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共84张PPT) - 副本.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共84张PPT) - 副本.ppt》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语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共84张PPT) 副本 高三 语文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技能 课件 84 ppt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考向三表现手法考向三表现手法 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象征、抑扬、联想、想狭义的表现手法,常见的有赋比兴、象征、抑扬、联想、想 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等。但在实际做象、渲染、烘托、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等。但在实际做 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题中,当问到表现手法的时候,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 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情方式与描写方式也纳入其中,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 典抒情、托物言志
2、、白描、细节描写典抒情、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动作、神态等动作、神态等)、动静、动静 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结合、虚实结合等,这就是广义的表现手法。而以下所讲的 表现手法则是狭义的,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表现手法则是狭义的,是除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外的常用的 诗歌表达技巧。诗歌表达技巧。 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 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 侧面着意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侧面着意描
3、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 人,如人,如秦罗敷秦罗敷中借中借“行者行者”“”“少年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等的反应来烘托秦 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月出惊山鸟月出惊山鸟”。 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中多次写江中之月,中多次写江中之月, 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 伤等心情。伤等心情。 2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 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
4、容的丰富性,增加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 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 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 隆等,词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隆等,词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 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的思想感情。 3赋、比、兴。赋、比、兴。“赋、比、兴赋、比、兴”是对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是对中国最早的一
5、部诗歌 总集总集诗经诗经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中的诗歌表现手法的总结。其后的诗歌继承了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作者的态度。如诗诗 经经伐檀伐檀中,中,“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不稼不不稼不 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 子兮,不素餐兮!子兮,不素餐兮!”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描写一群伐木的奴隶替奴隶主砍伐檀木 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
6、劳而获,抑制造车子,在艰苦繁重的劳动中联想到奴隶主不劳而获,抑 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诗经诗经硕鼠硕鼠中把奴隶主中把奴隶主 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3)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诗经诗经伐檀伐檀中的中的 “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涟猗”就属于就属于“兴兴”,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它引出了下面的叙述。“兴兴”和和 “比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如孔雀东南飞并孔雀东南飞并 序序开头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
7、飞,五里一徘徊”,既是,既是“兴兴”,又是,又是 “比比”。 4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 (1)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 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 (2)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 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湖光秋月两相湖光秋月两相 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 螺。螺。”(刘禹锡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
8、月夜遥望的角度,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 于纸上。于纸上。 5渲染。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以突出形象,加加 强艺术效果。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杜甫 登高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渲染 秋江景物的特点。秋江景物的特点。 6抑扬。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
9、出 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 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之分。之分。 如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王昌龄闺怨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 的手法,先写少妇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不知愁”,后面才说她,后面才说她“悔悔”,通过对,通过对 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
10、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 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闺怨”的主题。的主题。 7象征。象征。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 象事理。如象事理。如“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李德 裕裕登崖州城作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 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 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8对比对比(对照对照)。把两种
11、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 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 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如“越王勾践越王勾践 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 飞。飞。”(李白李白越中览古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 描写今日冷
12、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 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即时小练即时小练 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结合上面所讲知识,辨析下面的诗句使用的表现手法,并简 要说明其表达效果。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贺知章咏柳咏柳) 答:答: _ _ _ 联想想象。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联想想象。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
13、绿的 丝带,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柳树形象。丝带,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柳树形象。(比喻是一种比喻是一种 特殊的联想特殊的联想) 2回眸一笑百媚生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白居易长恨歌长恨歌) 答:答: _ 3残灯无焰影幢幢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答:答: _ _ _ 衬托。用六宫粉黛衬托杨玉环之美。衬托。用六宫粉黛衬托杨玉环之美。 烘托渲染。通过烘托渲染。通过“残灯无焰残灯无焰”“影幢幢影幢幢”“暗风吹雨暗风吹雨”等一系列
