太束缚也基本上不体罚学生,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从学生来说,一是敬 慕老师的渊博,喜欢提问,愿意了解新知;二是一有机会便跑出去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三是趁老师 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从这几个片段不难看出,当时的私塾教育并不像我们想象的 那么严厉,孩子们还是有相当多的自由的。 8.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 明确:“怪哉”是怎么回事? 折蜡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 9.作者为什么要写学生贪玩逃学的情节? 明确:游戏是孩子的本性,总是要表现出来的,但在课堂上贪玩甚至逃学,一般来说是不允许的。但 课文旨在从侧面表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陈旧,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10.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但也应看到,孩子们 也能跟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戏的乐趣。 三、小结三、小结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明,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明。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四、深入探究四、深入探究 1.文章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都体会到了快乐,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明确: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同”: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欢乐的追求。 三味书屋的快乐与百草园的快乐之“异: 百草园: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百草园的快乐源于自然,有朴素的天然之趣。 三味书屋: 严肃庄重的学堂,三味书屋的快乐源于对老师的敬慕,知识的渴求;源于读书之余的乐趣;源于 课堂上的自得其乐。 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 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 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你能看出这两部分有哪些关系吗? 明确:(1)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 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 的厌恶。 (2)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 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3)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五、本课小结五、本课小结 六、教师寄语六、教师寄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回忆。这段生活经历对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 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要像鲁迅先生一样,保持儿童纯真活泼的天性,要有求知的欲望和进取心。今天,时代变了,我 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也变了,我们的思想行为也应当为之一变。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七、课下作业七、课下作业 鲁迅童年的趣味在这篇文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有关的童年的文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检测 (满分:70 分 时间:35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4 分) (1)人头攒( )动,欢声笑语,好一派热闹景象。 (2)拼搏是我们人生的精髓(),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是颓败的。 (3)张教授学识 yun b( ),态度 h i( ),学生们看到他都很 gng()敬地打招呼。 (4)耸入云 xio()的博格达峰顶上常年积雪。 (5)在这个时代,风流倜傥( )的青年大有人在。 (6)八月十五那天,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声 dng()沸。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画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请看下面哪一项没做到这一点( )(2 分) A.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诡计) B.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派,严谨) C.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确凿:确实) D. 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守旧的读书人)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 B.海上看日出,是人生快事,但我却没有机缘看到,而只能从书本上去鉴赏。 C.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者都不能高枕而卧。 D.李太白常在酒后作诗,落笔迅捷,挥洒淋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A.排比拟人夸张比喻 B.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对比拟人排比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B.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我班有近 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B.“”,?, C.“?”, D.“”,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 1926 年写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原名叫旧 事重提。 B.“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中,“伏”与“福”谐音, “鹿”与“禄”谐音,这寓意“福 禄”得兼。古人经常给动物形象赋予特殊的吉祥含义。 C.“对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比如上 联是“独角兽”,下联对“比目鱼”就十分绝妙,因为“独”与“比”虽不是数字,但都含有数字之意。 D.“同窗”的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 9.某校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任务。(10 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让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告这种不文 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写?(2 分)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3 分) (3)宇文好同学参观三味书屋时情不自禁地拟了一句下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上联。(2 分) 上联:百草园里,_,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绘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4)参观结束后,你班召开了班会,就三味书屋的读书方式哪些地方应该改革,组织大家讨论,你 打算怎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3 分) 10.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 分)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939 分)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2 分) A.|B. |C. | D. |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9 分)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加着重号的“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 的“飞”字?)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3 分)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4 分) (二)课外阅读(19 分) 童年钟声 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 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 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得碧绿,阳光透过那稀 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 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 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 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 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 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 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 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 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 响,声音清脆而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 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 玩得兴奋、痛快! 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 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 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 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 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 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 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3 分) 2.第段主要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请简要概括。(4 分) 3.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2 分)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4 分) 5.第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段在写景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同学认为本段与主题 关联不大,应该删除,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检测 (满分:70 分 时间:35 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31 分) 1.