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与练高中数学1·②·必修第一册·BS版第一章 §1.4 1.4.2 第2课时 夹角问题.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讲与练高中数学1·②·必修第一册·BS版第一章 §1.4 1.4.2 第2课时 夹角问题.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讲与练高中数学1··必修第一册·BS版第一章 §1.4 1.4.2 第2课时夹角问题 高中数学 必修 一册 BS 第一章 1.4 课时 夹角 问题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2课时夹角问题 第一章 1.4.2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 1.会用向量法求线线、线面、面面夹角. 2.能正确区分向量夹角与所求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的关系. 学 习 目 标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称为“黄道面”, 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交角(二面角的平面角) 为2326.黄道面与地球相交的大圆为“黄 道”.黄道及其附近的南北宽9以内的区域 称为黄道带,太阳及大多数行星在天球上的 位置常在黄道带内.黄道带内有十二个星座, 导 语 称为“黄道十二宫”.从春分(节气)点起,每30便是一宫,并冠以 星座名,如白羊座、狮子座、双子座等等,这便是星座的由来. 随堂演练课时对点练 一、两异面直线所成的
2、角 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三、两个平面的夹角 内容索引 一、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两异面直线l1,l2所成的角为,其方向向量分别为u,v,则cos |cosu,v| . 知识梳理 例1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侧棱长为b,且A1ABA1AD120,求异面直线BD1和 AC所成角的余弦值. 0a2abcos 120abcos 120a20ab. 反思感悟求异面直线夹角的步骤 (1)确定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2)确定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 (3)得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
3、,已知M,N分别 是BD和AD的中点,则B1M与D1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 B1(2,2,2),M(1,1,0),D1(0,0,2),N(1,0,0), 二、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注意点:注意点: (1)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可以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的 夹角. (2)线面角的范围为 (3)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其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所成锐角的余角. 设直线AB与平面所成的角为,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u, 平面的法向量为n,则sin . |cosu,n| 知识梳理 例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 ABAC,PAAC
4、 N为AB上一点,AB4AN,M, S分别为PB,BC的中点. (1)证明:CMSN; 证明设PA1,以A为原点,射线AB,AC,AP分别为x轴,y轴,z轴正 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 (2)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设a(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设SN与平面CMN所成的角为, 反思感悟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直线与平面夹角的基本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2)求直线的方向向量u.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跟踪训练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2, BAC90,E,F依次为C1
5、C,BC的中点.求A1B与平面AEF所成角的 正弦值. 解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A1(0,0,2),B(2,0,0),E(0,2,1),F(1,1,0), 设平面AEF的一个法向量为n(a,b,c), 令a1可得n(1,1,2). 设A1B与平面AEF所成角为, 三、两个平面的夹角 问题1两个平面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区别? 提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平面与平面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 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问题2平面与平面所成的夹角与两平面的法向量所成夹角有何关系? 提示两平面的夹角是两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设平
6、面,的法向量分别是n1,n2,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为,则cos |cosn1,n2| . 知识梳理 注意点:注意点: (1)求两平面的夹角问题转化为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问题. (2)两平面的夹角的范围是 (3)二面角与两平面的夹角不是相同的概念. 例3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 等,ACBD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 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平面ABCD; 证明因为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所以CC1AC,DD1BD, 又CC1DD1OO1,所以OO1AC,OO1BD, 因为ACBDO,AC,BD平面ABCD
7、, 所以O1O平面ABCD. (2)若CBA60,求平面C1OB1与平面OB1D夹角的余弦值. 解因为四棱柱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ACBD, 又O1O平面ABCD,所以OB,OC,OO1两两垂直. 如图,以O为原点,OB,OC,OO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 设棱长为2,因为CBA60, 平面BDD1B1的一个法向量为n(0,1,0), 设平面OC1B1的法向量为m(x,y,z), 延伸探究本例不变,求平面BA1C与平面A1CD夹角的余弦值. 设平面BA1C的法向量为m(x1,y1,z1), 反思感悟求两平面夹角的两种方法 (1)定义法:在两个平
8、面内分别找出与两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这两条 直线的夹角即为两平面的夹角.也可转化为求与两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 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但要注意其异同. 跟踪训练3如图所示,在几何体SABCD中,AD平面SCD,BC平 面SCD,ADDC2,BC1,又SD2,SDC120,求平面SAD 与平面SAB夹角的余弦值. 解如图,过点D作DC的垂线交SC于E,以D为原点,以DC,DE,DA 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SDC120,SDE30,又SD2, 设平面SAD的法向量为m(x,y,z), 1.知识清单: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3)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
9、 2.方法归纳:转化与化归. 3.常见误区:混淆两个向量的夹角和空间角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空间 角的概念,把握空间角的范围. 课堂小结 随堂演练 1.若异面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与l2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150,则l1与l2所成 的角为 1234 解析l1与l2所成的角与其方向向量的夹角相等或互补, 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M,N分别是A1B1,A1C1的 中点,BCCACC1,则BM与AN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234 解析如图所示,以C为原点,直线CA为x轴,直线CB为y轴,直线CC1 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234 3.如图所示,点A,B,C分别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10、的 三条坐标轴上, (0,0,2),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 n(2,1,2),平面ABC与平面ABO的夹角为,则cos _. 1234 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D(0,0,0),B(1,1,0),B1(1,1,1). 4.正方体ABCDA1B1C1D1中,BB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 1234 课时对点练 1.两异面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是v1,v2,若v1与v2所成的角为,直 线l1,l2所成的角为,则 A. B. C.cos |cos | D.cos |cos | 基础巩固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因而co
11、s |cos |. 2.平面的斜线l与它在这个平面上射影l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1,0,1),b (0,1,1),则斜线l与平面所成的角为 A.30 B.45 C.60 D.90 解析l与所成的角即为a与b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所以a,b60. 3.设直线l与平面相交,且l的方向向量为a,的法向量为n,若a,n 则l与所成的角为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4.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P,PA平面ABCD,若PAAB,则平面 PAB与平面PCD的夹角为 A.30 B.45 C.60 D.90 123
展开阅读全文