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追逐
  • 文档编号:172507
  • 上传时间:2019-09-14
  • 格式:PPT
  • 页数:48
  • 大小:37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件.ppt》由用户(追逐)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件 2019 人教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第四 单元 家乡 文化生活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单元总览,一,二,三,一、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一)活动内容 1.活动目的 选取家乡最具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进行访谈,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分析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价值。 2.活动形式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讨论、查阅资料、实地访谈的形式。,一,二,三,3.活动步骤 第一步:同学分组讨论,列举那些最能代表自己家乡特色的人物、景致和习俗,简述其经历(来历),阐释其蕴含的精神,分析其价值。 第二步,每组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景致和习俗,明确小组访谈的对象。 第三步,小组分工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为访谈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2、第五步,整理访谈记录;每位同学根据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访谈记录,写一篇家乡人物(风物)志。 第六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家乡人物(风物)志,选出小组代表作品。,一,二,三,(二)访谈技巧 1.明确访谈主题,做到有的放矢。 进行访谈时,首先应该明确访谈主题。访谈中所提的问题都要围绕这个主题。 2.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 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我们往往需要做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并且,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情况,在采访中往往能博得采访对象的好感,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加采访的成功率。因此,充分做好采访前的资料收集及

    3、其他采访准备工作,是采访成功的前提。,一,二,三,3.巧用提问技巧,营造和谐氛围。 (1)一般技巧,一,二,三,(2)特殊技巧,一,二,三,(三)访谈准备 1.访谈记录表,一,二,三,2.历史建筑登记表,一,二,三,(四)访谈示例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让城市留下记忆 广州日报评论员 毛梓铭 “老城市新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历史文化,既包括有形的建筑遗产,也包括无形的风土人情。自历史而来,向时代而去,城市根脉,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有心人手中,接续传承。近日,广州日报评论员就历史文化保护如何出新

    4、出彩、乡土教育如何走进课堂等话题,专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一,二,三,陈平原简介 广东潮州人,1977年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7年夏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二,三,乡土教育:就是让大家喜欢脚下的土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句,打动过无数漂泊游子的心。曾几何时,我们正是在与故乡的对望中,确认着自身归属。那凝视一方水土的深情,正是心中化不开的乡愁。把浓浓的乡土情传承下去,是北大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念兹在兹的一项工作。如今,在

    5、他和许多同仁的努力下,乡土教育一步步开花结果,也为文化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广州日报:乡土教育为什么可以成为历史文化保护的一条途径?,一,二,三,陈平原:今天谈“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兼顾高文典册与百姓日用写在书本上,汇集成各种“皇皇大典”的,是“文化积累”;活在乡野间,主要靠口传与实践的风土人情,同样是值得关怀的“文化传承”。 乡土教育,目前已经在潮州进行了一年有余,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土教育就是要重新找回生活的感觉和阅读的乐趣。因为不是必修课程,潮汕文化读本这一套教材更要用兴趣吸引人,用特色打动人。(注:潮汕文化读本是由陈平原、林伦伦和黄挺三位教授主编的地方文化教材,以历史

    6、、语言、风俗、民情、文学、艺术为主体,由生动的童谣、故事与诗词、散文引发一个个知识点,组成了有关潮汕文化的百科知识文库。) 乡土乡情,体现着文化的纵深与层次。在与大地的亲密接触中,找回的是失落已久的归属和情系故土的认同。其实,乡土教育就是让大家喜欢脚下的土地,喜欢这里的生活。,一,二,三,文化的多样性要靠文化人、当地人来保护 广州日报:乡土教育的推行,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陈平原:今天的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很了解,对脚下的土地却并不熟悉。以前,我们见面经常会说,“你是哪里人”“我们是老乡”,便有了源远流长的老乡文化。如今,“你是哪里人”已经是一段遥远记忆,家乡风景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陌生体验。我们

    7、在这里生活,却随时准备离开。,一,二,三,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长大了以后,自然会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从一开始就把这个虚拟的“地球村”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是虚拟的?因为隔了一层屏幕,并不是真实的生活。不了解这一点,虚拟生活会被错认为真正的生活,脚下这块土地的样子也就在记忆中变得模糊。我的家乡话里,有“四乡六里”的说法,因为农业社会中,生活可及的范围大概就是如此。人们在这么小的范围里生活,乡土就是其赖以生存的一方水土。今天,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五湖四海人人都知道,可自己的家乡却留不下太多回忆。 所以,理论上必须关注乡土教育,实践上要通过各种活动加以推动。为什么我们愿意去看别