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汉字。(4 分) (1)人头攒( )动,欢声笑语,好一派热闹景象。 (2)拼搏是我们人生的精髓(),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是颓败的。 (3)张教授学识 yun b( ),态度 h i( ),学生们看到他都很 gng()敬地打招呼。 (4)耸入云 xio()的博格达峰顶上常年积雪。 (5)在这个时代,风流倜傥( )的青年大有人在。 (6)八月十五那天,广场上熙熙攘攘,人声 dng()沸。 答案:(1)cun(2)su(3)渊博和蔼恭 (4)霄(5)t tng(6)鼎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B) (2 分)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画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3.解释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请看下面哪一项没做到这一点( D )(2 分) A.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机关:诡计) B.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方正:正派,严谨) C.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确凿:确实) D. 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宿儒:守旧的读书人) 解析:“宿儒”指书念的很多的老学者。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2 分) A.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如网。 B.海上看日出,是人生快事,但我却没有机缘看到,而只能从书本上去鉴赏。 C.不管企业经营得多么成功,领导者都不能高枕而卧。 D.李太白常在酒后作诗,落笔迅捷,挥洒淋漓。 解析:“鉴赏”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用在此处不恰当。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2 分)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A.排比拟人夸张比喻 B.排比对比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对比拟人排比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A 项,运用了四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B 项,把“油蛉”“蟋 蟀”当作人来写;C 项,把木莲的果实比作“莲房”;D 项,把“覆盆子”比作“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 分) A.百草园的生活虽然自由快乐,但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无味。 B.为了更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我班有近 90%左右的同学课前查了字典。 C.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D.能否主动学习,是提高效率的关键。 解析:A 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虽然”移到“百草园”前面;B 项,语意矛盾,“近”和“左右”应 删去一个;D 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 7.下列文字空白处标点填写正确的一项是(C)(2 分)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A.“”,?, B.“”,?, C.“?”, D.“”,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2 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 1926 年写的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原名叫旧 事重提。 B.“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中,“伏”与“福”谐音, “鹿”与“禄”谐音,这寓意“福 禄”得兼。古人经常给动物形象赋予特殊的吉祥含义。 C.“对课”就是“对对子”。对对子时,上下联要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比如上 联是“独角兽”,下联对“比目鱼”就十分绝妙,因为“独”与“比”虽不是数字,但都含有数字之意。 D.“同窗”的意思是同在一个窗下念书的人,是旧时对同学的称呼。 9.某校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完成任务。(10 分)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假如让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劝告这种不文 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写?(2 分) 示例: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3 分) 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的 就是“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 子了。 (3)宇文好同学参观三味书屋时情不自禁地拟了一句下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上联。(2 分) 上联:百草园里,_, 下联:三味书屋,习字绘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赏景捕鸟听故事 其乐无穷 (4)参观结束后,你班召开了班会,就三味书屋的读书方式哪些地方应该改革,组织大家讨论,你 打算怎么谈你的看法。(至少两点)(3 分) 本题为开放试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但核心应该有这样三点:改革陈腐、艰深、脱 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改变单调的读书方法;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10.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3 分)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示例一: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它愿意开放在美丽的花园示例二:假如童年是一条鱼儿它希望畅 游在自由的河流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3939 分)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20 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 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 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 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 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描写的主要内容是,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突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A)(2 分) A.|B. |C. |D. |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9 分)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加着重号的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用“短短的”修饰“泥墙根一带”,极言范围之小;“单是”“就”强调突出“泥墙根一带”的“无 限趣味”,从而表明百草园中的趣味到处都是。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加着重号的“窜”字能否改为括号内 的“飞”字?) 不能。“窜”字突出了云雀速度快、轻捷、灵敏的特点,还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羡慕心理。用“飞”字 则无法产生这种效果。 4.“我”在泥墙根一带动手做了哪四件趣事?哪件事最能体现“我”的好奇心?(3 分) 翻砖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 拔何首乌根 5.请仿照本段的写法,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4 分) 示例:不必说翠绿的山峦,苍劲的松柏,浮动的白云,湛蓝的天空;也不必说画眉在婉转地歌唱,白头翁 在喳喳地嬉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单是山间的那条窄窄的小溪,就有无限乐趣。 (二)课外阅读(19 分) 童年钟声 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 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柳树、杨树和各种灌 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得碧绿,阳光透过那稀 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 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一群蜻蜓好 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 的歌唱。林中幽静曲折的小路上,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 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音乐。 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 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西南角竖着 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在 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清风下轻轻地飘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 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当当” 响,声音清脆而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 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 玩得兴奋、痛快! 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捋刺槐 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动大的石 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 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就能卖几毛钱。 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我们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 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会顿悟:曾经给我们 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它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 人生能重来,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3 分) 题目“童年钟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依托。作者借“钟声”抒发了对童年 生活的无比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