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第四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11 页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 1 国家制度 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时间:7575 分钟分钟满分:满分:100100 分分)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分) 1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 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 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A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B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急需增强 C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D明朝统治者对蒙
2、古的政策摇摆不定 22018 年 3 月,中共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将宪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的表述,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体现了我国() A国家宪法是民族地区自治的前提 B政府重视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C明确提出了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 D以立法形式确保民族自治的实施 3中国过去对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敬而远之,认为它们是束缚和遏制中国的工具。但 20 世纪 90 年代 末开始,特别是 19972003 年,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到,中国从冷眼旁观者变成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全面参 与者,而且批准实施了一系列国际安全条约。这表明() A通过广泛结盟维护自身安全
3、 B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C中国努力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 4“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 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中世纪的欧洲,王权同教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主要是因为() A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不利于国王的专制统治 第 2 页 共 11 页 B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 C罗马教会阻碍了西欧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D欧洲君主反对基督教信仰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
4、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次会议于 1984 年 5 月 31 日修订通过,自 1984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 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 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 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7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一职,掌管宾客事宜,迎送接待诸侯、少数民族首领、外国的王公、使臣来 朝。这一职位是() A典客B大鸿胪 C护乌桓校尉D礼部 8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 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 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 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 C
5、文化影响力优势明显 D统治者天朝上国心态严重 9古代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即用军事和政治手段控制,以经济物质利益抚慰。 道光、同治、咸丰三朝,“羁縻”一词充斥在君臣有关中外关系的上谕和奏折中;光绪以后,这个词不多见 了,庚子之后更为罕闻。这一变化表明() A外交日益半殖民地化 B近代外交观念逐渐确立 C列强完全控制清政府 D近代民主国家意识觉醒 10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 (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 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
6、反映了() 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 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 第 3 页 共 11 页 111516 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素瓦一世同教皇签订波伦亚条约,规定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 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 年,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全国各省均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上述举措() A推动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C进一步强化封君封臣制度 D.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12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 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
7、的一部分,生命荣辱与 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 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131864 年,恰值万国公法汉译本面世,总理衙门曾为此专门拨付 500 两银子,命令将印成的 300 部万国公法分发给各通商口岸,以便对外交涉中“参酌援引”。这是 19 世纪 70 年代前期中国人所 能接触到的国际法汉译专著。这反映当时() A万国公法成为国际准则 B清政府盲目自大心态的消失 C西学东渐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D清政府有运用国际法的意识 14古代东亚,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万国来朝”“天下共主”的国际
8、秩序模式,称为朝贡体系。鸦片 战争后,西方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在中国建立起新的中外关系模式,称为条约体系。这两种 关系体系() A均为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关系体系 B是平等与不平等两种外交关系的反映 C体现了王道与霸道不同交往观念的差异 D符合主权国家观念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 152017 年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新时期,体现这一指导思想的外交活动是() A中美建交B中日建交 C参加亚信峰会D参加日内瓦会议 16“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二战 后美苏
9、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第 4 页 共 11 页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 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 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 D经济与科技实力可取代战争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共 4 小题,小题,17 题题 13 分,分,18 题题 14 分,分,19 题题 13 分,分,20 题题 12 分,共分,共 52 分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已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 1941 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区。此后分别在关中正宁县建
10、立了回族自治乡, 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区。 材料二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 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民族自治机关。”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末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区 域自治的积极作用。 (2)与 1949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
11、国宪法中关于民 族区域自治的规定有何突出变化?这些规定有何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人信仰“天圆地方”,相信自己居住的地方是天下的中心,故称“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 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参差不齐。中国古代的 先民们便形成了一种华尊夷卑的观念,认为华夏民族文明程度最高,而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是一些未受礼仪 熏沐的落后民族,所以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特别强调民族之间的区隔。鸦片战争后,传统民族主义受到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但成为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的思想来源及形成 第 5 页 共 11 页 材料二19 世
12、纪末,由于朝廷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而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近代民族主 义思潮开始形成。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他反对国内种族间的争斗而坚持多民族联合的 “大民族主义”,并将民族主义与个人自由相结合,因此,梁启超将其民族主义的实现寄托在民智提升和宪 政实现之上。在他看来,开启民智,必不能以暴风骤雨式的方式进行。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为革命目标。对于个人自由,他则将其排除在民族主义之外。 陈敏荣梁启超和孙中山 民族主义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民族主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与孙中山关于近代民族主义认识的差异。 (3)综
13、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 19一个国家的外交和内政存在着彼此联动、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更确切地说,开放是改革的必要条件”。资中 筠认为,如果没有开放,我们关起门来是无法实行改革的。人们总是说“改革开放”,但不如说“开放改 革”。而对外开放,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美国的开放。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非 常重要的因素,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关键作用。 童桐写在中美建交及邓小平访美 30 周年之际 材料二必要,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 20 次出访 所
14、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收获,是因为中国的外交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中国的领导人 甚至我们的主席、总理,都在出访期间亲自做“讲解员”和“推销员”。他们心中想的是国内的发展建设,装 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2016年 3 月 8 日 王毅:中国外交忙得 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必要性。运用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改善的关键事件。 第 6 页 共 11 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参与”的主要原因。我国外交活 动取得了哪些“收获”? 20近代西欧民族国家逐渐兴起,国家主权的意识也越来越浓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3371453 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 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 14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 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 基础。”14 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 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 族的利益相吻合,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从前那种只知有教、不知有国 的情况发生变化。中世纪文明那种
16、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 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16 世纪,法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当时封建教会和封建贵族仍享有许多特 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让博丹认为,国家主权即“不受法律限制 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掌握主权的统治者在时间任期上不受限制,“绝对地和完全地”掌控 整个国家和人民,拥有绝对的权力去制订法律、对外宣战与媾和。荷兰人格劳秀斯发展和完善了博丹的理 论,认为国家主权对内是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对外是不受任何权力限制的独立权,奠定了国家主权内外统 一的法理基础。他认为国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1724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