    8、人的生活,为什么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好奇,是因为差异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靠文化人、当地人自己来保护。毕竟,文化多样性需要保护,它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二,三,广州日报:今天,我们该如何界定乡土身份? 陈平原:现代人和古代人不一样。过去,籍贯很重要。今天,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护照已经改了。以前所有的证件都是填籍贯,现在的护照只需要填出生地即可。就好比,只要你在广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可能就学会了讲广州话。长期在广州生活,广州就是你的故乡。不管你从哪里来,你的孩子都是广州人。这时候,出生地比籍贯更加重要。籍贯,是我们这一代人才有的情感体验。到今天,它的重要性,已被出生地取代。,一,二,三,我喜欢

    9、、我愿意在这个地方生活, 这样的改造才是我们需要的 广州日报:历史文化保护应避免哪些做法? 陈平原:做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必须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什么都保护。以北京为例,如果所有老房子都作为名人故居来维护,这是有问题的。因为在北京生活过的历史名人太多了。这时候不妨借鉴国外经验,挂一个牌子把这里标记出来,但房子照样有人在住,有人在用。比如法国作家波德莱尔的故居,现在就是一家商场,上面有一块牌子告诉你这里的历史和波德莱尔的生平。 如果专门保护一处古建筑,要考虑一开始投入多少,建起来做什么用途。比如建一个博物馆,建好以后谁来运营,如何长期生存。这一系列问题都要考虑清楚,不能光靠头脑发热。,一,二,

    10、三,哪些东西适合完整保护,哪些东西应该转换功能,要进行充分论证。在城市更新和活化过程中,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具体怎么去做,要讲究策略。 这就是说,避免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走样,必须因地制宜。首先,要对这座城市有一定了解。有的地方虽然历史悠久,但现在很多东西都看不到了。比如,山西大同在历史上曾经很辉煌,但经过长时期战乱,很多东西没有留存下来。又比如,河南开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可由于黄河泛滥,城市受泥沙淹没而形成“城摞城”的格局,以前的开封城全部在如今的开封市地下。这两座古城的保护方案,应允许其与西安、北京有所不同。 所以,历史文化保护,要实事求是,不能搞教条主义。再合适的理论和方案,一旦落实到中国

    11、这么大的地方,都要随气候不同、历史不同、地理不同,而做出合适调整。这个地方的“真理”,换一个地方可能就不再适用。,一,二,三,广州日报:历史文化保护要把握哪些原则? 陈平原:历史文化保护,需要本地的文史专家和爱好者共同推动。外面的人说不清楚,因为没在这里生活过。去一个地方考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方,其次要尊重本地文化人和学者的意见。 我常说,请你记得,到一个地方发言、提方案,说这个地方该怎么改的时候,必须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我在这里生活,我喜不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如果不是的话,硬要人家保护是不行的。当地的民众会说,凭什么你过着那样的生活,却要求我们来保护。 我喜欢、我愿意在这个地方生活,我希望这

    12、个地方的生活很舒服、有文化、有质量,大家其乐融融,这样的改造才是我们需要的。 (选自2018年12月24日广州日报,有删改),一,二,三,(五)家乡人物(风物)志示例 岭南建筑艺术宝库陈家祠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 陈家祠又称陈氏书院,建于清光绪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是当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氏宗亲合资兴建的合族祠,被称为“百粤祠冠”。它是广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宗祠建筑,是闻名于国内外的岭南建筑艺术宝库。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体建筑,中轴线两侧为厅堂,两边以偏间、廊庑围合。每座单体建筑以青

    13、云巷隔开,建筑间以长廊相连,六院八廊互相连接。,一,二,三,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头门、聚贤堂和后堂。头门面宽五间27.56米,进深三间14.91米。大门上悬“陈氏书院”横匾,门前两侧立一对石鼓,两扇大门上有彩绘门神。聚贤堂原是陈姓族人举行庆典、议事、春秋祭祀的地方,面宽五间27.84米,进深三间16.7米,堂前设有宽阔的月台。后堂原是安放陈氏祖先牌位的厅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后间设有神龛,放置神位和牌位。 陈家祠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它的堂、院、廊、厅、门、窗、栏、壁以及屋脊、架梁等,处处展示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的“三雕三塑”(木雕、石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以及铁铸、壁画、楹联的高

