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设计基础全册配套最完整精品课件2.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设计 基础 配套 完整 精品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机械设计基础全册配套最机械设计基础全册配套最 完整精品课件完整精品课件2 绪论绪论 绪论绪论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在工程技术在工程技术 中的地位和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机械概述机械概述 该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该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1.1.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在工在工 程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程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研究机械设计中的共性问题,是机该课程研究机械设计中的共性问题,是机 械设计工程的技术基础,应用广泛。械设计工程的技术基础,应用广泛。 机械设计的程序,实际上是对机械设计的程序,实际上是对机械设计机械设计 基础基础所研究内容的系统应用过程。所研究内容的
2、系统应用过程。 工程上进行机械设计时,首先,将构件按工程上进行机械设计时,首先,将构件按 照机械的工作原理要求组成机构;其次,分析照机械的工作原理要求组成机构;其次,分析 各构件的运动情况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各构件的运动情况及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平衡 问题;第三,分析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承载能问题;第三,分析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承载能 力问题,合理地选择材料、热处理,确定构件力问题,合理地选择材料、热处理,确定构件 (零件)的形状、具体结构、几何尺寸、制造(零件)的形状、具体结构、几何尺寸、制造 工艺;最后,绘制零件工作图,待加工。工艺;最后,绘制零件工作图,待加工。 2.机械概述机械概述 (1
3、)掌握名词 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 (2)机器的组成 (3)机械的类型 机器机器 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实物组合 体称为机器。 1.1.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2.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 定的相对运动。定的相对运动。 3.3.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 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构机构 它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 物的组合,它只符合机器的前两个特征。 (如齿轮机构) 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 机器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 从结构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机 器和机构之间并无区别,都
4、是具有确定 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所以,通通 常将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常将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带式输送机传动简图带式输送机传动简图 零件和构件零件和构件 零件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也是机器 的制造单元,机器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零件组装 而成的。 各种机器经常用到的零件称为通用零件。 特定的机器中用到的零件称为专用零件。 构件构件是机器的运动单元,一般由若干个 零件刚性联接而成,也可以是单一的零件。若 从运动的角度来讲,可以认为机器是由若干个 构件组装而成的。 机器的组成机器的组成 根据功能的不同,一部完整的机器由以下 四部分组成: 1.原动部分:原动部分:机器的动力来源。 2.工作部
5、分:工作部分: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 3.传动部分:传动部分: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工 作机。 4.控制部分:控制部分:使机器的原动部分、传动部分、 工作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运动,完成给定的工作 循环。 机械的类型机械的类型 根据用途不同,机械可分为: (1)动力机械动力机械实现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 量间的转换。 (2)加工机械加工机械改变物料的结构形状、性 质及状态。 (3)运输机械运输机械改变人或物料的空间位置。 (4)信息机械信息机械获取或处理各种信息。 3.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任务和学习方法任务和学习方法 (1)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综合性的 技术基础课,其研究对象
6、和课程内容: 第一篇构件静力分析第一篇构件静力分析 第二篇构件承载能力计算第二篇构件承载能力计算 第三篇常用机构第三篇常用机构 第四篇常用机械传动第四篇常用机械传动 第五篇通用机械零部件第五篇通用机械零部件 3.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任务和学习方法任务和学习方法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任务: w 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 问题。 w 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w 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 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 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 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 初步
7、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w 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 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3.本课程的性质、内容本课程的性质、内容 任务和学习方法任务和学习方法 (3)学习方法 w抓好基本学习环节 w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w学会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 w学会总结归纳 w学会创新 第一篇第一篇 构件静力分析构件静力分析 w研究对象: 平衡状态的刚体或刚体系统 w研究内容: 物体的受力分析; 力系的简化; 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条件 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1.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静力分析的基本概念 w 力: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 态或形状尺寸发