14、的等一系列的 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凄凉景象的描写和气氛的渲染,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好友被贬 的不平和哀伤凄苦的心情。的不平和哀伤凄苦的心情。 4桃之夭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其室家。诗经诗经周周 南南桃夭桃夭 答:答: _ _ 5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李商隐贾生) 答:答: _ _ _ 欲抑先扬。前两句层层推进,写文帝推崇贾生,后两句点明欲抑先扬。前两句层层推进,写文帝推崇贾生,后两句点明 虚心垂询是为了虚心垂
15、询是为了“问鬼神问鬼神”,欲抑先扬,讽刺汉文帝关注鬼,欲抑先扬,讽刺汉文帝关注鬼 神,而不注重苍生百姓。借古讽今,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神,而不注重苍生百姓。借古讽今,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 比兴。以美丽怒放的桃花比喻美丽贤淑的女子;同时运用起比兴。以美丽怒放的桃花比喻美丽贤淑的女子;同时运用起 兴手法,以桃花开放引出女子出嫁一事。兴手法,以桃花开放引出女子出嫁一事。 6朱门酒肉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路有冻死骨。 (杜甫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答:答: _ _ 对比。将豪门奢侈生活与平民百姓惨境对比,极力表现阶级对比。将豪门奢侈生活与平民百姓惨境对比,极力表现阶级
16、对立的社会现实。对立的社会现实。 考向四构思技巧考向四构思技巧 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歌在所谓构思技巧是指诗歌的结构安排方面的技巧。古代诗歌在 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的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有讲究的。结构上的“起起承承 转转合合”,行文上的由,行文上的由“景景”到到“情情”,由,由“景景”到到 “理理”,由,由“事事”到到“理理”,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都显示出诗歌行文结构上的艺 术,即行文构架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术,即行文构架的严密、思路的清晰、写景抒情的浑然一体 等。等。 古诗词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
17、,上古诗词中行文结构的考查角度,包括诗眼与诗题的暗合,上 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下诗句内容的衔接、过渡、铺垫,首尾或前后题意的照应, 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叙事与抒情议理的转折,以及近体诗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等。等。 古诗词行文结构的常用术语有:古诗词行文结构的常用术语有: 1开宗明义。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 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 2曲笔入题。曲笔入题。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 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
18、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 者。者。 3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这是古代诗歌最常见的方法,指上下文之间这是古代诗歌最常见的方法,指上下文之间 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两层的衔接转换。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使前后相邻的两层 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诗歌结构的严谨。意思上下连贯,前后衔接,以保证诗歌结构的严谨。 4伏笔照应。伏笔照应。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 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
19、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 合理。照应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合理。照应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 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 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5卒章显志。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 怀,点明主旨。怀,点明主旨。 6画龙点睛。画龙点睛。诗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豁然诗
20、歌末尾点明主旨、亮明观点,让读者豁然 开朗。开朗。 7以景结情。以景结情。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 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 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此时无情胜 有情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 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意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即时小练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2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午江行甲午江行注 注 宋宋毛珝毛珝(xu) 百川无敌大江流百川无敌大江流,不与人间说旧仇。不与人间说旧仇。 残垒自缘他国废残垒自缘他国废,诸公空负百年忧。诸公空负百年忧。 边寒战马全装铁边寒战马全装铁,波澜征船半起楼。波澜征船半起楼。 一举尽收关洛旧一举尽收关洛旧,不知消得几分愁?不知消得几分愁? 【注注】宋理宗端平元年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宋理宗端平元年春,宋将孟琪会同蒙古兵攻入蔡州, 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金国灭亡。六月理宗下诏要收复三京,振奋军民斗志,重新 燃起北定中原的希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燃起北定中原的希
22、望,这首诗就写于此时。 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诗歌最后一联的作用是什么? 答:答: _ _ 卒章显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直抒胸臆),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表达诗歌主题:一举收复中原,还我 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河山。强调宋朝的深仇大恨,激励出征将士的斗志。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构思行文艺术。联系全诗看,首联表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构思行文艺术。联系全诗看,首联表 达了北宋被金国灭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收复中原的达了北宋被金国灭亡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收复中原的 壮志。颔联写江边的营垒由于听命敌国撤除,几代朝臣,白壮志。颔联写江边的营垒由于听命敌国撤除,
23、几代朝臣,白 白地受了百年的忧愁,含有讽刺朝廷的意思,也有劝勉朝廷白地受了百年的忧愁,含有讽刺朝廷的意思,也有劝勉朝廷 的意蕴。最后两联表达的则是作者的豪情及对胜利的憧憬,的意蕴。最后两联表达的则是作者的豪情及对胜利的憧憬, “战马全装铁战马全装铁”“征船半起楼征船半起楼”“一举尽收一举尽收”“消愁消愁”等词句将这种等词句将这种 感情表达得很充分。由此看来,诗歌的最后一联是卒章显感情表达得很充分。由此看来,诗歌的最后一联是卒章显 志。志。 三、规范答题三、规范答题“三四三三四三”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确 判定表达
24、技巧。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判定表达技巧。而如何准确判定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 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既与个人所构建的表达技巧知识网络有关,又与规范的审题 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有关,更与个人掌握的判定方法有关。 要规范答题,需要要规范答题,需要“三注意三注意”“”“四审题四审题”“”“三步骤三步骤”: (一一)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准确判断表达技巧三注意 1立足整体立足整体 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即把所给的判断材料当作一个整体来看,不是只看其中的一 个片段。如判断个片段。如判断“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
25、荠菜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所用所用 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单看“城中桃李愁风雨城中桃李愁风雨”这半句而认为这半句而认为 是是“拟人拟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而应把两句联成一个整体看,则为“对比对比”。 2把握关系把握关系 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关系即诗词中材料和材料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因为诗词讲 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究简洁、凝练,又受诗句长短限制,所以在诗词中,材料之 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诗句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就是 写作技巧,即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