    14、超技艺,使建筑在庄重典雅中透出富丽堂皇。,一,二,三,陈家祠的木雕数量最多,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首进头门梁架上“王母祝寿”“曹操大宴铜雀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首进大厅的四扇挡中屏门,是运用双面雕的技法镂雕而成。其中一幅雕的是一棵果实累累的芭蕉树,树下一群母鸡带着雏鸡在嬉戏,寓意“创大业,儿孙永发”。聚贤堂的十二扇挡中隔扇,雕刻了“六国大封相”“岳飞大战金兵”等将相王侯的传奇故事和“夜宴桃李园”“荣归故里”等光宗耀祖的生活情景,雕技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而散布在各座厅堂、走廊的梁架、雀替以及长达540余米的檐板上雕刻的各种人物、动物、瓜果、花纹图案,也无

    15、不凝聚了广东木雕的精华。,一,二,三,石雕多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裙、柱础和台阶上,采用花岗岩石材进行精雕细刻。聚贤堂前的月台栏杆,是石雕装饰的典型,其台阶两旁的石狮子,正面那一盘盘菠萝、阳桃、橘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雕饰,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了以礼果奉祀天地和对祖先的虔诚敬意。其设计巧妙完美,寓意深刻,体现了广东石雕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陈家祠的十一条石湾陶塑脊饰,分别装设在三进三路九座厅堂屋脊上。陶塑脊饰使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蓝、褐、白五色。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脊饰兽吻,塑造的是飞翔在云天的鳌鱼形象,鳌鱼的两根长须伸向晴空,显得气势非凡,使屋顶轮廓线更为优美。,

    16、一,二,三,灰塑的总长度1 800余米,规模之大,塑艺之精,题材之丰富,居全省民间建筑的首位。这些三国演义故事、清代羊城八景以及各种花鸟、瑞兽、图案灰塑,主要装饰在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似两条花带将庭院装饰得情趣盎然。 陈家祠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巧夺天工,纤巧讲究,富丽堂皇,无怪乎人们称它是岭南建筑的明珠,集岭南装饰工艺之大成。陈家祠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新世纪羊城八景”评选活动中,陈家祠以“古祠留芳”名列羊城新八景之一。而在国外,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日本的岭南纪胜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

    17、等早就盛赞它是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经典。,一,二,三,二、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一)活动内容 1.活动目的 通过访谈、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现状,并撰写调查报告。 2.活动形式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访谈、考察,撰写调查报告。 3.活动步骤 第一步:同学分组讨论,交流你所观察到的家乡文化生活现状。 第二步,每组确定小组调查的重点内容和对象,规划调查路线。 第三步,小组分工收集相关的资料,为调查做好充分准备。 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访谈调查,并做好调查记录。 第五步,整理调查记录,并收集相关资料,然后撰写调查报告。 第六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调查报告作品,选出小组代表作品。

    18、,一,二,三,(二)调查报告基本结构,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上内容,自己撰写时也可作一些调整。,一,二,三,(三)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报告中所运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确凿无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能虚构,数字必须准确,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这是调查报告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 2.对象典型。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多种多样:正面的、反面的,现实的、历史的,个人的、单位的等人或物都可以作为被调查对象,写进调查报告。但不管从哪方面取材,都必须注意典型性。只有被反映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调查报告才真正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一,二,三,3.叙议结合。调查报告以介绍事实材料为主,运用叙述的方

    19、法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交代清楚,但它不是运用文学手法进行具体描绘和形象刻画,而是让读者具体了解经验成功之处或错误、失误之处,所以要运用材料叙述来说明问题。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意义,表明作者的主观见解,在叙述的过程中,作者往往要进行一些议论。但这种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的,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 4.针对性强。调查报告反映典型,具有面上的指导作用,因此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对经验或教训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总结,指导群众去弄清他们都关心的事情或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二,三,(四)调查报告示例 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关于我省乡土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浙

    20、江在线 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要注重基础,筑牢乡土文化的根基;注重传承,提升乡土文化的内涵;注重引领,用乡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注重人才,充实弘扬乡土文化的力量。 按照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部署,在省政协副主席吴晶的带领下,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就“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课题,先后到湖州、温州、丽水等地调研,听取有关市、县、乡镇关于乡土文化发展情况介绍以及相关意见建议,考察了当地街道社区、乡镇村庄等地方和单位,并就如何看待乡土文化、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集智建言,献计献策。,一,二,三,一、基本情况 乡土