8、生改变。(外效应和内效应) 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 力系与等效力系(合力和分力)力系与等效力系(合力和分力) 平衡与平衡力系平衡与平衡力系 w 刚体刚体: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的 物体。静力学中研究的物体均可视为刚体。 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力的三要素及表示方法 物体间机械作用的形式是 多种多样的,力对物体的效应 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用点,这三者被称为力的三要 素。 力矢量力矢量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 段的方位和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 用点,力的国际单位为牛顿 (N)。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
9、公理 公理公理1 二力平衡公理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 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两个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 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公理公理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者减去 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 力系对刚体的作用。 推论推论1 1 力的可传性原理力的可传性原理 作用在刚体上某点的力, 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 动到刚体内任意一点, 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 作用效应。(如图)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
10、理 公理公理3 力的平行四边形力的平行四边形 公理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同一点 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 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 在该点,合力的大小、方 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 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 定。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推论推论2 2 三力平衡汇交原理:三力平衡汇交原理:作用在刚体上三个 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 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公理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 在,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 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依存、同时出现、
11、同 时消失,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物体上。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公理中的两个 力有着本质的区别。 2 2 静力学公理静力学公理 公理公理5 刚化原理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 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将保持不变。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 第第1 1章构件静力分析基础章构件静力分析基础 1.基本概念(力、刚体) 2.静力学公里 3.约束和约束反力 4.受力图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1)概念 约束:约束: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它物体。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 (反力反力)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 反力的作用点反力的作
12、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 反力的方向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反力的大小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 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2 2)约束的基本类型)约束的基本类型 w 柔性约束柔性约束 w 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 w 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 w 固定端约束固定端约束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柔性约束及其反力柔性约束及其反力F FT T w 柔性约束特点:柔性约束特点:柔软易变 形,只能承受拉,不能承 受压。柔性约束只能限制 非自由体沿约束伸长方向 的运动而不能限制其它方 向的运动。 w 约束反力:约
13、束反力:只能是拉力, 作用在与非自由体的接触 点处,作用线沿柔索背离 非自由体。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光滑面约束及其反力光滑面约束及其反力F FN N w 光滑面约束特点光滑面约束特点:无论两物体间的接触面是平面还是曲 面,只能承受压而不能承受拉,只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 法线方向的运动而不能限制物体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 动。 w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垂直于接触处的公切面,而指向非自由体。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光滑铰链约束及其反力光滑铰链约束及其反力F FN N w 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特点:特点:两非自由体相互联接后,接 触处的摩擦忽略不计,只能限制两非自
14、由体的相 对移动,而不能限制两非自由体的相对转动的约 束,包括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和活动铰中间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和活动铰 支座三种类型支座三种类型。 w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方向均未确定。 一般用一对通过铰链中心,大小未知的正交分力 来表示。但其中二力构件、活动铰支座的反力方 向是可以确定的。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中间铰链约束中间铰链约束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固定铰链约束固定铰链约束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活动铰支座活动铰支座 3.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和约束反力 固定端约束及其反力固定端约束及其反力F FN N
15、 w 光滑铰链约束光滑铰链约束特点:特点:一杆插入固定面的力学模型,如车 刀与工件分别夹持在刀架和卡盘上,都是固定不动的。 w 约束反力:约束反力:固定端既限制了非自由体的垂直与水平移动, 又限制了非自由体的转动,故此在平面问题中,可将固 定端约束的约束反力简化为一组正交的约束反力与一个 约束力偶。 4.4.受力图受力图 恰当地选取研究对象,正确地画出 构件的受力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 画受力图的具体步骤如下: 1.1.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明确研究对象,画出分离体; 2.2.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主动力; 3.3.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反力。在分离体上画出全部约束
