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pptx》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重 预防 机制 专题 培训
- 资源描述:
-
1、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 双重预防机制由来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安全生产工作 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四点: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 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 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国务院安委会要求: 2016年4月28日印发了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10月9日,又印发了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两个文件中均提出了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 为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1
2、1月份青岛输油管道泄 漏爆炸事故,62人死亡 8月份昆山中荣爆炸事 故,146人死亡 8月天津港火灾爆炸 事故,165人死亡 11月江西丰城发电厂冷却 塔坍塌事故,74人死亡 为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暴露出当前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 的问题突出。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 的行业领域,要将安全风险逐一建档入账,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 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把新情况和想不到的问题都想到。构建双重预防机 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 关口前移,从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
3、事 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 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为什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当摔倒时,雇员将头碰到桌子的边缘上,割断 脖子,死亡 当雇员撞在地板上,手臂骨折,休息四周 摔倒时,雇员的身体擦过金属的抽屉 ,割伤了手臂,缝了四针 第二个雇员在咖啡上滑倒,摔 倒了,但没有受伤 雇员将咖啡倒在地板上, 走开了 1 死亡 29 轻伤 300 急救事故 3000 险肇事故 30000 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 可以说,安全风险管控到位 就不会形成事故隐患,隐患 一经发现及时治理就不可能 酿成事故,要通过双重预防 的工作机制,切实把每一类 风险
4、都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把每一个隐患都治理在形 成之初,把每一起事故都消 灭在萌芽状态 4 3 2 1 发展需要 事故频发企业仍存在: 认不清:传统经验管理 想不到:没有风险意识 管不好:没有针对性措施 机制可行 国际风险管控理念深入人心 国内外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成 功经验 双重预防机制具备一定基础 压力挑战 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新挑战 大工业化生产带来风险集聚 新产业新业态提出新要求 行政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双重预 防机制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出台了相关制度和文件 为什么构架双重预防机制 为什么构架双重预防机制 Step 01Step 05 Step 02 Step 03 Step
5、 0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 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 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国办发201664号)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 印发2016年度省级政府 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 20168号)的通知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 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 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 (安委办(20163号)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遏 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全面 加强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和安 全准入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委办20177号) 国务院安委办关于实施 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 目录 Contents 1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4双重预防机制
6、常态化 01 双重预防机制概述 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要准确把握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规律,以风险为核心,坚持超前防范、关口 前移,从风险辨识入手,以风险管控为手段,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并通过隐患排查,及时 找出风险控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VS 双重预防机制 基于过程,标本兼治 治未病,以疏导为主 注重事前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基于结果,治标 治已病,以封堵为主 注重事后处理 单纯以隐患排查进行 传统安全生产监管模式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目标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就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认不清、想不到”的突出问 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从
7、隐患排查治理前移到安全风险管控。要强 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全链条,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预防措施,防范安 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被发现和治理演变成事故 形成有效管控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 识,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有力、部门 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促使企业形成常态化 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切实提升安全生产 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坚实基础 双重预防机制目标 2 1 3 针对企业类型和特点,制定科学的 程序和方法,全面开展安全风险辨 识和隐患排查;采用相应的评
8、估方 法确定安全风险和隐患等级,从组 织、制度、技术、人员能力、应急 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对隐患进行治理,形成安全风险受 控、事故隐患自治的双重预防机制 和运行模式 到2018年底,提升安全生产整 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 故基础。形成企业安全风险自辨 自控、隐患自查自治,政府领导 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 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 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特点,分行业 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的制度规范,明确安全风险和隐患 的类别、评估分级方法和依据 督促指导辖区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
9、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监管执法制度 双重预防机制 工作思路 双重预防机制就是构筑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两 道防火墙。第一道是管风险,以安全风险辨识 和管控为基础,从源头上系统辨识风险、分级 管控风险,努力把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 内,杜绝和减少事故隐患;第二道是治隐患, 以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 过程中出现的缺失、漏洞和风险控制失效环节, 坚决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发生之前。 双重预防机制着眼于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紧 盯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常态化运行的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 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基础。 基于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机理,从重大危险源、 人
10、员暴露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 向,坚持重大风险重点管控;针对重特大事故 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导向,坚持重大隐患限 期治理,有针对性地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机制作用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特点 关口前移 超前预防,关口前移 重心下移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风险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同时运行 抓基层抓基础 注重人、机、环、管四个方 面,坚持全员参与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由临时对策向长效机制转变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 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政府引导、部门监管、企业负责、 示范带动、分级推进、全面实施的工作原则 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
11、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突出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 管、信息化、标准化 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目的 双重预防机制总体思路 风险辨识和分级管控为基础,以 隐患排查和治理为手段,把风险 控制在隐患前面,从源头系统识 别风险、控制风险,并通过隐患 排查,及时寻找出风险控制过程 可能出现的缺失、漏洞及风险控 制失效环节,把隐患消灭在事故 发生之前 1 全面辨识和排查岗位、企业、 区域、行业、城市安全风险和 隐患,采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 与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与事故 隐患信息管理系统,重点关注 重大风险和重大隐患,采取工 程、技术、管理等措施有效管
12、 控风险和治理隐患 2 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 合持续改进的安全风险分级 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 防性工作机制,推进事故预 防工作科学化、智能化,切 实提高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 故的能力和水平 3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 工作目标与 要求 开始 运行 组织机构 成立 人员培训 风险辨识 评估 风险分级 管控 安全风险图 编制 隐患排查 治理 持续改善 基本要求 机构要求 方案要求 制度要求 企业需制定与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配套制度如: 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风险点辨识、评估制度,安全风险分 级管控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安全风险公告制度等 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
13、障措施、工作 进度和工作要求等相关内容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的专门机构 ,不能是临时 的,实现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管控、 全时段落实 工作程序 Step 1 Step 2 Step 3 Step 4 Step 5 Step 6 Step 7 Step 8 Step 9 Step 10 Step 11 组织机构 人员培训 确定风险点 风险辨识 风险评估 划分风险等级 编制风险点清单 编制风险防控方案 形成风险分级管控 运行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评估 持续改善 基本要求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不是“另起炉灶”,风险管控是基于风险辨识 为基础,排查确认风险点,风险点既是风险的源头也是隐患的源头, 隐患
