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含教学反思).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全册,含教学反思).doc》由用户(小宏)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新教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教学 反思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19 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全 册 教 案 (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蒸发现象,并知道水蒸气是一种真实的物质,它是一种 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2.经历水蒸发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 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蒸气的形成与水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 物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 学生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它的形成和水有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
2、备】 水、玻璃片、透明塑料杯、塑料薄膜、湿布、棉签、教学课件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用棉签在黑板前面的玻璃上写上“水”字,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过一会儿, “水”字渐渐不见了。 3.教师提问: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水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2 题,围绕两大问题进
3、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 二是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教师展示水蒸发的教学课件,并提问:1 号杯和 2 号杯中水的多少发生了 什么变化?2 号杯上的塑料膜在实验前后有什么变化?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3 天后,1 号杯比 2 号杯中的水少了许多,而且 2 号杯的塑料膜上出 现了小水珠。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水蒸气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塑料膜上出现的小水珠是怎么来的? (2)学生进一步完成培
4、养皿扣在湿土上出现小水珠的实验,观察塑料膜上水珠 形成的过程。 (3)学生说一说杯中的水与塑料膜上的水珠的关系。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水蒸气”这一物质。 2.认识到水蒸气与水是同一种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水蒸气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呢?它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学生运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并做好记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水蒸气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北方寒冷的冬天湿衣服被冻干,懂得这是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的一个 特殊 例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到哪里去了水到哪里去
5、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水蒸气是一种看不见、透明、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物质。对于这 样一种无法可视的物质,要让学生相信它的存在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本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在对比实验中通过思辨 “水和塑料膜上的水珠有什 么关系?”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从而最终说服自己水蒸气是存在的,它的形成 与水有关系。 2.水沸腾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水沸腾的现象,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2.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3.经历水沸腾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 法获得科学概念。 4.经历实验探究,
6、体会水沸腾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 有联 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加热水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变化,水的沸腾和 温度 有关。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温度计、烧杯、三脚架、酒精灯、火柴、试管夹、塑料袋、漏斗、教学课件 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家中见过煮汤、烧开水吗?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 况呢? 2.学生汇报:见过。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冒白气,水会变烫。 3.你们还知道其他现象吗? 4.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
7、,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所需器材和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学习酒精灯使用 的注意事项。 (2)学生参照随堂学部分,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是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实验中,围绕学习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学习单。 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画图或用文 字描述) 水沸腾时看到的现象(画图或用文字描述)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水在加热过程中水温逐渐上升;水中出现小
8、气泡;产生“白汽” 。 总结:水在达到 100时沸腾;水在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产生大量“白汽” 。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学生思考:沸腾后的水和产生的“白汽”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2.学生自主实验:将塑料袋套在盛有沸腾水的烧杯上,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3.汇报研讨:我们看到袋子变大了,内壁出现了小水珠,说明了什么?说明水变 成水蒸气后体积会扩大 1600 倍,最后水蒸气会变成小水珠。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水沸腾了 水的温度变化趋势:水沸腾前,水温上升得先快后慢 水沸腾后,水温保持在 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
9、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学中,我并没有把 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 乐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感情。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 导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观察水沸腾过程的具体变化情况。这样既为 后面的总结实验结果打好了基础,也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方法。 3.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结冰现象,并知道冰是固态的水,能比较冰和水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2.经历水结冰的实
10、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 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水的结冰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 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冰是固态的水,水在变成冰后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学准备】 水、烧杯、试管、温度计、食盐,小勺、橡皮筋、教学课件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 教师出示课件并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汇报:水会变成冰。 3.教师继续提问:我们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 4.学生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5.教师提问学生:水在什么条件
11、下会结冰呢?(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1 题,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二是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展开水结冰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了;水结冰后变成了固体;水在 0的条件下会结 冰;水结冰后会变成固态,体积会变大。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冰是一
12、种与原来杯中的水不一样的物质。 (1)教师提出问题:冰与水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冰也是水吗? (2)教师指导学生用 闻、看、摸等方式观察冰的特征。 (3)学生说一说冰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总结,教师告诉学生“冰”这一物质。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比较水和冰相同点与不同点的韦恩图。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 凝华是物质跳过液态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 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水结冰了水结冰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
13、础上, 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 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对温 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相关的,还可以为后续的集中探 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 主的学习活动, 学会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 因此本节课设计以学生自主观察、实验为主,再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冰的特点及 水结成冰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科学探究意识。首先通过师生 谈话直入主题把学生思维的焦点集中在冰上面,这样快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 望,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