16、反力。 4.4.受力图受力图 例 1-1 一重为G G的球体A,用绳子BC系在光滑的 铅垂墙壁上,试画出球体A的受力图。 G A D B C G A D B FT FN 4.4.受力图受力图 例1-2 如图所示三铰拱桥,由左、右两半拱铰接 而成。设半拱自重不计,在半拱AB上作用有载 荷F,试画出左半拱片AB的受力图。 4.4.受力图受力图 4.4.受力图受力图 例1-3 如图曲柄冲压机 工作简图,皮带轮重为G, 冲头C及连杆BC的重量忽 略不计,冲头C所受工作 阻力为Q。试画出带轮A、 连杆BC、冲头C和整个系 统的受力图。 4.4.受力图受力图 4.4.受力图受力图 4.4.受力图受力图 B
17、 C A GAB W FW B GAB C A FNM FNM M M GC GC F FAX FAY 第第2 2章平面力系章平面力系 力系力系 平面力系平面力系 空间力系空间力系 汇交力系汇交力系 一般力系一般力系 汇交力系汇交力系 平行力系平行力系 平行力系平行力系 一般力系一般力系 1.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w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公里F=FF=F1 1+F+F2 2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公式F=FF=F1 1+F+F2 2中有六个要素, 已知其中四个才能确定其余两个。即在已 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条件下,还必须给 出另外两个条件。工程中常会遇到要
18、将一 个力沿已知方向分解,求两分力大小的问 题。如求力F F在坐标轴上的分力大小。 1.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w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注意注意:力的投影是 代数量,有正负之 分。规定如下:如 由a到b(或由a1到b1) 的趋向与x轴(或y 轴)的正向一致时, 则力F F的投影Fx(或 Fy)取正值;反之, 取负值。 A F y o x B ab a1 b1 Fx Fy 1.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w 若已知力F F在直角坐标轴 上的投影,则该力的大 小和方向为: w 若已知力F F的大小为F, 它和x轴的夹角为,则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可按下式计算: 22 co
19、s cos xy x y FFF F F F F cos sin x y FF FF 1.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w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 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它是用解析法 求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问题的理论依据。 ynyyyy xnxxxx FFFFF FFFFF 21 21 1.1.平面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 w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该力系的合 力F F等于零,即力系中所有力在任选两个 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均为零。 w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 0 0 y x F F 1.1.平面汇交力系平
20、面汇交力系 w 静力学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静力学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 (1)选择研究对象 (2)画受力图 (3)建立坐标系,根据平衡 条件列平衡方程 w 例1.如图所示吊环受到三条钢丝绳的拉力作用。 已知F1=2000N,F2=5000N,F3=3000N。试求合力。 解解 建立如图坐标系。分别 计算各力的投影。 11 2000 x FFN 22 cos305000 0.8664330 x FFNN 0 3 x F 0 1 y F NNFF y 25005 . 0500030sin 22 NFF y 3000 33 2000433006330 xx FFNN NNFF yy 550
21、0300025000 22 22 633055008386 xy FFFNN 则合力的大小为: 由合力投影定理可得: 由于Fx、Fy都是负值,所以合力应在第三象限: cos/6330/83860.7548 x FF 41 例例2.2.如图所示一简易起重机装置,重量G G=2kN的重物吊在钢 丝绳的一端,钢丝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A,绕在绞车D的 鼓轮上,定滑轮用直杆AB和AC支承,定滑轮半径忽略不计, 定滑轮、直杆以及钢丝绳的重量不计,各处接触都为光滑。 试求当重物被匀速提升时,杆AB、AC所受的力。 F G FAB FAC x x y 解解: :取滑轮为研究对象,作出 它的受力图并建立如图直角
22、坐 标系。由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条 件列平衡方程: F G FAB FAC x x y 030cos30sinGFFNAC 030sin30cosFFF NACNAB cos3022 0.866 7.46 sin300.5 NAC GF FkNkN cos30sin30 NABNAC FFF 7.46 0.8662 0.55.46kNkN F FNAC NAC为负值,表明F FNACNAC的实际指向与假设方向相反,其反 作用力为AC杆所受的力,所以AC杆为受压杆件。 2.2.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w 力对点之矩力对点之矩 概念概念 :力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物理量称为力矩。产 生转动的中
23、心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力的作用 线到力矩中心的距离d称为力臂,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 的效应取决于力F的大小与力臂d的乘积及力矩的转动方 向。力对点之矩用MO(F)来表示,即 : FdFM O 力矩是代数量,式中的正负号用来表明力矩的转动方向。 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力矩取正号; 反之,取负号。力矩的单位 是或 mkN mN 2.2.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w 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 内任意一点之矩,等于其所有分力对同一 点的力矩的代数和。即: 1 n OOi i MFMF 2.2.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w 力对点之矩的求法力
24、对点之矩的求法 方法方法1 1:用力矩的定义式定义式,即力和力臂的乘积 求力矩。 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确定力臂d。 需要注意的是,力臂d是矩心到力作用线的距 离,即力臂必须垂直于力的作用线。 方法方法2 2:运用合力矩定理合力矩定理求力矩。在工程实际 中,有时力臂的几何关系较复杂,不易确定 时,可将作用力正交分解为两个分力,然后 应用合力矩定理求原力对矩心的力矩。 例:如图所示,构件OBC的O端为铰链支座约束,力F F作用于C 点,其方向角为 ,又知OB= ,BC= ,求力F F对O点的力矩。 hl 解:解:用力矩的定义 进行求解。过点O作 出力F F作用线的垂线 与其交于点a,则力 臂d即为线
25、段oa。再 过B点作力作用线的 平行线,与力臂的 延长线交于b点,则: sincos O MFFdF obabF lh 2.2.力矩与平面力偶系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w力偶及其性质力偶及其性质 它既不平衡,也不能合成为一个合力,只能 使 物体产生转动效应。力偶两个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力 偶作用面。偶作用面。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作力偶臂力偶臂 (以d来表示)。力偶使物体转动的方向称为力偶的转向。力偶的转向。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取决于力偶中的力与力偶臂的 乘积,称为力偶矩。力偶矩。记作: 或M: 定义: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线相互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力偶,记作F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