14、排查治理就是管控安全风险,风险管控体系是对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体系(OHASA)的完善 与补充,是安全管理制度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提升过程 风险管理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核心,OHSMS 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基础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通过危险源识别,评价危害的危险程度,依据法规要求和 组方针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而后针对风险予以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中, 5.5 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风险的辨识、 评估、控制,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 安全标准化 人员培训 安全培训
15、既是企业的法定责任和长治久安的 最有效措施,也是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 要支柱,是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要举 措,是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源头性根本性措施, 是最具潜力、最有效益的安全投入 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全体 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控理论、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内容的培训, 使其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为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组织对全体员工开展有针对 性的培训,包括: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 法规、文件、标准;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 巧; 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 识评估方法; 风险点分级管控原则、 方法; 重大风险管理措施
16、02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术语解释 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事故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事故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 重性 风险点 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 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 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 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风险评价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 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 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 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风险分级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 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 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 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 为,或它们的
17、组合 风险分级 管控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 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 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 控方式 风险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根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或危险物质:如带电导体、遇水自燃物质、运动的机械、行驶 的汽车、压力容器、悬吊物的势能、有毒品、粉尘、噪声等 第二类危险源(状态)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和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如“维修电工” 在进行“检修电气设备”时,第一类危险源是“带电导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 有:“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设备漏电”“
18、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中合闸通电”等 前提条件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 亡事故发生的能量 主体,决定事故发 生的严重程度 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 一类危险源造成事 故的必要条件,决 定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 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 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 必要条件,它们分别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大小,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风险分类 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要求 1 6 5 4 3 2 实施要求 系统规范、融合深化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应与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 合,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安 全
19、管理体系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 步深化风险分级管控,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 理体系 注重实际、强化过程 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 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 实用性。基础薄弱的小微企业,应找准关键 风险点,合理确定管控层级,完善控制措施, 确保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激励约束、重在落实 建立完善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形成 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按照“全 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个岗 位辨识风险、落实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 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 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
20、险分级 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 企业从基层人员到最高管理者,应参与风 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企业应根据 风险级别,确定落实管控措施责任单位的 层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 自主建设、持续改进 跟据本行业领实施指南,建设符合本企业 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自主完成风险分级 管控体系的制度设计、文件编制、组织实 施和持续改进,独立进行危险源辨识、风 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等相关具体工作 信息资料收集 企业应精心组织、策划、收集、处理风险辨识评估相关资源与信息,确保风险辨识评估全面、充分。在开展风险辨 识与评估前,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与准备,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法规
21、、政策 规定和标准 相关工艺、设施 的安全分析报告 详细的工艺、装 置、设备说明书 和工艺流程图 试运行方案、操作 运行规程、维修、 应急处置措施 工艺物料或危险 化学品的理化性 质说明书 本企业及相关行 业事故资料 风险分级管实施程序 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 “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 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 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 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1 2 3 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工 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 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
22、施 风险分级管控,重大风险、较大 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红橙 黄蓝四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编制全部风险 点各类风险信息清单,及时更新,并采 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进行风险告知 4 5 6 风险判定准则应结合企业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明确风险 判定准则,以便准确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严从高原则 风险点确定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划分 原则 风险点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企业风险点划分可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或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 行划分,比如XX车间
23、、XX堆场、污水处理场、锅炉房等。对于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 系统可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进行细分,比如XX设备、XX工段等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 作业活动。对于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 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管控 操作及作业活动 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 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 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 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 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 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
24、息建立风 险点统计表 危险源辨识 1 25 3 4 6 基本分析法 对于某项作业活动,依据涉及的人员、活 动、设备设施、物料,对照危害分类和职 业病的分类,确定本项活动中具体的危害 工作安全分析法(JSA) 工作安全分析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 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整个作业活动 及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危险程度 安全检查表(SCL) 根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国内外事故 案例系统分析及研究的结果,结合运行经 历,归纳总结所有的危害,确定检查项目 并按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事故树分析(FTA) 运用逻辑推理对各种系统的危险性进 行辨识和评价,不仅能分析出事故的 直接原因,而且能深入地揭示出事故
25、的潜在原因 事件树分析(ETA) 从一个初始事件开始,按顺序分析事 件向前发展中各个环节成功与失败的 过程和结果,逐步向结果方面发展, 直到达到系统故障或事故为止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开 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 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 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覆盖所有的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包括: 规划、设计和建设、 投产、运行等阶段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 员的活动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 和使用过程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 备、安全防护用品 工艺、设备、管理、 人员等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