    21、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熏陶一方人。“义利并重、工商皆本”是浙江的“乡土文化基因”,让浙江人传承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应该说得益于浙江大地有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孕育出浙江文化,形成浙江精神。比如,“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四万”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浙江大地,来源于历史传承,立足于群众自发,契合于时代特征;正是浙江人民在长期的乡村劳作和生产中积累和孕育出来的优秀乡土文化的生动体现,一直激励着浙江人民不断创业创新发展。,一,二,三,近年来,我省各地

    22、积极挖掘、弘扬乡土文化,乡土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基本形成了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尤其是以整合、改建或新建等方式打造的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礼堂,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文化风景线。截至今年9月,全省共建成10 000家农村文化礼堂,一些有条件的村设立了村史馆、农耕文化馆以及特色馆等。在特色文化的挖掘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各地依托乡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挖掘与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在文化礼堂内设立励志廊、村史廊、荣誉廊,创设开蒙礼、孝老礼等礼仪

    23、活动,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孝德文化、戏曲文化、运河文化、渔俗文化等活动。一大批乡贤回归故里,积极参与家乡建设,乡风文明得以弘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创新精神得以传承,不断谱写发展新篇章。,一,二,三,二、主要问题 一是乡土文化保护意识淡薄。一些人对传统乡土文化了解不够,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忽视了特色文化的重要性,不懂得传承本地区或者本民族的特色文化,传统文化正日渐被其他文化所同化。加之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重物质、轻文化,重开发、轻保护的功利主义,导致许多传统乡土文化长期处于被忽视、被轻视的地位。 二是一些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不够。许多乡土文化遗产就在民众当中,而民众没有直接广泛参与到保

    24、护乡土文化的行列中来,乡土文化因为缺乏民众的积极参与而逐渐衰落。有的村庄在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古建筑;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够,一些传统技艺受市场的影响濒临失传。,一,二,三,三是旧习俗有所抬头。受传统思想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旧习俗有所抬头。比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等。这些不良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广大干部群众对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呼声强烈。 四是乡土文化人才缺乏。从事、研究乡土文化的专业人才缺乏是普遍现象。县级以下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大多不是音乐、美术专业学校毕业,传统文化知识薄弱。乡土文化搜集、整理、调研和保护工作繁重辛苦,工作流程复杂,相关人员的工作热

    25、情不是很高。,一,二,三,三、建议与对策 弘扬乡土文化,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激发浙江大地创业创新热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基础,筑牢乡土文化的根基 提高对乡土文化保护的认识。正视乡土文化危机,重塑乡土文化情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公众和全社会对乡土文化重视程度和传承保护意识,培养公众使之对乡土文化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着力提升农民素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扎根乡村、有乡土情怀的新

    26、农民。,一,二,三,建立并完善乡土文化保护机制。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进行长远规划,对古建筑实行保护并且完善配套设施,在实施合乡并镇并村时,组织专家对当地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证。加强相关立法,严惩破坏乡土文化的行为。同时设置合理有效的专项资金,保证乡土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保护文化地标。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的共生性保护模式,是实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有效途径。收集有历史意义和传承价值的物器,传承乡村文脉。有条件的村可设立村志馆、农耕文化馆,编写村志,通过生活实物,记录下历代村民生活的轨迹,用地方文物来反映厚重的历史文化、打造文

    27、化地标。,一,二,三,(二)注重传承,提升乡土文化的内涵 发挥民俗文化的作用。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约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认同;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宜居的新家园。 传承各种传统技艺,包括一些手工艺、民间文学艺术、杂技艺术等。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必须掌握一门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能,目的就在于让优秀乡土文化代代相传。可在中小学加强乡土历史文化教育工作,开发乡土历史文化教材,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基地,开

    28、设当地乡土文化以及传统技艺课程,并把此项要求纳入学校考核体系,让中小学生增强乡土文化认同感。,一,二,三,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展示馆,搭建保护传承展示交流平台,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推动农村传统工艺项目纳入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培养乡村特色非遗品牌,增强乡村活力。推进非遗抢救性记录,采录农村濒危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打造乡土品牌。做好文化遗产的展演、展示活动,保护好文化遗产,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乡土文化品牌,把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之中,使乡土文化以活态化的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一,二,三,(三)注重引领,用乡土文化培育乡风文明 用好农

    29、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现有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实践。围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发挥党员干部引领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带头培育和树立良好的家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带头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争当家庭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发挥旗帜引领作用,从而促进乡风更文明。 发挥新乡贤的作用。要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建立乡贤联络