14、通过冰与水 的相同与不同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冰的特点及与水的相同与不同,培 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事物的能力。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 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根据“测水的常温测水在碎冰中的温度变化,观察水开 始结冰时的温度”思路进行了教学,重点强调要连续观测和注意先后顺序。 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融化现象,掌握水、水蒸气、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 及它们的转化关系。 2.经历冰融化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 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冰融化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 有联
15、系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融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水的形态 转化与温度有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冰、热水、烧杯、试管、橡皮筋、温度计、教学视频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课件,提问学生:如果给冰块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汇报:冰块会缓慢融化。 3.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吗? 4.学生讨论回答:用吸管向冰块吹热气、用吹风机向冰块吹热风。 5.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变化的原因。 (板书课题) 6.学生观察
16、现象,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并组织学生讨论:试管上的橡 皮筋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主实验。 2.实验中,围绕随堂学中的题目展开实验,完成观察记录。 (1)学生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记录看到的现象,并思考冰融化成水的原因。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认识到冰融化的温度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实验中为什么要将试管放在热水中? (
17、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3)学生说一说冰融化前后体积的变化。 (4)总结: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这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因此冰融 化需要加热以加快融化的速度。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 会变小。www.163wenk u.c om 2.认识到水、水蒸气与冰是同一种物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1)教师提出问题:水、水蒸气与冰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呢? (2)结合所学与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自然界中,水的三态转化关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冰融化了冰融化了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18、】 这节课学生将经历对冰融化过程的观察。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冰融化时,形 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同时体积减小。但是试管中的冰完全融化成水需要较长的 时间,因此在课堂中要完全观测到冰融化成水是不容易的。虽然缺少了这部分数 据,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到了以下两点:冰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了 0,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 在探讨水的三态转化时,需要借助教学课件并回忆前面几课所学知识,因此 本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探究。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知道水溶解物质是有一定限度的,不同的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19、2.经历溶解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 得科学概念。 3.经历对比实验,体会一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认识到水中溶解的物质是有限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掌 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食盐、小苏打、天平、小勺、玻璃棒、2个玻璃杯、若干小纸片。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情境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 中。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到同样多的水中,
20、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 2.学生汇报:食盐和糖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 3.教师展示教学课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小苏打、碱、味精、面粉和沙子中,哪 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4.学生讨论回答,并根据经验做出解释。 (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两杯 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小苏 打和 食盐?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部分,围绕几大问题进行讨论,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实验中如何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实验中需要保证两杯水的体积和温度相同, 每一份小苏打或食盐的质量相同, 等食盐或小苏打在杯中完
21、全溶解后才能加入下 一份;二是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时的现象。 2.实验中,学生自主展开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在常温下,50 毫 升水大约能溶解 18 克食盐,大约能溶解 6 克小苏打。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围绕以下两个问题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为什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2. 食盐或小苏打不能再溶解时,怎么做才能让它们继续溶解?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观看教学课件,学习食盐、面粉和沙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22、【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还有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 的味道。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教学中缺少实验视频,教师在讲台上操 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又较大。还有一点,这 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执行好。学生可能在这一学期第一次进实验室,过于兴奋,往 往在我讲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动手去弄桌上的器材。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 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 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一
23、堂实验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讲的太多,对学生辅导过多,学生自己探 究的内容过少。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实验常规操作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 学素养的基石。 6.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溶解实例,并知道哪些措施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2.经历探究加快物质溶解方法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观察记录的能力,学 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3.经历对比实验,体会一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加快溶解的多种方法。学生能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科学 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冷热水、玻璃杯、玻璃棒、食
24、盐、研钵、教学视频等。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实验,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可以加快物质在水 中的溶解速度吗? 2.学生汇报:用热水溶解、搅拌等。 3.教师提问:生活中,我们哪些措施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的生活经验非常丰富。那么这些方法真的能加快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速度吗?让我们来设计实验探究一番吧。 (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实验过程。 (2)学生参照随堂学的第 2 题,围绕两大
25、问题进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 一是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中,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需要改变的 条件是什么? 二是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中, 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需要改变的 条件是什么? 2.实验中,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 (1)完成热水能加快物质的溶解的实验并记录结果。 (2)完成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的实验并记录结果。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总结:热水与搅拌都能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探究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速度的其他因素。 (1)教师引导:前面,我们通过实验已经验证热水和搅拌两种方法都能加快食 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