    30、机制,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激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内驱力。,一,二,三,(四)注重人才,充实弘扬乡土文化的力量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并专岗专职,选好配优文化站站长,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组织协调指导作用。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推进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干事”的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加强乡村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传统工艺振兴工程、扶持开展传习活动等,培养一批非遗传承人、乡村工匠。加强基层民营院团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民营院团的扶持力度,鼓励通过送戏进万村等活动,传承发展戏曲艺术,促进乡村文明。加强

    31、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建设,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文化团队、协会,发挥乡村文化热心人、文化骨干的作用。,一,二,三,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1.活动内容 在对你的家乡(社区)文化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拟写一份家乡文化建设建议书,要求: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建议有可行性。 2.作品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对组内的优秀作品内容进行汇总,形成文化建议。,一,二,三,【作品展示范例】 关于促进河北省高邑县文化建设的建议 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河北

    32、省高邑县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利用寒假期间,我们调查小组对高邑县的文化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文化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一、高邑县部分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1.高邑镇 高邑镇位于县城中心,有24个行政村。高邑镇有初中3所,高中2所,中专类1所。我们走访了五百村、赵留村及大夫庄3个村。其中,五百村健身器材场所5处,舞蹈队1支,老人活动中心1处,太极拳队1支,农村书屋1处;赵留村健身场所2处,其他无;大夫庄健身器材场所3处,老年活动中心1处,农村书屋1处。,一,二,三,2.富村镇 富村镇位于县城西南,有22个行政村。富村镇有初中1所,无高中。其中,营儿村健身场所2处,舞蹈队2个,鼓乐队1支,

    33、秧歌队1支;西付村健身场所2处,舞蹈队1支,秧歌队1个,老年活动中心1处,农村书屋1处;贾村健身场所1处,秧歌队1支。 3.万城乡 万城乡位于县城西北,有12个行政村。万城乡无中学。武城村除舞蹈队1个外无其他;万城村健身场所2处,舞蹈队1支,龙斗虎表演队1支。 以上的活动中,健身场所主要活动对象是老年人、儿童,舞蹈队主要以年轻妇女为主。而广大青壮年男性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文化活动,他们白天主要是打工,晚上在家则以看电视为主,有的地区男性甚至违反法律法规聚众赌博,严重影响文化建设。,一,二,三,二、高邑县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 1.活动经费短缺。由于县镇对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有限,用于日常开支已经紧张,所

    34、以投入活动经费会很少,因此无法丰富人们工作之余的文化活动。 2.文化活动少。文化活动内容、形式、载体相对单一,真正体现文化教化功能的农民群众需要的文化产品,在内容上、形式上均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除了健身器材及村民自发组织的舞蹈队外,仅个别村有书屋,各村其他活动很少,偶尔有电影巡演。 3.文化人才少。文化专干多为兼职,专业人才紧缺,各村文化战线上的人们几乎都是当地小学教师,他们利用自己上学时学到的文化知识来应用于实践,难以做到专干。,一,二,三,4.人们对文化建设意识淡薄。参与文化活动的人都说是为了健身,对心灵的放松几乎没有考虑,更多的人被问起文化建设都一无所知。 5.文化建设不均衡。县城中心的高

    35、邑镇文化建设明显强于其他乡镇,而其他乡镇文化建设的差别主要是乡镇经济及各村经济发展情况不同造成的。,一,二,三,三、对加快我县文化建设的建议 以上是我们对我县文化建设的调查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是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快步伐建设文化,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对此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提高人们思想上的认识,让人们懂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 2.县、镇、村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定期对已有的文化项目进行检查,开展新的文化建设项目,对健身器材场地派专人维护等。 3.加强教育培训,使人们树立新的观念,不随意破坏公共文化设施,自觉维护文

    36、化场地秩序,自觉保护公共设施等。 4.避免发展不均衡现象,经济发展较差的地区更要加大投资力度,让人们享受文化带来的乐趣,使人们乐意投身文化建设。,一,二,三,5.为文化事业和设施建设提供稳定的投入,建设投入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拓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以文化养文化,以文化促进文化,加强农村文化事业的内在活力和动力。财政不仅要加大扶持力度,而且要尽量做到对文化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单独拨款,专款专用。同时,要引导设立文化站专项活动资金、购置图书专项资金、文化工作人员的专项办公经费等。 6.把群众文化活动与挖掘和保护、开发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传承、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使农民群众在活动中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增加收入,又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中学高一年级2班家乡文化建设调查小组 2019年2月18日,一,二,三,3.建议呈报 班级汇总,以学校为单位,呈报给相关文化建设管理部门,为当地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25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